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著名作品
① 国画大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国画大师黄胄作品全集2008年07月04日 星期五 10:53就象提到徐悲鸿,人们立刻想到马一样,提到黄胄,人们很自然想到驴子;其实,驴固然是黄胄画作的经常审美对象,人物或其他动物亦是其所擅长。黄胄是新中国以後成长起来的中国画大师,是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画家之一。他主张“必攻不守”,以速写起家,给中国画坛开创了一代新典范。其画作《欢腾的草原》、《牧马图》等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重要场所。其彩墨人物画,走的是中西融合的道路,有著从学院、从画室走向自然、走向生活的典型特色,是其时“新融合型”绘画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语言样式。其最主要的成就是突破了为主题而主题、为典型而典型的绘画语言的限制,以表现一种新鲜的、活泼的生活或发现;而在画法上,他又突破“徐蒋体系”的严谨,创造一种激情奔涌、无拘无束的艺术语言。
《俯首》
《俯首》即是这种个人风格、这种绘画语言的艺术表现,它作于1984年。其时改革伊始,祖国各地春风频吹。黄氏即创作此画,抒写自己对新气象、新生活的赞美。其笔墨酣畅淋漓、丝丝入扣,在表现人物及动物的神情、动作等方面有天然之妙。翕张著鼻子、支棱著眼睛、扑扇著耳朵的俯首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高绾裤腿的赤脚女,一前一後,行进在乡村细雨中的泥泞裏,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颇有宋人翁卷《乡村四月》诗的意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裏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作者题款“俯首”,自然还有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并以此陶写心灵、书写情怀的况味。
《草原小姐妹》
在上个世纪有这样一个时代感: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裏,我们是社会主义新少年。以“草原英雄小姐妹”真人的故事创作的歌曲《我是公社小社员》,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及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在全国流行,人们无不知道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黄胄取名为《幸福一代》的作品正是为这一代人创作的,草原三姐妹画于1957年,黄胄于1962年再题。图中是草原小姐妹们上学时的情景,身背书包,欢笑嬉戏地走在路上。这是一件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也是黄胄在“文革”被批为黑画“驴贩子”挂笔前最好的作品,教育出版社在编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没有更好的图案可供选择,在1964年时,编辑部决定选用黄胄的这幅作品作为插图,以後许多省的教材也就照搬照用,一直沿袭下来。此图被多次刊载在我国小学语文书上的作品,其影响已是三代人。现在,在大陆读过小学的人都能记起那二个勇敢的姐妹,为保护公社的羊群在风雪中挣扎的感人故事。即使今天的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这幅图。
故事有内容大致是:蒙古族少女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狂风暴雪的袭击,顺著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著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著受惊的羊群。这样走了整整一天,一只羊也没有丢失。可是天渐渐暗下来,风雪却越来越大。这时,一只羊埋进雪裏,龙梅连忙去扒雪救羊。当她救出羊时,玉荣和羊群已走得不见踪影。她急得拼命往前赶,好久才追上了玉荣和羊群。这时龙梅发现妹妹玉荣是光著一只脚在走路,原来玉荣在救羊之时掉了一只靴子,那只光脚已冻成冰砣子了。龙梅急忙想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著她艰难地往前走,走著走著,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经抢救,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人民日报》曾以《最鲜艳的花朵》为题,报道了他们的感人事迹,被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 (转)
感觉这幅是模仿的,请大家议议!
