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古埃及著名人物

古埃及著名人物

发布时间: 2020-12-06 10:46:45

1. 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是什么关系

它们不能统称为古希腊文明。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只是同属于一个时期的不同国家以及地区。

1、古希腊(Greece)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

西方有记载的文学、科技、艺术都是从古代希腊开始的。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称谓,其位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东部和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

2、古埃及(阿拉伯文:مصر القديمة‎),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100年前(前3100年)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

3、古罗马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 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1453年)三个阶段。

(1)古埃及著名人物扩展阅读: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专家们实际探讨古埃及文化的时间范围,是公元前3100年埃及南、北王国的首次联合,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屋大维攻占埃及,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自杀,托勒密王朝覆灭,埃及并入罗马帝国。亦即通常所说的历史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古埃及文化是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源头之一。

古埃及是人类最先产生宗教崇拜的地区之一。宗教是古埃及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古埃及最重要的宗教中心有四个:赫利奥波利斯、孟菲斯、赫尔摩波利斯和底比斯。

2.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1、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2、巴比伦空中花园,据说空中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着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由此得名空中花园。现已不存。

3、阿尔忒弥斯神庙,阿尔忒弥斯神庙是希腊神话阿尔忒弥斯女神的神庙,长425尺,宽230尺,有126根高60尺大理石柱。据称建筑时间前后长达120年。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庙被黑若斯达特斯焚毁。该神庙至今只剩下一根柱子。

4、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宙斯是希腊神话众神之神,是奥林匹亚的主神,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世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拜占庭的菲罗撰写记述世界七大奇迹说:“我们以其他六大奇迹为荣,而敬畏宙斯神像。”

5、摩索拉斯陵墓,位于哈利卡纳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墩座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6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匹马拉着一架古代战车。

6、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座巨像建在罗得市港口的入口处,公元前282年完工。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高约33米。巨像铸造完工后过了56年,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

7、亚历山大灯塔,遗址在埃及亚历山大城边的法罗斯岛上。灯塔约在公元前280~278年建成,巍然屹立在亚历山大港外1500年,但因在两次地震中极度受损,最终于1480年完全沉入海底。

(2)古埃及著名人物扩展阅读:

“七大奇迹”指的是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

这“七大奇迹”是公元前3世纪(中国战国末期,秦始皇尚未统一中国),腓尼基(现在的黎巴嫩、叙利亚沿海一带)的一位旅行家安提帕特(antipater)列举出来的。后世人反复沿用,也就流传开了。

不过现“七大奇观”中有六个由于地震、火灾、战争等因素被损毁,只有埃及胡夫金字塔得以保存至今。

3. 简介一下历史上的埃及艳后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约前70年12月或前69年1月-约前30年8月12日),通称为埃及艳后。埃及艳后是古埃及时期的最后一位女王,她不仅拥有角色的面貌,还具备聪慧的头脑。关于她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来表述,那就是“传奇”。

埃及艳后从小就生活在富贵的宫廷中,在她大概8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并留下遗嘱说由她和她的异母弟弟一同来治理国家。但事实上,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还曾因为争夺权力而失和,没过3年的时间,她就被自己的异母兄弟赶出了帝国。

可是这并没有使她丧失争斗的意识,在她被赶出帝国的这些日子里,积极的在埃及边境一带以及叙利亚边界一带招兵买马,聚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并且准备随时攻入埃及。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凯撒也来到了埃及,于是埃及艳后就准备用自己的身体与美貌,请求凯撒能够帮助自己。

或许正是因为埃及艳后的勇气和她那动人美貌打动了他,最终答应帮她。而埃及艳后也成了凯撒的情妇,还生了一个孩子。在战争中,凯撒打败了她的异母兄弟,而埃及艳后依靠着凯撒成为了埃及的最高统治者。

后来凯撒遭到他人的谋杀,死在了罗马。而埃及艳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不惜色诱当时罗马的统治者安东尼,想要借助安东尼的受来排除一些异己分子。据说在安东尼与屋大维大战的时候被打败。

安东尼见屋大维进攻埃及还包围了亚历山大里亚,就知道大势已去,于是自杀了,而埃及艳后知道自己的死期已经来临,最后也服毒自杀了。也就是这样埃及艳后的一生从此结束了。

(3)古埃及著名人物扩展阅读

埃及艳后死亡疑点

1、毒蛇论

专家提出的第一个疑点是: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用毒蛇自杀的叙述,最早见于公元一世纪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的名人传记中。可问题是,普鲁塔克是在埃及艳后死去75年后才诞生到人世,他叙述的内容中充满了太多矛盾、错误和不可能的巧合。

2、自杀论

埃及艳后之死的第二大疑点是:克利奥帕特拉在自杀前,曾向屋大维送出了一封自杀信。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犯罪研究专家帕特·布朗说:“这显然不符合自杀者的性格。一个决心自杀的人绝不会事先向某人先送出一份示警性的遗书,好让他跑来拯救自己。”

3、中毒论

第三大疑点是:如果克利奥帕特拉是中蛇毒身亡,那么她死得实在太快了。

史料记载,克利奥帕特拉用于自杀的是一条埃及眼镜蛇,被眼镜蛇咬中最快的死亡也要两小时;尽管医学史也记载着一些中了眼镜蛇毒后20分钟内就死亡的事件,可屋大维的卫兵接获命令冲到埃及艳后住处时,距她遣人送信仅相隔几分钟时间,但当卫兵抵达现场时,埃及艳后已经香消玉殒了。

4、女仆论

法理学家提出的第四大疑点是,克利奥帕特拉的两个女仆之死不合情理。英国牛津大学热带医学和传染病学教授戴维·沃热尔说:“这儿有一个误解,并不是毒蛇每次咬人都能释放出毒液。如果三个人一起被毒蛇咬中,那这个概率将更低。

4.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1、 西周分封制(以选择题为主)
①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②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影响:通过分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国家

2、战国时期,秦国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

3、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响: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西周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叫“金文”或“铭文”。西周晚期出现“大篆”。铸刻文字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

5、孔子
政治观点: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观点:①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
②注意“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
③要求学说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孔子言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④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建议,“焚书坑儒”。
⑤为抵御匈奴,北筑“万里长城”。(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意义: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7、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①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③经济: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同意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谋取暴利,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为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遭受沉重打击,开始西迁。
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上达到大一统,西汉统治达到鼎盛。
评价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在他统治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封建通知得到巩固和加强。但他也好大喜功,耗费了大量钱财,征兵征税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8、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称之为“凿空”)
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分别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中原:葡萄、核桃、石榴、苜蓿 中原→西域:铸铁、凿井、丝绸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促进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9、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分南北两支(北:玉门关—葱岭---大宛-大月氏-安息-大秦 南:阳关----鄯善—于阗—葱岭--大宛-大月氏-安息---大秦
丝绸之路作用:传播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0、造纸术
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成为“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11、江南开发的原因:
①江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战乱,而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③北方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江南开发的影响: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

12、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①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迁都)
②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官员及家属穿汉服。
④改汉姓,皇族由拓跋改为元。
⑤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⑥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⑦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鲜卑族逐渐汉化,北魏政权得到巩固,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3、东晋王羲之(“书圣”)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