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明末著名将领

明末著名将领

发布时间: 2020-12-01 23:58:42

① 如何评价明末著名将领卢象升呢

卢象升是明末朝廷最了不起的军事指挥官之一。据《明史》记载,卢象升战死后,“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可见老百姓对他去世的惋惜。同时,作为总督天下兵马的卢象升去世,也是明朝的重大损失。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屡剿不绝,与明军失去卢象升的指挥,不无关系。

当然了,如果卢象升仅仅是因为战死沙场,虽然他的战死是明末的一个重要损失,但是,将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也没有什么可说的。问题是,卢象升其实是不应该战死的,他的死,主要还不是被敌人杀死的,而是被自己人搞死的。这也是“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的重要原因。

卢象升知道,明朝军队之所以经常打败仗,就是因为党争太厉害,大家互相扯皮,不能协调配合。因此,他多次呼吁官员们要捐弃前嫌,协调配合。同时,还向皇帝多次上奏,要防患于未然,在粮草、军队等方面,预先筹划,免得临时出现敌情,手忙脚乱。

卢象升的英勇善战、正气凛然及顾全大局,让他得到了崇祯皇帝的高度肯定。因此,崇祯皇帝多次提拔他,最后把他提拔为兵部尚书,在战场上总领天下兵马。同时,还连续三次赐给卢象升尚方宝剑(有一种说法是四次)。

② 请说出明末能打的将军 将领 武将 50个以上

1.李如松(1549年—1598年)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内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容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
2.李定国(1621年—1662年)公元1652年,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分土地;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收复广西;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杀死清军主帅敬谨亲王尼堪。公元1659年,李定国指挥磨盘山战役给予清军最后一次沉重的打击。
3.卢象升(1600年—1639年)崇祯六年,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崇祯七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

③ 明末(崇祯末年)有哪些将领

最出名的是四藩王: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

然后就回是祖大寿、洪承畴、续答顺公沈志祥、义王孙可望、孟乔芳。

还有额驸李永芳、马光远、孙得功、金砺、鲍承先、祖泽润、祖泽溥、祖泽洪、祖可法、祖泽远、张存仁、李国英、刘武元、陈锦、刘芳名、左梦庚、田雄、马得功、张天禄、许定国、刘良佐、赵之龙。

这些都是原来在明朝至少是参将以上的将领且降清后官至一品大员。

④ 明末张献忠手下大将都有谁

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

李定国生平
(1621~1662) ,字宁宇,又说鸿远。幼从献忠起义,陕西榆林人.明末清初大

西农民军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

忠起义军,受张喜爱。李定随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又

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大西

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奇合称

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
永历六年,李定国与与孙可望迎永历帝入贵州,驻安隆。旋率步骑八万出粤、楚

, 北攻沅州,下辰州;南克靖州、武冈、宝庆。又破桂林,定南王孔有德自焚

死;战衡州,击杀敬谨亲王尼堪,收复楚、粤,纵横数省。十年,孙可望谋称帝

自立,定国迎永历帝入云南,封晋王。次年可望引兵攻定国,所部不愤所为,皆

倒戈,可望大败,势穷降清,以云贵虚实尽告清军。
清顺治十五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次年初,下昆明,桂王出逃缅甸。李定

