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的著名曲
Ⅰ 中国洞箫十大名曲有那些
1、清明上河图
2、凤凰台上忆吹箫
3、妆台秋思
4、平湖秋月
5、关山月
6、苏武牧羊
7、碧涧流泉
8、朝元歌
9、泛沧浪
10、佛上殿
Ⅱ 著名的萧曲,古筝曲有哪些
悲伤的箫曲:《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叹香菱》《题帕三绝》《分骨肉内》
幽静的箫曲:《容古刹幽境》《梅花三弄》(注:箫多与古琴合奏)
欢快的筝曲:《丰收锣鼓》《战台风》《汉江韵》
悲壮的筝曲:《梁祝》《临安遗恨》《陆游与唐婉》
平静的筝曲:《高山流水》《出水莲》《香山射鼓》
哀怨的筝曲:《汉宫秋月》《陈杏元落院》
(其实很多筝曲的感情基调都是有变化的,不是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意境)
Ⅲ 洞箫十大名曲有哪些
洞箫十大名曲
1、清明上河图
2、凤凰台上忆吹箫
3、玉箫声和
4、平湖秋月
5、忆故人
6、祭
奠
7、碧涧流泉
8、朝元歌
9、泛沧浪
10、佛上殿
恩,是这些没错
Ⅳ 著名箫曲欸乃取自于哪首诗
《欸乃曲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结的组诗作品。这五首诗是作者出差长沙后乘舟返回道州途中所写的记实诗,都是即兴之作,自然天成。其作为鼓舞船夫士气的船歌,...
Ⅳ 谁能介绍一下箫,有哪些著名的箫曲
箫一般为竹制,也有玉制的玉箫和铜制的铜箫等。箫的种类分为:
洞箫:直径为2.2厘米左右,开前五后一六 个音孔通常民间流行的就是这种箫。现在有种改良洞箫,开前七后一八孔,音量比较大,转调比较方便)
琴箫:直径比洞箫略细,开前七后一八个音孔,音量比洞箫小,通常用于与古琴合奏。
玉屏箫:直径在1.05厘米左右,比琴箫还要细,开前五后一六个音孔,常采用贵州玉屏产的黄色竹子制作,这种箫音量更小,箫外有时雕龙刻凤,一般用于自娱或作为工艺品。
现代八孔箫:现在有一种八孔箫,管径采用洞箫的尺寸,音孔像琴箫一样开了八个音孔,称为八孔箫,吹奏方法与六孔箫(传统洞箫)完全一致,仅在指法上略有不同。这种八孔箫的优点是:音量大,转调方便。一般在艺术院校最常用。
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
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有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还在下端嵌着牛骨圈。管身外涂黑漆的又叫黑漆九节箫。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适用于地方戏曲或轻音乐,有时也用于独奏或合奏。
箫的构造
箫由一根竹管做成,较曲笛长,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处吹气发音。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五个音孔,背面开有一个音孔。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两个圆孔是出音孔,可用来调音。在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它起着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此孔栓系箫穗为装饰。箫不设膜孔,专业演奏的箫音孔增至八孔,并带有铜插口,可调节音高音低,方便于乐队的合奏。箫依据材质和制作工艺以及音色的专业程度分为:普及箫,专业箫和精品箫。普通箫用紫竹制成,不论节数,外漆树脂漆。对材质的要求低,适合于一般演奏和练习用。专业箫选用档次较高的紫竹,制作工艺精良,适于音乐演出使用。精品箫的选材极为讲究,对竹子的长相,老结度,竹子的发音,振动以及节数都有一定的讲究,其中九节箫更是箫中珍品,都为演奏和收藏。
经典曲目
《妆台秋思》:
这是一首古曲,乃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优美委婉,又带有淡淡的忧伤。
《平湖秋月》:
这是一首广东音乐,曲调优美动听,富有诗意。乐曲描写了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
《梅花三弄》:
乐曲既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又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常与古琴合奏。
《欸乃》:
此曲系后人据唐柳宗元《渔翁》中“欸乃一声山水绿”诗句而作。“欸乃”是船夫拉纤的号子声,在乐曲中欸乃声以不同形式先后出现,巧妙地表达了一种静中有动的意境,赞颂了大自然秀丽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情绪。
《关山月》:
古木兰诗中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的句子,反映征人对远戎远疆的不满情绪。
《良宵引》:
根据二胡独奏曲改编。乐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旋律昂扬,华彩多姿。
《泛沧浪》:
作者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今温州)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本曲常作为《潇湘水云》的序曲,表现“志在驾舟于五湖”(《神奇秘谱》)的意境。元兵南侵时,郭楚望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船。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色,便引起他对外敌入侵、时势变迁的愁绪,于是作《潇湘水云》以寄眷念之情。此曲是郭望楚代表作《潇湘水云》的序曲。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箫曲反复重复主题,围绕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抑郁心情,也流露出他对山河缺残、时势飘零的感慨。
