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发明象

发明象

发布时间: 2020-12-25 00:35:19

⑴ 人们发明气象卫星还发明了什么写作文

通信卫星:卫星电视,卫星电话通信
遥感卫星:卫星成像,探测
导航卫星:卫星定位
气象卫星:云图,天气预报,灾害预警
侦察卫星:军事目标侦察

⑵ 人类的发明是哪些自然界现象启迪而来的

响尾蛇导弹

复眼照相机

抗凝血剂

猫步

鲨皮游泳衣

蜂巢建筑结构

⑶ 摄象机的发明时间

摄影机的发明

从中国古代的灯影戏、走马灯,到后来西方国家的旋盘、活动幻灯,人类在科学和艺术的天地里展翅翱翔,但人们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还要向更高,更广阔的天地飞去。那时活动幻灯已经很接近于电影了,只是幻灯片上的图画是用人工画出来的,既浪费时间,画的动作又非常的简单、不准确。能不能使画面的影像更真实,内容更复杂呢?随着摄影术的发展,有人试着把照片用在幻灯机上来代替人工绘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而导致了最早的摄影机和放映机的诞生。

用幻灯机放映照片,虽然画面逼真了,但一张张的照片不是连续的,放映出的影像不能活动,怎样才能使照片上的影像活动起来呢?1851年,第一“活动照相”被摄影师克罗、杜波斯克等人试制成功了。他们采取连续拍摄的办法,把一个人放下手臂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如先拍这个人举起手的姿势,然后再拍这个人把手稍微放下一点的姿势,这样一次次耐心地拍摄,直到把手完全放下为止,分别拍摄了若干张,然后放在活动幻灯机上放映,银幕上的影像居然活动起来了。

然而,这样的动作太简单了。1873年,英国一位著名的摄影师设计了一种巧妙的办法来拍摄运动的物体。他把24架照相机等距离地沿着跑道排成一行,使照相机的镜头对着跑道,装好照相底片,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都系了一根长长的线,这些引线并排横在跑道上,然后再让一匹马在这条跑道上奔跑,马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同时也就逐一拉动了24架照相机的快门,因此连续拍出了24张照片,记录了奔马的连贯动作。照片冲洗以后,再经幻灯放映,就可以看到骏马飞奔的影像了。后来这位摄影师还用40多架照相机拍摄人或物的运动影像,制成了各种活动幻灯片。这个实验引起了欧美科学家的浓烈兴趣,也启发了发明家丰富的想象。

然而,用40多架照相机拍下的照片,只能放映一两秒钟,要想放映一两分钟甚至更长些,那就需要成千上百架照相机了。况且用这种方法,情况也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妙,拍摄奔马时,有时马蹄没有碰到绳子,镜头里就什么也没留下。有时绳子系得太牢,马踏不断,反而发生马匹受惊,把相机也拉倒了。能不能用一架连续拍摄的摄影机来代替多架单独的照相机呢? 1874年,挪威天文学家强逊发明了一种“转轮摄影机”。这个摄影机利用了左轮手枪的原理,在摄影机上有一个镜头和一个密封的圆筒形暗箱。在暗箱里有一个齿轮,齿轮带动一块圆形的感光板间歇地转动,每拍摄一个影像,它就停止70秒,把感光板转过去,然后再拍第二个影像。这样,一共可以拍摄17个影像,强逊用它成功地拍摄了金星经过太阳旁边的各个阶段的影像。

后来法国生物学家马莱综合了活动照片和转轮摄影机的原理,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明出第一架电影摄影机——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当时被人们称为“摄影枪”。在“摄影枪”中装的已不是平板底片,而是把感光药膜涂在可卷的纸带上,马莱用这种“摄影枪”拍了海鸥飞翔,马、驴、狗奔跑及行路人等各种连续运动的照片。1888年,马莱又改进了“摄影枪”,并把用“摄影枪”拍出的照片献给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科学院。

马莱的成绩,激发了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的热情,推动了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摄影机器更趋完善。在此我们需要特别提到一位在发明和创造电摄影机上功绩显赫的发明家,他,就是世界闻名的伟大科学家、发明家——美国人汤姆斯·爱迪生。1877~1879年,爱迪生试验成功留声机、供电和电力照明系统。一次偶然的机会,留声机引发了他的联想:如果能制出一种“留像机”,把人的动作也记录下来,那该多有趣呀。于是,他利用留声机的原理,把留声机的圆筒上包上照相底片,把唱针的位置安上摄影机的镜头,拍照时,摇动手柄使圆筒转动,使镜头对准运动的物体,于是就能拍出运动物体的连续动作。但这样的“留像机”存在着两个很大的缺点:一是底片长度不够;二是用手摇动手柄转动圆筒,速度不均匀,因此拍出的照片很不理想。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动机的问世,为摄影机提供了动力,代替了手摇柄。另外,当时柯达公司制出了50英尺长的35毫米的软胶片,爱迪生经过多次研究,广泛借鉴前人的经验,终于确定了35毫米宽的胶片为影片的标准形式。在胶片上由上而下地排列着一幅一幅的画面,在每个画面的两旁打四个孔,可以用齿轮准确地传动,使得胶片均匀地通过照相机的镜头,从而妥善地解决了影片的牵引问题。直到今天,电影的胶片除了少数地方有所改动,大部分仍然保留了爱迪生原来制定的尺寸。这些发明创造,使爱迪生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完整的一台电影摄影机。爱迪生不仅对电影摄影机的发明创造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电影放映机的问世过程中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1894年,爱迪生研制成一种为放映影片用的电影视柜。这是一只大木柜,里面设有放映光源,配有放大镜,并装有一套滑轮,牵动一条50英尺长的影片,以每秒钟46格画面的速度移动,而且,每换过一格时就有一个遮闭器把影片遮一下,使观众看不到影片的移动,影片头尾相接,可以循环运转。电影视柜一次只能供一人观看,观看者从放大镜中可以看到大约半分钟的活动影像。由于它的新奇,人们争相观看,并把它称之为“魔柜”。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解决不了多数人同时观看的问题,因此电影视柜没有广泛流行。

