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著名领袖
① 历史上有哪些很有名的人物被更牛逼的人物吊打
自从北匈奴政权被汉朝彻底打跑之后,整个北方草原的民众就出现了很大的权利真空,这地方不仅仅有匈奴的大量残部,还有发源于贝加尔湖一代的“敕勒”部落,他们漫无目的的放羊,一片祥和。
正是此时,东边大兴安岭原属于“东胡”的鲜卑人振臂一呼,迅速的笼络了这些残部逐渐形成了一股势力,又因为鲜卑人自称老大为“可汗”所以这群大汉也就跟着叫鲜卑老大这个名字了。
然而这个鲜卑毕竟是个大部落联盟,内部势力一直没少争斗,其中最为显赫的,只有慕容、拓跋这俩部落,然而这个慕容本身就不是很愿意在北边风吹日晒的,他们更喜欢学着南方的汉人穿金戴银读个书啥的,搞得拓跋部很看不上他们,就快给他们除籍了。然而正是这个慕容部入主了中原,百战百胜,前前后后建立了一堆“燕”国,也就是天龙八部里慕容复要复的那个。
不过这个时候距离所谓“慕容复”还有600多年,我们先不提他。总之比起慕容部,北边的拓跋部混的并不好,他们一方面觊觎中原边缘的领土,一方面又想当个游牧霸主,最后导致自己的一个奴隶揭竿而起,最终在他儿子车鹿会的带领下建立属于自由鲜卑人的“柔然汗国”,同南边的拓跋部势不两立了。
拓跋部一看你这么搞我岂不是很尴尬,然后也就把目光放在了中原,没想到吊打了慕容们,最后成功的灭掉后燕国,并且最终统一了北方,号称“魏”也就是所谓“北魏”,和南朝的刘宋分庭抗礼,至此南北朝开始,然后我们就要开始讲第一对儿了——
1,柔然可汗阿那?和突厥开国可汗阿史那土门
我们也知道北魏经历了一代代的思想斗争,最终在孝文帝的带领下选择了迁都汉化,然而早期的北魏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毕竟是富裕的中原王朝,屡次大败他们的放羊同胞柔然。而柔然也是祸不单行,他们总是压迫前面说的那个“敕勒”,最后导致敕勒人建立了“高车国”,差点把柔然给灭了国,连续击杀柔然可汗伏图可汗以及击败他儿子丑奴可汗,丑奴可汗还没缓过来就被内讧杀了,他弟弟阿那?(gu)临危受命继任。
图高车和柔然。
阿那?知道自己这汗国是不怎么样了,外有强敌内部还动乱,于是就去南边投靠了北魏,在北魏的帮助下,阿那?才得以回归汗位。
然而阿那?也真是命好,在孝文帝迁都之后,鲜卑统治阶级迅速腐化,比汉人士族还会玩耍,因此得罪了曾经镇守边界抵御柔然的旧贵族“六镇军队”,最终北魏被六镇首领“破六韩拔陵”造反摧枯拉朽,北魏此时病急乱投医,直接表示阿那?别看你是柔然首领,我这攘外必先安内(雾),要是你帮我平了内乱金票大大的。
就这样,阿那?帮助北魏平息了动摇北魏国本的“六镇起义”,势力大大加强,不仅从此不鸟北魏,还洗刷了父兄的冤屈,一举灭掉高车国,成功的成为北方的共主大可汗,并重新的让敕勒人成为了奴隶,北魏随后被在六镇起义中崛起的军阀高欢、宇文泰撕开,纷纷争取阿那?的支持,他可以说是回归到了柔然汗国的巅峰时期了。
敕勒从他们的“高车国”被灭后,在汉语文书里就逐渐被记载为“铁勒”了,其实这俩名字现在认为都是“*trk-”这个词的音译。不过他们的中文名字和职务还真很接近,其中有一波在阿尔泰山一代的铁勒部落就是阿那?的“煅奴”,也就是负责给人家打铁的奴隶,打铁队伍的小组长是一个姓阿史那的家族,直接对阿那?负责。
不过这阿那?对铁勒人好像真是不怎么样,这位大可汗总看不上人家,最后导致了几万铁勒人谋反,没想到还没等阿那?出手,那个打铁奴隶的首领阿史那土门表示能不能让小弟出马,他们和我虽说同族但我可是您最忠诚的奴隶,我们这打铁的有劲不说武器还先进。
阿史那土门自此表现出了他的作战能力,在铁勒起义军一脸懵逼的情况下就被灭掉了,大量铁勒人被收编,实力也空前增强。
这时的阿史那土门羽翼逐渐丰满,觉得自己最起码也算是一股力量了,就派人去阿那?那边询问,说可汗可汗,我这功劳大大一件,你可不可以把你家公主嫁给我,咱们这也是强强联合啊。
阿那?大怒,你阿史那土门什么玩意,替我尽忠是个职责,就你这个身份还想娶我家大脸盘子公主,做梦。
阿史那土门也大怒,你阿那?什么东西,我连自己同胞都下得去手,你认为真是想为你尽忠么?史书上没有记载这场决定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战争具体是怎么打的,只知道阿史那土门让弟弟阿史那室点密看家,他亲力亲为一举干掉阿那?,最终阿那?自杀,这个和中国南北朝息息相关的北方游牧政权至此灭亡,柔然东边的小弟,东胡的另一支契丹独立,而其余鲜卑人不少逃回了大兴安岭老家,和不少还没走出去的东胡人融合,成为后来所谓“室韦——鞑靼”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阿史那土门继承了柔然的“可汗”称呼,让众人拥立自己为“伊利可汗”,建立了属于自己部落的汗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突厥汗国(也是*trk-的音译),至此突厥这个词汇出现在了中国的史书中。但是他弟弟阿史那室点密是很不开心的,我这帮你看管大后方咋说也是个萧何之功吧,结果最后我连个“蒙牛可汗”都没当上。
至于之后的事情,我们就要进入到下一个人物的故事了。
2,塞尔柱苏丹桑贾尔和西辽皇帝耶律大石
阿史那室点密十分不服,他觉得自己并不比哥哥差,你能往东边打,我也能往西边打嘛。至此突厥汗国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西征之路,然而西边毕竟都是一群白种的大鼻子叔叔,多属于使用东雅利安语言的印欧人,然而室点密以及他的继任者不管这些,他灭掉了盘踞中亚并让波斯极其头疼的“??哒国”,最终让突厥汗国的领土到达了黑海一带,这群寒冷之地来的黄种人同化了大量白人,让他们改口说了突厥语,成为了后来被称为“乌古斯”的西突厥的前身。
