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著名抒情散文

著名抒情散文

发布时间: 2020-12-08 12:40:21

A. 著名作家的散文集有哪些。 要抒情性散文。

巴金 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沈从文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等;施蛰存 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等;朱自清的散文结集主要有《踪迹》、《背景》、《你我》、《欧游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周作人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茶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等;钟敬文散文集有《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记》等; 李广田 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灌木集》等;梁遇春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 梁实秋 散文集合《雅舍小品》、《秋室杂忆》、《文学因缘》等,;林语堂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自己的话》;徐志摩散文集《落叶》、《轮盘》、《巴黎的鳞爪》、《自剖》等;

B. 经典抒情散文!!!

梦里落花知多少
梦里落花知多少——

是谁在轻叩记忆的心门

回首那些过往的不堪

梦里落红片片

只是印记青春的读白

---------题记

蓦然回首瞬间,已是往事匆匆飞跃,来不及设防的心门再一次被重重击溃。三十岁的我已站在了人生的彼岸,曾经的青春年少已成惘然,左岸的烟火虽然灿烂,但我已然不能回头。吹一夜的风,听一夜的音乐,喝一杯寂寞的清茶,一个人的路终究一个人走。儿时的玩伴,年少的同窗不知梦醒何处,是否也如我一般踽踽在路。

风轻轻的吹,夜沉沉的睡,一个人独自邀月漫步,似漂泊更似流浪。

曾经的你,曾经的他,曾经的我们,曾经的初三(四)班还有我的职校同学,不知你们一切是否安好,是否还应有昨日的笑颜。我的死党蒋福旺,印住宾,刘涵当然还有小宝,亮子,老懎.....我想我这一辈子也不能把你们忘怀。不知你们也如我这般的把我想起。

流年总是在我们处身以外的世界里梳理着它的青丝,淡了的往事,碎了的少年心事,忘不了的最是那一回的悲苍姿容。

合上后记又打开序言,故事总是有节奏行走在生命的章节里。世间万物都是瞬间飘零而逝,唯有记忆将它们一一记录在案。不停的复制,复制复制在重演。

曾经的誓言,曾经的执着,曾经的过去,过去的曾经。回忆路上橘梗清香淡雅,思绪路上惆怅依旧满怀,多年来的往事不断地挤压成叠,绘制成一部不断连载的小说。

光阴付流水,年华似水流。

往事可待忆,落红辗入泥。

陌上红尘,杨柳岸边,我们是否还记得在那棵香樟树下的誓约,持一把青春的灰烬,固守那一份早已荡逝的年华,去为青春谱写流浪的诗行。

C. 有没有著名作家写的好的抒情散文

原驰:跑过冬天.
你记得你5岁那年冬天?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跑步。

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冬天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黄色手线帽拿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成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暖流。

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里,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之后,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的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是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都要锻炼身体,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躯体和心理。

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穷。节俭是永恒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

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的人。

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攀登者总是孤独前行,在情感的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相貌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你美丽。支撑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

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使用你所拥有的每一天的时间和金钱。尽一切人生之责!

所有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

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来,跑过冬天!

D. 借景抒情的文章或者段落,要有出处~最好是一些有名的作家的文章,比如巴金,朱自清。文体随便,多一点,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E. 可以帮我介绍几个著名的抒情散文的作家吧,谢谢!

周国平,毕淑敏,很多优秀作家都有抒情类文献。多关注一下吧。

F. 写景散文 名家名作

1、荷塘月色——朱自清所作散文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2、一日的春光——冰心

《一日的春光》是冰心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该文写于1936年,在写作此文之前大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冰心或是生病,或是杂事缠身。这样的思绪,不免使作者渴望自然春天的到来,祖国春天的到来。

然而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光,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去。

这种情况难免使作者痛苦。然而,春光好似有意,在作者九十日的等待之后,终于等来了春光的烂漫、骄奢、光艳与迷人的景象,使作者饱尝了“一日春光”带来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3、春——朱自清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4、故都的秋——郁达夫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

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

《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5、绿——朱自清

《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G. 名家散文精选

一、《目送》龙应台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赏析:

