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炫耀
❶ 关于你的才能无需炫耀的作文
人,这世界的智者,要实现梦想,创造辉煌,就应该具有主动精神。
人并非机器,无需他人按动电钮才能运动。我们有血有肉有思想,应该主动地启动自己,在主动中健康成长。创造才会有奇迹,真正的智者往往都是主动创造机会,不懂得创造的生活,就如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等待机遇的人是愚者,创造机遇的人是智者。智者与愚者就像一棵树上的两片叶子,智者往往主动向着阳光,拉近与阳光的距离,而愚者总是等待阳光照在自己身上。
据说拿破仑在打了一次胜仗之后,有人问他:如果有机会,你是不是还要打一场漂亮的仗?拿破仑说:“什么是机会,机会是人自己创造的。”
还记得那个自我推荐的毛遂吗?既然不受幸运女神的垂青,那就自我推销,主动给自.己创造一个显露才华的机会,平原君手下门客众多,他主动要求跟随出使楚国,又一次次凭自己的智勇展露锋芒,受人敬仰。试问,如果他不主动去创造机会,那么千百年后,谁又会知道毛遂为何人?
陈冲在15岁那年,电影《井冈山》开拍,导演要寻找一个小女孩演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在电影上只有一个镜头,也只有一句台词,就是饱含热泪地报告:“罗叔叔,井冈山丢了!”,她毫不犹豫地向导演推荐自己,为了一个短短的镜头,为了一句台词,她在台上台下练习了上千遍。当导演看到她演出的镜头,被她深深地感动了,便推荐她到上海电影学院学习。后来陈冲一步步地步入艺术殿堂,成长为第一个进军好莱坞的中国电影演员。
主动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要我用它寻找光明;主动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转弯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主动是积极向上,是进取,是面临挫折与苦难时的坚强。
也许生活中你还在等待着伯乐,那么我想告诉你,那需要无尽的时间。而且还可能会留下一辈子遗憾,既然如此主动去寻找伯乐不是会更好吗?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须品。”
主动进取,绝不被动等待。我坚信,或许主动进取未必能成功,但享受在主动进取的过程中的乐趣才是人生成功的开启,主动追求人生舞台上惊心动魄的那一幕,享受人生的另一番情趣。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❷ 不是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东西根本没资格炫耀,懂吗
值不值得娶,不能看单方面,你如果觉得她配不上你,那就是不值得,如果半斤八版两就值得权
——任何人在婚后是有变化的,或许更懒或许变勤快,而你这位比较会考虑,变好很有可能
——愿和你一起的女人,就有值得去爱一生的理由
❸ 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到底有多“强大”
清朝是很多人心中的痛,因为这个朝代晚年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痛苦。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为古代的繁荣而自豪。所以,即使清末是如此的颓废,人们对清朝中期的看法还是很好的。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时代。其实,清初的国力固然强大,但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
但与此同时,人民的智慧也被削弱到了极点。人们被教育成一群糊涂的行尸走肉。根本没有发明创造。这个国家也逐渐走向死亡。这是清初埋下的一场灾难。
❹ 如何避免炫耀性消费
很多时候消费者,买一样东西看中的并不完全是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希望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财富、地位或者其他方面,以便引起别人的关注。一句话:“买了是要给别人看的”。比如一辆高档轿车、一部昂贵的手机、一栋超大的房子、一顿天价年夜饭。“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制度经济学派的开山鼻祖范伯伦将此称之为炫耀性消费。
相信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消费的,而且对自我的评价,越是不确定或者是越负面,这种现象就越是明显。这时花钱就成为了一种用来补偿失败的自我,体现理想化形象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消费者其实是在消费符号。因为符号可以带来愉悦、兴奋、炫耀、身份、地位、阶层高级等美好的心理感觉。奢侈品的A货,高仿品泛滥市场,也从侧面说明符号消费对消费者是如何重要。消费者往往并不在意,甚至彻底忘记一个LV包的材质, 但却特别在意LV包的LOGO是否能被别人清晰的看到。
这类消费者,在消费之前往往要经过仔细思考,什么样的品牌,更加吸引人注意,什么样的款式将更加流行等等。因此一些企业将品牌标识扩大并运用于各自产品明显的位置,目的就是给予消费者被人关注羡慕的满足感。而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只要善于对消费者进行恭维,满足其虚荣心从而成功让消费者购买自己的商品。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但是赞美也是一种艺术,尤其是对于炫耀性消费者来说,要做到恰如其分的赞美是需要技巧的。
具体来说在对炫耀性消费者赞美时, 销售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推销过程中,销售人员要善于给炫耀性消费者的心理上的满足,多对他们进行恭维,对别的消费者说三句赞的话就可以了,而对炫耀性消费者就需要说十句。说话是要顺着他们的意愿,不说伤害其自尊的话,也不要自作主张,向其介绍低价和或者赠送小礼物,这些都会让炫耀性消费者觉得你是看不起自己,从而导致拒绝购买。
