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最著名诗句
❶ 描写雁荡山的诗词有哪些
贺新郎(乙亥春题雁荡山)
宋代:王义山
雅有登山癖。觉老来、尚可跻攀,浪游蹑屐。险怪嶕峣称雁荡,争秀群山第一。更耸出、穹崖千尺。景物深藏长谷里,最上龛,水凿时冲激。硉矹处,钜石。
地生天作谁能识。睹江山如故,恨无一时人物。灵运当年为太守,佳处都曾游历。独不见、此山脚迹。风月直须人管领,怎不移、石壁题岩壁。今且著,老夫笔。
题某公宅
唐代:贯休
宅成天下借图看,始笑平生眼力悭。地占百湾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荡间。
只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闲。
江神子(孙虚斋作四云庵俾余赋之两云之间)
宋代:张炎
奇峰相对接珠庭。乍微晴。又微阴。舍北江东,如盖自亭亭。翻笑天台连雁荡,隔一片、不逢君。
此中幽趣许谁邻。境双清。人独清。采药难寻,童子语山深。绝似醉翁游乐意,林壑静、听泉声。
沁园春(送马正君归东嘉)
宋代:陈人杰
尽典春衣,换酒津亭,送君此行。叹清朝有道,何曾逐客,有司议法,忍及书生。归去来兮,噫其甚矣,见说江涛也不平。君之友,岂都无义士,剖胆相明。
挑诗行李如冰。正趁得越山桃李春。把从前豪举,著些老气,不应造物,到底无情。雁荡烟霞,凤城风雨,两地相思魂梦清。重来否,算海波未窄,犹可骑鲸。
沁园春(绍兴丁巳五月六夜,梦与一道人对歌数曲,遂成此词)
宋代:张元干
神水华池,汞铅凝结,虎龙往来。问子前午后,阳销阴长,自然炉鼎,何用安排。灵宝玄门,烟萝真境,三日庚生兑户开。泥丸透,尽周天火候,平步仙阶。
蓬莱。直上瑶台。看海变桑田飞暮埃。念尘劳良苦,流光易度,明珠谁得,白骨成堆。位极人臣,功高今古,总蹈危机吞祸胎。争知我,办青鞋布袜,雁荡天台。
❷ 雁荡山的名言名句
雁荡诸多山峰拔地而起,直插云端,横看侧望千姿百态,景色步移。尤其那凌空飞舞的瀑布飞流直下,因风作态,瞬息万变,如丝,如烟,如云,妙不可言。身临其境,顿有"不游雁荡虚此生"之感。
信步来到了大龙湫旁,仰望那疑似九天银河飘洒人间的飞瀑,我不禁想到沈括《梦溪笔谈》中"雁荡径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的佳句来。这飞瀑是我国最高的瀑布啊!仰望这瀑布从连云嶂飞下,象一幅流动的画,象一首有声的诗,象一支动听的曲……
我伫立龙湫潭边,身上溅满了点点珍珠口中品味那甜甜的泉雾,掬一捧清洌的泉水洗洗脸,顿感神清气爽,仿佛心灵也净化了……
雁荡山有数不清的奇峰异石,被文人骚客咏记的也颇多。最早记录雁荡山的是唐朝大书法家怀素他在给朋友律公的信中说:雁荡,自古图牒未尝言。山顶有大池,相传为雁荡,下二潭,为龙湫。山南有芙蓉驿。今人有大文豪郭沫若赞剪刀峰诗:远望双峰裁紫霓,尖刀棱角有高低,倘非山里藏刀尺,那得秋云片片齐。雁荡山山势峻险,峦峰依叠,泉清水秀,怪石突兀。整个雁荡山有峰101座,泉5处,山岩29处,12洞,4道溪,7条岭.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雁荡山都未能穷其全貌,况今日匆匆之过客?雁荡山最负盛名的是石梁洞,大龙湫,灵峰,灵岩四处,此四处将雁荡山的洞、水、山光尽呈游人面前,其它诸景莫过于此,何必一一看去,正所谓观一叶黄而知天下秋矣。