"不必"二字在于,孩子幼时探索世界的欲望,父母为了打消孩子心中牵绊的隐忍.虽不必追,从被父母目送到自己目送父母的过程中,亲情深深地根植下来,希望也完成了传递.但自始至终,直到父母在我们的目送下离去之后,他们的牵挂也一直未变。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林清玄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 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

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 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

野百合是执着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始终没有动摇: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 正果 : 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 圣地 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 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赏析: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 。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坛,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台湾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

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 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 。

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 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 。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 富人 的形象。

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 尽心就是完美 ,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 尽心 而近乎 完美 的形象,真正实现了 灵性、精神的美 。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所展现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 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三、《白色的山茶花》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美丽的花,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

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决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的迎接着唯一的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赏析:

这是诗人席慕容写的一篇散文,全篇仅有二百余字。它传达的意境,却深邃辽远,令人回味无穷。

山茶花又开了 ,忽然其来的第一句,直点所要开展的主题,一个 又 字,证明了作者长时以来对于 花 或者 山茶花 的关注。洁白与开了满树 ,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申了所要展开的内容。

花 ,给人以一种愉悦的心灵享受,它是一个画面和时间的定格,它背后的内容很复杂,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绽放美丽的追求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走过一颗开花的树 ,就是这个道理。

洁白温润 是温暖明朗润湿而柔弱的, 洁白 象征着纯洁, 纯洁 是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文章的文眼)。

小芽儿是口语,读来让人亲切,充满了未知的幻想。饱满 和 绽放 ,是一个成熟的过程, 越来越 、 慢慢的 是一种坚深,有种了然于胸却不愿道出的苦痛。半圆 、 将圆 、 满圆 ,非常形象而贴切,用一种象征的意蕴,同样点明了一种成长的过程。

总之,若花儿开了,你认真去体会,你会发觉它的过程有总有无限多的故事。

四、《光阴的故事》张晓风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汽就会干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第四天,我们几乎可以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发霉了。

什么使那锅米饭变馊变坏——是时间。

可是,在浙江绍兴,年轻的父母如果生下女儿,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坛米酿的酒。十七八年后,女儿长大了,这酒就成为女儿婚礼上的佳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女红。

是什么使那些平凡的米,变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时间。

时间到底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魔术师呢?都不是,时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乘法,使原来的数值增倍而已。开始变坏的米饭,每一天都不断变得更腐臭;而开始变醇的美酒,每一分钟,都在继续增加它的芬芳。

我们也曾经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开始堕落,时间会把他变得满面风尘,面目可憎;但相反的是,时间也能把温和的笑痕,体谅的眼神,成熟的风采,智慧的神韵添加在那些追寻善良的人身上。时间将怎样对待你我呢?这就要看我们自己是以什么态度来期许我们自己的。

赏析:

我想起罗大佑的一首歌“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歌词里淡淡的忧伤和感怀总让我唏嘘不已。

而张晓风的这段文字则更加理性而沉稳。光阴真正改变的是什么呢,不是本质,不是好的变成坏的,也不是坏的变成好的,只是一种积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已。所以,不要再埋怨时间,不要总是说时间改变了一切。

时间没有改变什么,只是让一些东西随着时间增加或者减少而已。所以,为了让时间最后酿造的是一坛成熟而芬芳的美酒,我们必须给它添上美好的、智慧的、宽容的美德。

五、《窗前的青春》席慕容

青春有时候极为短暂,有时候却极为冗长。我很知道,因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轻过。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样,凝视着四季都没有什么变化的校园,心里猜测着自己将来的多变化的命运。我也曾和你一样,以为,无论任何一种,都会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运要美丽多了。

那时候的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从来不来干涉,就任我一堂课一堂课地做着梦。

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样,微笑着,从我们年轻饱满的脸上,在一次次地重读着那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呢。

赏析:这篇《窗前的青春》,让人感到对教师的职业心驰神往。

年少的时光太瘦,青春的指缝太宽,不经意之间就会流走太多的春秋。让曾经是走出教室的人,走出过这些枯坐教室的时光,重新走进了教室,走进了不一样的教师生活。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教室的窗前遐想外面的世界,这些遐想给了我们梦,给了我们青春的美。

