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圆雕作品
⑴ 十大世界著名雕塑有哪些
1、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英文:Statue Of Liberty),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是法国于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1886年10月28日铜像落成。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对成千上万个来美移民来说,自由女神是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的保证,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国的象征。
1984年,美国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内涵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
2、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的救赎主。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雕像和第五世界上最大的耶稣的雕像。 它是30米(98英尺)高,不包括其8米(26英尺)基座,机械臂伸展28米(92英尺)宽。它位于700米(2300英尺)的峰值基督山山。 这座雕像已经成为一个图标,里约热内卢和巴西最著名的纪念碑。它建于1926年和1931年之间。
3、埃及吉萨大斯芬克斯。
通常被称为斯芬克斯,这是一个石灰岩雕像的神话生物一头狮子的尸体和一个人头。 它站在尼罗河的西岸吉萨高原在吉萨金字塔,埃及。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巨石雕像,站73.5米(241英尺)长,19.3米(63英尺)宽20.22米(66.34英尺)高。 也是最古老的雕塑,通常被认为是由古埃及**约公元前2558 - 2532年建成的。
4、摩埃,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石像所处,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火山岛,土壤肥沃。自1888年起归智利管辖,行政属智利瓦尔帕莱索省。产甘蔗、香蕉、玉米等,并产鱼、虾。经济主要是畜牧业和旅游业。岛上有巨大石像等文物古迹,被称作“神秘之岛”。
所有的石像都没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异。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它的眼睛是专门用发亮的黑曜石或闪光的贝壳镶嵌上的,格外传神。个个额头狭长,鼻梁高挺,眼窝深凹,嘴巴噘翘,大耳垂肩,胳膊贴腹。所有石像都背向大海,表情冷漠,神态威严。远远望去,就像一队准备出征的武士,蔚为壮观。
5、大卫雕像,意大利。
《大卫》雕像创作于16世纪初,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达5.5吨。《大卫》,是文艺复兴雕塑巨匠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被视为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6、奥尔梅克巨大的头,墨西哥。
“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1936年被发现的,共十四个,是奥尔梅克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都是用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其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 厘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们认为,这是古代一种神圣的球赛的安全帽,在这种球赛中,失败的一方会被砍下头颅,这个头像可能与这种竞赛的祭祀有关。但还有人认为,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
7、祖国母亲在召唤,伏尔加格勒,俄罗斯。
是由雕塑家叶夫根尼·武切季奇(英语:Yevgeny Vuchetich)及结构工程家尼克莱·尼基金(英语:Nikolai Nikitin)所设计。于1967年完工,是当时最高的雕像,也是目前最高的非宗教或神话雕像。高85米,连底座重8000吨。整体为一右手持剑高举,左手水平伸展的祖国母亲(英语:The Motherland Calls)。
8、思想者——奥古斯特·罗丹的青铜雕塑。
《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馆而做的大门。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原来被一些浅浮雕围绕着,这些浮雕是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 倍。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9、小美人鱼,丹麦。
小美人鱼铜像是一座世界闻名的铜像,她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公园(Langelinie),已经是丹麦的象征。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美人鱼,她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恬静娴雅,悠闲自得;走近这座铜像,您看到的却是一个神情忧郁、冥思苦想的少女。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
10、狮子的露台,提洛岛岛,希腊。
提洛岛的岛是最重要的一个神话,在希腊历史和考古遗址。 提洛岛有一个地位神圣的圣所前千禧年奥林匹斯山的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的诞生地。 狮子的露台是致力于阿波罗纳克索斯岛人的公元前600年之前不久,原本9到12大理石守护狮子在神圣的过程中,但只有5狮子幸存下来,有3人的碎片。 原件是在1999年搬到提洛岛博物馆~
⑵ 我国著名的雕塑作品
玉雕“大禹治水”,石雕“乐山大佛”。