《平沙落雁》:
乐曲最早见于明代,曲调悠扬流畅,雁鸣声时隐时现。描写雁群降落前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
《碧涧流泉》:
乐曲以清脆之音,表现出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欢快地流淌的情景,让人联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一派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 渔翁问答》:
琴箫合奏,颇有冬晨雪溪的意境,古琴与箫声平分秋色,曲调搭配是越听越有意味。音调时高时低,悠悠而清静,可以使人心情平和
如果这些不熟悉,星月神话,的前奏就是萧,基调很浑厚的。
Ⅵ 介绍一些好听的箫曲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多听音乐,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都听音乐,但是很多人 大多数的人 都只听流行音乐。 就我接触的朋友来看,很少有人喜欢听纯音乐。纯音乐能够帮助人 缓解紧张的情绪,减少压力,提高抗压能力。它还能使人的心情变得开朗,开开心心的,没有压力。
萧曲《寒山僧踪》。一曲唤醒心灵的梵音,一首破迷开悟的佛偈,在清音与慧语中完美地为世人揭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命题,令我们有了一份「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释然。
还有《绿野仙踪》《春江花月夜》等等。
Ⅶ 有哪些琴箫合奏曲,著名经典的
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欸乃、碧涧流泉、关山月、春晓吟、良宵引、挟仙游、秋专夜长、忆故人等待,凡是节奏属相对舒缓的古琴曲大都可以与箫合奏。上述都是传统琴曲,比现在某些瞎编的流行琴箫曲在艺术上层次高很多。凤求凰也可以合奏,以前在电视上见过一次,网上好像还没找到过。。。
Ⅷ 请问比较著名的用箫演奏的曲子都有那些呀
传统乐器箫分琴箫和洞箫,流行版的听得少,挑点传统曲子介绍吧。为什么不喜欢外国的版呢?水准很权高的。
夕阳箫鼓
。
凤凰台上忆吹箫
。
佛上殿
。
小霓裳
。
苏武牧羊
。
朝元歌
。
唉乃
。
玉箫声和
。
妆台秋思
。
双声恨
。
寒江残雪
。
月下海棠
。
龙翔操
。
淡水暮色
。
熏凤曲
。
一千年以前
。
碧海潮生曲。
Ⅸ 最经典的洞箫曲是什么
是《苏武牧羊》。用洞箫吹奏,技法高超,极富有表现力,表明了苏武留胡期间坚贞不屈的气节,牧羊时的艰苦,令人动容。
Ⅹ 推荐一些好听的箫曲或笛子曲。
十大笛子名曲
1. 姑苏行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 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02. 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03. 喜相逢
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04. 牧笛
《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和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从技巧上说,乐曲的演奏能随情所至,充分的、恰当的运用了气息控制,深刻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05. 小牧牛
笛曲,陆春龄改编,乐曲明快流畅,表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在互相问话对答时的快乐情绪,富有有田园风味。笛子独奏曲,原为昆曲中的“吹腔”曲牌,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两人一问一答,对歌而舞,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后经陆春龄编成笛曲,根据歌舞音乐进行器乐化加工,充分发挥笛子演奏技巧对曲调的装饰作用。引子的《八板》头和第一大段运用南方曲笛运气的绵长不断、悠扬曲折,以及打音、倚音、赠音、连奏等,使音乐富有田园风味和歌唱性,流畅活泼,富有生气。第二段转入快板,旋律多在高音区活动,吐音和连奏交替进行,清晰明快,富有韵味,加上调性变化,音乐显得更加活泼愉快。
06. 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70年代由简广易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乐曲的引子,描绘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短暂的离调,使动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动力。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内蒙民歌风味的曲调,倾吐了牧民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第二段在羽调旋律上,再配上活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奔驰的欢乐情景。接着进入第三段,节奏放宽,旋律舒展,表达牧民们对社会主义的衷情歌颂。第四、五段音乐情绪更加高潮,运用了花舌、吐音、飞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拟骏马的嘶鸣声。最后,在强烈的节奏音型衬脱下,旋律更加急骤,进一步的渲染了一望无边的草原上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07. 鹧鸪飞
