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爱国华侨
① 爱国华侨人物名单有那些
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 闽南籍的陈嘉庚、郭鹤年等,广府籍的骆家辉回、容闳、陈宜禧、陈答启沅、陈芳等,客家籍的胡文虎、张弼士、叶亚来、李光耀、罗芳伯等,潮汕籍的陈慈黉等,他们都是华人华侨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海外华人华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 爱国华侨的故事有哪些
王兆松的故事: 辛苦下南洋挣基业报效祖国 王兆松先生幼年贫苦,无奈下南洋谋生,经艰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著名侨领、企业家。 1875年,王兆松出生于文昌清澜镇义门村一个贫困渔民家庭,他的父亲是老渔民,成天泡在海水里,家贫如洗。为了寻找一条活路,年仅13岁时王兆松挥泪辞别父母兄长,在乡邻的携领下搭帆船到南洋自食其力。他先是在马来西亚以捞虾为业,后又当过冰块推销员,他根据不同渔船的需求,主动用舢板把冰块运到渔船上,用自己的勤劳和诚实换取了珍贵的信誉。稍有积累,便及时买了辆汽车,在推销冰块之外,又经营起冰鱼运销业,由于推销成绩突出,被英国商人的一个公司委任为总代理。在此基础上,王兆松逐步开拓涉足其他项目,除了投资经营房产、种植橡胶、开采锡矿外,还投资经营酒店、戏院等服务行业。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王兆松已成为琼籍华侨中的知名企业家。 王兆松的成就和为人,深得乡亲以及当地上层人士的信赖和敬重,被推举为吉隆坡琼州会馆总理等职,1930年,他被马来西亚雪兰峨州政府委任为华人参事局员和太平局绅,是年王兆松55岁。 对于故乡的公益事业,王兆松一直非常热忱。1936年,王兆松等人发起成立琼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开发琼崖垦殖、矿业、渔、盐等业。他带领众乡邻在万宁置地8000亩,种橡胶400多亩。抗日战争期间,王兆松率琼崖华侨积极捐资,支持琼崖抗日战争。时任琼崖自卫独立队总队长的冯白驹曾亲笔给王兆松致函两封,赞扬爱国华侨“热诚义举,无任感佩”。 海南很多医院、学校都有王兆松的捐献。1926年筹建海口海南医院时,他捐助大洋1000元,被聘为名誉董事;还3次为琼海中学(海南中学的前身)捐款,独资为文昌中学捐建图书馆,即兆松楼;文昌清澜南岛小学、会文冠南小学等,也都有王兆松所捐的教学楼。这些教学楼目前都保持着原来的骑楼风貌,仍在使用。 富了,不忘记穷人,这一美德在王兆松身上充分体现出来。1956年王兆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病故。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侨乡人民的心中,他的爱国情怀,在他的子孙中代代相传。 从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从国外汇款为文昌家乡修路,还在通往家乡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桥。后来因为汇款麻烦,王兆松在文昌买下3间铺面房,以房租支付维修费。又在海口买下2栋楼房(今新华北路“长安旅店”和得胜沙51号),托人代理,租金全数用于公路维修和解决乡亲困难,不足部分再从国外汇款。 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病逝,终年80岁。
③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
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海外侨胞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掀起了抗日爱国高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祖国抗战,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和国际援华活动。如:1939年3月至9月,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的号召下,南洋各地华侨机工3192人,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毅然离别父母和亲人,远涉重洋,回到祖国,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服务工作之中,他们在千里运输线上克服了重重困难,把亟需的军用物资运到前线抗击日寇。其中,在滇缅公路战时运输线上,死于战火、事故和疾病者逾千名。为了表彰南侨机工的光辉历史功绩,激励后来者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89年7月7日在昆明西山树立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现列为中国侨联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都倾注了极大关注,不少热血青年纷纷回国参战,参加祖国建设。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更是发扬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为改革开放、统一祖国,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归侨侨眷中的优秀代表人物如: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李四光、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爱国华侨陈嘉庚,封奕敏等等
④ 中国福建有哪些爱国华侨(陈嘉庚除外)
李功藏(1869-1928年)抄,南安人(晚年袭避乱曾居泉州数年),为印尼著名侨商。他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清光绪年间曾被皇帝以“输财急公”诰授中宪大夫。 他跟陈嘉庚不一样,做好事不留名,所以他还有别名(李紫亭)(李温诚)。福建的第1条铁路其实是他出资的,他也是帮陈嘉庚出名的人。后人却不认识他。