国率全军于磨盘山设伏兵三道,谋一举全歼吴军。吴三桂挥师长驱数百里,骄而

无备,先头万人已陷重围,眼见大事将成,奈叛臣于此际泄密三桂,遂致攻败垂

成。后定国联络诸拥汉土司,转战滇缅边境。康熙元年因恢复无望,忧愤病作,

卒于勐腊军中。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

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

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

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李定国于川民有

惠,死后川中多建“李晋王祠”,而在滇黔之地,“李晋王”的英名与传说也一直流

传。

刘文秀(?-1658年),陕西延安人,张献忠义子、心腹将领。早年追随张献

忠,大西国建立后,受封为抚南将军。献忠死后,与孙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数万

人,进军云贵,联明抗清。
永历六年受封抚南王,率大西军步骑六万出川南,由叙州、重庆进围成都,杀清

都统白含贞、白广生等,迫使吴三桂败走保宁。刘文秀率大将王复臣、张先壁等

五万人马进围保宁,吴三桂处境窘迫,但刘文秀因屡胜轻敌,拒绝采纳王复臣的

正确意见,轻率攻城,被吴三桂窥出破绽。不久,吴三桂和清朝征西将军李国翰

联兵出战,一举击破张先壁军,溃兵冲乱了全军阵脚,王复臣也被包围,自杀身

死,刘文秀大败,退还贵州。
永历十年(1656年),随永历帝南迁至昆明,封为蜀王。次年,孙可望背叛南

明,割据四川,并派白文选等人率兵攻打云南,刘文秀被任命为右招讨大将军,

协助李定国大败孙可望于交水。此后,刘文秀派部将高承恩统兵五千由云南进入

四川雅州,以心腹将领征虏左将军祁三升任总理全川军务,会同援剿后将军狄三

品、平虏营总兵杨威、怀远营总兵贺天云、监理重庆屯田总兵郑守豹等统率兵马

进至嘉定府,刘文秀本人则率领大军取道建昌(今四川西昌市)、黎州(在今四

川汉源县北)、雅州到达洪雅县(属嘉定府),在该县境内的千秋坪建立了帅府

,撰写了《天生城碑记》,表示要以此为基础,恢复四川。
刘文秀在千秋坪设立了文武官员,大建宫室,极力想把这里构建成经营西南的大

本营,企图为北攻保宁(阆中),东联夔东十三家,与清军争夺湖北。但是由于

孙可望心怀不轨,蓄意犯滇,永历朝廷召回刘文秀和他带领的主力,刘文秀前后

在千秋坪只驻守了五个月,经营四川的战略未能实现。
永历十二年(1658年),刘文秀病卒于昆明,遗表恳请永历帝西出巴蜀,坚持

抗清。

艾能奇(?-1647年)一作艾云枝、艾奇能,明末张献忠义子。以勇猛著称,

与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并称“四将军”。大顺元年(1644年)封定北将军。献

忠称帝后,封定北王。顺治三年(1646年),献忠死于西充,能奇引兵入滇,

准备联明抗清,二月十二日攻克定番,张耀等被处死。永历元年(1647年)进

攻东川(今云南会泽)。进至距东川府三十里处,遭遇当地土司禄万钟时的埋伏

,中毒箭流血不止,回昆明,不治身死。

孙可望(?—1660),小名旺儿,陕西米脂人。张献忠义子,受封“东平王”,绰

号“一堵墙”。儿时即随从张起义,因骁勇善战,受封为平东将军。清顺治三年(

1646年),清军大举入川,张献忠战死于川西凤鸣山,余部由孙可望和李定国

,络绎南下,准备进军云贵,作为抗清根据地,一路攻克遵义、贵阳,进据云南

。次年,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一起称王,他成为国主,年号兴朝。顺治六年,孙

可望致书南明永历政权,表示愿“联合恢剿”,共同抗清,受封秦王。在得到南明

朝廷的支持后,孙可望收编了各族武装,经过休养生息,基本控制了贵州全境,

开始筹划北伐。具体的军事部署是,孙可望本人和李定国率主力大军东攻湖广,

刘文秀等人率精兵进攻四川。
顺治八年(1651)四月,孙可望派大将冯双礼等人率领步骑兵数万人、战

象十余只,大举由黔入湘:一路由铜仁、麻阳,一路由平溪、便水,一路由大小

梭罗,合攻沅州(今湖南芷江)。清沅州守军三营合计只有三千士卒,退入城中

,被“围如铁桶”。四月十五日,冯双礼奋勇攻城,占领沅州,活捉清将郑一统、

知州柴宫桂。接着乘胜攻辰州(府治在沅陵),因清朝辰常总兵徐勇防守甚严,

未能得手。清廷委任的挂剿抚湖南将军印续顺公沈永忠领兵二万,竭力支撑,双

方在一段时间里呈胶持状态。顺治九年四月,李定国率部由贵州进入湖南,会合

冯双礼进攻靖州。清续顺公沈永忠派总兵张国柱领兵八千名往援,在靖州陷入重

围。经过短暂的交战,清军大败,损失官兵五千一百六十三名(其中满洲兵一百

零三名)、战马八百零九匹,几乎全军覆没,张国柱率残部于二十二日“踉跄奔

回”。明军趁胜攻克靖州、武冈州。
沈永忠求援无望,被迫带着麾下自宝庆北遁,六月初二日退至省会长沙,仍

然立脚不住,在湘潭接到清廷“不可浪战,移师保守”的密旨,就在八月初六日放

弃长沙,一直逃到岳州。清朝在湖南设置的许多道、府、州、县官也随军狼狈北

窜,其中有分巡上湖南道张兆罴、分巡下湖南道郭万象、宝庆知府冯桓、永州知

府李策鼎、衡州府署印同知赵廷标、长沙知府张弘猷、郴州知州杨士英、道州知

州张学仁、茶陵知州萧汉英、署武冈州事赵继登,以及新化、城步、新宁、零陵

、祁阳、东安、宁远、永明、江华、衡阳、衡山、常宁、安仁、宜章、桂阳、攸

县、长沙、善化、宁乡、益阳、湘乡、桃源、邵阳、浏阳、酃县知县和署印官共

三十五名。这样,除岳州、常德尚在清军控制下以外,只剩下徐勇一镇孤零零地

据守辰州(府治在沅陵)负隅顽抗。
自北伐以来,原大西军联明抗清,初试锋芒就旗开得胜,收复了湖南大部分

州县。接着李定国又从桂林大获全胜,斩清廷定南王孔有德,随后,孙可望调李

定国由广西转进湖南,在衡阳伏击南下讨伐的清朝敬谨亲王尼堪,将其全部歼灭

,尼堪本人也被杀。由抚南王刘文秀率领的另一路五万入川大军,由建昌、叙永

、彭水展开全面反攻,也是连战皆捷,攻占重庆,直逼保宁,但刘文秀因胜轻敌

,保宁一战,被吴三桂打败,丧失了大将王复臣,被迫退回贵州,孙可望还趁机

解除了刘文秀的兵权。
孙可望器小易盈,缺乏统筹全局、妥善处理内部关系的胸襟,由于对李定国

的战功非常嫉妒,竟谋召李定国赴沆州(今湖南省芷江县,位怀化市西南)议事

时杀之,事泄未遂。李定国为了制止孙可望的分裂活动,曾几次派人或去函劝说

,孙可望不听,双方矛盾益深。
顺治十四年(1657),孙可望与李定国彻底翻脸,派遣大军十四万从贵州