这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乐曲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乐曲分慢板、中板两个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间乐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发挥曲笛浑厚抒情的特长,通过气息的控制、变化,运用音色、音量得收放变化以及滑音。轻音、打音、叠音等手法,使音乐悠扬委婉、明澈、圆润。中板部分是前奏的变奏,音乐活拨流丽,表现鹧鸪展翅高飞的情景。
08. 黄莺亮翅
此曲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乐曲描绘黄莺在晴朗天空自由飞翔的意境。全曲分四段,加尾声。第一段:旭日东升,大地一片清新,一切生物苏醒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笛音要求清亮而悠扬。第二段:黄莺醒来,在树林的枝头跳来跳去,亮翅高唱,好象向大自然宣布:一天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又开始了。第三、四段:描写黄莺在蔚蓝的天空中,展望着美丽的大自然尽情地飞翔,尽情地歌唱。尾声:用徐缓的速度与辽阔而优美的笛音结束全曲。
09. 五梆子
这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传统乐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根据一首北方民间曲牌改编而成的。原曲是"二人台"钟的一首过场曲牌,名"碰梆子"。曲调明快、欢悦、乐观向上,主题共六句,微调式,格局落音逐级下行,分别为3,2,1,6,5,5。全曲共四段,为变奏体结构。笛一段呈示主题,速度较慢,旋律明晰,富于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润饰旋律,质朴明快。第一变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装饰旋律,诙谐风趣。第二变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节奏性贯穿全曲,音乐变得轻快、热情。第三变奏速度更快,即兴发挥更大,多次花"花舌"(颤舌音),是音乐更加热烈,推向高潮。
10. 扬鞭摧马运粮忙
乐曲描写丰收以后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
另外,其他的许多名曲如幽兰逢春,沂河欢歌,婺江欢歌,秦川抒怀,望乡,大漠,山居秋暝,秦川情,荫中鸟,卖菜,早晨,三五七,鄂尔多斯的春天,南韵,雁荡秋色,,,,,太多了。。下面再简单介绍几首,要MP3的话Q我371024118.
枣园春色 高 明曲 此曲充盈着西北高原的乡土风韵,抒发了对陕北山乡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切情意.枣园是毛泽东当年在陕北时居住过的地方.
帕米尔的春天 刘富荣编曲 此曲作于1970年.乐曲以塔吉克民族音乐风格表现帕米尔的塔吉克民族热爱劳动,热爱祖国载歌载舞的生活情景.7/8拍是塔吉克歌舞中常用节奏,欢快跳跃具有弹性.
雪 海 过 肥 刘富荣曲 此曲作于1964年.全曲以流畅.华丽的滑雪旋律节奏,表现了边疆人民为争取丰收,积极运送肥料的热烈场景.
帕米尔的春天 李大同编曲 此曲作于1975年夏,以玉树藏族歌舞曲<<依>>作为素材.乐曲表现了玉树大草原辽阔而丰美的景象,刻划了藏族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描绘了他们高歌欢舞的热烈场面和气氛.
塞上铁骑 杨会林曲 此曲描写驻守在祖国北部边塞的骑兵战士英勇顽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豪迈襟怀.乐队急进的前奏和马嘶般的笛声,引出由颤音和吐音构成的刚健奔放主题,仿佛势不可挡的骑兵队泱泱而来.接着出现了情绪昂扬的旋律,描写战士生龙活虎的风貌.之后,由后十六分音符与连续下六分音符组成的激奋音型,犹如骑兵奔驰在山山岭岭.中段宽广如歌,先在笛子中低音区陈述,重复时,则移高四度在笛子的中高音区奏出,展现战士豪迈开阔的胸怀.第三段再现了开始的旋律后,情绪更为激昂,更有气势.
江 南 吟 黄锡麟曲 此曲写于1981年春.取材于江南丝竹乐.乐曲以清新优美.欢快流畅的曲调,生动地描绘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江南迷人景色,以及人们对她的由衷赞美.演奏要细腻含蓄.流畅舒展.
凡 字 调 黄锡麟记谱、尹明山演奏 此曲将《凡字调》、《坠子调》、《叫句子》等安徽民间乐曲联串改编而成.是安徽著名已故民间笛子演奏家尹明山的代表曲目之一.乐曲情绪欢快热烈,演奏技巧丰富独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巢 湖 泛 舟 刘正国曲 此曲写于1980年,曾获安徽省首届"大学生之春" 优秀创作奖.乐曲以优美抒情的巢湖民歌音调,展示了巢湖秀丽的风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歌唱.第一段表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和人们泛舟湖上的愉快心情.第二段对比性的中部,以欢快跳跃的情绪,表达了游舟竞赛的热烈场面.第三段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 乡 春 早 李祥利曲 此曲写于1991年.乐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皖南山区的秀丽景色和山区人民闹春耕的欢乐情绪.旋律优美、节奏跳跃.富于浓厚的地方特色.
山 茶 赋 马汝明曲 此曲作于1987年.乐曲描绘云南边疆地区丰收采茶的一个画面:春回大地,群山起舞,山茶争芳,姑娘歌唱.采茶姑娘喜洋洋,手提竹蓝到山岗,青青茶山无限美,姑娘巧手采茶忙.丰收茶叶背满筐,喜气洋洋回山乡.