⑤ 搜集一个爱国华侨的一个简短事例
陈嘉庚访延安
1939年冬,国民党制造国共摩擦,引起海外华侨的不安,著名侨领陈嘉庚决定回国考察,探询真情。1940年3月,67岁的陈嘉庚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5月到延安访问。
6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了陈嘉庚和侯西反,由朱德作陪。谈话后,毛主席留陈嘉庚共进晚餐。一张陈旧的饭桌,上面铺着4张白麻纸,以代桌布。菜肴是以洋芋、豆腐等陕北农家菜为主,其中青菜、水萝卜等都是从毛泽东自己种的菜地里拔来的。唯一的一只黄焖鸡,还是几天前老乡送给毛泽东的。陈嘉庚看着这桌宴席,十分感慨。因为在重庆蒋介石以8万元巨款作为接待费用,请他吃饭,吃的是山珍海味。后来,他常对人说:“一党之领袖其艰苦朴素有如此者,令人钦佩。”
陈嘉庚耳闻目睹延安政治民主,上下团结,廉洁奉公,民风纯朴,对陕甘宁边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对共产党的正确认识和信任感。延安之行,是陈嘉庚先生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回到重庆作了一次报告,《新华日报》将其全文发表,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他回到新加坡在万人大会上讲话说:“我未去延安时,对中国前途甚为悲观,以为中国的救星还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已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泽东。”他把延安同重庆作了对比,结论是:“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李平
李平,菲律宾华侨,福建省南安人。抗日战争爆发时,他在国外,闻讯后自己捐款捐物,同时还在华侨中募捐,支援国内抗日,后参加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随队回国,参加新四军。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新四军二支队副营长。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关进上饶集中营。在狱中拒绝特务头子诱降。虎山庙大屠杀中遇害,壮烈捐躯。
陈子谷,泰国华侨,广东省澄海县南澳岛一户贫苦渔民的儿子,4岁时被人贩子卖给了一位在泰国经商的华侨做儿子。1936年,在空前的民族危机召唤下,他从日本回到祖国,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陕北公学学习。1938 年被派到新四军军部,任二支队敌工部长。在战场上,他与战士们一起用日语向日军士兵喊话,做日军俘虏的思想工作,启发敦促他们提高觉悟,放下武器,协助组织“反战大同盟”。
1940年1月,他去了泰国,从养祖父那里拿了时值国币20万元的遗产,同时他还从亲友那里募集到国币6万元。一共26万元,随即全部捐赠给部队。这26万元相当于当时新四军全军两个月的经费,对于正处在经费非常困难的部队,无疑是雪中送炭。叶挺获知此事后,称赞陈子谷是一位“视富贵如浮云”的爱国赤子。
在皖南事变中,陈子谷与他的战友们一起,激战7个昼夜。被俘后,陈子谷被先后囚禁过七峰岩监、李村监狱 、石底监狱,最后转至茅家岭监狱。他在监狱墙壁上气愤地挥毫写了一首《西江月》词,表达了他对敌军的仇恨,他写道——
皖南我军有限,四周强敌重重。三春事业正东风,万里江山雾重。
敌区哀鸿在念,丕岭血色朦胧。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囚人恨重。
在狱中,陈子谷与敌特们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在茅家岭暴动中,他是五位暴动领导成员之一,组织了暴动。胜利冲出牢笼后,经过艰苦历程,回到革命队伍,重返抗日前线。
⑥ 出资修建了厦门大学的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是谁
出资修建了厦门大学的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是陈嘉庚。
1921年,陈嘉庚痛感福建文化教育的落后和人才的匮乏,便决定投资100万元创办厦门大学。所有办学费用由他一人承担,包括大学的经营费用300万元,也由他分12年支付。
厦门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对于厦门大学,他付出了满腔的心血,从聘请校长和教员,到校舍的选址设计施工,他四处奔走,呕心沥血,使厦门大学成为当时中国国内的知名高校。
(6)著名爱国华侨扩展阅读
人物思想成就:
陈嘉庚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
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
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
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
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⑦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缩句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缩句最简为:
陈嘉庚是领袖和实业家。
【注】“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作定语,删掉;“著名的”“大”作定语,删掉。
⑧ 谁是爱国华侨,四个之内
峥嵘岁月 侨史佳话
华侨贡献巨大
抗战初期,海外侨胞有1000多万,其中90%在东南亚。“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隆隆炮声,震撼了海外侨胞的心灵。抗日救国、救亡图存,世界各地华侨在抗战期间成立了900多个抗日救国团体,成为支援祖国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幅整齐的图表,清晰地表明了华侨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
