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医学家
❶ 明朝著名的医学家有那些人
万密斋 (1499 ~ 1582)医圣。原名万全,号密斋。生于罗田(今属湖北)大河岸,是我国明代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 ,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誉满鄂、豫、皖、赣,名噪明隆庆万历年间,后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子目有《万氏儿科》、《妇科摘录》、《妇科发挥》等10多种,108卷。其专著《养生四要》对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优生优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理论不仅要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心理平衡、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养生理念早几百年,而且内涵更全面、更先进、更科学,为“中华养生第一人”。
❷ 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缩句
缩句就是把所有修饰词去掉,只留下“主语,谓语和宾语”
这句话应该是“李时珍学医”
❸ 明朝的医学家有哪些
1、万密斋 ,原名万全,号密斋。生于罗田(今属湖北)大河岸,是我国明代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 ,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誉满鄂、豫、皖、赣,名噪明隆庆万历年间,后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
2、薛己:薛己(约1488-1558年),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属苏州)人。明医学家。父薛铠为太医院医官,治病屡获奇验,精于儿科,著有《保婴撮要》20卷。薛己幼承家学,尤殚精方书,内外妇幼、本草之学,无所不通。
3、张景岳: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幼随其父游京城,十四岁时从京华名医金英学医,尽得其传。中年从军,曾到过燕、冀、鲁等地,后回乡致力于医学。于医之外,亦旁通象数、星纬、堪舆、律吕等学。
4、李时珍: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5、王肯堂:王肯堂对伤寒的贡献。王肯堂虽然不能说是伤寒大家。但《伤寒准绳》却倾注了他一生学《伤寒论》、研究伤寒学说、治伤寒病、论伤寒学派得失的心血,对后世伤寒的研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❹ 明朝的著名医学家是谁,主要成就是
李时珍 本草纲目
❺ 古代著名医书
中国著名的医书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洗冤集录》,《医宗金鉴》等。
1、《黄帝内经》,作者,黄帝。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此书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医家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该书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也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发展的基石
2、《神农本草经》,作者,传说是神农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作者不详,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书内记载的药物凡365种,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
原书早已佚失。南朝陶弘景为《神农本草经》做注,并补充《名医别录》,编定《本草经集注》共七卷,把药物的品种数目增加至七百三十多种。清朝孙星衍将《神农本草经》考订辑复,成为现在通行本。
《神农本草经》为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重要文献,本书把药分为三品:认为无毒的称上品为君,毒性小的称中品为臣,毒性剧烈的称下品为佐使。
3、《伤寒杂病论》,作者,(三国)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此书被认为是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此书总结《汤液经法》、《黄帝内经》、《难经》之思维体系,实践于内科辨证论治上,于外感伤寒创设“六经辨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并列方治。
并于杂病上,于霍乱病、百合病、阴阳毒、疟病、虚劳、瘀血病、胸痹病、水饮病、咳嗽病、妇女杂病等皆有涉入,列方处置,堪称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相对于《内》、《难》的生理学经典角色。
4、《洗冤集录》,作者,(宋)宋慈。
《洗冤集录》为宋朝人宋慈所作,由其从事司法刑狱工作所积累之丰富验尸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当时传世的尸伤检验诸书,加以综合、核定和提炼,完成了这部有系统的古代法医学著作。这是世界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医学专书。
《洗冤集录》成书于淳祐七年(1247年),有五卷,53条,有检验总论、验尸、验骨、验伤、中毒、救死方六大题材。
以目录来看,本书的主要项目包括:宋代的检验尸伤法令;验尸方法和注意事项;勘察现场;尸体现象;各种机械性窒息死;各式钝器损伤;锐器损伤;交通事故损伤;高温致死;中毒;病死和急死;尸体发掘等项。
主要的涵盖验尸的检验方法、死因的判断,例如对于被火烧死与死后焚尸的差别、生前溺死与死后弃尸入水,都有精辟的见解。《洗冤集录》中所称呼的“血坠”也就是现代法医学中的“尸斑”。
5、《医宗金鉴》,作者,(清)吴谦编修。
《御纂医宗金鉴》简称《医宗金鉴》,全书九十卷,清乾隆朝时政府编著的大型医学丛书,由供奉内庭太医、太医院右判吴谦奉敕主编,后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给与这套书籍相当高的评价。
本书共分15部,有《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
以及《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及《正骨心法要旨》。
其中,《伤寒论注》中,收集了二十名医家的注解,内容极为详尽。口诀的部分也甚为实用,在本书刊行之后,成为当时医学教育最重要的读本。
本书也成为中国北方中医界最重视的一本套书,对于北方中医界有极深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帝内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伤寒杂病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洗冤集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医宗金鉴
❻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走遍大半个中国缩句
李时珍走遍中国。
❼ 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主要用了以下哪种方法来研究药物()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
A、观察法复是在自然状态下,研制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医学家李时珍就是在自然状态下来研究药物的.故符合题意. B、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不符合题意. D、分类法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❽ 我国明朝时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主要成就是() A.编写了医学名著《本草纲目》 B.发明了牛
A、李时珍是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撰《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版等,《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权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故符合题意; B、爱德华?琴纳,免疫学之父,天花疫苗接种的先驱,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故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编写了巨著《物种起源》,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D、袁隆平在育种中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此,培养出了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是袁隆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❾ 明朝的著名医学家是谁,主要成就是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习,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妃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竟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格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和中风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李时珍不仅对植物药、动物药进行仔细的调查、观察,对矿物药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他曾到过铜矿、铅矿、石灰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无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入矿区,见到矿工们的艰苦工作条件,写道:“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砍取之”通过对矿工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同时又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明史》、《白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立碑纪念.解放后,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李时珍墓所在地竹林湖村建立了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邓小平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❿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是什么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回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答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另有同名电影(赵丹主演)、电视连续剧、小说等。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