⑶ 古典时期擅长圆雕的雕塑家是谁及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掷铁饼者》是古典初期最著名的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米隆是古典时期第一版位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和独权特成就的雕塑家。古希腊、罗马的作家在游记中多次提到米隆和他的作品。据记载,作者擅长于圆雕.精于人体结构,最善于表现顷刻间的快速运动。现存的罗马时代的复制品《掷铁饼者》便是重要的例证。这个雕像创造了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健美、力量表达得十分完美。创造了古希腊人理想化的人体造型,显示了古典初期雕塑艺术的高峰。
⑷ 著名的雕塑作品有哪些
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伤鼻的男子》(1864)、《青铜时代》(1876)、《圣约翰的说教》(1878 )、《地狱之门》(1880-1917)、《亚当》(1880)、《夏娃》(1881)、《加莱义民》(1884-1 886)、《吻》(1886)、《巴尔扎克》(1897)、《雨果》(1897)。
⑸ 著名雕塑作品
《思想者》 法国罗丹所作
《大卫》 意大利米开朗基罗所作
《掷铁饼者》 希腊 米隆所作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希腊人所作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即《断臂的维纳斯》 作者不详
《拉奥孔》 希腊的哈格桑德罗斯等所作
《赫尔墨斯与幼年的迪奥尼索斯》 希腊的普拉克西特列斯所作
⑹ 世界十大雕塑的作品介绍
(作者:米隆)
高约152 厘米,原作为青铜,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已佚,现为大理石复制品。
雕像选取运动员投掷铁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这正是铁饼出手前一系列瞬间万变动作中的暂时恒定状态,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
形体造型是紧张的,然而在整体结构处理上,以及头部的表情上,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印象,这正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 (作者:米开朗基罗)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雕塑,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作者:亚力山德罗斯)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这尊雕像还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另外两个为希腊化时期作者不详的《胜利女神像》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参见《胜利女神像》《蒙娜丽莎》词条)。 (作者:菲狄亚斯)
雅典娜为雅典城的守护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为巴底农神庙大殿的主像,全身高达13米,用银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镶嵌着象牙与黄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
这里介绍的是大理石小型摹制品。在这件女神雕像中,她头戴战盔,身着希腊式连衣长裙,护胸和甲胄上装饰有蛇形饰边和人头像;她裸露双臂,透过薄衣裙可隐见丰艳健美而有力量的身体;衣裙褶纹和饰物造成横竖线条的疏密变化美;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执长矛和托物,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绝少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
神话传说:
雅典娜(古希腊语:Ἀθήνη/Ἀθηνᾶ,英语:Athena),传说是宙斯与智慧女神墨提斯(“Μῆτις”意为智慧思想)所生。
因该亚(译名来自《神话词典》,请勿改动)和乌拉诺斯有预言说墨提斯所生的儿子会推翻宙斯,宙斯惧怕预言成真,遂将墨提斯整个吞入腹中,此后宙斯得了严重的头痛症。神人之父宙斯只好要求火神赫淮斯托斯打开他的头颅(一说为普罗米修斯),火神那样做了。
令奥林波斯山诸神惊讶的是:一位体态婀娜、披坚执锐的美丽的女神从裂开的头颅中跳了出来,光彩照人,仪态万方。据说她有宙斯一般的力量,她是最聪明的女神,是智慧和力量的完美结合。
在这一神话中是从父系制的观点来描写雅典娜出世的。雅典娜仿佛是宙斯的延续,是宙斯意志的执行者。她是行动中的宙斯思想。墨提斯的母亲身分逐渐模糊,似乎雅典娜是由宙斯一人所生。宙斯从雅典娜身上得到智慧,也像过去从墨提斯身上得到一样。雅典娜不仅是奥林波斯神话中最主要的神,她的重要性不亚于宙斯。猫头鹰和蛇是雅典娜的象征。 闪绿色粘板岩雕刻,高约142 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600年,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这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的一尊双人立像,也是当时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划的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第五个法老门考拉和他的王妃 。 石雕,高4-5米,最高的高9.8米,约公元600-1680年。
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上一个孤立的小岛,因考古学家是在1722年的复活节发现它的,故而得名。
这些雕像都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一般高4-5米,重约20吨,最高的达9.8米,重达90 吨。 青铜,高85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500年,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市政博物馆。
雕像取材于罗马建城的传说: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阿尔巴城,世代相传。
后来,一个名叫努米托耳的国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儿子被杀,但他的女儿为战神所爱,生下一对双胞胎罗穆路和瑞穆斯,却被阿木留斯放入篮子中丢人台伯河。