H.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

景散文名家有:来俞平伯自、朱自清、巴金、梁实秋、郁达夫、余光中等。

写景散文名篇有: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荷塘月色》;巴金的《日出》;鲁迅的《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梁实秋的《雅舍》;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或称抒情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I. 求名家短篇散文20篇最好短一点

1、朱自清《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5、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J. 要几篇语句优美,比较抒情,比较有内涵的短的散文,并且要非常有名。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样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自然界万木萧条落叶纷飞,首先映入人的眼帘,自然界的物象使人产生了心灵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联想到人生的四季,“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叶飘零,及物及人,悲从中来,正如陆机《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
愁,心之秋也。诸如李白“人烟寒桔橘,秋色老梧桐。”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柳永“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孟浩然“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元萨都刺有五绝云“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唐朝诗人马戴更把这种愁绪推到极致,“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羁旅他乡,忽见落叶纷披,秋气袭人,孤灯独坐,情思顿生,纵使少年也添老。空园白露,孤壁野僧,极为清寒寂寥之境,沧桑至极,欲说还休。杜子美《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常年在外,忽逢秋叶飘零,联想身世之苦,多病的时节,失落的人生,他的满腔愁绪劈空而来,万里与百年,无涯的空间与飘渺的时间,艰难苦恨,潦倒新停,尽付昏昏浊酒滔滔江水。他的《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旅居夔州时期,飘摇难料的身世,颠沛流离的老境,欲济无楫的失意,国难家愁与秋的荒凉冷落浑然一体,苍凉的悲壮,苍茫的愁绪,排山倒海,风云变幻,动荡不安,正如“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之际,诗人酬志无门,只能游于江渚之上,当他体验了底层的苦难,便获得了精神的回归,“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秋,却是意境的写照,清冷、萧瑟、寂寥、悲凉、质朴,是人生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凄寒之境。“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秋霄日色胜春霄,万里霜天静寂寥。”王勃的意境更为开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则以豪放见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苏轼这个大才子,心境随世态而渐老,他的笔下既有色彩斑斓的五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有往事如烟不可追忆之苦,“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还有人生如梦不堪回首的浩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宋林逋则把秋的景象意象化,“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多情善感的柳永,此刻抛开了浅盏低吟,唱起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豪放之歌。对于唐人柳宗元的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清人王士祯则是独钓了一江秋意,“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诗人遗世独立超然物外,其境旷世高古摄魂夺魄。世人总喜欢春天的繁华似锦,排斥秋天的无情与落寞,然而,秋天却是人们回避不了必然经历的季节,无论是时令之秋,还是人生之秋,有了阅历有了苦难有了沧桑,才有秋天的成熟与丰收,才有艺术的苍老之境。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唱响了嘹亮的秋的赞歌:刘禹锡有《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诗人杨万里则从另一个角度领略了秋天的别样美景,他的《秋凉晚步》云: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李白从秋山秋水中,感受秋天的逸兴湍飞,秋高气爽宜人秋色直入笔底:
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秋,是走向衰老的标志,成语“老气横秋”是也。然而它的另一面,却是成熟与老辣的象征,是清寒与寥廓的外显;是秋月朗朗,鹊桥飞渡;是枫叶萧萧,秋蝉默默。此刻,树叶完成了一个轮回,把自己交给大地,交给粗壮的根,在蜕变中孕育新一轮的成熟与丰收。因此,秋又是落叶对根的情思,是大雁对长空的向往;秋天的奉献是无私的,秋天给人的境界是深远的。

田园诗人王维,隐逸山林之中,写诗画画参禅,每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秋天的感悟刻骨铭心而又深入浅出,物态自然,意象空灵,情与景融,意与境谐,他那眼中之山水,即心中之山水,即意象之山水。他的一组组山水诗就是一幅幅山水画,读了,心驰神往;看了,神与物游;品了,通会之境,人书俱老。《山居秋暝》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感慨于秋之空山的幽远空旷与寂静,禅意十足,归意可掬,那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竹喧与浣女,莲动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