图突厥汗国的扩张。
后来的事情我们就一笔带过了,从宇文氏政权脱离出来的杨坚建立了隋,最终统一了中国,隋唐也都一直在为瓦解战胜突厥做着努力,汉人扶植虽然属于突厥人但是却非常不爽突厥政权的回鹘等,最终彻底击败突厥汗国。
正是此时,放骆驼的游牧民阿拉伯人在穆罕默德的带领下,本着一个真主的原则开始了伊斯兰教的圣战,伊斯兰教从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迅速的成为了势力强大的大型宗教,叙利亚、千年古国波斯都被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政教合一首领)欧麦尔击败,最终成为和唐帝国分庭抗礼的巨大帝国。
时过境迁,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也被吐蕃打的不成样子,自此衰落下去并失去了西域。而阿拉伯帝国也因为内乱逐渐萧条并分裂,哈里发权力越来越小。正是此时,曾经属于西突厥的一个部落“塞尔柱”逐渐崛起,他们本来是现在哈萨克斯坦一带放羊的,这群人比起他们其他突厥兄弟不太一样,是一些半伊斯兰化的突厥人,于是经常和他们的同胞发动“圣战”积累了大量力量,后来控制了附近的花剌子模区域,以此开始了对波斯地区的觊觎。
结果正是这个塞尔柱,或者说被伊斯兰世界称为“突厥蛮”(土库曼)的部族一风卷残云的力量攻灭了活跃在阿富汗的伽色尼王朝以及波斯,最终高歌猛进跑到巴格达控制了哈里发,自称“苏丹”(总督),让阿拉伯帝国名存实亡,占领“圣地”耶路撒冷,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对异教徒突厥人进行的,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开始。
到了塞尔柱帝国苏丹马立克沙时代,帝国国力变得十分强大,让东边两个也是西突厥人建立的政权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很是被动,尤其是伽色尼王朝都要被灭国了。
图塞尔柱帝国的扩张,花剌子模为塞尔柱南侵时的早期附属。
这个喀喇汗王朝是个由西突厥的一支“葛逻禄人”以及我们都很熟悉的回鹘建立的,回鹘长期作为唐朝附庸居住在北方草原,没想到却被西北的一个奇葩民族“黠戛斯”(吉尔吉斯)给干掉了,最终被迫逃亡新疆,至此新疆开始和回鹘(维吾尔)这名字结下了缘,而且这喀喇汗王朝的老大自称自己是“东方和中国的汗”,这一点确实很是神奇。
喀喇汗王朝和塞尔柱一样,也是逐渐被伊斯兰化的突厥民族,随着塞尔柱的崛起,这个西域强权逐渐产生了分裂,最终分裂为东西喀喇汗两部分,西喀喇汗一直笼罩在塞尔柱的阴影下,但是东喀喇汗却还是好好的当着自己的“中国汗”。
然而好景不长,马立克沙死后,他的后代各位己政,开始瓜分塞尔柱帝国领土,而曾经顺服的势力也开始有了分裂倾向。
桑贾尔是马立克沙的三儿子,只分到了东伊朗一带呼罗珊地区的领土。
不过桑贾尔在治理呼罗珊期间——“呼罗珊是所有人们都向往的地方,知识的源头以及富有智慧之地。”
桑贾尔在《塞尔柱突厥史》里面的记载是一个励精图治的有为之人,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声名远播——
桑贾尔享受漫长的人生,声名远扬,积聚财富,征服周边地区,击败对手。他是一位谦虚的、慷慨的施主,待人友善并且指挥军事。他理解伟大统治者的光环和帝国的准则。他所有的事件都在维护国家的尊严。——《塞尔柱突厥史》
最终作为呼罗珊总督的桑贾尔进军到巴格达,驱逐了其他几股势力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塞尔柱帝国,成为了新一任苏丹。
而正是此时,东喀喇汗趁西喀喇汗政局不稳,大举进攻西喀喇汗,桑贾尔看准了机会迅速的和西喀喇汗达成了彻底的臣属关系,并力克东喀喇汗,使疆土接近中国新疆。而此时本依附于塞尔柱帝国的花拉子模国王阿特西兹公然造反,他逮捕了驻扎在花拉子模的塞尔柱官员,和桑贾尔扯起了大旗。不过桑贾尔的军事才能还是非常不错的,能征善战的花拉子模被打了个大败,桑贾尔俘虏了10000余人,稳固了对花拉子模地区的统治。
可以说,桑贾尔完成了塞尔柱帝国的统一,并使得国力达到盛期,在整个“土库曼”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最新版的土库曼货币上还给这位古代帝王留下了一页——
图土库曼货币马纳特上的桑贾尔头像。
然而正是这么一哥们,却想不到自己会被东边来的个“异教徒”给羞臊成如此样子。
耶律大石,本来是长居辽国南京(现北京)的一个翰林,身为皇族的他可以说是十分生不逢时了,曾经叱咤风云的大辽国被北边新崛起的女真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皇帝耶律延禧又跑的比香港记者还要快,耶律大石在亡国之际临危受命帮助辽国抵抗金军,没想到这个耶律延禧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耶律大石在国家基本灭亡的时候,想起了辽国在大漠北边还有个边防城镇“可敦城”还有万把来人,他想着国家反正都亡了,就想赌一把看看能不能靠着这地方翻盘。
