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剑是谁发明的

剑是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 2020-12-13 20:23:19

Ⅰ 剑是从那些动物发明

一九三0年 (民国十九年)农历后六月初十日,马廷贤军攻占礼县城,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屠城血案。马军占据礼县一年零三个月。使礼县人民深受其害,其事实真

Ⅱ 是谁发明了可怕的剑

是谁发明了可怕的剑?
[古罗马]梯布卢斯
是谁人,第一个发明了可怕的剑?
他是多么野蛮,多么铁打心肠!
从此人世间产生了杀戮和战争,
开通了捷径——直通恐怖的死亡。
但也许冤枉了他,本是我们滥用了
他交给我们对付野兽的武器?
这是黄金的罪孽;古代本无战争,
只有山毛榉木杯子伴人进餐。
没有城堡,没有围寨,在杂色羊群
围绕间主人无忧无虑地安眠。
我愿活在那个时代,不知道凄惨的
战争,不致心悸地听军号吹响。
如今我却被拉上战场,而某个敌人
已手持注定扎进我肋部的长枪。
但救救我吧,我的家神!当幼小的我
在你跟前奔跑,你就把我扶持,
尽管你是老树桩雕成,这不算丢人,
你早在我祖先家里,自古如此。
尽管那时木雕神像在狭窄神龛里
十分简陋,但人们比现在诚心。
只要供上一串葡萄,或给神像戴个
谷穗花冠,就足以博得他欢心;
还愿者捧来供神的饼,他的小女儿
手捧着纯净的蜂窝在后头跟。
哦家神,把青铜标枪引离我身!
……
并献上一头猪,一份农人的献礼。
我跟在后面,换上了千净的衣服,
篮子和头发都饰着桃金娘枝,
以此讨你欢心。别让人去沙场争雄,
去借战神之助打倒敌方将领,
当我饮酒时,他可以对我讲述战功,
并用酒浆在餐桌上描画阵营。
何等疯狂啊-用战争召来黑的死!
它威胁着我们,它悄悄地逼近。——
下界没有粮田和栽培的葡萄,
只有地狱犬和冥河船夫令人害怕;
阴沉的水边游荡着苍白的一群,
带有空空的窟窿、燃烧的头发。
更值得赞扬的,毋宁是生养子息,
在年老迟钝时安居小小茅庐!
自己赶着羊群,儿子赶着小羊羔,
妻子准备热水,好把疲劳消除。
我但愿这样过活,直到白发苍苍,
并把从前的岁月和事迹讲述。
但愿和平维护农田。光辉的和平
引导耕牛,套上了弯弯的牛轭;
和平养护葡萄园,和平贮存葡萄汁,
使父亲封的醇酿能给儿子喝;
当粗野的兵征战,阴沉的刀枪蒙着
黑镑,锄和犁却在和平中闪烁,
农人从林间回家,带着一家妻小,
在微微醉意里驾着晚归的大车。
这时,爱的战场上战事正酣:妇女们
抱怨扯掉了头发,打破了门扇;
她哭娇嫩的面颊被打肿,而征服者
也哭他自己没轻重,下手太蛮。
恶作剧的爱神供应双方尖酸词令,
自己超然坐在发怒的男女之间。
唉,这种男人是铁石心肠,竟然动手
打他的姑娘,把天仙强拽下地。
你至多可从她肢体上扯下薄薄罗衣,
你至多可弄乱她漂亮的发式,
你至多弄她流点泪;你若一怒就把
纯情女弄哭,那是你四倍的福气。
而谁下野蛮的毒手,谁就该去持矛
握盾,但请远离温柔的维纳斯!
那么,仁爱的和平,手持谷穗而来吧,
从你白袍的衣裾里倾泻果实。