这对兄弟后来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创建了新的城市。
后来罗穆路杀死了瑞穆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
这尊雕像所刻划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这尊雕像是埃特鲁斯坎人的艺术杰作,对罗马人来说,它还具有纪念碑意义,人们把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而给以顶礼膜拜。
雕像《母狼》已成为了罗马市的象征。 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高约20米,长57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500年,现位于埃及吉萨。
在古代埃及,狮子是战神的化身,也是力量的象征,法老把自己的形象与它的形象混合起来,是为了夸耀神秘的威力,使自己成为万民崇拜的偶像。
埃及古王国时期最主要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巨大、宏伟的皇陵建筑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这座雕像,它是由整块的天然岩石雕刻而成,高达20多米,面部约有5 米长,仅头上的一只耳朵也有2 米左右。
雕像的头部被刻成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头像,身子则是呈坐姿的狮子形象。法老头戴菱形王冠,前额上雕刻着神秘的圣蛇,脑后雕刻着象征神权的鹰。
他的下颌原来还有一部庄严的胡须,但后来由于炮击而跌落,现收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 石雕,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高约71厘米,石碑全长213厘米,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条文,是人们研究古代巴比伦经济制度与社会法治制度的极其重要的文物;同时,它还是古代巴比伦艺术的代表,尤其因为古巴比伦王国流传下来的艺术品十分罕见,所以这个石碑就更加显得格外珍贵。
石碑的雕刻比较精细,表面高度磨光。石碑上刻满了楔形文字,全文280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制度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法典的上部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浮雕。太阳神形体高大,胡须编成整齐的须辫,头戴螺旋型宝冠,右肩袒露,身披长袍,正襟危坐,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汉谟拉比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手宣誓。
太阳神的宝座很象古巴比伦的塔寺,表示上面所坐的是最高的神。 (作者:罗丹)
原为《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后翻铸成铜像。《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罗丹用以象征但丁的形象。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弯腰屈膝的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视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他爱人类,难以对那些罪人作出最后判决,他深怀同情,陷入极大痛苦和永恒的沉思之中。
⑺ 法国著名雕塑家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塑像的基座是一个大厅,1972年美国联邦政府将其辟为移民博物馆。馆内设有电影院,为游客放映美国早期移民生活的影片。罗丹与《加莱义民》奥古斯持·罗丹(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⑻ 奥瑞纳文化的器具艺术品中有哪些著名的圆雕作品
器具艺术品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迄今发现的60多个圆雕女裸体像。这些小型圆回雕是制作于奥答瑞纳时期。它们通常是用质地较软的石灰岩、泥灰岩等雕刻而成,如人的拳头一般大小,这样小的体积可能是为了方便携带。1909年在奥地利的维仑多夫发现了石灰石女裸体小雕像、被称为“维仑多夫的维纳斯”。这件雕像塑造的女人虽然体积较小,但她的身体形态肥胖,显得壮硕有力,具有一种宏伟的纪念碑式的气度。它的面部没有五官。双乳硕大下垂,臀部肥胖,腹部隆起,阴部明显。整件雕刻象征着旺盛的生育力。据推测这种女神像可能是原始部落中神圣的生育神,它的存在,反映了原始人对人类生育能力的崇拜。到奥瑞纳文化后期,女裸体圆雕作品在造型风格上更趋简练,但仍然采用夸张的形式强调其女性特征。
⑼ 世界著名雕塑大师有哪些,代表作品
陶虎,1962年生,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现任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新疆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新疆工艺美术大师,新疆品玉轩珠宝店总经理。
陶虎擅长器皿和山子雕的设计和制作,他继承我国北派玉雕技法,并根据地域特点探索创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作品,为新疆玉雕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玉雕大师陶虎作品——踏雪寻梅笔筒
⑽ 现代雕塑代表作有哪些
19世纪,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广场和公共建筑上安置了一大批显示出卓越技艺的纪念碑和纪念性雕塑。法国著名雕塑家让·巴普希斯特·卡尔普以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创作了《舞蹈》。整个作品充满了生气,节奏流畅优美。弗朗索瓦·吕德的《凯旋门》浮雕充满了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梅达尔村·罗索把印象派绘画理论用于雕塑,从而把绘画和雕塑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表现了在色光的照耀下雕塑最闪动最精彩的部分,而让其他部分减弱,表现了丰富的光影和人物性格变化。