耶律大石带着一群残兵败将,冒着很可能死在沙漠里的风险,竟找到了那个“可敦城”,并以这个地方为基地,还想招惹那个干掉回鹘的黠戛斯,结果被打的大败亏输。
至此耶律大石总结经验,我们就算亡国了也不能冒进,先想想别的办法,于是就盯上了西域的高昌回鹘,连恐吓加上威慑就让他们成为附庸,稳定下来后,耶律大石开始把国仇家恨全都放在西边的那个陌生的东喀喇汗国上了。
图耶律大石西征。
然而东喀喇汗国的大汗阿合马是个百战名将,西方的桑贾尔也拿他没啥办法,所以耶律大石很久也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结果也是老天帮耶律大石,没多久这个阿合马就挂掉了,他儿子易卜拉欣是个绝对的庸才,面对耶律大石的威胁,他直接把人家请了过来并表示要当他小弟,成为附庸。
也就是这个时候,耶律大石坐稳了中亚的位置,因为此时的的辽天祚皇帝已经不知去向,耶律大石称“天?皇帝”,年号“延庆”,国号仍为“辽”(史称西辽)。而他又在突厥世界称“菊儿汗”、国号“喀喇契丹”(喀喇是突厥语黑的意思),定都于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虎思斡耳朵”。
然而耶律大石真心对这些喀喇什么玩意的没有兴趣,他最关心的还是大辽国复国的问题,然而当年几百人能过来的沙漠,现在有着几万大军的耶律大石却过不去了,大将萧斡里剌屡次折戟,至此东征之梦作罢,那也就只能寄希望于西边的大地,让“辽”的国号能在这里延续一阵香火了。
耶律大石整顿部队,利用西喀喇汗葛逻禄游牧民和上层穆斯林统治者的矛盾,很快就灭亡了西喀喇汗国。这时候桑贾尔可就炸毛了,这我刚收的小弟怎么就被打了,还被一异教徒打了?契丹是个啥玩意啊。
桑贾尔派人去吓唬耶律大石,说自己的军队能够用箭射断你的头发。耶律大石说你这就是没文化,然后给使臣找了根针,让他扎自己头发,结果根本就扎不到。所以耶律大石表示这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知识水平太低了,打就打呗。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卡特万之战”就此爆发。
桑贾尔本来就战功赫赫,面对异教徒那就更是摩拳擦掌,他把能叫的小弟都叫上了,无论是呼罗珊本部,还是伽色尼、古尔、西吉斯坦等小弟,他浩浩荡荡的搞了10万多的联军,据说光检阅就用了6个月。
耶律大石手下的人也说别打了,然而耶律大石表示——
彼军虽多而无谋,攻之,则首尾不救,我师必胜。
两方至此在中亚的卡特万草原展开战斗,耶律大石只有一些契丹、汉人、突厥人的联合部队,然而也是多年摸爬滚打过来的,战斗力本来就很强。耶律大石趁着桑贾尔左翼军队突入自己的左翼中时,靠着自己的主力部队和右翼绕到了后面进行了包抄,攻击了桑贾尔薄弱的后卫。塞尔柱联军只能被迫前进,而耶律大石早就看好了地形,把他们逼到了前面的达尔加姆峡谷中,之后的事情就惨不忍睹了。据说“僵尸”延绵数十里,桑贾尔至此只能仓皇渡河逃回呼罗珊,从此一蹶不振。
卡特万战役之后,桑贾尔苦心经营的塞尔柱帝国被彻底打散,迅速分裂成诸多小邦国,而耶律大石西征事件,也成了伊斯兰教向东扩张过程中,唯一一个被“异教徒”反噬的存在。
耶律大石虽然一生武功赫赫,但是还是带着故国不能归的遗憾去世。后来他的女儿耶律普速完临朝称制,继承耶律大石遗志,她利用花剌子模的首领争位,扶植花剌子模的塔喀什作为首领,并确立了对这个国家的宗主国地位,最终花剌子模彻底占领波斯全境,彻底灭亡了风云无两的塞尔柱帝国。
② 柔然汗国的开国大汗是谁
一. 柔然的起源
鲜卑拓跋部首领力微出兵掠夺邻居部落,抢得一个小男孩,其主人给他取名“木骨闾”,意为“秃头”。木骨闾长大以后英武健壮,被主人免除其奴隶身份,成为一名骑士,不断建立战功。后因延误战机,怕被处死,遂与部属100多人逃到大兴安岭西南的纥突邻部落中避难。木骨闾死后,其子车鹿会当了首领,征伐和收抚周围的部落,人数越来越多,于是自称“柔然”,意为“勇敢的斗士”,别称一族。从此,出现了“柔然”这一新的民族。北魏登国九年{394},车鹿会率众继续向西南方向的蒙古高原迁徙,当地的匈奴人和鲜卑人都不断投归于他,因此,柔然人主要是由鲜卑人和匈奴人融合组成。四世纪中叶,柔然人游牧于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附属于拓跋部。396年北魏拓跋圭重建代国,创建北魏,398年建都平城{山西大同},称帝后,附属拓跋部的柔然也进居阴山一带。
二. 柔然的兴盛
车鹿会死后,传位数代,至四世纪末,社仑成为首领,与北魏交恶。这时北魏忙于统一中原地区,社仑便率领柔然的核心部落脱离北魏的控制,从内蒙古的阴山、河套一带向北迁徙。
赫连勃勃的父亲曾率部归属前秦苻坚,后为北魏所灭,铁弗朗逃亡后秦,受到后秦姚兴的宠遇。任用卫安北将军、五原公,镇守延安。407年,赫连勃勃拥兵自重立,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匈奴人赫连勃勃原名铁弗朗,勃勃称王后改姓赫连氏。国号大夏,据有河套之地,南抵陕西延安和宁夏固原。
羌族人姚苌原为羌族首领姚弋的中子。357年,他哥哥姚襄在与前秦的征战中丧命,姚苌率部降于前秦苻坚。383年,苻坚在肥水大战大败,出逃后为姚苌所杀。次年,姚苌起兵反秦,率羌部独立,建国后秦。
柔然的国境东与辽宁西南、河北东北的北燕相邻,西南与陕西、内蒙古的大夏相邻,故而柔然建国前依附于赫连勃勃,建国后先与北燕、后秦友好,在北方与北魏抗衡。对北魏来说,柔然的独立就是“忘恩负义”,故而互相攻伐不止。
