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名人物
㈠ 中国哲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百家简述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㈡ 经典哲学的巅峰人物是谁
经典哲学的开端是康德,结束于黑格尔,两人都是经典哲学集大成者
㈢ 哲学经典人物解读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与他的学生柏拉图 ,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约翰·洛克(1632.8.29-1704.10.28),英国哲学家,在知识论上,洛克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洛克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被广泛视为是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
你担心什么,什么就控制你。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的东西。
大卫·休谟(1711.4.26-1776.8.25),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恨也罢,爱也罢,思想、感觉、观察也罢,无非都是在领悟。
当我们专注地研究人类生活的空虚,并考虑荣华富贵空幻无常时,也许我们正在阿谀逢迎自己懒惰的天性。
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让-雅克·卢梭(1712.6.28-1778.7.2),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
㈣ 哲学界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及其代表作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古希腊唯心主义的代表,大文学家,教育家,一生留有大量的作品(多为演讲稿和谈话录)。
贡献:他的思想与著作对西方哲学与理念对整个文化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孔子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他的作品对西方著作史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用灵活的对话阐发深奥的哲学道理,哲学核心是理念论,在对话中谈过辩证法问题对思维辩证法的阐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柏拉图哲学对西欧以后的哲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近代的西方唯心论和唯物论也与它存在联系,它的辩证法在某种程度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学路线的创始人,也是西方公认的道德哲学的创始人和教育家,他的一生是在和人交谈和辩论中度过的,没有留下著作。
贡献:他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求普遍道德定义的人,因此获得道德哲学创始人的称号,他坚持寻求普遍的道德原则与以前的智者学派相对立,求知法他提出辩证法,揭露矛盾,攻破对方,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从此开始。但他重点研究认得伦理道德问题,反对用物质的原因作为事物的本源去解释万物,提出神学目的论,,拟人化的把自然物与人造物混同了,把神作为宇宙的真正的原因。
巴门尼德: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
贡献:提出存在学说和意识和真理的学说。他否定了以前的自然哲学家仅从感官对象中寻求世界的本源,说明世界的片面性观点,强调用理智和思维去把握世界,哲学从此转向研究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同时巴学否定了自然哲学的辨证法,陷入形而上学,但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了存在与非存在,联系与非联系的关系问题,对理论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古希腊最渊博的学者,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贡献:对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时期发展的做了全面总结,在文化史,哲学史都有很重要的贡献。青年时热热中于政治,提出“哲学王”思想。建立欧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的学校。他创立了漫步学派,师柏拉图20年,后为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他把古希腊哲学爱智慧尚思辩的精神也就是追求追求知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充实了,具体化了,发扬光大到顶峰。他的哲学尊重经验跟随现象,最后归于理智和思维。
《申辩》:为我们了解苏格拉底,提供了最清晰最重要的线索。申辩篇的三篇对话是对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和去世的解释。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受到了严重的指控,提供了他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细节。
《理想国》又名《国家篇》,比较完整的阐述了柏拉图的理想政治制度,在他提出的一个城邦有三部分人分工组成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哲学王”思想,即让哲学家治理国家,让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同时它的论证是第一个出现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提出善的理念和认识善的理念的辩证法,论述了认识知识的4等学说,即猜测,相信,了解,理解。它是一部关于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文艺等多方面一部综合性著作。
《形而上学》:是在亚里士多德死后300年中有漫步学派门人安德罗尼科收集编于《物理学》后,有14篇文稿构成。分了10大部分,第一部分A卷,是序言与导言部分,叙述了哲学家,哲学地位和事物的原因。第二部分B卷,提出了14个有待讨论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关于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研究的是哲学的范畴,第五部分是本题问题,第六部分是质料和形式,第七部分是关于潜能与现实,第八部分是运动变化,九是对柏拉图学派的批判。在这部书中科学和技术有了明确的区分,科学有了自己的任务,哲学理论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亚里士多德为人类探索真理开拓了道路。
㈤ 18世纪法国哲学世上最著名的人物
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启蒙运动时期,此时最著名的人物是伏尔泰;后期是网络全书派时期,其最著名人物是狄德罗。
㈥ 教父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别整一堆没用的!