山 寨 赞 歌 马汝明曲 此曲作于1988年.乐曲描写云南边疆的山寨,风景如画,美丽富饶,人们丰衣足食,心情欢畅,歌声飞扬.
喜 庆 曲 阎黎雯曲 乐曲作于1987年11月.全曲一气呵成,紧凑而欢腾.旋律柔美、风格别致、色彩新颖、节奏明快、个性鲜明.以奔放的激情展现了一个强大、生动而热烈的喜庆场面.
上 下 联 陈立峰编曲 取材山东民间音乐,乐曲运用了上下句对奏相呼应的手法,并用了北方笛子曲常用的顿音.花舌.滑音.揉音等技巧,曲调欢快明朗,有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情绪.
田 歌 陈立峰曲 此曲初稿写于1961年,于1961年重新修订.乐曲描写辽阔的田野,稻浪滚滚,一片金黄.农民们怀着丰收的喜悦,在田间劳动,歌声随风荡漾.
朝 元 歌 陈 重整理 此曲原为昆曲剧目《玉簪记•琴桃》中的唱腔,抒发古代女子欲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向往自由的情怀.《琴桃》叙书生潘必正借读尼庵,听女尼陈妙常秋夜弹琴,因而相爱的故事.《朝元歌》就是描写秋夜里,妙常月下弹琴,必正前去和她闲谈,言语间互相试探这一情节的唱腔.曲调优美,为南派笛子演奏家们所锺爱.
咏 荷 寒 梅曲 人们漫步来到湖边,清澈的湖面上开满艳红的荷花,翠绿的荷叶围伴着朵朵鲜花,此景令人们心旷神怡,激动万分,禁不住呤诗作画,咏赞荷花洁美的品格,挺拨的神态.此曲写于1990年,旋律抒展柔美,色彩浓郁,风格多姿.
小八路勇闯封锁线 陈大可曲 此曲采用东北民歌音乐素材创作,描写抗日战争时小八路的英雄行为.乐曲通过小八路骑马送一份紧急情报,冒着炮火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等情节,来歌颂这位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
幸福山歌唱不完 吴逸群曲 此曲写于1966年初.乐曲描写了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用山歌唱出了内心的喜悦,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春风遍江南 曾加庆曲 此曲作于1977年3月.旋律委婉清新,描绘了春光明媚,山水如画的江南景色,抒发了水乡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絮 花 落 许国华编曲 此曲写于1981年,取材于江南丝竹.曲调古朴流畅,富于江南风韵.乐曲表现了雪花飘落,瑞雪兆丰年的景象,以及内在的喜悦的心情.
京 调 顾冠仁编曲 乐曲根据京剧西皮流水改编而成,情绪欢快.
云 南 山 歌 顾冠仁曲 此曲写于1960年.乐曲采用云南民歌为素材,发挥了笛子善于抒情及快速的演奏技巧,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赞美.
收 割 俞逊发改编 此曲原系胡曲,于1960年作,1964年改成弹拨乐合奏,1973年改编成笛子独奏曲,1974年初定稿并灌制唱片,乐曲生动地反映了农民收割时火热的劳动场面.
秋 湖 月 夜 俞逊发、彭正元曲 取意于南宋张孝祥词<<念奴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倾,著我扁舟一页.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此曲作于1981年7月.一.风轻月明,湖光粼粼,水天月色,碧波万顷,船儿漂在秋夜的湖心.二.古刹传来悠悠的钟声,和风飘下天上的霓裳曲,微波荡起了心弦,向那洁白台明镜的水云深际飘去.三.夜深秋瑟,玉兔西沉,人在画中,心醉若梦.
百 鸟 引 尹明山传谱 原名<<百鸟引>>是一首唢呐名曲.五十年代初,由安徽民间盲艺人尹明山(已故)将此曲移植于笛子.他以高超的演奏手法,特殊的技巧,使此曲富有独特的民族民间风格,生动地展现了春光明媚、百鸟争鸣的丰富意境.1961年在原上海民族乐团何无奇团长以及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的发现和支持下,经重新整理,成为现在的<<百鸟引>>.
延 河 情 许国华、孔庆宝曲 此曲作于1981年6月.乐曲以淳厚开阔.豪放爽朗的旋律,描写了延水欢歌的美丽风光,以及宝塔下的一派新景,表现了祖国人民对美好家乡的热爱.
柯乐克孜的心声 孔庆宝、翟春泉曲 此曲作于1927年10月.乐曲用小膜笛演奏,表现新疆柯尔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情景,以及对新生活的无比赞美.
海岛的风情 李汉颖曲 此曲作于1982年,取材于海南省民间音乐,乐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奔放又细腻的情绪,生动描绘了气象万千.绚丽多彩的海岛风光,以及人们生活.劳动的情景和对美好示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