公元402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社仑率众南下,准备救援后秦姚苌的属部黜忽和素古延,被北魏大将和突击败,急忙向北方逃逸。他一路征服许多高车部落,人口日益增多,地域日益广阔,迅速统一了蒙古高原,于是自称“丘豆伐可汗”,创立法制,组建军队,建立柔然汗国。
柔然的社会形态为游牧奴隶制,兵民合一,人皆控弦,以故武功强盛。精于骑射,骁勇善战的高车人就是柔然军队的主力,高车人先祖是汉代居于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他们东征西战,为柔然汗国的开疆拓土立下了头功,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在北魏与柔然的一次战役中,仅俘获的高车部众就达四、五十万人。北魏将他们迁移到内蒙古的阴山下,于是那里出现了一个叫“敕勒川”的地方,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即为高车人的民歌。
社仑可汗在位时,柔然汗国极为强盛,其疆域东到朝鲜,西包焉耆以北的地区,而以张掖、敦煌之北为中心。社仑不但与北魏交恶,还一心经营西域。他出兵天山南北,逐走了呼得{汉代呼揭}和车师后部,将乌孙人赶至帕米尔高原中,扶立匈奴余众在乌孙故地建立“悦般国”。接着他又南征高昌、焉耆、龟兹、鄯善、于阗。柔然汗国强盛时,西域一度为柔然汗国所控制。
社仑死后他的弟弟大檀即位柔然可汗。425年,大檀可汗曾邀请悦般王入国相会,悦般王进入柔然国境,见柔然人不洗衣,不洗脸,饭后不洗手,伸长舌头舔碗底的残羹剩菜,十分生气,大骂其为走狗国,转身返回。大檀可汗派兵追赶不及,从此双方结怨,互相攻伐不止。悦般国一再遣使北魏,结为同盟,共同对付柔然汗国。
③ 南北朝有哪些超级有名的名人
白马军神陈庆之。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中国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
陈庆之一生征战,常设奇谋,多为以少胜多,而且长于攻城。无论是北伐横扫河洛,或挥师驰骋边陲,均充分显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北伐之战,可谓气吞万里如虎。“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庆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预旧恩,加之谨肃,蝉冕组佩,亦一世之荣矣”(《梁书·陈庆之列传》)。“陈庆之初同燕雀之游,终怀鸿鹄之志,及乎一见任委,长驱伊、洛。前无强阵,攻靡坚城,虽南风不竞,晚致倾覆,其所克捷,亦足称之”(《南史·陈庆之列传》)。更为难得的是陈庆之出自寒门,在梁朝历史上能达到这样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药(官至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毛泽东在解放后日理万机的国事操劳中,对正史《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划满着重线,并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泽东读史》)。
反复无常侯景
侯景(503~552),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稳,但是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乱起兵进攻南梁。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为皇帝。江州刺史王僧辨、扬州刺史陈霸先先后发难,率领军队进攻侯景,侯景军队一触即溃。侯景死后,尸体被分成好几份,被人抢食。
初,羊鲲把侯景交给督都王僧辩。侯景身高不满七尺,上身长下身短,眉目疏朗清秀,宽脑门高颧骨,脸顺发红,鬓须稀疏,眼珠子向下左右乱转,嗓音嘶哑,有见识者说:“这就是所谓的豺狼之声,所以能吃人,也要被人所吃。”跑到南方来以后,魏相高澄闻侯景在南方造反大怒,命人把侯景的妻子脸上的皮扒掉,用大铁锅盛上油炸死,把他的女儿入宫当奴婢,儿子三岁以上的都下蚕室阉割。后来齐文宣帝高洋梦见猕猴坐在御床上,便把侯景的儿子都用锅煮了,他在北方的儿子被全部杀光。
④ 中国古代柔然政权的介绍
柔然简史 ZT
胡辣羊蹄
东晋后期,蒙古草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自称“柔然”。在史书上又称作“蠕蠕”、“芮芮”、或者“茹茹”。祖先源于东胡,与鲜卑有亲缘关系。其核心部落为郁久闾氏,立国前依附于赫连勃勃,受迫于鲜卑,附属拓跋部。
一. 柔然的起源
鲜卑拓跋部首领力微出兵掠夺邻居部落,抢得一个小男孩,其主人给他取名“木骨闾”,意为“秃头”。木骨闾长大以后英武健壮,被主人免除其奴隶身份,成为一名骑士,不断建立战功。后因延误战机,怕被处死,遂与部属100多人逃到大兴安岭西南的纥突邻部落中避难。木骨闾死后,其子车鹿会当了首领,征伐和收抚周围的部落,人数越来越多,于是自称“柔然”,意为“勇敢的斗士”,别称一族。从此,出现了“柔然”这一新的民族。北魏登国九年{394},车鹿会率众继续向西南方向的蒙古高原迁徙,当地的匈奴人和鲜卑人都不断投归于他,因此,柔然人主要是由鲜卑人和匈奴人融合组成。四世纪中叶,柔然人游牧于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附属于拓跋部。396年北魏拓跋圭重建代国,创建北魏,398年建都平城{山西大同},称帝后,附属拓跋部的柔然也进居阴山一带。