觉得这幅画是真品,或者不同时期,风格不同
黄胄,原名梁淦堂,字映斋。因其父四十多岁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黄胄”是初中时自己起的笔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曾用名梁叶子、苗迪。文革中作品曾题名梁蓬、梁泉。1925年3月生,河北省蠡县人,早年参加革命,任西北军区战士读物出版社编辑。
黄胄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原名梁淦堂,字映斋,艺名黄胄。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西安。1942年任蠡县中学美术教员。1946年任陕西省西安雍华图书杂志社主编。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美术工作,任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创作员,美术组组长。1955年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1959年,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公司顾问。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出版有各种文本和不同形式的《黄胄作品集》三十余种,理论文集有《黄胄谈艺术》、《黄胄书画论》等。
八岁前在家乡渡过。从小接触了大人玩狮子、踩高跷等民间杂耍;看了城隍庙里因果报应的民间壁画;常听母亲吴建芝讲述二十四孝的民间故事。祖父梁景峰务农之余,爱好唱戏,每年都当村里会首,搭台子唱戏。父亲梁建勋先是乡村先生,后参加旧军队,喜爱书画艺术。这些对他童年艺术兴趣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胄从童稚时就显示出艺术天分。他上学时常在书本上涂画;写大仿常是中途辍笔,画起戏中人,能分清并画出戏中人物脸谱,也画家畜,给父亲写信也要画上几个小人。一次,村中一位老者头戴草帽骑一辆自行车从他家门口经过,他立刻用土块在墙上画出一个头戴草帽骑自行车的老头。祖父看后让他再画一个,他很快在地上又画了一幅同样造型的画来。
黄胄早年师从赵望云、韩乐然学画。对黄胄的艺术生命影响至深的是1948年随赵望云到西北写生。新疆的民族风情、黄泛区的人民苦难,拨动了黄胄的艺术之弦。1949年,黄胄又入伍到西北军区从事战士读物美术工作。广泛的接触和深入的认识,是黄胄新疆题材的来源。
黄胄为推动当代美术的发展、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深入边疆,勤奋作画,从50年代的《苹果花开的时候》、《洪荒风雪》、《赶集》,到七八十年代的《百驴图》、《风雪夜归人》、《送粮人》,黄胄在丰厚的生活根基上,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是国内最早突破蒋徐体系的人物画家。他在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曾经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70年代后期,他曾为纪念周恩来绘制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传世之作。梁黄胄的艺术实践为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广的影响。
梁黄胄不仅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同时还是社会运动家。80年代初,他与著名画家李可染、蔡若虹、华君武等共同创建了中国画研究院;而炎黄艺术馆的创办则是梁黄胄更为杰出的代表作。1986年黄胄在新加坡办个人画展时引起了轰动,有人提议建立黄胄艺术馆,他说,我个人不足以建馆,要建就建属于炎黄子孙乃至人类的炎黄艺术馆。经过4年的筹措兴建,1991年,我国第一座大型民办公助的现代化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终于建成了。梁黄胄任艺术馆馆馆长,并捐献出自己收藏的古代书画文物200余件和代表代、速写作品1000余件。6年来,炎黄艺术馆在保护、弘扬民族艺术,推动艺术教育公益事业发展以及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梁黄胄的艺术道路、治学精神以及对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执著追求,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② 著名画家刘启鲲有什么作品,有什么成就
从 1993年以来书画作品被国宾馆所收藏、井出版大型画册、全国各大报刊发表。《花鸟四条幅》、《古代人物》 《江南水乡》、《墨竹》 、《书法》。作品在国内外等多次展出、 并多次获奖。1997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同年国画作品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苏东坡赤壁怀古》获评为银奖;跨世界和平杯国际书画大展“获银奖”。 2001年国画作品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跨世纪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作品展”。2002 年作品参加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国际文化博览会”获金奖。2004 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书画展国画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4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1996 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画研究院美术院校师生作品展。1996 年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新人新作在湖南展出并获奖。1996 年6月,作品参加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庆祝中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艺术大展》。1998 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98 中国艺术博览会》《墨竹》 与书法,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展出。 1999年9月作品入选《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花鸟四条幅》 被获金奖。20 世纪国际艺术名家成就大奖赛,作品《白桦林深处》被评为银奖。《北京 国际艺术精品集》《中国当代诗书画精品集》《当代中 国篆刻家大辞典》台湾版《收藏交流》香港版《收藏家》《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当代书画家与收藏》 《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国录》《荣宝艺术精品拍卖会》 《嘉德书画精品拍卖会》《中国书画 篆刻家作品博览大观》《美术家杂志》《中国书画家 与收藏》。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国际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荣宝斋签约画家。
③ 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山水画
1、晋代 顾恺之《庐山图》
庐山图是东晋顾恺之画作。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回然美。该作品被称为真答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 ,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影响极大。
2、隋代 展子虔《游春图》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3、五代 董源《潇湘图》
《潇湘图》是五代南唐董源创作的设色绢本山水画,该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也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
4、五代 荆浩《匡庐图》
五代荆浩匡庐图是中国古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荆浩。“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
5、唐代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画游人在江边活动,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赋重青绿色,富于装饰性。此画虽今被认定为宋人手笔,但可以反映他的画风。
④ 水墨画著名作家
1.黄宾虹
