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盐商知名
㈠ 扬州最大的盐商是谁 问下。。。。
其实,扬州盐商并不是仅仅指在扬州贩卖食盐的商人,而是侨寓在扬州,或者说是坐镇在扬州经营两淮盐业的商人。 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 扬州的个园就是他造的 查看更多答案>>
㈡ 历史上扬州这么繁盛,影响力最大为啥是个商帮
百年前,近代诗人陈去病在个人笔记《五石脂》中写下“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陈去病在肯定扬州繁盛的同时,明确指出了扬州繁盛的原因,“实徽商开之”。扬州是一个被商人改变的城市。历史上扬州繁盛,客商云集,来自徽州的客商发挥了重要作用。扬州与徽商有着撇不清的关系。
“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可以说,没有徽商的参与,扬州的繁荣就会少几分,其文化也要逊色的多,这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梁启超先生则将徽商的参与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道“以徽商为主体的两淮盐商对于乾嘉时期清学全盛的贡献,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欧洲文艺复兴,可以相提并论。”
㈢ 清代扬州八大盐商都有谁 扬州八大盐商简
你好,举手之劳,烦请采纳,谢谢!
清代扬州八大盐商:江春、黄均泰、马曰琯、马曰璐、程之韺、汪应庚、黄至筠、鲍志道。
㈣ 扬州有哪些著名的地方
瘦西湖、个园、何园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位于扬州市北郊,现有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中国旅游界含金量最高荣誉——全国AAAAA级景区,成为扬州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瘦西湖景区 现有:御码头、五亭桥、西园、 冶春园、绿杨村、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四桥烟雨、虹桥、长堤春柳、叶园、徐园、长春岭、 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梅岭春深、湖上草堂、绿荫馆、吹台、水云胜概、莲性寺、 凫庄、五亭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等景点。在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上,是眺景最佳处。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 全湖景色尽收眼底。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构堂叠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有“ 湖上蓬莱”之称。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巧“借” :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岭上为风亭,连同岭下的琴室、月观, 近处的吹台,远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个瘦西湖景区装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许多妩媚之气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与那几颗琼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20个重点公园之一。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舸所造,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
㈤ 历史上扬州有多繁华当地的什么商帮最有影响力
近代诗人陈去病在个人笔记《五石脂》中写下“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陈去病在肯定扬州繁盛的同时,明确指出了扬州繁盛的原因,“实徽商开之”。扬州是一个被商人改变的城市。历史上扬州繁盛,客商云集,来自徽州的客商发挥了重要作用。扬州与徽商有着撇不清的关系。
㈥ 为何明清扬州多盐商扬州的盐商都来自何地
盐是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调味品,做菜的时候,最基本的一个步骤就是要放上盐,盐现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是非常便宜的,几块钱就可以购买得到,但是放在古代的话,盐还是比较宝贵的一种东西,而且有着专门的盐商,这些贩卖盐的商人几乎都是腰缠万贯。在明清的时候,盐商在扬州出现的最多,因为扬州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而扬州的盐商大部分都来自安徽。
徽商居多
扬州有如此多的盐商,除了有本地的之外,还有很多从外地进入到此地做买卖的商人,其中大部分商人都是从安徽引进的,因为安徽在地理位置上和扬州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离扬州比较近,再加上徽商在经营的时候并没有急于求进,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立稳自己的脚步,所以在那个时候,徽商一步一步的成长,为了当时最大的商人,牢牢地把握着扬州的经济命脉。
㈦ 为什么明清扬州多盐商扬州的盐商都来自哪里
扬州是江苏的一个地市,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位于江苏省的中西部地区,和淮安,盐城,泰州接壤,和南京镇江,仅仅只隔着一条才长江。虽然现在扬州算不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城市,但是在历史上,扬州的地位确实很多城市不可比拟的,这是因为明清时期有很多的盐商,而这些盐商,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扬州。那么扬州为什么会产出这么多的盐商呢?扬州的盐商都来自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陕西商人的南下,就使得当时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陕商,晋商和徽商。陕商和晋商,位置比较近,而且文化风俗比较相同,所以很快就走到了一起,这样徽商在整个贸易中就处于劣势的地位,但是微商却做到了稳扎稳打,而且徽州和扬州距离相对也比较紧,所以徽商还是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㈧ 扬州盐商的相关事件
扬州盐商最后一位千金去世了!她就是汪礼珍,扬州末代盐商汪氏家族第四代长女,扬州著名香粉商号谢馥春家族第五代媳妇。如今汪家旧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汪氏小苑里,还有她的闺房。
盐商汪氏祖籍安徽,清代到扬州经营盐号。第二代汪竹铭生于咸丰十年(1860年),取得外江口岸江宁、浦口、六合的食盐专销权,并在仪征十二圩设有分号。汪氏小苑由汪竹铭购建,民国初年由长子汪伯平扩建,汪礼珍是汪氏家族第四代长女。
电视剧名
中文片名:扬州盐商
国家/地区:中国
类型:古代传奇
集数:30
制作公司:中联影视中心
拍摄日期:2010.12
剧情介绍:乾隆盛年,皇上首次奉母南巡,扬州盐枭却因武装贩私和官府爆发了枪战令乾隆龙颜大怒,下旨革去了扬州一大批盐政官吏的职务,并亲派郑国梁担任新的两淮盐运使。郑国梁临危受命,他巧妙利用两大盐商康麓森与林淮仁的矛盾,并派自己的心腹做卧底,以查找缉私抗私的突破口。在这场官商博奕,盐商与盐商博奕,盐商与盐枭的博奕中,郑国梁、康麓森、林淮仁各显其能。最后,柳是薰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在乾隆临幸扬州前,替康麓森完成了“二十四胜景”的宿愿,康麓森因此得到了乾隆的赦免。而柳是薰在康麓森的举荐下,成为扬州新的年青商总,登上了崭新的历史舞台。
㈨ 扬州盐商为什么在清代的九个盐区中成为唯一富可敌国的
盐课是清代赋税的大宗项目之一,当时全国划分为九个盐区及行盐销售口岸。然而,其他地区的盐商相比较两淮盐商而言,似乎名气并不大,其资本雄厚程度也远远不及两淮盐商,同样是盐商,为何两淮即扬州盐商具有如此的优势呢?
综上所述,扬州盐商在清政府“恤商裕课”政策之下,以层出不穷的舞弊等手段,加上官商勾结从而攫取了惊人的利润。而同时期,其他几个盐区却没有两淮盐业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形成了挟资千百万的扬州盐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