二. 柔然的兴盛
车鹿会死后,传位数代,至四世纪末,社仑成为首领,与北魏交恶。这时北魏忙于统一中原地区,社仑便率领柔然的核心部落脱离北魏的控制,从内蒙古的阴山、河套一带向北迁徙。
赫连勃勃的父亲曾率部归属前秦苻坚,后为北魏所灭,铁弗朗逃亡后秦,受到后秦姚兴的宠遇。任用卫安北将军、五原公,镇守延安。407年,赫连勃勃拥兵自重立,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匈奴人赫连勃勃原名铁弗朗,勃勃称王后改姓赫连氏。国号大夏,据有河套之地,南抵陕西延安和宁夏固原。
羌族人姚苌原为羌族首领姚弋的中子。357年,他哥哥姚襄在与前秦的征战中丧命,姚苌率部降于前秦苻坚。383年,苻坚在肥水大战大败,出逃后为姚苌所杀。次年,姚苌起兵反秦,率羌部独立,建国后秦。
柔然的国境东与辽宁西南、河北东北的北燕相邻,西南与陕西、内蒙古的大夏相邻,故而柔然建国前依附于赫连勃勃,建国后先与北燕、后秦友好,在北方与北魏抗衡。对北魏来说,柔然的独立就是“忘恩负义”,故而互相攻伐不止。
公元402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社仑率众南下,准备救援后秦姚苌的属部黜忽和素古延,被北魏大将和突击败,急忙向北方逃逸。他一路征服许多高车部落,人口日益增多,地域日益广阔,迅速统一了蒙古高原,于是自称“丘豆伐可汗”,创立法制,组建军队,建立柔然汗国。
柔然的社会形态为游牧奴隶制,兵民合一,人皆控弦,以故武功强盛。精于骑射,骁勇善战的高车人就是柔然军队的主力,高车人先祖是汉代居于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他们东征西战,为柔然汗国的开疆拓土立下了头功,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在北魏与柔然的一次战役中,仅俘获的高车部众就达四、五十万人。北魏将他们迁移到内蒙古的阴山下,于是那里出现了一个叫“敕勒川”的地方,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即为高车人的民歌。
社仑可汗在位时,柔然汗国极为强盛,其疆域东到朝鲜,西包焉耆以北的地区,而以张掖、敦煌之北为中心。社仑不但与北魏交恶,还一心经营西域。他出兵天山南北,逐走了呼得{汉代呼揭}和车师后部,将乌孙人赶至帕米尔高原中,扶立匈奴余众在乌孙故地建立“悦般国”。接着他又南征高昌、焉耆、龟兹、鄯善、于阗。柔然汗国强盛时,西域一度为柔然汗国所控制。
社仑死后他的弟弟大檀即位柔然可汗。425年,大檀可汗曾邀请悦般王入国相会,悦般王进入柔然国境,见柔然人不洗衣,不洗脸,饭后不洗手,伸长舌头舔碗底的残羹剩菜,十分生气,大骂其为走狗国,转身返回。大檀可汗派兵追赶不及,从此双方结怨,互相攻伐不止。悦般国一再遣使北魏,结为同盟,共同对付柔然汗国。
作者: 冥凰 2006-12-31 22:01 回复此发言
--------------------------------------------------------------------------------
2 柔然简史 ZT
大檀可汗在位时可,柔然在西域的统治区域又进一步扩大,西与伊犁河流域的悦般国相接,南控伊吾、高昌、车师、焉耆、龟兹、姑墨等地。
五十纪二十年代,北魏曾屡破柔然与漠北,但未触动柔然政权在西域的统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424-452},先后吞并后燕、大夏、北燕、北凉,统一中国北部,着手经营西域。435年,他派王恩生、许纲等12人出使西域,中途被柔然抓去。第二年,拓跋焘又派董琬、高明等六人到西域,成功与乌孙取得联系,受到乌孙王的热烈欢迎。乌孙王告诉北魏使者,葱岭以西的破洛那{今费尔干纳}、者舌{今塔什干}等国也想与北魏通好,并派人护送北魏使者前往。董琬等人在西域广泛活动,满载而归。乌孙、悦般、鄯善、车师、焉耆、龟兹、疏勒、渴盘陀{今塔什库尔干}、破洛那、者舌、粟特等十几个国家都先后派使者到北魏首都平城,表示臣属。西域各国都希望北魏进入西域,推翻柔然的统治。柔然则极力挟制北凉统治者阻扰北魏与西域的交往。北魏于439年讨伐北凉,北凉王沮渠茂虔投降,北凉亡国。自此打通北魏与西域的通道。
440年,沮渠茂虔的弟弟无纬在反叛失败后率众逃往鄯善。443-445年,北魏连胜柔然,随即进兵攻打鄯善,鄯善王真达出城投降。448年,悦般派使者到北纬主动要求共同攻打柔然,拓跋焘立即同意,随后携带皇太子亲率大军北伐,柔然败退,北魏北方边塞安宁。同年,北魏大将万度也率兵平定了西域焉耆王的叛乱。当年年底,,龟兹、疏勒、破洛那等国都分别遣使向北魏进贡。
452年,拓跋焘去世,拓跋余继位,由于北魏内部斗争趋于激化,北魏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对西域的军事行动也即终止。
三. 柔然的亡国
五世纪四十年末,柔然被北魏打败,部众向西北迁移。到六十年代,柔然重新夺回西域。先是搞掉了北凉的沮渠氏,扶持了一个更加驯服的傀儡阚伯周为高昌王。七十年代初,柔然兵临于阗城下,于阗王一面抵抗,一面向北魏求救,北魏献文帝拓跋宏召集大臣计议对策,结果以路远及柔然兵不善攻城为由,把于阗使者打发回去。此后,西域又重回归柔然统治。
