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
『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儿童要注意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你问我答-儿童篇
新型冠状病毒儿童佩戴口罩应注意什么?建议儿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2626-2006KN95,并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 的产品。儿童使用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项:
1. 儿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长帮助下,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使用说明,以掌握正确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
2. 家长应随时关注儿童口罩佩戴情况,如儿童在佩戴口罩过程中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使用;
3. 因儿童脸型较小,与成人口罩边缘无法充分密合,不建议儿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对小于1岁的孩子,主要是以被动防护为主,即靠父母、家人、看护人的防护来间接保护孩子。 看护人第一要戴好口罩,第二不要对着孩子打喷嚏、呼气。如果咳嗽和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您的口鼻,如果来不及就用手肘捂住口鼻,然后再去清洗手肘。另外,捂住口鼻的纸巾别忘了丢弃,再洗手。看护人在接触儿童餐具、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物品前,或与儿童交流玩耍前,一定要洗净双手。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地方?
1. 尽量减少孩子出门,尤其是公共场所和密闭的空间。如需要外出,要为孩子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口罩等。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在1米以上。
2. 用餐时要注意,不跟孩子共用餐具;给孩子喂食,不要用嘴吹食物,也不要用嘴尝试食物再喂给孩子,更不要用嘴咀嚼完食物再喂给孩子。
3. 孩子要保持手部清洁,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要定期消毒。
4. 和孩子玩耍和抱孩子之前一定要认真洗手,保持手卫生。
5. 回家时应该把外面穿的衣物换掉,洗手以后再抱孩子。
6. 家里做到定期的通风,一般每天要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要把孩子移出通风的房间,可以逐间房间进行通风。
7. 如果家长出现可疑症状(发热、咳嗽、咽痛、 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 肌肉酸痛等),应及时就医。
8. 保障儿童的营养和睡眠,为孩子安排丰富有趣的家庭游戏和锻炼,提高儿童的身体抵抗 力。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带孩子外出,公共娱乐设施可以玩吗?
1. 尽量避免外出,不去室内游乐场、商场儿童玩具区等公共娱乐场所玩。
2. 如一定要玩,去户外的公共娱乐设施并做好防护,包括正确佩戴口罩,戴手套接触公共设施设备表面等。避开人多的时候,并尽量缩短逗留时间。不在公共场所吃喝东西或脱掉外 罩手套等。
3. 回家后及时脱去外套,洗净双手,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 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做好手套等物品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能带孩子打疫苗吗?
关注当地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动态,和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去沟通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们 建议单独预约,分散接种。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在助产机构及时接种。乙肝表面抗 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第2剂和第3剂乙肝疫苗,建议与接种单位预约后及时接种。狂犬病、破伤风用于暴露后预防的疫苗,无论是否处于疾病高发地区,均需按疫苗接种程序及时接种。
如所在社区发生社区传播性疫情,可暂停除上述4种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接种,并需注意在疫情结束后及时为儿童尽早补种。如果所在社区未发生社区传播疫情,则可根据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机构具体要求及接种单位的时间安排选择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孩子慢性病复查需要改期吗?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慢性病患儿复查是否可以改期一定要遵循主治医师对患儿病 情的评估,切不可擅自做主。如果医生可以通过线上形式和家长沟通,做好患儿疾病的监测、 疗效的判定并保持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可以减少到医院就诊的次数。但如果病情不允许, 或出现变化甚至恶化,则应及时就诊。就诊时,患儿和家长均应做好防护,尤其是应全程戴好口罩、不到处乱摸、不洁净的手不触碰眼口鼻等。 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就近进行一些必要项目的检查,然后将检查结果通过线上途径发给主治医生,以指导接下来的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带孩子接种疫苗或看病如何防护?