谈到19世纪的雕塑,不能不提到罗丹。罗丹的艺术天才和独特个性,使他的作品从墨守成规中走了出来。作为一位天才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善于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青铜时代法国罗丹
青铜时代罗丹
青铜时代这一名字看似与这个裸体男人没有关系,它实际上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与石器时代、黑铁时代的说法类似。这个裸体男人正舒展身体,如罗丹所说的缓慢地从深深的梦乡里苏醒。这一动作象征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开始。在这件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罗丹曾前往意大利,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艺术风格对这件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这件作品开始,罗丹开始以人的形体来表达某种文化意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罗丹怀着盲目的民族主义爱国之情应征入伍,中途病退回家。身无分文的罗丹曾在自己的雕像上刻上他的老师卡里埃·贝勒斯的名字去赚钱,被人发现后赶出了工作室。一个也曾在贝勒斯工作室学习过的人,拉着他合伙作些传统雕像卖钱。不久,罗丹对这一切感到厌恶,他想逃出来,想呼吸一点真正的艺术空气。他用手中仅有的一点钱去了荷兰和意大利,在那里他为米开朗琪罗所折服。在他心中酝酿已久的创作冲动终于爆发了出来。他匆匆赶回了比利时,用了18个月的时间雕塑了一个男人体。他请一个身材优美的年轻士兵给他作模特儿。他把这个雕像做成左手拿着棍子,正在走动中,突然被眼前的什么事怔住了,收住脚步,抬头呆望着,右手揪着自己的头发,那样子非常天真而自然。罗丹的裸体男人被赋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现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感。它和真人一样大小。罗丹最初把它命名为《被征服者》。
在展览会上遭到失败之后,范·拉斯布尔鼓励他,建议罗丹把那根棍子取消,并改名为《青铜时代》。应该说这个名字是很贴切的,它重新为雕像赋予了深意。它表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中过渡到青铜时代,它象征着人类黎明或人类的觉醒。雕塑家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匀称而完美的青年男性身体。他的体态非常自然生动,左腿支撑全身,右腿稍弯曲,脚趾微微着地。左手好似持杖,右臂举起,手扶在头顶,使躯干和四肢的肌肉随之发生起伏变化。他的头微向后仰,双目合闭,好似即将从梦中醒来。整个姿态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谐,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脱一切束缚,开始发出内在的力量。全身的轮廓结构不仅均匀、完美,并体现了精确的解剖知识。
在展览会上,《青铜时代》被评论界认为是用人体浇铸而成的,一时间罗丹成了下流的骗子。罗丹向美术院提出了抗议,美术院则派了5名雕塑家组成的评审团来到罗丹的工作室。罗丹没有参照任何模特儿,当众塑造了一个男性裸体。在这个即兴创作的人像上,罗丹令人无可怀疑地表现了他那精确的解剖知识和卓越的雕塑技巧,它无言地击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击。
思想者法国罗丹
《思想者》是《地狱之门》铜饰浮雕里的人物,本来是为了表现但丁对地狱和人类的思考,实际却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和诗人相去甚远。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爱惜人类,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那突出的前额和眉弓,使双目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增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又如那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关于罗丹为什么要用这尊粗壮结实的裸体形象来创造《思想者》,并准备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雕门饰《地狱之门》的顶上,不妨用罗丹自己的几句话来解释,他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最具有丰富意义的。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与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
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倍。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加莱义民法国罗丹
加莱义民罗丹
《加莱义民》,一组6人的青铜群雕,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于法国加莱市。
1884年,当罗丹正埋头于《地狱之门》的创作时,加莱市当局邀请他制作一座忠魂碑。义民赴难这一事件,源出于法国的历史年鉴。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6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6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加莱市本要求罗丹制作义民中的一个,但罗丹了解了历史后,答应只收一个雕像的报酬而塑造6个雕像。
《加莱义民》分为两组,前边3个一组,后边3个一组,他们身材相似,站立在一起。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着的,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迈着沉着的步伐向前走去,不看四周,也不迟疑和恐惧。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由于他的坚强,鼓动着其余的人。最右边站立的是一个稍为年轻的人,皱起的双眉和紧抿的嘴唇流露着悲愤,两手紧握着城门钥匙,他茫然地望着前方,似乎感到命运的不公平,在心中无声地抗议着。右边第三个义民,死亡使他恐惧,他用双手遮住眼睛,似乎想驱散恶梦,但仍不能避开这个悲剧的命运。左边第二个义民,内心表现出无比的愤怒,那举手向天的手势,不是祈祷,而是对上帝未能主持正义的谴责。他目光向下凝视,半开着的口似乎要说着什么。他身边的一个义民,年纪较轻,他似乎被迸发出的爱国热情所冲动,但由于想到转瞬间将离开人世,不免引起生离死别的悲愤情感。他蹙起眉头,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的神态。在他们身后的一个义民,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虽然后面的3个义民没有前面的那么坚定勇敢,但他们仍然为了全市人民作出了自我牺牲,这种壮举同样值得尊敬。