487年,柔然豆仑可汗兴兵出伐北魏,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兄弟乘势率众暴动,西迁到车师以北的天山牧场,在今乌鲁木齐一带建立了高车国家。不久,高车王阿伏至罗率众横扫天山以南柔然控制区,征服了高昌、焉耆、龟兹、鄯善、于阗等地,柔然失去了西域。高车成了西域的霸主。因此柔然与高车之间相互攻战多年,互有胜负。
柔然初霸西域时曾把呼得{汉代呼揭人后裔建立的国家}人和车师人击败驱逐。呼得人和车师人南迁后建立了嚈哒国, 嚈哒国击败波斯以后强大起来,也与柔然争夺西域。西域成了嚈哒、悦般、高车、柔然激烈争夺的大蛋糕。
直到546年,新兴的突厥乘乱偷袭高车,吞并高车五万多兵马,旋即攻灭高车国。其后,突厥又联合西魏共图柔然。柔然汗国开始土崩瓦解。552年,突厥土门可汗发兵攻打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瑰兵败自杀,柔然国灭,大部分部众并入突厥汗国。
四. 柔然国历代可汗及文化
柔然立国前后的首领史料载明的有:“木骨闾”{又译作郁久闾}、车鹿会、社仑、大檀、吴提、吐贺真等;大檀之世,南与北魏,西与悦般争雄;西凉亡国,其王裔李宝投附柔然二十余年,后来又被柔然大檀可汗封为伊吾王。北魏强盛时,李宝又投附北魏,被北魏任命为敦煌太守。大檀之后为吴提可汗。吴提之世,娶北魏西海公主,双方和亲结善,又有一些经济、文化联系。其后为吐贺真之世,柔然复兴,势力一度扩展到高昌,灭沮渠氏,另立阏氏王朝。
柔然立国之后长期没有年号,历代可汗生卒及在位年代不详。直到464年至予成可汗继位后,始学魏法,建立年号。此后,柔然先后使用的年号有:太康、太平、太安、始平、建昌等。这些都是近年来新疆出土文书中的最新发现。柔然汗国一共传位十二代国君,历来为北魏之大敌。北魏分裂后,东、西魏以及此后代兴的北齐、北周,皆争相结好柔然以自重,隐为北亚霸主。柔然公主大多是北齐、北周的后备皇后,皇帝原配的妻子都主动避位以此明哲保身。
柔然国贵族文化方面比较落后,至浮图七世柔然方皈依佛教。柔然亡国后,其余众分别逃入北齐、北周,后大多为突厥诛灭。不少逃到北齐的柔然人被抓去戍边。另有一部分柔然人逃往欧洲。这部分极有可能是阿那瑰可汗的嫡系部落。柔然汗国与突厥的最后决战是极其惨烈的。突厥的开国可汗土门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建国第二年就去世了。西迁欧洲的那部分柔然人在东欧建立了一个阿瓦尔汗国。突厥人对柔然人的赶尽杀绝是毫不手软的,这在欧洲的史料中有一些记载
作者: 冥凰 2006-12-31 22:01
⑤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是那四个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
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
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文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匈奴老上单于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
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
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
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 是岭南俚族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
隋开皇九年,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
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
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
4、梁红玉
梁红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
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
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 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
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5)柔然著名领袖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其他巾帼英雄:
1、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汉族,字贞素。四川忠州人。后嫁入石柱县。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
《明史》·秦良玉本传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