进军云南,企图一举消灭李定国部,但因冯双礼倒戈,孙可望大败,溃不成军,

逃回贵阳。当年,孙可望降清,出卖西南军情虚实,使李定国和西南抗清武装最

后失利。清廷封他为义王,后于狩猎时,被清军射死,一说是病死。

⑤ 明末清初的主要将领有谁

明军阵营来 袁崇焕、洪承自畴、曹变蛟、左良玉、孙传庭、卢象升、祖大寿。。。。清军阵营 莽古尔泰、代善、阿敏、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反正很多很多了,推荐你去看看明朝那些事儿第七卷,那主要讲的就是这段历史。

⑥ 明朝末期有几位大将

熊廷弼,祖大寿,孙承宗,祖大寿,毛文龙,吴三桂,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畴,刘挺,马林,杜松等。

一、熊廷弼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人,明末将领,万历进士,楚党。由推官擢御史,巡按辽东。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

沦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党争,以前虽为楚党,但与东林党关系密切,且与东林六君子也关系匪浅。并传言有杨涟弹劾阉党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后为阉党所害,天启五年(1625年)被杀,并传首九边。

二、毛文龙

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字振南,一名毛伯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明朝末期将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毛文龙曾开创了军事重镇东江镇,在与后金的战争中颇有战功,但为人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过多。后被袁崇焕矫诏所斩。

三、祖大寿

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本是明朝武将,后降清。1628年(明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

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

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后随清军入关,1656年(顺治十三年)病故于北京。

四、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五、左良玉

左良玉(?—1645年),字昆山,临清人。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南宁侯。初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侯恂提拔。后在镇压农民军的战争中,不断扩大部队,日益骄横跋扈,拥兵自重。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宁南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又晋为侯,镇守武昌。此时,弘光政权中马士英、阮大铖用事,排斥东林党人。他袒护东林党人,且怀有个人野心,于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未几,病死于九江舟中。子左梦庚率所部降清。

⑦ 明朝有那些名将

一、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名将,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与常遇春率军消灭张士诚。

二、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出身贫苦,初为盗匪,后来投奔朱元璋,攻占集庆后,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至正二十年,在龙湾大破陈友谅军队。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

三、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四、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 ),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名将。

五、傅友德(约1330-1394)明朝开国名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

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1644年追封为丽江王,谥“武靖”。

(7)明末著名将领扩展阅读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

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⑧ 明末清初有哪些著名的抗清将领

史可法 保卫扬州 宁死不屈
郑成功 与父决裂 誓死不降

⑨ 明末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将领降清了

最出名的是四藩王: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内王吴三桂。

然后容就是祖大寿、洪承畴、续顺公沈志祥、义王孙可望、孟乔芳。

还有额驸李永芳、马光远、孙得功、金砺、鲍承先、祖泽润、祖泽溥、祖泽洪、祖可法、祖泽远、张存仁、李国英、刘武元、陈锦、刘芳名、左梦庚、田雄、马得功、张天禄、许定国、刘良佐、赵之龙。

这些都是原来在明朝至少是参将以上的将领且降清后官至一品大员。

⑩ 明末辽东最出色的将领是

明末辽东最出色的将领应该是熊廷弼。但是还有其他很多出色的将领如毛内文龙。
熊廷弼在辽东巡容抚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