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领导的著名战役
⑴ 你知道岳飞取得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是什么吗
岳飞抗金
岳飞、岳云、金兀术等
战役:1140年郾城大捷等
双方政权:南宋\金(还有一个伪齐政权)
⑵ 岳飞辉煌战役
岳 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阳(今河南汤阳)人。宋朝著名将领。曾于绍兴年间两次镇守江州,将近四年,占其从军生涯三分之一,并在江州购置田、地、房屋安家,母亲死后,亦安葬庐山。岳飞生前在其故里被金人侵占后,即择居江州,为其身后选定终老之处。
岳飞出身雇农家庭,家境贫寒。少时沉默寡言,有志气,而且“生有神力”,未成年时,就能拉得开三百斤的劲弓,并能引发八石(约合一千斤)的腰弩。初随汤阳枪手陈广学“主技”,无所不精。后随同乡人周侗学骑射,攻读《孙子兵法》,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深受乡人赞赏。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十九岁,应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宣抚使招募,当上了一名“敢死战士”。靖康元年(1126年)应枢密官员刘浩招募,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参加赵构大元帅府的部队。靖康二年,经河北招抚使司干办公事赵九龄的引荐,得与河北招抚使张所晤谈,张所见他对兵法、军事形势,燕云山地理了如指掌,任为统领。不久张所被谪病死,所部在南岭山被金军包围,岳飞领一军杀出重围,辗转归附东京留守宗泽。宗泽赞赏岳飞的才能与勇敢,即任为“踏白使”,令其率骑兵五百抵抗进犯汜水关(今河南汜水镇西)的金兵。岳飞用疑兵之计,大败金兵,被提升为统领,旋又提升为统制,宗泽死,随开封留守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5年),金将兀术率军南下侵宋,建康行营留守杜充不战而降,金军乘机攻占杭州、取越州(今绍兴)、攻明州(今宁波),企图乘势捉拿皇帝赵构。面对将帅叛逃、士卒溃散、皇帝流亡、金军席卷而来、百姓惶惶呼救的局面,岳飞集合部队,刺血激励部下说:“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士卒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表示愿意随他抗战到底。于是,他先后移军驻广德军、宜兴县,安定地方秩序,收编散兵游勇,壮大军队实力,并随时率领部队,出外袭击金兵。四年,南侵的金军因遭到南宋军民的抵抗,准备率部北撤。岳飞在摸清敌情后,率领部队主动出击,大败金兵于常州、镇江,迅速收复建康(今南京),就任通泰镇抚使,由此名声大振。
绍兴元年(131年),南宋王朝任命张俊为江淮路招讨使,要他负责征讨大江南北军贼游寇,镇压农民起义。并下令给驻扎在江阴的某些部队,包括屯在江阴军境内的岳飞的部队在内,一律听从张俊的节制。当时,江淮一带有李成、张用、曹成等游寇,其中李成拥兵十万,割据六七个州郡,称孤道寡,大有席卷江南之势。这年正月,其大将马进又攻占江州,三月,岳飞率军至洪州(今南昌市),与张俊会合,正值马进率军进攻洪州,连营西山。岳飞自请担任先锋,领兵由赣江上游的生米渡过江,出其不意,打败了马进的先锋部队,乘胜追击,直逼筠州(今高安县)。张俊亦督锐师至城下,两军夹击,敌力不支,乘夜逃至南康(今星子县),收复了筠州。李成不甘心失败,从南康调兵十万进扑,又被岳飞战败于楼子庄(属今永修),张俊引兵随后掩杀,一直追至江州,李成、马进先后北奔蕲卅(今湖北蕲春县),遂于三月十八日收复江州。张俊、岳飞军队,因粮草缺乏,在江州休整两个月,到五月下旬,引兵渡江,攻打李成、马进。马进为追兵所杀,李成率领余众,投降了伪齐。六月,在李成一支游寇基本平定之后,张俊大军进入鄂州境内,由张用率领的另一支游寇,见大军压境,便离开咸城,渡江东下,移驻江西的瑞昌、分宁(今修水县)一带。张用,河南江阴人。岳飞曾于建炎三年正月,率兵二千,大败张用于东京南薰门外,建立了以少胜多的奇勋。张俊派遣岳飞带领人马前往分宁招安,岳飞即致书张用:“吾与汝同乡,南薰门,铁路步之战,皆汝所患,今吾在此,欲战则出不战则降。”张用接书后,踌躇不决,开始布置抵抗,及至交锋,又接受了招安。张用被留在张俊军中作统制官。七月,岳飞以功擢升神武右副军统制,后又提升为都统制,驻军洪州。在张用接受岳飞招安之后,曹成拥众十余万,离开江西吴仙镇,向湖南的浏阳、广西的道贺(今广西贺县)两州一带流窜。二年正月,南宋王朝委岳飞代理湖南安抚使和潭州知州,前往征讨曹成。岳飞率军从洪州出发,经湖南、广西、广东境内,跟踪追剿曹成,于闰四月到达岭南的贺州,在蓬头岭击败曹成十万之众,迫使曹成接受招安。岳飞以功得授武安军承宣使。