电影视柜虽由于构造不完善,没能普遍流行,但不难看出,电影放映机的雏形已基本形成。此时,对电影的研究和改进,主要集中在如何完善地向观众放电影上。因此可以说电影的问世已经为期不远,指日可待了。

⑷ 象栱谁发明的是诸葛亮吗

关于复象棋源于何时的制问题,由于史书记载不够详细,而且其中混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所以学术界至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单制《五杂坦》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工艺部·象棋》说:“周武帝造象棋。”明人罗欣《物原》也持此说。
六、英人威廉.琼斯在本世纪初曾说,中国不是产象国,印度是产象国,认为中国象棋是从印度传入的,近代学者胡适也持此论。

⑸ 天象仪的发明与发展

1923年,德国蔡斯光学仪器厂制造出第一台天象仪,被广泛推广使用。
天象仪经历专了第一代——机属械模拟光学投影式天象仪(即天象厅),第二代——太空型天象仪(即太空剧场),和第三代——数字天象仪(即数字宇宙剧场)三个发展阶段。
天象仪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恒星放映器把星空投影到半球型的人造天穹上形成“人造星空”,再通过配有精密齿轮转动系统的日月行星放映器把日、月、行星投影到人造星空中去,使日、月、行星在人造星空中作模拟运动,再现天体东升西落、夜空星移斗转等天文景观。如果再配有一系列附属仪器,还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天象,甚至可以呈现上下数千年内北极星位置的变化和星空的移动变换。中国的北京天文馆内安装有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天象仪,可以放映中西对照的星名、星座和一年二十四节气等等景观。
中国从1958年开始制造光学天象仪。现在装配在北京天文馆里的一架国产大型天象仪,可以放映中西对照的星宿、星座划分以及二十四节气等,具有中国特色。

⑹ 古代什么人发明了形象文字

象形文字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是有好多个不同行业者独创而来的。仓颉是把专众家所创造出来属的字,归纳以后再加以整合进行推广使用的。据说与陆地上动物有关的子,原本是一些猎人与猎人之间用来传递信息的动物图形。与水生动物有关的字,原本是渔民们相互传递信息使用的各种符号。也就是说,涉及到哪一行的文字,原本就是有干那行的人创出来的。因为远古时代没有文字,所以,每个行业传递信息只能靠画图来表示意思。仓颉最大功劳就是把各个领域里的人创造出的文字,进行了规范化地整合推广。故后人就推崇说仓颉造字。

⑺ 象栱谁发明的诸葛亮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象棋比赛现场讲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肇淛《五杂组》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尧的时期,传说尧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象为人懒惰,好玩耍,由他发明了象棋。

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

因此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象棋也可能是因为棋子是由象牙制成而得名。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⑻ 最早发明气象观测仪器的是哪个国家现代气象仪器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气象仪器”最早的可以算是气压计了,是1641年代意大利人托里拆利发明的。

至于“现代气象仪器”就很难界定了。

⑼ 中国象期是谁发明的

中国象期具体是谁发明的史书并没有记载。但有以下起源:
一、起源于传说时版代的神农氏。元代僧权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象棋比赛现场讲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肇淛《五杂组》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舜的时期,传说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象为人懒惰,好玩耍,由他发明了象棋。

⑽ 全息影象的发明史

在物理课的力学中我们做过水波的干涉实验,而根据光的波动特性,人们也成功地观察到了光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为得到频率相同的二条光线,让光从一个狭缝中同时射向第二屏的两个小孔,两束光在屏后出现了干涉条纹,条纹的出现是因为二束光的波峰与波谷会由于叠加时(同相)光加强,相互抵消时(反相)光减弱。这一现象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Stephen Benton发现其后面隐藏着一项高科技,从而对这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研究。

全息图像的特点

有关全息的原理在1947年就已由英国物理学家丹尼斯伽柏提出了,科学家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全息影像拍摄时,记录下光波本身以及二束光相对的位相,位相是由实物(图中蓝色光线)与参考光线(图中红色光线)之间位置差异造成的,从全息照片上的干涉条纹上我们看不到物体的成像,必须使用具有凝聚力的激光来准确瞄准目标照射全息片,从而再现出物光的全部信息。一个叫班顿的人后来又发现了更为简便使用白光还原影像的方法,从而使这项技术逐渐走向实用阶段。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一次使用白色光全息片贴在封面时,销售量由一千万份增加到再版后的一千六百万份。这一技术后由美国传到欧洲和其它国家,广泛用于信用卡等仿伪技术。激光全息摄影技术也随之风靡全世界。

全息摄影是利用激光光波的干涉将影像与再现影像记录下来的一种摄影,它与一般的立体照片技术完全不同,我们可以围着它观看各个侧面,只是摸不到真实的物体,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有如下几点:

1、 再造出来的立体影像有利于保存珍贵的艺术品资料进行收藏。

2、 拍摄时每一点都记录在全息片的任何一点上,一旦照片损坏也关系不大。

3、 全息照片的景物立体感强,形象逼真,借助激光器可以在各种展览会上进行展示,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