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查士丁、塔提安、伊雷纳乌斯、内克莱门、奥里根等容,出生在东方并用希腊文著作,故称东方希腊教父,他们是教父哲学的创始者。另一派的代表人物有: Q.S.F.德尔图良 、杰罗姆、安布罗斯、 A.奥古斯丁 、格雷高里等。他们生长在西方并用拉丁文宣讲和著书,故称西方拉丁教父,他们是教父哲学的组织者。奥古斯丁则是最后的完成者,他把教父哲学推向了全盛时期。
㈦ 古希腊哲学三大代表人物是谁
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
三人是一脉相承的师生关系,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古希腊哲学家,有三个连贯的人物我们不得不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三人一起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
在中世纪的早期,由于新柏拉图主义的盛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没有被翻译。但到了12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兴起,他的著作也被翻译成了各种欧洲文字,形成了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
(7)哲学知名人物扩展阅读:
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άτης(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
彩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柏拉图(希腊语:∏λά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έλης,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它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网络---古希腊哲学家
㈧ 现代社会有哪些哲学背景的著名人士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江苏扬州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著作有《诗言志辨》、《略读指导举隅》(与叶圣陶合著)、《经典常谈》、《标准与尺度》、《语之零拾》、《论雅俗共赏》、《新诗杂话》,散文集《背影》、《荷塘月色》等。出版有《朱自清全集》。
冯友兰(1895-1990)
河南唐河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张国焘(1897-1979)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又名张特立,江西萍乡人。1916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来曾参加五四运动。原为无政府主义者,后转信马克思主义。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49年移居香港后转赴巴西和加拿大。1979年12月因病去世于多伦多。
牟宗三(1909-1995)
宇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927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夺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
㈨ 世界上有哪些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 -- 网络全书派 -- 怀疑论 -- 新柏拉图学派 -- 程朱学派 -- 米利都学派 -- 道家 -- 斯多阿学派 -- 苏非派 -- 苏格兰常识学派 -- 维也纳学派 -- -- 新黑格尔主义 -- 新康德主义 -- 新实在论 -- 学园派 -- 伊壁鸠鲁学派 -- 永嘉学派 -- 永康学派 -- 瑜伽行派 -- 吠檀多派 -- 弗赖堡学派 -- 哥本哈根学派 -- 华沙学派 -- 剑桥柏拉图学派 -- 剑桥学派 -- 逻辑实证主义 -- 马堡学派 -- 麦加拉学派 -- 儒家 -- 实用主义 -- 实证主义 -- 存在主义 -- 陆王学派 -- 法兰克福学派 -- 结构主义 -- 后现代主义 -- 分析哲学 -- 人本主义 -- 计量经验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 -- 科学哲学 -- 新托马斯主义
经验主义(Empiricism)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经验主义诞生于古希腊。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期间,它不断地与另外两种学说发生争议:一种学说为天赋论,主张知识属于与生俱来的本性之观念;另一种学说为理性主义,主张唯有理性推理而非经验观察才提供了最确实的理论知识体系。然而,上述的争议虽然从未中断过,但它们之间的冲突却时而激烈,时而缓和。
经过逻辑而推出来的答案叫作理性主义!也就是逻辑斯维方式
经过感受或感觉来得到的答案叫做感性主义,也就是形象思维方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唯心主义(idealism)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旧译观念论。蒙昧时代的灵魂不死的观念和万物有灵的观点,隐含着精神可以脱离物质的臆想,是唯心主义的萌芽,哲学唯心主义是在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剥削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有闲暇专门从事智力活动的时候产生的。苏格拉底,莱布尼茨{ 著有单子论》},柏拉图等具有代表性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有机化合物|有机物]]出于对物质的反应。基本观点概括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3.恩格斯《反杜林论》
4.列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
㈩ 世界最著名的哲学家有哪些
哲学的思考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我国的哲学家都有谁?各位,这个话题问的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哲学家?小编就来介绍下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吧。老子,生命的大智者。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王守仁,“致良知”说的宣导者,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黄宗羲,民主思想的启蒙者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