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四大著名檄文
A. 历史上的四大侫臣
“佞者”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人。“花言巧语”可以迷惑人的心智。使人丧失理智。而惯于玩弄花言巧语的人我们称之为佞臣。历史上的佞臣很多,其中有四位臭名远扬。
第一位:庆夫
庆夫是春秋时期鲁国贵族,鲁庄公之弟。他惯于挑拨离间,企图自己当国君。他先后杀死了两个皇帝,后来自缢身亡。成语“庆夫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呵,好一个挑拨离间的高手,居然能把两个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这全仰杖他的巧舌如簧,他离间了国人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使国家大乱。这真是鲁国的悲哀,这也是一个佞臣想要的最高的境界!然而他自己葬送在他自己的花言巧语中。
第二位:赵高
赵高是秦朝宦官,原为赵国贵族,他与丞相李斯勾结逼使皇子扶苏自杀,刘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不久,他又杀死李斯,自任丞相,后又谋害胡亥立子婴为帝,后被子婴诛杀。
当初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李斯下诏赐死扶苏、蒙恬,为的是找一个帮手,而阴谋一旦得逞,他又把矛头指向了同一战壕中的李斯。可以说他为朋友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但为了地位他可以把朋友推下火海。他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但为了名声、权利他又可以插朋友两刀。这就是一个佞臣的真实嘴脸。
第三:董卓
董卓初为琼州豪强,汉灵帝时任并州牧。凶残异常。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阳。毒死少帝另立献帝,自为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被王允、吕布除掉。
董卓这个佞臣,占据洛阳后,他废少帝,立陈留,诛太后,宿龙床,奸佞之相溢于言行。
第四位:秦桧
秦桧是北宋时期的大臣,历任御史中丞等职,靖康二年被金军掠至北方,不久遗归。充当内奸,他勾结党羽,专横权势,力主投降,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及其子岳云等抗金名将,为世人所唾弃。
在这四个人当中我最痛恨秦桧,他不但充当内奸,背叛祖国,而且还捏造了一个(莫须有”指或许有的意思),也就是说岳飞根本无罪。这都是拜赐于秦桧这个佞臣,回顾文首的对联,不能不让人更加痛恨奸贼。
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这些奸佞小人毫无仁德之言,终难成正果。但他们能使别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其危害之严重,令人发指。但这种人却常有用武之地。不能不引人深思。
B. 中国历史上四大暴君
中国古代四大暴君(夏桀,商纣,周厉,隋炀)
C.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迷案是那些
太后下嫁——孝庄皇太后是否下嫁睿亲王多尔衮。顺治出家——顺治帝福临是否在五回台山答清凉寺出家,还是得天花而驾崩。雍正之死——雍正帝胤禛是否被吕四娘刺杀而死,还是服丹药死亡。乾隆身世——乾隆帝弘历是否出身海宁陈家,还是胤禛嫡。还有说法,没有“乾隆身世”,而有雍正夺嫡——雍正帝胤禛是否篡位夺嫡,还是正常继承皇位
D. 关于 檄文 历史上著名点的檄文有哪些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
历史上著名点的檄文有哪些
讨王莽檄、讨曹操檄、与陈伯之书、《为李密檄洛州文》、讨武曌檄、 北伐檄文、元世祖下江南檄、北伐檄、努尔哈赤伐明檄文、祭明太祖陵寝文、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清)檄、讨粤匪檄、辛亥革命军奉天讨满檄文、讨倭檄文天地浩然、对芦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E. 中国历史上四大谴责小说是哪四部
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
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的《老残游记》
曾朴的《孽海花》。
F.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著名的书
首先,古代书籍只有能流传至今的,都是著名书籍
其次,近代和当代由于技术的进步 ,著名的书籍不胜枚举
G. 关于 檄文 历史上著名点的檄文有哪些
讨武曌檄 (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jì)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huī)翟,陷吾君于聚麀(yōu)。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yàn)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chí)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叶(xié)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H. 战国时期的著名檄文有哪些,都记载在哪儿
古代著名檄文欣赏
1 文心雕龙檄移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
先乎声,
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夏后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
刃而誓之。
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祭
公谋父称
“古有威让之令,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及春秋征伐,自
诸侯出,惧
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刘献公之所谓“告之以
文辞,董之
以武师”者也。齐桓征楚,诘苞茅之缺;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管
仲、吕相,
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檄者,皦
也。宣露于
外,皦然明白也。张仪《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
播诸视听也。
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则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
则云
“肃将王诛”。故分阃推毂,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亦且厉辞为
武。使声如
冲风所击,气似欃枪所扫,奋其武怒,总其罪人,征其恶稔之时,显
其贯盈之数,
摇奸宄之胆,订信慎之心,使百尺之冲,摧折于咫书;万雉之城,颠
坠于一檄者
也。观隗嚣之檄亡新,布其三逆,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陇右文士,
得檄之体
矣!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虽奸阉携养,章密太甚,发丘摸金,
诬过其虐,
然抗辞书衅,皦然露骨,敢指曹公之锋,幸哉免袁党之戮也。锺会檄
蜀,征验甚
明;桓温檄胡,观衅尤切,并壮笔也。
凡檄之大体,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指天时,审人事,算强弱,
角权势,
标蓍龟于前验,悬鞶鉴于已然,虽本国信,实参兵诈。谲诡以驰旨,
炜晔以腾说。
凡此众条,莫之或违者也。故其植义飏辞,务在刚健。插羽以示迅,
不可使辞缓;
露板以宣众,不可使义隐。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此其要也。
若曲趣密巧,
无所取才矣。又州郡征吏,亦称为檄,固明举之义也。
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相如之《难蜀老》,文晓
而喻博,
有移檄之骨焉。及刘歆之《移太常》,辞刚而义辨,文移之首也;陆
机之《移百
官》,言约而事显,武移之要者也。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
革,则逆党
用檄,顺命资移;所以洗濯民心,坚同符契,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
与檄参伍,
故不重论也。
I. 历史著名的四大名著八大小说有那些
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
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没有丝毫的脂粉气儿女情,它具有豪放粗犷的阳刚美和崇高美。
四、《西游记》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
五、封神演义:历史名著《封神演义》是一部科学幻想神话故事片,成书于明代,作者陈仲琳根据评书《武王伐纣》再参考古籍和发间传说创伤而成。几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并以其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
六、老残游记:《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续篇六回,属于讽刺章回小说,本书藉由书中主人翁老残的游历见闻,将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并从中反映民生疾苦,及国家政治内外情势。在《老残游记》中,作者用具体形象化的笔法来描述人事物,刘鹗在文中使用了各种比喻来给声描色,文中虽譬喻甚多,但灵活多变,使文章内容更加鲜明、生动.
七、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故事新奇,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聊斋志异》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少作品,寓意深刻,对人们有启发教育意义
八、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