Ⅲ 剑最早发明于哪个朝代

剑,古代兵器之一,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

剑的历史
产生在商代,较短,呈柳叶或锐三角形,初为铜制。

春秋战国,为步战主要兵器,不断加长。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全长有 55.7厘米。 汉武帝时,有超过3尺,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剑锋的夹角由锐加大。 东汉,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为佩带仪仗或习武强身自卫。 汉代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并趋于定型,即剑身中有脊,两侧有刃,前有剑尖,中有剑首,后有茎,茎端设环处称镡,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饰物。 隋唐,佩剑盛行。《隋书·礼仪志》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带直剑者,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一品及散(散)郡公,开国公侯伯,皆双佩。二品、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号侯,皆只佩。绶亦如之。” 唐代最盛,被文人墨客视为饰物,抒以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 后剑与道教接上不解之缘,成了道士们手中的法器之一。

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

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以上两说,似黄帝与蚩尤,均己制剑为兵。

据以上所述,无论剑之创始人为谁,其出生于黄帝时代,可无置疑。黄帝于民元前四六一五年[公元前二七0四年]建庙,国号有熊氏,当时尚系初入青铜器时期,但由此推知,剑之出世极为古远,历史悠久,故后人称之「短兵之祖」,确可当之无愧。

自黄帝至东周,大多以铜铸剑,剑质颇佳,炼制技术亦逐渐进步。春秋战国之时,并定剑制,详言制剑之法。周礼考工记云:「 周官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两从半之,以其腊广为之。茎圆长倍之。中其茎,役其后,身甚五其茎,重九锵[按:周礼六两半为一锵],谓之上制,上土服之。身长四其茎,重七锵,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重五锵,下士服之 」。又考古记云:「剑,古器名,两刃而有脊,自背至刃,谓之腊,或谓之锷[即剑身]。背刃以下,与柄分隔青,谓之首[即剑盘],首以下把握之处曰茎[即剑柄],茎端旋环曰铎」。

剑的简介
由上文可知,剑为具有锋刃之尖长兵器,而其大小长短,端视人体为标准,是以须量人而定。郑锷更于剑有所详解,谓「人之形貌大小长短不一也,制剑以供其服,非直以观美,要使各适其用而已。故为三等之制,以待三等之士,俾随宜而自便焉。剑之茎其长五寸,剑身若五倍长其茎,则三尺也,重九锵,则重三斤十二两也,其长之极,重之至也,故谓上制。唯士之长而有力者,然后能胜之,故上士服之。剑身四其茎,茎之长则二尺五寸也,重七锵,则二斤十四两也,长短轻重得中焉,故谓之中制。唯人之得中者所宜服,故中士服之。若剑身止三其茎,则二尺耳,重止五锵,则二斤一两三分之中耳,轻而且短,故谓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可以服焉」。

上述剑制,大抵沿用于远古,历代仍多变更,自秦至宋,改易尤钜。郑锷云:「若以秦汉之剑与宋时之剑比较,则宋时长剑有二十一寸三分,汉时长剑仅十七寸九分。宋时短剑十五寸二分,汉时短剑仅十寸五分,故宋时之剑较汉时之剑长,且品质更优」。言虽如此,当有所据,然亦未便苟同。盖以剑之用途,虽非专供杀戮,亦为文士之饰品,然究仍以防身拒敌为主,如剑长则运用不便,剑短则难期致远,短者轻而不易击坚,长者重而挥动迟缓,二者均非剑制所宜。证以古籍有言:「汉高祖仗三尺剑而得天下」,则汉代剑长不及两尺之说谅有所误。若综合剑史所记,大抵古剑之长,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则为二至三斤,正符因人设制,应属可信。

剑既亦为仕宦书生所同好,于是流为艺品,始则于剑身之上雕铭刻画,继则于剑柄上美化其型,附加蕙饰,进而于剑鞘上镀金嵌玉,各其匠心,历代相傅,靡有不然。

剑是短兵的一种,脱胎於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源于殷商以前,形极为短小,仅有短平茎,而无管筒。古人用此剑插腰,可割可刺,抵御匪寇与野兽。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主要短兵器,士类必有之佩备。连冯谖与汉初的韩信,虽然贫至无食,也仍然随身携带。著名的有干将、莫邪、龙泉、太阿、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等。春秋时的龙泉剑,仍有一只藏於故宫,至今仍很锋利,证明我国在剑的制造和使用上,有著很悠久的历史。