2、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
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
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
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古代十位巾帼英雄
网络-巾帼英雄
⑥ 南北朝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1、北魏明元帝拓跋嗣(392年—423年),字木末,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 北魏王朝第二任皇帝(409~423年在位) ,道武帝拓跋珪长子,母为宣穆皇后刘氏,太武帝拓跋焘之父。
登国七年(392年),拓跋嗣生于云中宫。聪明睿智,宽厚弘毅。天兴六年(403年),拜为相国、车骑大将军,封为齐王。 天赐六年,册立为太子。得知生母赐死后,悲伤不已,游行出宫。
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 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号始光。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亲自率军征战,周旋于险境。
3、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即北魏第七位皇帝魏孝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河南洛阳人,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为李夫人,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按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
4、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刘裕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5、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字车儿,彭城绥舆里(今安徽萧县)人。南朝宋第三位皇帝(424~453年在位),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宋少帝刘义符之弟,母为文章太后胡道安。
初封宜都王,历任前将军、镇西将军等职,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年号“元嘉”。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
⑦ 求下面各朝代的著名人物。
南北朝:谢安抄,王猛,檀道济
隋: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元: 成吉思汗 、拖雷监国 、窝阔台汗 、元世祖忽必烈、丘处机,耶律楚材,施耐庵
明: 朱元璋 、成祖 朱棣、朱由检 (崇祯 )、罗贯中,郑和,袁崇焕,张居正,海瑞
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孝庄皇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慈禧太后、光绪 、溥仪 (宣统 )、林则徐,洪秀全,霍元甲、纳兰容若、纪晓兰、刘庸、袁世凯
⑧ 南北朝有哪些著名人物
范泰(355-428) 南朝宋大臣、学者。字伯伦,顺阳人,范晔之父。撰有《古今善言》二十九篇,文集二十卷,皆佚。
刘裕(363-422) 南朝宋建立者,420-422年在位。字德舆,小字寄奴,祖籍彭城,徙居京口。幼年家境贫寒,贩履为业。谥武帝。
宋武帝 即刘裕。
寇谦之(365-338) 北魏道教徒,字辅真,上谷昌平人。鼓吹儒道合流,被称为“新天师道”。
何承天(370-447) 南朝宋科学家。东海郯人,精通天算之术,曾推算出圆周率为3.1428;坚持观察天象四十年,制成《元嘉历》,废除平朔,改用定朔。
拓跋跬(371-409) 北魏建立者。字涉圭,鲜卑族拓跋部人。皇始三年定都平城,即帝位。晚年精神失常,为子绍所杀。初谥宣武帝,改谥道武帝。
魏道武帝 即拓跋跬。
裴松之(372或360-451) 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人。元嘉间奉诏注《三国志》,注文内容超出原书数倍,开注史新例。
王镇恶(373-418) 南朝宋将领。北海剧人,前秦王猛之孙。
崔宏(?-418) 北魏大臣,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关东著名士族。明元帝时,拜天部大人,进爵白马公。
孔灵符 南朝宋官吏。会稽山阴人。历任南郡太守、郢州刺史、丹杨尹等职。
傅亮(374-426) 南朝宋大臣。字季友,北地灵州人。助刘裕受禅夺权,少帝时升中书监、尚书令、护军将军;文帝时任左光禄大夫,身居宰辅。元嘉三年为文帝所杀。原有集三十一卷,已佚,明人辑有《傅光禄集》。