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像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这6个义民的造型各自独立,然而其动势又相互联系着。组雕是一个整体,是一种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罗丹以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震撼着人民的心。这件作品不论其结构,还是就其对纪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英雄人文的阐述,都具有革新的意义,显示了罗丹艺术的辉煌不凡。
巴尔扎克像法国罗丹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文坛巨匠,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激情和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罗丹对他非常敬慕,十分乐意为他塑像。所以1891年法国文学家协会委托罗丹雕塑一尊巴尔扎克像时,他当即表示:“我要做一番非同寻常的事业。”
在罗丹10岁时,巴尔扎克就已去世。因此在形象的塑造上,他做了大量的阅读、考察和研究,前后作了40多件形象习作,着意刻画一代文豪的外貌和精神特征。雕刻家认为,创造形似的巴尔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虑的是他的热情工作、他的艰难生活、他的不息的战斗、他的伟大的胆略和精神,我企图表现所有这一切。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
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由于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作品完成后,出人意料的是委托人拒绝接受,甚至指责这尊雕像“像一只企鹅、一个雪人、一堆煤、一个怪胎、不成形的幼体动物”。还有人认为《巴尔扎克像》是19世纪末颓废风气和精神错乱的象征,即使一些善良的人也认为它哲理过多、造型不足。法国文学家协会决定废除合同,理由是他们在粗制滥造的草稿中很难认出巴尔扎克的形象。面对这一切批评、指责,罗丹却说:“我的巴尔扎克像,他的动态和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环境,他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他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还认为:“《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
《巴尔扎克像》形神俱备,是一个全新的人体雕塑理念。当作品于1898年在沙龙展出时,激起了广泛的社会抨击。有人说它是印象主义,是怪异的、病态的表现,脱离现实的人体的塑造形式。有的尖刻的批评者甚至把这尊雕像说成是麻袋里装着的癞蛤蟆。作协拒绝接受它,作协主席——诗人扬·爱卡德因拒收订货而气愤得辞了职。作家左拉、法朗士,画家莫奈、劳特累克、音乐家德彪西等人,联合起来支持罗丹,并发表了宣言。最后,罗丹不堪忍受这种长时间的争执,毅然决定把作品运回自己的工作室,退还了稿费。但他坚信:“假如真理应该灭绝,那么后代就会把我的《巴尔扎克像》毁成碎块。若是真理不该死亡,那么我向你们预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1939年,这座雕像终于被铸成铜像矗立在巴黎,此时,罗丹已逝世2周年。
十四岁的小舞蹈者法国德加
德加1834年生于巴黎。他出身于金融资本家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个画家,因此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家庭中。
德加临摹了15—16世纪的许多绘画和素描,是一个学到一手安格尔画派好手法的、功夫很深的素描行家了。这种素描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素描,是一种在学院里学习的素描(学院派),因此,爱德华·马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保罗·塞尚在不久后都起来反对这种素描,但德加对它的态度则不同,他非常崇拜古典主义的素描。德加对素描有天生的爱好,他喜欢纤细、连贯而清晰的线条,认为这种线条是高雅风格的保证和达到他所倾慕的那种美的唯一方法。线条成了他的欲望。在线的运用上,他达到了所有安格尔的弟子及其追随者没有一个能够企及的、妙笔生花的地步。
但很快,德加锐敏的理智使他觉察到一股新的艺术气流,那就是现实主义。但这种理论主张放弃古希腊的美的理想,而代之以朴实、真挚地表现所见的事物。为了接近美的理想而又不脱离现实,德加的创作手法就是运用干净的线条和运用明暗的技巧。如果要描绘现实,就必须使手法服从形象的个性化,这就是画肖像画。德加青年时期的肖像画准确地表现了他对素描的信仰、优异的技巧和细腻的感觉。
德加是一个以画芭蕾舞女而著称的画家。确实,任何别的题材都未能使他如此着迷,似乎也未能使他创作出他自己的风格来。他希望能画出空间感,画出从最意外的角度去看立体形状的印象。因此,他喜欢从芭蕾舞剧中选取题材,而不是从室外场面中选取题材。观看排练时,德加有机会从各个方面看到最富有变化的躯体姿势。从舞台上面向下看时,他能看到少女们在跳舞或休息,而且能研究复杂的短缩和舞台照明在人体造型中的效果。
德加生前以画家著称,很少有人知道他兼长雕塑。他活了83岁,只曾在47岁(1881年)那年于沙龙中公开展出过一件雕塑(《十四岁的小芭蕾舞女》),当时对这件作品的反应是褒贬不一,许多人认为它不过是一位画家的即兴之作,不曾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后,德加似乎退出了雕塑领域。该作品创作于1879—1881年,最初由蜡制作,由金属线支撑身体。当时德加为小女孩蜡像穿上真丝衣服和薄纱,头戴假发。
该作品是德加生前唯一一件曾经展出过的雕像作品。1917年德加去世后,人们在其工作室中找到这件蜡像,1922年它被浇铸成青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