其次,做为销售人员,你也应该观察入微,找到炫耀性消费者希望得到赞美和肯定的地方。
每个人都喜欢被恭维,炫耀性消费者尤其如此,多说一句恭维话,既能赢得人心,自己又不会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❺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文采
成为全才型的“笔杆子”。
我们所要学习的不同文体写作,虽然各有各的特性,但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却是息息相关的。写作能力主要包括写作前的观察生活与阅读文章的能力,感受生活与理解生活的能力;还包括写作中选择材料、提炼主题、布局谋篇、选词炼句的能力,以及想象与联想的能力;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还需要培养思维能力等,只要综合具备这些能力,也就掌握了写作的诀窍。结合自己的体会,我想说以下几点:
一、“兴趣是前提,好者方能精”。培养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有的办公室文秘人员不善于写作,不愿意写作,提起写作就头疼,总觉得无话可说,写起材料东拼西凑,总是不尽人意。这些人对写作不感兴趣,是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厌烦写作,害怕写作,怎么能提高写作能力?实话说,文字工作非常清苦,公文材料经常需要加班加点,领导不满意又是批评挨嫌,活干多少没法衡量,纸笔作伴没啥油水,这些都是文字工作者不情愿的地方。可转回头来想想,一个单位的活动主要通过文字材料来加以体现,加以宣传,如果自己撰写的材料得到领导的满意,得到媒体的转发,自己的满足感、成就感也是别人难以体会的。我们干办公室文秘的,往往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是得到领导信任、同志们支持的。既然已经从事这份工作,自觉干好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高低。我们要自觉把撰写材料作为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机会,努力写出精品多出精品。通过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撰写更多的新闻文学作品,甚至为将来走上领导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相辅相成,阅读是摄取材料的主要途径,在写作上有积累知识、储备材料、提高修养、借鉴技法等多方面的作用。鲁迅曾以亲身体验谈到读与写的问题,他在谈到《狂人日记》之前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其实,生活上的准备也是有的,他只不过没说出来而已。鲁迅在这里就强调了阅读的作用。阅读重在理解与吸收。人们在广泛深入地阅读之后,知识更加丰富了,眼界更加开阔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加发展了,审美修养更加提高了,这些都给写作者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阅读要注意多读优秀作品,注意分析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从中体会作者的独到匠心,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
三、“文章非天成,努力能写好”。在阅读大量优秀作品的基础上,理解、分析能力会有非常明显的提高。这时候再看公文材料或文学作品,能够比较轻松地区分优劣,好在哪儿,差在哪儿,基本上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但真要让自己来写,又会产生笔头生涩的感觉。这就是眼高手低。怎样才能眼高手也高?那就是勤练笔。著名作家巴金说过:“什么是技巧?我想起一句俗话‘熟能生巧’。”只有在写作实践上反复摸索,反复练习,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并掌握写作技巧。初学写作不妨从写“火柴盒”、“豆腐块”做起,做到勤写、多写并且坚持下懈。有道是:“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在公文写作之余,可以多尝试新闻和其他体裁的写作练习。只要坚持勤于练笔,不怕失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经常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自己就会慢慢”入门”,写作水平就一定能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
写作是有经验技巧可循的,对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初学写作的人完全可以借用。许多老秘书、老记者、老作家都有过借鉴别人写作经验的经历。但是我们的借鉴只应从中汲取营养,经消化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照葫芦画瓢”。当写作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驾驭文字的能力不断提高后,就可以尝试着出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就是“守格”后再“破格”。
四、“作文非不难,好句时时改”。写作不但要求有好的思想内容,还要有丰富、生动的表达形式。选词炼句是写好文章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我国,重视选词炼句有许多美谈。古代作家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说法,贾岛“推敲”的故事更是为人熟知。宋代陈骙曾说过:“鼓瑟不难,难于调弦;作文不难,难于炼句。”纵观历代作文大师,都是运用语言的高手。我们也要养成在写作中认真遣词炼句的良好习惯,公文材料注重语言、格式的规范性、准确性,新闻、文学作品注重语言、文字的丰富性、生动性,使我们的文字表现力更加淋漓尽致。
谢谢大家!
