日本著名高僧
❶ 唐僧这一人物取材于唐代的一位著名高僧玄奘,他曾六次东渡日本。
玄奘不是东渡日本是去天竺求佛,就是现在的汉传佛教。东渡日本的是唐后期僧人鉴真他比玄奘晚了一百多年时间。鉴真还是注明的医学家。在日本很受尊敬,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
❷ 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僧是谁
鉴真和尚。现在在日本保存的许多唐代建筑和文物,有很大一部分是与鉴真大师有关的。
❸ 在唐朝的时候哪位高僧曾去过日本
是鉴真。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❹ 唐朝赴日本的僧人和使者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高僧。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唐代高僧,医家。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
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
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
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见天台乌药)。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
海大师”。其著作有《鉴上人秘方》,惜未见流传。
他在14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配居大云寺。神龙元年(705),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出游洛阳,继至长安。次年在长安实际寺依恒
景律师受具足戒。巡游两京,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尤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学的一时名德,又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他的律学,
虽师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见。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其后,鉴真东
渡日本携带的律学典籍则兼及后者两宗。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重点尤在法砺、定宾
所著两书。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12年中,先后五次率众东
渡,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
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
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或;为80们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
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756年孝谦天皇任命他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759年,鉴真及其弟子们苦心经营,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此后即在
那里传律授戒。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
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
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2月,日中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
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
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
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唐宝应二年(763,日本天平宝字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享年76岁。弟子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非原创 但细致 望采纳
❺ 大唐去往日本的高僧是谁
鉴真和尚,数次都没有成功,双目失明,最后终于东渡成功
❻ 在唐朝时有两位著名的高僧分别到了今天的印度和日本,快回答下列问题,这两位高
玄奘和鉴真
玄奘(602年~664年)。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玄奖为究竟瑜伽唯内识学,始道途西行。
玄奘,容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鉴真(生卒:公元687年-公元763年)。753年东渡日本。
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❼ 日本高僧慧锷俗名叫什么
您好 我查到的 慧锷大师,又称作惠锷、慧萼、慧谔,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之高足。唐会昌元年(841),首次来到唐朝求法。会昌四年(一说五年)第二次来到唐朝求法。咸通三年(862),慧锷第三次来唐朝。咸通四年(863)春,慧锷在五台山岭头中台精舍请到一尊观音圣像,用肩背到明州开元寺。四月,和一个朋友乘船船回国(日本),经过梅岑山(普陀山)潮音洞附近,遇到大风浪,船不能行。夜里,慧锷梦到一个老和尚对他说:“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风相送。”慧锷把这个梦告诉众人,大家都感到惊异,于是把观音像放在潮音洞旁,祈拜而去。普陀山居民张氏把观音像请到家里供奉,称“不肯去观音”。到后梁贞明二年(916),地方官府在张宅故址建“不肯去观音院”。后人尊慧锷为普陀山佛教第一代祖师。 没法找到他的俗名 不好意思啊
❽ 日本有哪三个最著名的和尚一休为什么出家
一休宗纯(1394年2月1日-1481年12月12日)是日本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奇僧,也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一休”是他的号,“宗纯”是讳,通常被称作一休。乳名千菊丸,后来又名周建,别号狂云子、瞎驴、梦闺等。
身世一休的父亲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后小松天皇,母亲是日野中纳言的女儿伊予局,一说是藤原显纯的女儿藤侍从。当时的日本在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统治下,结束了长达六十多年的南北对峙的局面,政权中心从镰仓转移到京都,史称室町时代。
由于一休的母亲是被击败的南朝权臣藤原氏人,足利义满逼迫后小松天皇将其逐出宫廷。足利义满令一休从小就在京都安国寺出家,以免有后代。一休从未受过皇子的待遇,也从未以皇子自居。其父亲在位期间曾数次召其入宫。
经历一休少时在安国寺出家,又在京都其他几座寺院学习。1410年,17岁的一休师从西金寺的谦翁。谦翁给他起名“宗纯”。4年后,谦翁过世,一休自杀未遂。后来,一休投入京都大德寺高僧华叟宗云门下。一休25岁时,华叟以一休作的一首和歌中的一个词“一休”作为他的法号。在大德寺期间,一次一休在船上听到乌鸦叫声而悟道。
1428年,华叟病故,34岁的一休开始在民间云游。在这期间,日本室町幕府的权力,日益受到地方诸侯大名们的削弱。1471年,一休78岁时遇到盲女艺人森而与之相爱,之后一直照顾她。
1474年一休81岁时,受后土御门天皇的诏令,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以修缮因应仁之乱而荒废的寺院。他晚年住在今天京都府京田边市的酬恩庵(俗称“一休寺”)。1481年12月12日(文明十三年11月21日)卯时,一休因高烧不退病逝,享年88岁。而日本此时已经进入了地方豪强混战的战国时代。
对于日本禅门临济宗来说,一休既是锐意革新的圣徒,又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狂徒。他个人虽然曾出家持戒,但后来却认为禅宗的禁欲教条虚伪,自己喝酒吃肉,甚至出入风月场所,作了不少描述他寻欢作乐,及后来对盲女“森”的爱情诗。他的弟子中有不少有才华的人,在和歌、连歌、茶道、和画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❾ 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他的那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唐朝时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他历经艰难险阻,六次东渡,终于到达目的地。他的不畏艰难险阻、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❿ 日本唐招提寺安放着唐朝哪位高僧的坐像请写出两例这位高僧传播到日本的文化
鉴真 [1] (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