绍兴二年六月,岳飞在讨平李成、张用、曹成三股游寇后,奉命第一次驻军江州。这时岳家军约有二万三四千人,供应极为匮乏,然而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士兵忍饥,不敢扰民,托宿街市商店,黎明即起,为主人打扫门宇,洗涤炊具,然后离去。留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名。江州百姓为感谢岳飞的功德,建岳飞祠,并塑其像于祠内,朝夕礼拜。死后,又将生祠改为岳王庙,庙旁建有“洗马池”、“岳公井”。至今九江市仍有许多岳家军的传说,如庐山西北麓的岳家市,传说是岳飞特准驻军与当地百姓集市贸易的地方。市内锁江楼一带,旧名“岳司门”,相传是岳飞驻扎水师的地方,现在岳司门虽不可见,然其名犹存。
绍兴三年三月,岳飞奉命镇压虔州(今赣州市)、吉州(今吉安县)的农民起义军。四月初,岳飞的部队到达吉州,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在龙泉县(今遂川县)境内武陵、烈源、陈田三处结扎了无数大小营寨,由十八大王分别管领。岳飞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半个月后大部分被击破,李满据险抵抗的最后一个营寨,不久也被攻破,彭友,李满先后被俘。接着,岳飞又率军转向虔州,在兴国衣锦乡一带,同起义军交锋,由于起义军勇气有余,战斗经验不足,几百座营寨,很快被岳家军攻破,其首领全部被俘。于是岳飞奉命留五千兵驻虔州,选三千人马移驻广州,以精兵万人戍守江州,九月,岳飞抵达杭州,朝见赵构,赵构赏给他衣甲、马铠、弓箭,战袍等物,并奖给军旗一面,上绣“精忠岳飞”四字。并擢升岳飞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继续屯驻江州,将原先在江州的傅选的部队;并入岳飞部队,江西安抚使司所管的各项军马,都听岳飞抽调使遣;驻扎在江北舒、蕲两州的部队也一律归岳飞节制。这时岳飞部队真正壮大、强盛起来。从此,沿长江的中下游,由岳州、鄂州而东到江州;湖广的山陵地区由岭南而到虔、吉二州,全都感受到岳飞军队的威慑力量。这时岳飞驻扎的江州,和驻扎在上游的王燮、驻扎在下游的韩世忠、刘光世形成了牢固控制沿江的四大重镇。
绍兴四年三月,岳飞奉命收复襄阳,遂从江州移驻鄂(今武汉),又从鄂州渡江北上,亲自率领一支部队,攻打襄阳。六年二月,岳飞在鄂州措置驻军襄阳府,拟作直捣中原之计,不幸其母于三月二十六日病死鄂州军营。岳飞立即奏报南宋王朝,随带眷属,跣足徒步,扶柩葬母于庐山株岭北端之“卧虎舔尾”,建“叠翠亭”以悼母。南宋王朝接到岳飞奏报之后,就以御前金字牌降诏要他“起复”(孝服未满,而复起用,谓之起复),令岳飞日下返回鄂州主管军马,措置边事。还派一名宦官到庐山进行慰问和敦促。迄五月中旬,南宋王朝尚未得知岳飞返回军营的消息,除继续降诏本人敦促外,还由三省枢密院下令给岳家军全体属官将佐,要他们共同敦请,如因迟延贻误军机,他们也要受到处分。因此,岳飞只好“移孝作忠”,返回鄂州军营,措置军务。七月下旬,岳飞移军襄阳,收复伊(阳伊)、洛(洛阳)、商(州)、虢(州)等地,继而围攻陈、蔡地区,大败齐伪军,捷报传到朝廷,御旨赐封,官拜太尉。
襄阳大捷之后,皇帝赵构和宰相张俊,对岳飞十分倚重,在解除刘世光兵柄后,有意把这支部队并到岳家军中,并在《御扎》中提出以“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的重任交给岳飞。时刘世光部队的兵马将佐是岳家军的两倍,将这两支部队合并之后,则岳家军的数量,全国首屈一指。有了这支部队,岳飞就可以实现他立志报国的理想。但是到真正要实行合并军队时,赵构、张俊又改变了念头,他们认为:既已罢斥了刘世光,就决不应有任何其他大将因此而得以加强威势,造成将来难以驾驭的隐患。于是,他们推翻前议,决定把刘世光的军队仍作为一支独立的部队,并提王德为都制,归都督府(即张俊)统领。谋划已定,赵构写了《御扎》通知岳飞。接到这封《御扎》后,他首先去找张俊,然后求见赵构,为实现并军一再作出努力,却一再遭到拒绝。在七年三月,岳飞怀着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离开了建康,溯江而上,路过江州,便回到庐山东林寺旁他的府第中去,写了一道奏章给南宋王朝,但又不敢对皇帝表露怨怒之情,只好说因与宰相张俊意见不合,请求解除兵权,留在庐山,为他的母亲侍完孝服。鄂州军营一切军务,他都委托张宪处理。此时,他内心矛盾,百感交集,曾写《寄东林上人》诗一首,抒发当时的心情。诗云:“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百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长征灭土酋。功业要刊燕石上,归林终作赤松游。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这一次,岳飞一再写了三道奏扎,请求辞职;赵构也一连写了三道御扎,催他返军,经力辞未允,前往建康朝见赵构请“罪”,赵构命其回军视事,镇守江州,为淮浙援。岳飞遂于七年秋后,第二次驻军江州,这期间,岳飞曾施行反奸计,使金国废掉伪齐刘豫。并与韩世忠联合要求北伐,于八年,移镇鄂州。