接种疫苗应遵循题4的原则安排接种。在疫情流行期间,应减少儿童去医院就诊的次数,如果遇到家长无法处理的情况,必须要去的话,尽量选择儿童医院或者综合性的医院儿科门诊,减少在成人门诊或呼吸科接触到成人患者的风险。
通过提前预约门诊号等方式减少在医院的逗留时间。如果只有急诊,可以带上水杯、退烧药、 小毛巾小毯子、消毒酒精棉片、口罩、医保卡。
候诊时尽量带着孩子在通风处进行等待,和其他候诊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家长应全程佩戴口罩,儿童的口罩选用和佩戴原则参看问题1。家长和孩子都尽量不要触摸医院的物品,同时注意手卫生,去公共场所或触摸公共设施后要注意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 鼻子和嘴。比如用免洗洗手液等,及时清洁孩子的小手。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如何帮孩子应对压力?
家长对于疫情的谈论、媒体的宣传等都可能使儿童产生一定的紧张或心理压力。面对压力, 儿童的表现往往与成人不同,例如他们可能会变得固执、焦虑、胆怯、生气或焦躁不安等。 大人需要用支持的方法应对孩子的反应,倾听她的担忧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解释当前的情况,并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清楚地告诉他们如何做可以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此外,还需要告诉他们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例如,家庭成员和/或孩子可能 因为感到身体不适,需要去医院一段时间,医生可以帮助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等,使儿童能 够对未来有所预期,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尽量让孩子与父母或家人在一起,避免孩子与监护人分开。如果孩子不得不与家人分开(例 如住院),请确保通过电话等方式定期与孩子联系让他们安心。
尽可能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习惯,或在新的环境中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包括上课或 学习以及安全地玩耍和放松。
孩子咳嗽发烧,如何区分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与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没有明显不同,对于普通群众,仅通过 症状识别这三种疾病比较困难。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 果进行诊断。目前全国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报道较少,如果儿童出现咳嗽、发热,可 以首先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病因。如果存在以下3 种情况之一,需做好患儿和家庭成员的预防措施,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1. 近14天内曾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
2. 居住社区有疑似或确诊病例报告,且曾在无防护的条件下去过公共场所、乘坐过公共交通工具;
3. 家人中出现类似可疑症状。
孩子有点腹泻,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吗?
腹泻只是可能的一种临床症状,如需鉴别需进行实验室检测。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病例数量有限,目前已经确诊的病例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 乏力,也可以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儿童腹泻,家长应考虑是否有其他常见病因。如腹泻合并多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可疑 症状,家中出现可疑症状或确诊病例,推荐就医检查。
『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高风险暴露人员如何选择与使用口罩
(一)人员类别1. 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和留观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护工、清洁工、尸体处理人员等;
2. 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
3.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二)防护建议
1. 医用防护口罩;
2. 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从事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3. 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可选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颗粒物的滤棉,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防护效果更佳。
『叁』 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属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
2020年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三版)》,该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做了明确界定:
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不同交通工具密切接触判定方法。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判定的密切接触者请填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登记表》。
『肆』 什么是输入性新型肺炎和非输入
输入性新型肺炎是指外来的,由外地流入到本地的患者,而非输入性是指为接触外来携带者的本地患者。
目前正值春节期间,人流密集拥挤,应该戴好口罩,并严格避免吃野生动物,并增加室内通风,增加户外运动,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以打击病毒。
出门时优先选择佩戴N95口罩,经由相关机构测试,N95口罩可以能过滤0.3um非油性颗粒,防护级别较高,阻止潜在的空气中小的颗粒,并减少病毒的传播。
(4)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扩展阅读
肺炎分很多种,不同种类应该用不同的药。细菌性肺炎用抗菌药(抗生素),病毒性肺炎用抗病毒药,真菌性肺炎用抗真菌药,寄生虫肺炎用抗寄生虫药。因此不能所有的肺炎都用抗菌药,抗菌药只能治疗细菌性的肺炎,必须要搞清楚这一点。
肺炎疫苗注射是需要条件的,并且主要是针对65岁以上的老人与小孩,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虽然不到65岁,但是肿瘤病人,接受过放化疗,为了避免得肺炎,也可以打肺炎疫苗。
现有的肺炎疫苗能够防范肺炎链球菌肺炎这种相对比较危险的肺炎,但不是全部细菌和病毒肺炎都能预防,所以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对于适应人群而言,接种依然是利大于弊的。
『伍』 如果自己属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应怎么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三版)》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特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制定了明确的管理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应主动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自己的管理。对
接触者管理要求如下:
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拒不执行者,可以由当地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1.实施医学观察时,应当书面或口头告知医学观察的缘由、期限、法律依据、注意事项和疾病相关知识,以及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联系人和联