有关剑的资料
《初学记·武部·剑》:「其后楚有龙泉,秦有太阿、工 ,吴有干将、镆耶、属镂,越有纯钩、湛卢、豪曹、鱼肠、巨阙诸剑。」

《管子》曰:「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於王,道逢一翁,自称袁公,问於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执林于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则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於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彷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其言妙契精微,深得剑术之要。所谓「门户阴阳」,即斗剑时进退纵横之法。而「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则是描述斗剑时精神贯注,从容不迫,观变进招的形态。)

金庸更将此段传奇,写进了他的武侠小说《越女剑》中,将剑道的至高境界,作了非常深入的刻划与探讨。

在剑的演练中,一般分为「站剑」和「行剑」两种。「站剑」一般指动作迅速敏捷,静止动作沉稳,富雕塑性。而「行剑」则相对显得停顿较少,动作连续不断,均匀而有轫性。同时剑还有长穗、短穗之刀,穗又称穗袍,它的作用是舞动以惑敌,演练时显得龙飞凤舞,形象优美。尤其长穗,随剑飘舞,更显神妙。

练剑要求身与剑合,剑与神合。《绿水亭杂识四》中说:剑「锋锷如槊刃,而以身为之柄,微州目连猷人之身法,轻如猿鸟,即剑法也。」这里说的「以身为柄」,就是说以身领剑,这是练剑之要。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带步光之剑,杖屈卢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为阵关下。」(《典略》:「周有屈卢之矛。」)

汉刘熙《释名·释兵》:「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拱时敛在臂内也。其旁鼻曰镡,镡,寻也,带所贯寻也。其末曰锋,锋末之言也。」

《战国策·韩策一》:「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阳、合膊。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邓师,邓国有工铸剑,因名邓师。宛冯,宛人於冯池(荥阳)铸剑,故号。龙渊,河南西平有龙泉水,亦名龙渊,可以淬刀剑,特坚利,故名。太阿,《吴越春秋》:吴有干将,越有欧冶,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越前来献三枚,阖闾得而宝之,以故使剑匠作为二枚,一曰干将,二曰莫耶。莫耶,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祠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於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於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阳怍龟文,阴作漫理。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阖闾甚重。」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湛卢之剑恶阖闾之无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楚昭王而寤,得王湛卢之剑於床,昭王不知其故,乃召风胡子而问,……风胡子曰:『臣闻吴王得越所献宝剑三枚,一曰鱼肠,二曰磐郢,三曰湛卢。鱼肠之剑已用杀吴王僚也,磐郢以送其死女,今湛卢入楚也。……臣闻越王允常使欧冶子造剑五枚,以示薛烛,烛对曰:「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故阖闾以杀王僚。一名磐郢,亦曰豪曹,不法之物,无益於人,故以送死。一名湛卢,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寄气托灵,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冲拒敌。然人君有逆理之谋,其剑即出,故去无道以就有道。今吴王无道,杀君谋楚,故湛卢入楚。』」

《初学记·武部·剑》:赵晔《吴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剑五枚,三大二小,三曰豪曹。秦客薛烛善相剑,王取豪曹示之,薛烛曰:『实非宝剑也。今豪曹五色,黯然无华,已殒其光,亡其神,此剑不登斩而辱,则堕於饮中矣。』王曰:『寡人置剑卢竹上,过而坠之,断金兽之颈,饮濡其刃,以为利也。』」

《初学记·武部·剑》:《吴越春秋》又曰:「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一曰纯钩,二曰湛卢,三曰豪曹,四曰鱼肠,五曰巨阙。秦客薛烛善相剑,越王取豪曹、巨阙、鱼肠等示之,薛烛皆曰:『非宝剑也。』取纯钩示,薛烛曰:『光如屈阳之华,沉沉如芙蓉始生於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於塘,此纯钩也。』取湛卢示之,薛烛曰:『善哉!衔金铁之英,吐银锡之精,寄气托灵,有游出之神,服此剑,可以折冲伐敌,人君有逆谋则去之他国。』允常乃以湛卢献吴,吴公子光弑吴王僚,湛卢去如楚。」