绍兴十年,金军分四路南下侵宋。岳飞于六月再次从鄂州出兵北伐,大破兀术“拐子马”于郾城(今河南郾城),乘胜进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两河义军纷纷响应,士气高涨,以“直捣黄龙府与诸军痛饮”相激励。正待渡河之际,高宗、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急令班师。岳飞接到诏令,痛心疾首,悲愤万分,高呼:“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复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回临安(今浙江杭州)后,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被诬入狱,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即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也许有)罪名被杀害,时年三十九岁。宁宗时,追封鄂王。有《鄂忠武王文集》,所收诗词大都慷慨激昂。
⑶ 抗金将领岳飞战役的有哪些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内张黄河容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常识历史篇。
⑷ 岳飞的成名战役是什么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专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属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所以是朱仙镇战役!!!!
⑸ 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的有哪些意义
您好!岳飞抗金复是在女真制贵族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谢谢阅读!
⑹ 岳飞在南宋与哪个政治的战争中涌现出的名将列举一个重要战役
郾城之战是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史载此役宋朝岳飞所率岳家军以少胜回多,予以金军沉答重打击。绍兴九年(1139),金朝统治集团内完颜宗弼一派得势,主张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夺回河南、陕西。次年,金朝分兵三路,东起两淮,西至陕西,向宋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宋廷被迫命令各路宋军进行抵抗。
⑺ 岳飞与金人进行的经典战役是什么
郾城之战。
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五月,由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数万人,自湖北出发,很快进入河南中部 连败金军,占领军事重镇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并乘胜收复了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岳飞还派梁兴等人渡过黄河,联合河东、河北义军,在金的后方痛击金军,收复了不少州县。