系方式。
2.密切接触者一般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无法居家隔离 医学观察者,可安排集中隔离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确诊病例和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若检测阴性,仍需持续至观察期满。疑似病例在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可解除医学观察。
3.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对象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做好医学观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具体内容见《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一版)》。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4.对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及共同生活、 学习、工作中密切接触者之外的一般接触者要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嘱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
『陆』 新型冠状肺炎怎么才能确诊
通过患者早期发现发热症状并到医院就诊后,结合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并提取患者标本,经省疾控中心检测,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即确诊。
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出院标准:
2020年1月28日,国家卫健委通报出院标准: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正常,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才能确保出院没有传染性。
(6)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扩展阅读:
疫情防控:
取消多年传统的留学生团年饭、发布病毒性肺炎预警提醒、发放一次性口罩等防护用具,逐个当面提醒学生注意疫情防控。湖北教育部门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措施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力争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在汉高校均已发布病毒性肺炎防护预警提醒,不少高校均要求学生宿舍不允许留宿他人,访客必须在门房登记后在规定时间内离开。在汉各校均明确建议留校研究生、留学生非必须原因尽量不要外出,尤其不到人流量大的场所逗留。
作为基础科研重要力量,华中科技大学各附属医院、十个临床医学院等全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此外,湖北省教育厅2020年1月21日也向全省大中小学发布寒假安全提示,提醒家长做好基础防护。
『柒』 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是多久
2020年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回例监测方案(第三版)》,该答方案对“病例报告”做了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县(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后续信息的订正。
各县(区)确诊首例病例,以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中聚集性疫情,辖区疾控中心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事件级别可先选择“未分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事件定级后,可对事件级别进行相应调整。
『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居家观察如何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从与患者最后一次无有效防护的接触起,采取医学观察14天。
在家中观察期间需与医学观察人员保持联系,并需要了解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掌握家庭预防的洗手、通风、防护和消毒措施,在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密切接触者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谢绝一切探访。
(二)密切接触者在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原则上不得外出,如果外出,经过批准,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KN95/N95不可佩戴有呼吸阀的口罩,如密切接触者无独立居住条件,则其他共同居住人员生活中应与其至少保持1米距离。
(三)共处一室时,密切接触者应佩戴N95/KN95或医用外科口罩,不可佩戴有呼吸阀的口罩,其他共同居住人员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最小化密切接触者,和其他共同居住人员生活共享区域,并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保持窗户开启)。
(四)密切接触者的生活用品如清洁用品、餐具、寝具、衣物等均应独立,不可混用。共同居住人员应尽量避免接触密切接触者的生活用品。
(五)如密切接触者有独立居住空间,则其他共同居住者进入其居住空间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口罩需紧贴面部,且在居住空间活动过程中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如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应退出空间并立即更换口罩,摘下并丢弃口罩后需清洗双手。
(六)直接接触密切接触者或离开其居住空间后,需用洗手液、肥皂等流水清洁双手,共同居住人员在准备食物、饭前便后均应清洁双手,如果双手不是很脏,可用酒精免洗液清洁。
(七)如双手比较脏,则使用洗手液、肥皂等流水清洗(注意酒精使用安全,避免意外吞食用或引发火灾)。
(八)洗手液、肥皂等流水洗手后,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如果没有,也可用洁净的毛巾擦拭,但毛巾变湿时需要更换。
(九)密切接触者偶然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可直接丢弃,或者使用之后正确清洗,餐具使用后应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十)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每天清洁、消毒家庭成员频繁接触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及其他卧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十一)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密切接触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摄氏度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十二)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再去清洁和接触被密切接触者的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十三)医学观察期间,应关注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若其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应立即就医,具体指导如下:
1.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外科口、N95/KN95口罩,不可佩戴有呼吸阀的口罩。
2.如果可以,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打开车窗。
3.时刻佩戴口罩和随时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4.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