《史记·苏秦列传》裴 《集解》引《吴越春秋:「楚王召风胡子而告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寡人欲因此请二人作剑,可乎?』风胡子曰:『可。』乃往见二人作剑,一曰龙渊,二曰太阿。」

《初学记·武部·剑》:《贾子》: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

《初学记·武部·剑》:《春秋繁露》:「礼之所兴也,剑之在左,青龙象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

《周官》:「桃氏为剑,腊(两刃)广二寸有半寸,两从半之(剑脊两面杀趋锷者),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中其茎,设其后,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

《孔子家语·好生》:「子路戎服见於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固以剑自卫乎!』」

《庄子·说剑》:「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於前,死伤者,岁百余人。」由此可见,当时剑术是作为主要武艺存在的。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张良曰:『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剑道》三十八篇。

剑的发展
汉代剑术已甚精备,斗剑中显示了武艺造诣的深浅。曹丕《典论·自叙》:「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於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将军非法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庋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

Ⅳ 是谁创造了“剑”

我想中国应是剑的出生地

-------------------------
剑,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冷兵器,早已超越了其物质上的意义,它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剑,中国人叫宝剑,它往往和名士、侠客联系在一起。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种种关于宝剑的故事与传说,但是,关于中国剑的渊源却始终是一个谜。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剑并非周人所固有,而是受了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影响。

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曾经在其著作《史林杂识》中提到过两位学者张政和李平心先生对于中国剑来源的观点。张政认为“剑非吴越人所发明,大约从塞外传来”,而李平心则认为“剑实来自西域”。

而学者马明达先生在其著作《说剑丛稿》中也提到对于宝剑的起源问题。他指出:“第一,根据考古发现,基本可以确认西周初期有剑,但那是一种长度仅十几厘米或二十几厘米的又可称为“匕首”的短剑,同春秋后期兴起于吴越的剑明显不同。第二,对剑的来源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仍强调这种短剑的出现同北方游牧民族有关,认为“中原佩剑之风显然受西北游牧人的影响”。而他自己则“同意西周初期已经有剑。在其来源上,倾向于剑并非周人所固有,而是受了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影响的观点”。

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认为,中国春秋时代已有很长的剑,不能说是外国或胡人传来的。

中国剑真的来源于外来民族吗?北师大教授王子今在《“镔铁”与张骞西行的动机》一文中指出:“有的学者曾经认为,中原的‘剑’,来自北方游牧民族。正如李学勤先生所指出的:‘这种看法的酿成,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发现春秋以前的剑。’由于20世纪50年代有陕西长安张家坡和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西周至春秋初年剑的出土,中国周围古代文化的剑,或与中国剑形制无关,或年代晚于中国剑,都不能作为中国青铜剑的起源。”

记者特意采访了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李学勤告诉记者:“剑(指长剑)的最早来源现在还在研究之中,西周的时候有短剑,没那么长。再早的时候,在商代的短剑情况现在还不十分清楚,可以说,正在研究之中。我认为,春秋时候的长剑是从西周的短剑发展而来的。

当记者提到“有学者认为中国剑可能是外族传来”的时候,李学勤则明确地否定了这一说法,他说:“我个人是不会同意这个意见。很明显,中国春秋时代就已经有很长的剑了,怎么能说是外国或者胡人传来的呢?特别不是胡人传来的,胡人传来的是专门的一种兵器,是短剑之类的一种兵器。”

李学勤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剑,可能始于中国东南的吴越地区。

在李学勤的《青铜剑的渊源》一文中也有过这样的表述:“林遮峪、白浮一类带兽头形首的剑,其实是北方民族短剑的一种,和所谓鄂尔多斯式的锋刃器乃是一体,而与以桃氏剑为代表的长剑不会有直接联系,至于由西南而来的柳叶形剑,和后来长剑有关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但尚缺少中间的链环。”

在文章中,李学勤还提到了一件云雷纹有翼剑,认为它与长剑有密切联系。这种剑流行于东南地区,“长19厘米,首、茎中空,直通剑身,茎上有两箍和一对小翼,剑身有脊,基部圆角,从茎至身,遍饰云雷纹及斜角云纹,确系珍异之品”。它产生的具体年代应当在西周中晚期,其形制特点,近于春秋战国的长剑,而柳叶形剑等却没有。