各地华侨慷慨捐输,认购公债达11亿元国币,占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抗战时发行公债总额的1/3强;侨胞们捐出侨汇购买飞机,共达数百架,仅菲律宾华侨就捐50架飞机;各地侨胞捐的汽车上千辆,药品、衣物无数。
一张张发黄的图片,无声地述说着烽火狼烟中的赤子丹心。
旧金山中华会馆组织捐款;新加坡华侨的抗日集会上,儿童争相把节省的糖果钱塞进箱子;泰国侨领蚁光炎、美洲侨领司徒美堂捐款购买飞机。1938年11月,马来西亚华侨彭士馨率领南洋华侨司机回国服务团,跋涉14000余里,历时3个月到达延安,带来了两辆救护车和一批药品。
洛杉矶华侨李兆焕响应宋庆龄号召,为孩子们捐款捐物,并专程送到延安。1942年,中央决定将延安中央托儿所改名为洛杉矶托儿所……
奉献青春热血
陈列以大量史料,反映了当年广大华侨青年怀着满腔热血,漂洋过海,汇聚在延安宝塔山下,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情景。
当时在延安学习工作过的华侨有600多人,他们出身不同,经历各异,有的是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来到延安的,但他们都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少人后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在政治、军事、外交、教育、侨务等岗位上建功立业。有的为民族解放献出年轻的生命。
女英雄李林,印尼华侨,曾任八路军骑兵营教导员,1940年4月在晋西北英勇牺牲,年仅24岁。泰国华侨庄儒邦,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
老归侨、原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谭岚,在一幅照片前伫立良久。照片上,一群泰国华侨青年出发赴延安时,在轮船上向亲人挥手告别。谭岚女士对记者说,她当时是一位华侨女学生,从曼谷取道香港,历经曲折到了西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希望她留在西安工作,她一定要去延安学习,然后到抗日前线去。她和几个同伴一路步行,三原、铜川、宜君、洛川、榆林桥、三十里埔、杜甫川,不知翻过多少山峁,穿过多少河沟,15岁的少女脚上起了无数水泡。“快看啊,宝塔,宝塔山!”一行人走近革命圣地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忘记疲劳狂奔一阵,从此投入了革命的大熔炉。
陈嘉庚访延安
1939年冬,国民党制造国共摩擦,引起海外华侨的不安,著名侨领陈嘉庚决定回国考察,探询真情。1940年3月,67岁的陈嘉庚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5月到延安访问。
6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了陈嘉庚和侯西反,由朱德作陪。谈话后,毛主席留陈嘉庚共进晚餐。一张陈旧的饭桌,上面铺着4张白麻纸,以代桌布。菜肴是以洋芋、豆腐等陕北农家菜为主,其中青菜、水萝卜等都是从毛泽东自己种的菜地里拔来的。唯一的一只黄焖鸡,还是几天前老乡送给毛泽东的。陈嘉庚看着这桌宴席,十分感慨。因为在重庆蒋介石以8万元巨款作为接待费用,请他吃饭,吃的是山珍海味。后来,他常对人说:“一党之领袖其艰苦朴素有如此者,令人钦佩。”
陈嘉庚耳闻目睹延安政治民主,上下团结,廉洁奉公,民风纯朴,对陕甘宁边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对共产党的正确认识和信任感。延安之行,是陈嘉庚先生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回到重庆作了一次报告,《新华日报》将其全文发表,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他回到新加坡在万人大会上讲话说:“我未去延安时,对中国前途甚为悲观,以为中国的救星还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已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泽东。”他把延安同重庆作了对比,结论是:“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⑨ 爱国华侨的事迹有哪些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陈嘉庚早在1910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陈嘉庚先生忠公谋国,无私无畏,当国民党当政之时,他反对汪精卫对日言和,斥汪为汉奸卖国贼,后又反对蒋政权贪污独裁,致电美国总统,抗议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并公开声明不承认伪总统和美蒋条约.
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陈毅在吊唁的时候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8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专车经过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部门和归国华侨都到车站献花圈致祭,最后在集美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嘉庚先生永息在鳌园中.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侨和海外华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
⑩ 中国的爱国华侨有哪些(除了陈嘉庚)
荷兰爱国华侨胡志光
南阳华侨领袖霍震霆
上将叶飞(中菲双重将军)
法国海回外省圭亚那爱答国华侨郭胜华
南安陈嘉庚”黄仲咸老先生
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华侨、民族实业家---张弼士
加爱国华侨 池洪湖拿大华人陈世英
华侨胡友义
吴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