雁荡山以奇峰、巨峰、飞瀑取胜,它令人称绝的是山顶有河,峰顶有瀑,谷中有溪,四时变化不同。大龙湫瀑布位于雁荡山百岗峰西南约2公里的筋竹涧上源,瀑布高190余米,是世界少有的高度。昂首望去,似银河倒泻,一股清泉从山巅喷出,起初是泉,半空是雨,落地是雾,气势磅礴,形态随风势变幻,分不清是在下雨,还是飞瀑落珠,景色十分壮观。雨中观雁荡奇峰,别有一番情趣。峰不高耸,大都独立成章,一峰多景。导游不时东指西点,激发游人兴致。刚才看似玉兔,可回首一望便成金龟了,细雨中边游边赏,老僧拜塔,玉女独秀,母女情怀,双笋峰等活龙活现。从千年古刹灵岩寺出来,天无有放晴的意思,雨点也大起来。高达260米的天柱峰,东西对峙,展旗两峰,象敞开的两扇大门。峰与峰之间有300余米,两峰顶之间挂一钢丝,不时有艺人在空中行走、倒立、翻跟斗、骑自行车等多种表演,引得众人掌声、喝彩声连成一片。突然间,导游对游人讲,"一会儿有银叶从空中飘落,若能接到,即是接财纳福回家。"真的,从空中有散落的物体飘洒下来,众游人收起雨具,在雨中昂头等待,去抢从空中飘来的树叶,当然我也把树叶抢在手中,还装进了行囊。虽然是一种游戏,但能够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
夜宿雁荡山景区。清晨起来,一道霞光照在秀峰之上,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深吸一口湿润中带有清香的空气,清爽里透着惬意。看来是一个晴朗的好日子。早餐后收拾行李,游览仙桥景区,观桅杆岩,飘峡谷湖,中午在岭上人家就餐,品尝当地风味小吃,购土特产。午后参观观音洞。刚进景区,四周峰峦吸引着游人,不时拍照留念。突然间,乌云从东南方向压顶而来,不到半个时辰,空中又飘起了雨丝,真是一块云彩一阵雨,山峰东西两重天。我们又重新打开雨伞,顺山路向观音洞行走。观音洞建造在大山峰顶的山洞内,山似双手合起的佛掌,峰中有一高21米,宽45米的自然洞。举首望去,云雾缭绕,四周山峰若隐若现,象盛开的莲花,似观音宝座。再望观音洞,如同佛祖显圣在此,耳际不时传来佛经朗诵声,真的全身心地进入佛的圣地了。我不是佛家弟子,但由于工作关系常读一些关于佛教的书籍和佛经等宗教经典,深知佛普渡众生,大慈大悲,行善积德,修行来世,但佛教经典之深奥不是凡身俗子所能悟道。既然诚心的,那就登山拜佛吧。进山门,沿石阶拾级而上,不用数是九叠台阶,每叠九级,九九八十一级,有九九归真之说。登上大殿,是雨水还是汗水浸透了衣衫。拜过佛像,方觉得浑身清凉,饮一杯圣水,顿觉神清目明。观佛像慈眉善目,辨世间善恶。我拜过许多大佛,诸如乐山的露天大佛,敦煌莫高窟身高32米的泥塑佛像,普陀山、九华山的金身佛像等,但在这里拜佛,是地理环境的差异,还是自然气候之别,其意境达到峰巅。雁荡山应该是佛教圣地,从灵峰到观音洞,共有十八古刹,整个行程始终在佛教氛围之中。
❸ 雁荡山最有名的诗句毛主席诗哪几句
·毛·主·席没去过雁荡山,也没写过关于雁荡山的诗句。
1、《接客僧》
——茅盾
雁荡应名是若山,山水奇秀人称赞。
赞美石僧勤接客,客游雁荡乐忘返。
2、《贺新郎》
——宋·王义山
雅有登山癖。觉老来、尚可跻攀,浪游蹑屐。
险怪嶕嶢称雁荡,争秀群山第一。
更耸出、穹崖千尺。景物深藏长谷里,最上龛,水凿时冲激。
硉矹处,钜石。地生天作谁能识。睹江山如故,恨无一时人物。
灵运当年为太守,佳处都曾游历。独不见、此山脚迹。
风月直须人管领,怎不移、石壁题岩壁。今且著,老夫笔。
3、《唐多令》
——宋·王洧
雁荡接台山。秋来最好看。寿星明、高现云端。
八月初弦三日里,二老、福人间。玉节近天颜。东西两路安。
祝苍松、节劲根蟠。相汉元勋萧第一,留次位、著曹参。
4、《江神子/江城子》
——宋·张炎
奇峰相对接球庭。乍微晴,又微阴。舍北江东,如盖自亭亭。
翻笑天台连雁荡,隔一片、不逢君。此中幽趣许谁邻。
境双清。人独清。采药难寻,童子语山深。绝似醉翁游乐意,林壑静、听泉声。
5、《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宋·苏轼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
雁荡山,史称"东南第一山",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而得名。
