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粮仓
⑴ 宋代全国最大的粮仓是哪里
太湖流域。宋元时南方农业发达的原因
宋朝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相当惊人。据回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时平均答每亩产量约1.5石(唐比汉代高50%),而宋代平均每亩产量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论种茶、种棉、种植甘蔗、栽桑养蚕均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其主要表现在经济作物上,比如宋代的茶叶生产,在秦岭两淮以南的地区出现了以专门种植和加工茶叶为生的园户,而且产量颇丰。而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
宋朝对传统农作物也是大为推广,尤其是小麦在南方的推广尤为显著。而水稻在北宋时的淮河黄河流域也进行了推广。同时,棉花种植也普遍推广了。南宋后期棉花种植从两广和福建扩展到了长江流域(甚至北宋时期还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之说),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北方。
⑵ 南宋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什么流域
在太湖流域: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即为明证。
⑶ 宋代哪个城市成为重要粮仓
宋代哪个城市成为重要粮仓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南方成为水稻主要产地,苏州、湖州是粮仓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⑷ 宋代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是在什么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⑸ 宋朝最丰饶的粮仓指哪里
宋朝时,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南方出现丰饶的粮仓。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⑹ 北宋重要粮仓在哪
北宋重要粮仓是含嘉仓,当时乃天下第一粮仓
⑺ 宋朝太湖流域的两个大粮仓是什么
宋朝太湖流域的两大粮仓是苏州与湖州。
衍生知识点:
1、苏州
宋太祖回开宝8年(公元975年),吴越答王钱俶改中吴军为平江军,隶江南道。
太平兴国3年(公元978年)吴越纳土归宋,恢复苏州建置,转属两浙路转运使。
政和3年(公元1113年)敕升苏州为平江府,属江南道浙西路,于是苏州又有平江之称。
宣和5年(公元1123年)置浙西提举司,建炎4年(公元1130年)置浙西提点刑狱司,治所均在平江城。
2、湖州
宋代属两浙路十二州之一,“湖州吴兴郡”,景祐元年,升“昭庆军节度”。
宝庆元年,改“安吉州”,崇宁年间户数162335,人口361689。
辖县六:乌程,望、归安,望(太平兴国七年置)、安吉,望、长兴,望、德清,紧、武康。
⑻ 宋朝太湖流域的两大粮仓是什么
宋朝太湖流域的两大粮仓是苏州与湖州。
1、苏州
宋太祖开回宝8年(公元975年),吴越王钱俶改中吴军为平江军,隶江南道。
太平兴国3年(公元978年)吴越纳土归宋,恢复苏州建置,转属两浙路转运使。
政和3年(公元1113年)敕升苏州为平江府,属江南道浙西路,于是苏州又有平江之称。
宣和5年(公元1123年)置浙西提举司,建炎4年(公元1130年)置浙西提点刑狱司,治所均在平江城。
2、湖州
宋代属两浙路十二州之一,“湖州吴兴郡”,景祐元年答,升“昭庆军节度”。
宝庆元年,改“安吉州”,崇宁年间户数162335,人口361689。
辖县六:乌程,望、归安,望(太平兴国七年置)、安吉,望、长兴,望、德清,紧、武康。
⑼ 宋朝当时的天下四大粮仓,除了苏州和湖州之外还有哪两个
您好,只有两大粮仓,没有四大这一说,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
“苏湖熟,天下足”回据说是南宋时候的民谚答.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里提过.意思是:这个地方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它地区,所以从宋代以后就流行有“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⑽ 宋代南方的两个重要粮仓的名字是什么
苏州和湖州
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那时,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和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
苏湖熟 天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