文章后面,李学勤说:“浙江长兴雉城发现的云雷纹剑之一,长度已达到35.8厘米,这已经足够用以挥舞劈刺了。如此说来,严格意义上的剑,恐有可能始于东南,即吴越地区。”

除了李学勤老师,北师大教授王子今也在《镔铁和张骞西行的动机》中谈道:“据考古发现,单纯的匈奴文物遗存中,兵器除箭镞外,以刀为主。对于所发现的所谓‘剑’,可能以冯恩学先生著《俄国东西伯利亚与远东考古》一书第五章《匈奴考古》中‘短剑(匕首)’的表述较为合理。”

李学勤告诉记者,长剑是中国的传统武器,春秋时期造剑技术已经很发达了,特别是吴越一带造剑工艺已经非常发达。这对于研究中国当时的技术制造是有意义的,也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而吴越地区当时是偏远地区,这样对于研究中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是有意义的。

延伸阅读: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剑自古有之,但不像武侠小说中的江湖那般高手如云争斗不断,真正有名的民间剑术高手并不多。剑本身并无性格可言,更不会根据持剑者的性格形成不同的风格。 《真正的“剑”与剑客》

Ⅳ 刀与剑是谁发明的

黄帝

Ⅵ 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宝剑什么时候哪个国家

上古传说,女娲以五彩石的精华,赋予地心奇铁身上,为黄帝铸出一把绝世神兵,地上第一把剑---轩辕剑。
呵呵,到底是不是真的,也只能这么说了。
毕竟这个问题很难有确切的答案。

Ⅶ 剑是什么时侯发明的

大约5000年前。
详细资回料:答
http://ke..com/subview/5265/5065742.htm

Ⅷ 古代长剑是谁发明的还有戟

春秋时期的一个人在无意间练东西,结果连出了铁,就这样发明了剑!!!

Ⅸ 剑出现于何时

迄今发现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在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北京市琉璃河等地内的西周墓中,都曾出土有容柳叶形青铜短剑。

在春秋时期的吴、越等国,剑成为步兵手中的利器,剑身加长。如吴王光剑、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等,长度都在50厘米以上。战国时期,剑身继续加长,并已铸出脊部和刃部具有不同铜锡配比的青铜剑,其脊部柔韧,而锋刃坚利,提高了杀伤效能。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长94厘米,剑身窄薄,刃部锋利,表面还进行了防锈处理,代表了青铜剑技术的最高水平。

Ⅹ 弓剑是谁发明的

张姓始祖为挥一说是比较普遍的。关于挥为何人 《世本*作篇》云:“挥作弓,牟夷作矢”,把挥与弓 连在一起,作为弓的发明人记载下来。 中国历史上的弓箭是谁发明的?历史无定说。战国时作的《山海经》一书,认为少昊之子般“始为弓 矢”。晋人郭璞在为《山海经》作注时,认为“弓矢一器”,《世本》说成两人所作,不合情理,认定《山 海经》为是。其他如孙卿子认为“垂作弓”,《墨子》认为“羿作弓”,如此等等,说法甚多。值得注意的 是还有一种说法,是《龙鱼河图》、《太公兵法》曾记载:“弓神名曲张”(2)。在上古时代,弓箭的发 明对人类来说是一次飞跃,它用之于打猎、战争,威力极大,因而出现了对弓的崇拜,有了一个弓神,名为 曲张,把弓与张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再回头来看,挥与弓,弓与张,张姓起源应与弓的发明有关。 目前所能看到的史料记载,把挥、弓、张、连在一起的,是汉代人应劭的《风俗通*姓氏篇》云:“张 氏,黄帝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3)。后世沿此一说,文字稍加更改,使挥 的形象不断丰满起来。如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篡》曾说:“黄帝第五子青阳氏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 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这里把挥的正式官名定为弓正,不仅管理弓矢制造,而且上观天文,主祀弧 星,天人感应,增添不少神秘之感。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