黄宾虹,原名懋质,因生于农历元旦,又取名元吉,又因讳十世祖元吉名,改名质,字朴存。用别号甚多,以宾虹为最。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生于浙江金华。
黄宾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两种时代,最终以中国画大师名世。而重要的是他的思考和实践,有着深刻的世纪之变的印记。在社会激变而产生的精神文化困境以及艺术发展的诸多难题面前,黄宾虹谨守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从探索民族文化源头入手,以“浑厚华滋”即健康和平的生存理想和淳厚振拔的精神重塑为艺术创造的美学指归,数十年孜孜埋头苦干。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绘画则集中体现了他对艺术史传统的深层热忱和洞察。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发展前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这一创造的意义更在于为中国画史进入现代竖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同时,他的创造精神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分质朴而伟大的中国知识分子艺术家在时代激流中执着、智慧的一生。
“画品之高,根于人品”,黄宾虹一生勤劳谦虚,诲人不倦。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当他九十寿辰之际,华东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的称号。宾虹大师逝世之时嘱其家属,将其收藏的古今名画2283件,铜器、瓷器、玉器及他自己的数千件作品全部赠给国家,足见先生热爱祖国之忱。
2.齐白石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中年曾多次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制印取法秦权、汉印、汉碑额,单刀直下,豪快有力。书学何子贞、金冬心、李北海、《天发神谶》、《三公山》,晚年参以曹子建碑。绘画在陈师曾支持下有“衰年变法”,在博大与精微之间游刃。做了不少“千古绝唱”的“好文章”。
齐璜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3.徐悲鸿(1895—1953)是江苏宜兴人,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悲鸿少年时代,随父学画,20岁时,在上海卖画。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翌年赴巴黎留学,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他非常喜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的古典绘画,废寝忘食的悉心临摹。1927年回国后。先后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系主任,抗战后任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直至病逝。
4.张大千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并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于非厂等国内各名家及外国大师毕加索交游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张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蜀人张大千” 。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四川内江人。 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子齐名。 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波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拜别了师傅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1932年举家移居苏州网狮园,潜心作画。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 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台湾。享年84岁。现在他生前台湾居住的“摩耶精舍”建为“张大千纪念馆”。
5.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青年时酷爱绘画、书法、篆刻。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攻读东方美术史,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建国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画山水、人物。崇尚创新,建树良多,创造出用笔有直有根、有折有圆、粗细、轻重、虚实变化万干的山石鼓法——抱石鼓。人物画受陈老莲影响而又能脱变运用,自成一格。用笔洗炼,着重气韵,达到搞洒入神的效果。他的画法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别出心裁,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浑质丽,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意境深道,绘出神仙般画幅,令人陶醉。著作尤丰,有《傅抱石美术文集》等数十种著作行世。影响至为深远
6.潘天寿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 ,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并缉有《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7.林凤鸣
林凤鸣,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凤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8.吴冠中
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他毅然回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quot;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大英博物馆在1992年3月26日到5月10日推出一项前所未有的展览--吴冠中个展,展出44幅作品,作品是他1970年以来所创作的油画、水墨及素描。此次展出号称"前所未有",是由于吴冠中个人在欧洲的第一次个展,更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中国在世画家所办的展览。因此这次个展,不仅对吴冠中而言是他绘画生涯的再一次突破,也意味着东西艺术交流的向前发展。 吴冠中说,我的画是将西画的优点表现在中国画之中。我画的点和线,每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画中的点和线,不管是大点小点、长线短线,在运用上是严格的,都不是随便乱摆上去的,有时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点子多了对画面无补,我都想办法将他遮掉。对线的长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随便画上去的,要恰到好处。
9.李可染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
⑤ 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哪一个
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篇》画的一卷插图性画卷。
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此图原为清内府所藏,此幅作品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到英国。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全卷长348.2cm,高24.8cm,绢本设色,内容共分9段。
女史”一词出自《周礼》,是指掌王后之礼,书内令的女性史官。
《女史箴》本意也正是借女史的口吻总结历代贤女的事迹以鉴戒讽刺贾后的专权善妒。
《女史箴图》所有图像的内容和细节都能与张华《女史箴》的文字一一对应。
在审美上,《女史箴图》贵在“神韵”二字。
魏晋之前的人物画大都不太注重描绘人物的容貌,而顾恺之则用极其细腻的线条描绘了宫廷女性的神韵,他用笔非常轻盈优美。
因此后人用“高古游丝描”来形容这幅名作。
⑥ 中国近现代顶级的国画大师都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的顶级国画大师有:
1、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他工笔画到顶,写意画达峰,工写结合成为大师。为中国画艺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作品有《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出版有《齐白石画册》多种。
2、傅抱石(1904—1965)祖籍江西新余,生于南昌。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传世作品有与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柳下闻吟图》等。他还是一位美术理论家。
3、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原籍安徽歙县,出生於浙江金华。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4、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5、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
6、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7、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是我国现其代杰出、著名的画家、教育家、现代绘画艺术大师。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代表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间作花鸟及猫,亦别具风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吕动》、《初伦杰作》、《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行世。
8、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9、蒋兆和(1904.5.9—1986.4.15)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四川泸州。是我国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他直面人生,以毫不掩饰的画笔表现了20世纪中国人民命运的变化,开启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人物画的新风。他创立了中国画造型基础课和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直接培养或影响了一大批卓有成绩的人物画家,被称为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不仅充实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瞩目,成为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出版有《蒋兆和画册》、《蒋兆和画集》、《蒋兆和画选》等。发表有《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问题》、《关于中国画的素描教学》等论文。谁可为悠悠中华魂?譬如胡适,譬如鲁迅,譬如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⑦ 国画大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国画大师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溥儒、谢稚柳...当代国画大师:何家英、田黎明、刘大为、范曾、王明明、 王西京 、刘大为.......
著名作品有:《清明上河图》、《老人与小孩》、《洛神赋图》、《和平鸽》等
其中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最为著名》。
⑧ 请告诉我中国古今国画大家的简介及相关代表作品。谢谢
中国古代的著名国画家:
范宽;北宋画家。字仲立,因性情宽和,人称为“范宽”,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常往来汴京、洛阳,天圣(1023-1032)中尚在。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代表作《溪山行旅图》
黄公望
黄公望 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工书法,通音律,精山水画。首创浅绛山水,自成一家,后世尊为南宗画坛圭臬。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深远影响。《富春山居图》为其代表作。
徐渭字文清,号天池山人,又有田丹水、天池生、天池渔隐、青藤老人、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 徐渭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特长於水墨大写意花卉。代表作《螃蟹图》《墨葡萄》等
中国现代
李可染(1907.3-1989.12)江苏省徐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大师。早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专攻油画、素描。后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并从师黄宾虹、徐悲鸿和齐白石,技艺精进。李可染先生不但在山水画上为当代树起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在人物动物画方面同样对当代画坛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代表作品有《钟馗送妹图》《怀素书蕉图》《斗牛图》等
吴昌硕,原名俊,又名俊卿,字仓石,后改昌硕,别号缶庐、苦铁,尊称缶翁,生于1844年,卒于1927年,浙江安吉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清末海派画家的杰出代表,在近代绘画史上有重要贡献,又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一代艺术大师。代表作《桃花灼灼》、《墙根菊花可酤酒〉等
黄宾虹,原名懋质,因生于农历元旦,又取名元吉,又因讳十世祖元吉名,改名质,字朴存。用别号甚多,以宾虹为最。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生于浙江金华。 黄宾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两种时代,最终以中国画大师名世。代表作《层峦叠嶂》《青城山中坐雨》等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四十岁后,曾先后五次游历各地。历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鱼蟹图> 〈墨虾图> 等
加点分阿
⑨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代表作
1、《洛神赋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2、《送子天王图》
《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释迦降生图》)是唐代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纸本墨笔画,一说宋人摹本。该作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全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描绘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两旁是手执筋板的文臣、捧着砚台的仙女,以及仗剑围蛇的武将力士面对一条由二神降伏的巨龙。
第二段画的是一个踞坐在石头之上的四臂披发尊神,身后烈焰腾腾。神像形貌诡异,颇具气势,左右两边是手捧瓶炉法器的天女神人。
第三段即《释迎牟尼降生图》,内容是印度净饭王的儿子出生的故事。从画面上,可以看到释迎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到寺庙朝谒见自在天神的情景。
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
3、《天女献花图》
《天女献花图》是刘松年在宋代所创作的国画,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此图中天女手捧花蓝,边舞边散,对面菩萨神情安逸,微笑观看,周围几位罗汉则已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面露欣赏之色。图中除了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保持了传统的造型特点以外,其余形象都似由凡尘中人脱胎而来,具有写实生动的效果。
4、《游春图》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5、《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