到彦之(?-433) 南朝宋将领。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文帝时曾任护军将军。
颜延之(384-456) 南朝宋文学家。字延年,琅琊临沂人。文词显于当世,与谢灵运齐名。原集已散佚,今存《颜光禄集》系明人辑本。
谢灵运(385-433) 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人。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原集已佚,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檀道济(?-436) 南朝宋将领。高平金乡人。官至征南大将军、司空。遭忌被杀。
沈庆之(386-465) 南朝宋将领,字弘先,吴兴武康人。官至镇北大将军、侍中、太尉。曾公开指斥士族崇尚空谈。后为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王玄谟(388-468) 南朝宋将领,字彦德,太原祁人。官至车骑将军,南豫州刺史,加都督。卒于官。
谢晦(390-426) 南朝宋大臣。字宣明,陈郡阳夏人。少帝时领中书令,与徐羡之、徐亮共辅朝政。文帝时封建平郡公。后因谋反被杀。著有表檄三篇及《悲人道》、《续世基诗》等。
游雅(?-461) 北魏官吏。字伯度,小名黄头,广平任人。不勤著述,为人自负,好议人长短,曾陷害儒者陈奇,致奇遭族诛。
刁雍(390-484) 北魏官吏。字淑和,渤海饶安人。尚文好武,著有诗、赋、论、颂、杂文百余篇。笃信佛教,著《教诫》二十余篇。
高允(390-487) 北魏大臣、学者。字伯恭,渤海蓨人。好学,常担笈负书,千里就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前后历五帝,身居要职五十余年。有《左氏解》、《公羊释》及《算术》三卷。皆佚,明人辑有《高令公集》。
张伟 北朝官吏。字仲业,太原中都人。通经籍。曾奉命出使酒泉,官至平东将军,封建安公。
范晔(398-445) 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小字塼,顺阳人。博涉经史,善文章,通音律。撰《后汉书》纪传九十篇,附以“论”、“赞”。梁刘昭补入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并为作注,北宋时合刊行世。
刘义庆(403-444) 南朝宋大臣、文学家。京口人。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袭封临川王。著有《世说新语》八卷。梁刘孝标曾为注解,今本系北宋晏殊整理。
崔浩(?-450) 北魏大臣。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人。关东著名士族崔宏之子。曾注释五经,制定《五寅元历》。以三朝元老受封为东郡公。
鲍照(405-466)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东海人。曾为临海王子顼前军参军,在凉州为乱军所杀。所作乐府诗写边塞战争和征夫戍卒之情景,七言乐府对后世影响尤大。代表作为《行路难》十八首。有《鲍参军集》。
柳元景(406-465) 南朝宋大臣、将领。字孝仁,河东解人。官至尚书令。
刘义隆(407-453) 南朝宋皇帝。424-453年在位,史家称为“元嘉之治”。小字车儿,生于京口,刘裕第三子。后为子劭所杀。谥文帝。
⑨ 魏晋南北朝人才辈出,都有哪些有名人物
魏晋南北朝的有名人物有慕容隆、姚兴 、祖逖、拓拔宏、陶渊明等。
1、慕容隆
慕容隆,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后燕宗室、将领,成武帝慕容垂之子。公元397年5月18日即农历四月癸酉,慕容宝宿广都黄榆谷(今辽宁建昌一带),慕容会派仇尼归、吴提染干率壮士20令人分道袭击慕容农、慕容隆。慕容农身受重伤,慕容隆却被惨遭杀害。
2、姚兴
后秦太祖姚苌长子,姚苌死后继位,在位23年,病中因子姚音政变抢位,他受惊吓而死。
3、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闻鸡起舞的故事说的就是祖逖。
4、拓拔宏
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元宏(467-499 年)原姓拓跋,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皇兴五年(471年),拓跋弘把皇位传给年仅五岁的元宏,自称太上皇。从西晋的“五胡乱华”开始的民族大混战和民族大融合,经过一系列痛苦的“化学反应”,终于接出了果实。
孝文帝登基后进行改革,改变了之前国家的保守面貌还加速了鲜卑族的融合。
5、陶渊明
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⑩ 求几个北朝 鲜伟大领袖的称呼
朝鲜最高领导人、朝鲜人民的伟大领导者、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亲爱领袖”金正日
你问的应该是这个了!
还是国内一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