徐霞客到此亦掷笔叹曰:"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蔡元培先生在1937年游大龙湫后写诗道:“天台之瀑一大胜,雁荡之瀑长者优,天下之瀑十有九,最好唯有大龙湫。
❹ 关于雁荡山的古诗
1、《贺新郎》——宋代王义山
险怪嶕嶢称雁荡,争秀群山第一。
译文:出人回意表的峻峭高耸称之为答雁荡山,许许多多的山竞相比美当属第一。
2、《梦溪笔谈·雁荡山》——宋代沈括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
译文:我观察雁荡山的这些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险峻、怪异,向上耸立的、高约千尺。
3、《诺矩罗赞》——唐代贯休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
译文:从雁荡山经过时看见白云密布,在龙湫附近静坐观赏风景时对着细雨迷蒙。
4、《题雁荡山》——宋代范宗尹
一径入幽,随山几萦盘。云树深蓊蔚,石溪响潺湲。
译文:一条小路通向山林深处,随着山道回转险峻。茂密的树木在山林深处,溪水缓缓的流淌撞击石头发出声响。
5、《游雁荡山》——宋代徐照
我来无一语,闲认昔游踪。谁种路傍树,却遮山上峰。
白话译文:我来到这里被景色所吸引,没法用语言来表达,闲游之余想找出以前游玩的踪迹。是谁在路旁种了那么多的树木,竟然遮蔽住了山峰。
❺ 描述雁荡山的诗词
《接客僧》
——茅盾
雁荡应名是若山,山水奇秀人称赞。
赞美石僧勤接客,客游雁荡乐忘返。
《贺新郎》
——宋·王义山
雅有登山癖。觉老来、尚可跻攀,浪游蹑屐。险怪嶕嶢称雁荡,争秀群山第一。更耸出、穹崖千尺。景物深藏长谷里,最上龛,水凿时冲激。硉矹处,钜□石。地生天作谁能识。睹江山如故,恨无一时人物。灵运当年为太守,佳处都曾游历。独不见、此山脚迹。风月直须人管领,怎不移、石壁题岩壁。今且著,老夫笔。
《唐多令》
——宋·王洧
雁荡接台山。秋来最好看。寿星明、高现云端。八月初弦三日里,□二老、福人间。玉节近天颜。东西两路安。祝苍松、节劲根蟠。相汉元勋萧第一,留次位、著曹参。
《江神子/江城子》
——宋·张炎
奇峰相对接球庭。乍微晴,又微阴。舍北江东,如盖自亭亭。翻笑天台连雁荡,隔一片、不逢君。此中幽趣许谁邻。境双清。人独清。采药难寻,童子语山深。绝似醉翁游乐意,林壑静、听泉声。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宋·苏轼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❻ 描写雁荡山的诗句
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
❼ 赞美雁荡山的名诗
《接客僧》
——茅盾
雁荡应名是若山,山水奇秀人称赞。
赞美石僧勤接客,客游雁荡乐忘返。
《贺新郎》
——宋·王义山
雅有登山癖。觉老来、尚可跻攀,浪游蹑屐。险怪嶕嶢称雁荡,争秀群山第一。更耸出、穹崖千尺。景物深藏长谷里,最上龛,水凿时冲激。硉矹处,钜□石。地生天作谁能识。睹江山如故,恨无一时人物。灵运当年为太守,佳处都曾游历。独不见、此山脚迹。风月直须人管领,怎不移、石壁题岩壁。今且著,老夫笔。
《唐多令》
——宋·王洧
雁荡接台山。秋来最好看。寿星明、高现云端。八月初弦三日里,□二老、福人间。玉节近天颜。东西两路安。祝苍松、节劲根蟠。相汉元勋萧第一,留次位、著曹参。
《江神子/江城子》
——宋·张炎
奇峰相对接球庭。乍微晴,又微阴。舍北江东,如盖自亭亭。翻笑天台连雁荡,隔一片、不逢君。此中幽趣许谁邻。境双清。人独清。采药难寻,童子语山深。绝似醉翁游乐意,林壑静、听泉声。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宋·苏轼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唐·贯休)