完颜宗弼见岳家军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飞只带有少量军队驻于郾城(今属河南),决定亲率精锐骑兵一万五千人以及步兵十万,直插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心。七月初八,宗弼与龙虎大王、盖天大王等,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轻骑攻入敌阵,往来冲杀。金军出动重甲骑兵“铁浮图”(铁浮图:穿上重铠,戴着铁帽子的兵,三个人一组,用皮带连起来,每进一步,便用拦马的木头环卫,只进不退。)作正面进攻,另以骑兵为左右翼,号称“拐子马”(拐子马:布置在左右两翼的骑兵,全由能骑善射的女真人组成。)配合作战。岳飞遣背嵬亲军和游奕军马军迎战,并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兵,下砍马足,杀伤大量金兵,使其重骑兵不能发挥所长。岳家军中的勇将杨再兴单骑突入敌阵,打算活捉完颜宗弼,杀金兵数百人。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金军大败。
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之五里店再败金兵,杀死金将阿李朵孛堇。完颜宗弼集兵十二万屯于临颍(今属河南)。十三日,杨再兴以三百骑兵出巡,在小商桥与金兵遭遇,杀死金兵两千多人以及万户撒八孛堇等一百多名将领,宋军也全部壮烈牺性,杨再兴所中箭镞有两升之多。十四日,张宪率岳家军再战,逐金兵出临颍县界。同日,岳家军又大破进犯颍昌的金军主力。
在岳家军打破金兵拐子马之后,完颜宗弼只得拿出看家本领铁浮图,铁浮图都是完颜兀术的重甲骑兵,这种重铠骑兵所骑的战马都是用一层厚厚的铠甲所护住的,而每个士兵也都是身穿重铠,而且三个连成一队针对宋军步兵居多的情况以一队铁浮图包抄宋军步兵,可以连成一组墙壁一般的破坏力击垮宋军,他们每个骑兵身上的重铠都不怕箭射以及断刀一类的兵器砍杀,所以称之为铁浮图,可以纵横疆场无敌数十载寒暑,造成宋境之内无人可敌。完颜兀术的这一手段岳飞早已料到,见金兵铁浮图出战而来,岳飞立即下令背嵬军返回我方阵前,早已观敌料阵的岳家军精锐步兵也就蓄势待发的冲了上去,据我估计这些步兵也同属于背嵬军,岳家军精锐步兵背嵬军,身配重斧上前临,虽然金兵铁浮图凶悍无比,但也有其弱点所在,在战马的关节之处并没有铁甲所护,于是岳家军便专断马足,一匹马断足便无法前行,而后导致的是一队马无法进行有力还击,趁此时机岳家军将士们斩杀金兵,最终完颜兀术自以为荣的铁浮图也损失惨重,损失数量据记载十有八九都死于岳家军砍刀之下。拐子马、铁浮图相继失效之后,岳家军战力暴涨继续奋不顾身的斩杀金兵,顿时完颜兀术整合的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失去强有力的后盾铁浮图后,白刃战中岳家军儿郎奋勇杀敌,在近战之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完颜兀术见大势已去自己也无力回天,就算继续战下去也不一定能胜出,于是只好宣布退兵,此战最终以宋军完胜而宣告终结。此战乃是岳家军第四次挥师北伐重要之战。
⑻ 岳飞抗金时,指挥了几次战争这几次战役和传说的一样吗
岳飞抗金时,指挥的战争是很多的,而且这些战役都是和传说中的一样,岳家军在岳飞的带领下,基本是百战百胜,也把金人打得闻风丧胆。
⑼ 关于岳飞有哪些战争故事
历史上有一些英雄人物有着悲剧性的命运,这些英雄往往比其他人物更让后人肃然起敬。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座岳武穆祠,千百年来朝代兴衰更迭,这里却总是香火鼎盛。这就是南宋初年抗击金国军队入侵的英雄岳飞的祠堂。
岳飞,公元1103年出生于汤阴(位于今河南)的一个农民家里,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家里太穷,没法供岳飞上学,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钱给岳飞,对他说:“孩子,家里穷,没钱让你去学堂上学,这点钱你拿着去镇上买纸笔,娘教你识字。”岳飞拿着钱去了镇上,过了一会岳飞回来了,他把钱还给母亲说:“娘,纸和笔太贵,我没买,我到河边折了柳枝,挖了点沙子,您看,沙子摊在地上不就是纸吗?您就可以在上面教我写字了。”岳母欣慰地说:“孩子,你从小就这么懂事,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岳飞就这样在沙子上学会了写字。过了不久岳飞已经认了许多字。