❻ 鲁迅的资料
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生平与创作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1906年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富有战斗精神的论文。1909年8月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课余辑录亡佚古代小说。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到北京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 。此后“一发而不可收 ”,陆续发表《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杰作。同时,他还结合斗争需要,创造了被称为匕首或投枪的文体,写了许多杂文和论文,后来结成杂感集《热风》,论文则收入《坟》。1920年 8月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课,编定《中国小说史略》等书,并相继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1925年领导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编《莽原》,翻译介绍外国文学。1926年8月在军阀迫害下,离京到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到上海,专事著述。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1930年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其间,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国民党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在上海期间,陆续出版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因积劳成疾卒于上海。
成就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一生著译约近1000万字,计有小说集3部,杂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集1部,1400多封书信,还有1912年5月5日到1936年10月18日的日记(其中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他还翻译了14个国家将近100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印成33部单行本。此外还辑录、校勘古籍18种。这些著作曾有各种不同版本出版,现有1959年版《鲁迅译文集》10卷,1981年版《鲁迅全集》16卷等。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的一生,得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对于鲁迅思想和创作的研究,是从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后开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汇编了这方面的部分重要成果。另外尚有鲁迅研究专家的多种专著。
❼ 世界上所有语言文字都没有高低等之分,而台湾岛的人却总是用不是自己创造的字来炫耀,对人吹毛求疵,辱骂
但是对于简体繁体来说,确实有高低之分,长久以来大陆的国学不如台湾普内及,除了教育问容题,很大一部分就是文字原因,古文有很多同音不同字都有不同的理解,简体直接转化成一个字,进而失去了原本的味道,而以字来说,我们认识的繁体字,在古代讲已经算是简体字了,因为字要有字的意思,比如说,“亲要相见才是亲,爱要有心才是爱”但是以简体来说只是任性去掉一个偏旁,也让蚊子失去了原本的意思,变成了一个单纯的书写符号,普通日文韩文,当然,我不赞同辱骂,但是我觉得,繁体字应该是整个中华文化圈共同保留的对象,试想一下,假如台湾香港都不使用繁体字了,那么繁体字岂不是要灭绝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当中了吗
❽ 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
有句话叫思维决定层次,格局决定结局。
一个人只有格局大了,他发展的道路才能宽敞。
格局小的人,眼光比较局限,人脉覆盖面窄,
所以发展起来不会那么顺当。
而恰好格局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所以我们在职场历练,
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格局,
先做好这3点,你的格局会越来越大。
1.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通常我们会把思维情绪化不理性化的人称为“愤青”,
我的合租室友小张,每天下班最擅长的事情
就是拉着我们吐槽她的领导、她的同事。
仿佛一天的工作留给她的只有看不惯和不满意。
刚开始大家还会安慰她,
说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
应该学会和同事们相处。
可是她说的太多了,后来我们也反感去听了,
她说的时候我们不做评价,
彼此心照不宣的吐吐舌头。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
总有一种全世界都欠他钱的感觉。
一个格局够大的人,
他们不会习惯性的抱怨而不去改变。
天底下没有最合适你的工作,只能你去适应工作接受工作,
这样你才能主动前进;没有最合适你的朋友,
你总得学会包容,彼此才能好好相处。
所以格局远大的第一个迹象,
就是少些抱怨,多些改变。
2.少了计较,多了释怀
职场就是利益场,你的领导底下那么多人,
自然也需要事事权衡利弊得失。
有些资源该给谁该怎么均衡,他都得有先见之明。
上次总公司那边下来两个外出学习的名额,
按理说小张确实很努力,也很受领导器重。
但是团队里面有一个关系户,
还有一个资历比小张深厚的,
于是领导就说眼下先亏欠他,
接下来给他个项目做弥补。
但小张就拐不过来这个弯,只想要眼下这个机会,
辜负领导更深的用意,最后也惹得领导不好做人,
因此还失了领导的器重,领导也没有安排他去,
也没有给任何弥补。
格局小的人一定会为眼前事计较,
从来看不见计较背后的大局,
往往得到眼下,损失的却更多。
格局远大的第二个迹象就是少去计较,不要因小失大。
3.学会承担,少些推责
人普遍都有这么一个心理,出现错误的时候,
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如何撇清自己。
其实既然错误已经发生了,
不如就从这次教训中吸取经验,
总比只会当缩头乌龟要强。
上次晶晶团队负责的秋季线上活动出现了问题,
其实谁都知道这件事大家都有责任,
也都想着法不责众领导不会怎么样。
但是只有晶晶愿意出来顶事,想尽一切办法
把损失给弥补回来,
事后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肯定。
有担当的人往往办事让人放心,
而且会被委以重任。
敢于承担的人,不会嫌弃工作又累又重,
而是把工作当成机遇;不推责任的人,
不会连错误都不敢面对,
而是舍弃借口,遇事不溜。
遇事不怕事,不抱着工资计较工作,
有这样眼光的人,才能出人头地。
人的格局一大,
就不会在生活琐碎中沉沦。
不论是职场处事还是生活处世,
想让自己格局变大,
就要学会停止抱怨、不再计较、勇于担当。
在时间和经历的造就下,
希望你也能成为一个有格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