❽ 关于“雁荡山”的诗词有哪些
1、《接客僧》现代 沈雁冰
雁荡应名是若山,山水奇秀人称赞。专赞美石僧勤接客,客属游雁荡乐忘返。
2、《题灵峰寺》宋代 王十朋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
3、《乐清尹周邠寄雁山图》苏轼(宋)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看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4、《雁山》宋代 王十朋
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身尚在山间。浮名夺我林泉趣,不及山僧一昧闲。
5、《灵峰寺》宋代 徐玑
洞在寺之右,昔存罗汉踪。石峰排似笋,山势裂因龙。自有泉甘美,无愁路叠重。圣灯云照夜,宿客间曾逢。
❾ 描写雁荡山的诗句(名句)
斤竹涧
南北朝· 谢灵运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版泫。
逶迤权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溶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树摘叶卷。
想见山中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雁山
南宋·王十朋
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身尚在山间。
浮名夺我林泉趣,不及山僧一昧闲。
净名寺
南宋·王十朋
净名却见老维摩,道眼相逢语不多。
待我衣冠挂神武,杖藜来此老岩阿。
题灵峰寺三绝
南宋·王十朋
(一)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
(二)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
应笑玉箫峰下客,马蹄长践利名人。
(三)
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
明朝杖屐丹邱去,带得烟霞过海船。
❿ 关于雁荡山的诗句
《雨中来宿灵峰寺》
年代自:宋作者:陈与义
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
只应护得纶巾角,还费高僧一炷香。
《大龙湫》
年代:宋作者:楼钥
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
龙湫一派天下无,万口赞扬同一舌。
行行路入两山间,踏碎苔痕屐将折。
山穷路断脚力尽,始见银河落双阙。
矩罗宴坐看不厌,骚人弄词困搜抉。
谢公千载有遗恨,李杜复生吟不彻。
我游石门称胜地,未信此湫真卓越。
一来气象大不侔,石屏倚天惊鬼设。
飞泉直自天际来,来处益高声益烈。
从他倒泻三峡流,到此谁能定优劣。
雁山佳趣得要领,一日尽游神恶亵。
骊龙高卧唤不应,自媿笔端无电掣。
轮囷萧索湍不怒,非雾非烟亦非雪。
我闻冻雨初霁时,喷击生风散空阔。
更期雨后再来看,净洗一生烦恼热。
《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温州》
年代:宋作者:袁说友
久同朝迹又同年,更送旌麾过海边。
多士向来亲戴席,斯民今幸得苏天。
潜心阁上书千卷,雁荡山中草一川。
小待公余寻旧迹,便归玉笋听鸣鞭。
《赋介轩半村新居》
年代:宋作者:周耕云
近谋吟屋傍浔溪,雁荡山深云未归。
怕恼春光花种少,爱延月色竹栽稀。
宝藏书册教儿读,土视功名与世违。
不是诗人相过处,昼长应是掩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