当时汤阴县来了一位叫周同的老先生,据说他精通十八般武艺,兵书战策也十分通晓,周围的小孩都纷纷想拜他为师,可是周同不轻易收徒弟,他还得看来拜师的孩子有没有学武的天赋,人品是否正直。有一天同村的几个孩子也想去拜周同为师,叫上岳飞一起去,周同看了看几个孩子的身架,试了试力气,最后他笑眯眯地问:“你们学武是为了做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是为了将来能考上武举人,当大官;有的说为了打抱不平;还有的说是父母让来的;只有岳飞一言不发,周同听了大家说的只是微微地摇着头,他很和气地问岳飞:“你为什么不说呢?”旁边有个心直口快的孩子抢着说:“他家没钱供他学武!”周同说:“没关系,只要是好孩子,我可以不收学费。”小岳飞朗声说道:“国家太平,我在乡间可以帮助那些受欺压的穷人,如果边关有胡人入侵,我愿征战沙场,尽忠报国!”周同赞许地点点头。岳飞就在周同的精心指导下学习了十八般武艺,他的枪法尤其出众。岳飞白天苦练武艺,晚上还要在灯下研习兵书。到岳飞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是能文善武的青年才俊了。
此时北方的金国逐渐强大起来,屡屡进犯宋朝边境,岳飞实现了他小时候的誓言,参加宋朝军队,由于作战勇敢又懂兵法,很快被提拔为将领。
宋徽宗不理朝政,国内的贪官污吏横征暴敛,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北宋靖康年间,金国趁机大举进军南犯。
金国的兀术大军势如破竹,直逼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慌忙把皇位让给太子,这就是宋钦宗。此时拱卫京畿的还有十多万军兵,各地的勤王军也正在赶往汴京,只要固守待援,很快就能击退金兵。但是朝里那些平时只知道贪赃枉法的昏官此时手足无措,致使军心动摇,汴京沦陷了。太上皇徽宗和刚即位的钦宗被掳往金国,金兵还掳走了大量珍宝。宋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逃往杭州,在那里即位,史称南宋。
朝里主战派的宗泽被任命为东京留守,领导北方军民收复失土。岳飞投奔到宗泽的帐下,在战斗中岳飞指挥的队伍所向披靡,被岳飞打败的金国士兵一听到岳飞的名字就害怕。北方自发抗击金兵的起义军纷纷投到岳飞的麾下,岳飞的队伍渐渐扩大,麾下集中了许多猛将。“岳家军”在战场上屡败金兵。
公元1140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三军将士同仇敌忾,都想早日收复失土,还于旧都,兵锋锐不可当,四十天内收复了包括洛阳在内的几十座大小城镇。金兵统帅兀术出动手下的常胜军——“铁浮图”和“拐子马”企图阻挡岳家军,两军决战于郾城,岳飞早就训练出一支准备对付“铁浮图”的钩镰枪手。郾城战役空前惨烈,这场恶战从午后一直鏖战到天黑。“铁浮图”被钩镰枪手歼灭,岳家军乘胜追击,金兵尸横遍野。岳飞手下的猛将杨再兴在战役中遭遇几十倍于己的金兵,陷入重围,力战身亡,后来从他身上取出的箭头多达两升!
此役之后,金兵精锐尽失,兀术已经准备渡过黄河退回金国。岳家军进驻离汴京四十多里的朱仙镇,准备一举收复黄河以北的失地。就在这时,昏庸的赵构听信奸相秦桧的谗言,怕岳飞收复汴京一举消灭金国,迎回他的父亲和哥哥——徽宗和钦宗,他自己坐不稳皇位,急急忙忙在一天里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还朝。接到金牌和圣旨,岳飞长叹一声:“十年努力付诸东流,大宋河山再也没有机会恢复了!”
岳飞回到都城临安,遭到秦桧的诬陷,1142年1月27日,三十九岁的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临安风波亭。
之后南宋虽有数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公元1279年,南宋终于灭亡了。
⑽ 岳飞的抗金生涯中大败金军的一场战役是
根据学者王曾瑜考证,岳飞的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分为十二军,平均每军版八千余人。背嵬军有骑兵权八千和步兵数千。
尽管背嵬军基本以骑兵为主,但还是被认为开创了“步兵在平原击溃金人精锐骑兵”的经典战例。这一万来人的背嵬军把“金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一次又一次的打破。
郾城一战,岳飞的背嵬军先以步兵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以极少的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终于大败兀术的精骑一万五千人,兀术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岳飞的奏折称:“杀死贼兵满野”。
兀术集结三万骑兵再攻颖昌,岳云以背嵬军骑兵八百挺前决战,直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部队随后跟进,“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