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在创造
① 中国有哪些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既保留了艺术追求,同时也获得高票房你认为它们是怎样做到的
《姊妹花》导演:郑正秋1933年 上海明星影片公司
《姊妹花》是郑正秋根据自己编写的舞台剧《贵人与犯人》改编和导演的电影,以1924年军阀内战为背景,描写了一对自幼离散的孪生姊妹,因处境不同,妹妹成了军阀的姨太太,姊姊成了囚犯。
结局是姊妹相认,与父母阖家团圆。该片由当时的影后胡蝶一人分饰两角,首映后受到极大欢迎,在上海连映60多天,盛况空前,是解放前少有的最卖座影片之一,这个纪录长时间无人能够打破,直到1934年出现了《渔光曲》(后者以其绝佳的视听效果创造了84天的上映纪录)。《一江春水向东流》导演:郑君里、蔡楚声 1947年 昆仑电影公司据统计,从1947年10月到1948年1月,《一江春水向东流》连映3个多月,观众达712,874人次,创造了《渔光曲》之后的最高纪录。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卓著,是中国风格的电影代表作。《白毛女》导演:王滨、水华1950年 东北电影制片厂《白毛女》是新中国第一部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的电影,它改编自延安时代令广大工农兵刻骨铭心的同名歌剧,这部歌剧取材于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白毛女》上映时,国内首轮观众即达600余万,上海达80余万人次,创中外影片最高纪录。50年代这部影片先后在30多个国家、地区映出。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在他的《电影艺术史》中,给《白毛女》以很高评价,称之为“动人心弦的现实主义”。《喜盈门》导演:赵焕章1981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代初期的话语中心是农村的经济改革,家庭内部的争端成为社会焦点。适时而出的家庭伦理道德片《喜盈门》以北方农村一个家庭婆媳之间的争端为主要内容,关注了传统伦理道德特别是尊老爱幼、赡养老人在经济改革年代的农村的失落问题。1981年放映后的两年内,全国观众达1.7亿人次,成为80年代上座率最高的国产故事片之一。这部产于大城市上海的电影,长时间以来成为中国农村电影的惟一代表。《芙蓉镇》导演:谢晋1986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这部根据古华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是被认为传统伦理电影最后一位导演的谢晋的代表作。其电影在多年之内创造的观众人次记录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空前绝后。即便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淡化以后的1998年,北京零点-中博影视调查系统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的1500位18岁以上的市民所进行的调查中,仍然有25%的观众选择了谢晋为他们 “最欣赏的国内导演”,其得票率超过了居第二位的张艺谋。不仅如此,它也创造了内地影片在香港最高票房纪录,1988 年3月10日在香港上映后,15天内票房收入达511万港元。同时,在国际上也是口碑卓越。《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1986年 新艺城-电影工作室香港英雄片的经典之作,曾被评选为香港10大电影第一名。1986年8月首映后,创下了票房34,651,3 24港元的当年最高纪录,随后风靡东南亚,又以辗转的渠道风靡整个大陆。《英雄本色》使失意的吴宇森和周润发横空出世,成为香港影坛的里程碑,后者扮演的“小马哥”成为一代影迷的偶像。通过该片,吴宇森树立了其“暴力美学”旗帜,周润发也彻底改变了“票房毒药”的不佳名誉,确立了其香港第一影帝的地位。该片的续集也广受欢迎,成为香港电影的一种品牌。《少林寺》导演:张鑫炎1982年 香港银都机构1981年,《少林寺》正式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开拍,出演。这部投资120万元人民币的功夫电影全国公映后取得巨大轰动,在香港及亚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上映时,引发一股强烈的“少林旋风”和“功夫热潮”,观众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国内的观影人数就达到了5亿人次,在日本的票房收入超过了3000万人民币,香港突破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仅在香港的票房收入就达1615.7万港元。《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1995年 香港彩星电影公司这套投资6000万港币的影片最初在香港上映时,票房极差,仅为4500万港币。进入大陆后,起先默默无闻,没人愿意看和谈论它,票房低到登上了“95年十大引进劣片”榜。但随后,这部影片以盗版VCD(后来又以DVD、网络下载的形式)在高校的学生中流行开来,并且声誉日涨,最后到达了成为经典的程度,充当了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最热门的公共话题,由此衍生出的语言、文学、游戏、及相关一切变成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甚至引起了严肃的专家学者的解读兴趣。这部电影只是在票房上失利,但在其它方面所赚取的人气和利润,不知道要超过票房多少倍。到了20世纪末,它的票房已经高达6000万元。《大话西游》已成为年轻人心中CULT片崇高的经典。《大闹天宫》(上、下集)导演:万籁鸣、唐澄1961年、1964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1960年到1964年,历时4年时间创作完成,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堪称一部鸿篇巨制。这部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少年回忆的动画作品,几年间创下上亿元票房,同时也震惊了国际动画界,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无数奖项。20多年后,《大闹天宫》于1983年在法国公映,依然震撼了这个艺术国度。法国《德国人》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此后的40年里,没有一部国产动画影片能够达到《大闹天宫》的艺术高度和影响力。《英雄》导演:张艺谋2002年 银都机构、精英娱乐、北京新画面2002年可说是《英雄》年,这一年年底,张艺谋首次试水的武侠电影在恢弘的宣传气势中上映了。这部投资30 00万美元的超级巨片以别人无法仿效的宣传发行模式,瞬间席卷了全国影院,并创下了高达2亿元的国产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两年后的2004年9月份,《英雄》北美上映后成为票房冠军。在国内电影市场连年不景气的情况下,张艺谋和他的搭档张伟平敢于斥巨资拍摄这样一部空洞的“英雄”电影并获得如此大的回报,说明中国电影产业的空间仍是巨大无比的。此后,中国官方和电影人开始认真地考虑市场和产业问题,这或许才是《英雄》落幕之后中国电影最大的回报。
② 中国舞包括有哪些舞蹈
中国舞包括有,民族抄舞,民间舞,古典舞,汉唐舞,古典芭蕾舞 。
民族舞,产于流传于民间,主要以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是各种舞种的不可缺少的元素。如孔雀舞,摆手舞, 花鼓子。
民间舞,分为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两类,如东北秧歌,藏族舞蹈等。
古典舞,从传统的民间舞蹈基础上衍生而来,如《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
古典芭蕾舞,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照》,《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等。
③ 老戏骨李丁的儿子李小丁去世了,李小丁是如何去世的
李丁,这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名字,相声界有一个风头正盛的青年演员,但对于年轻稍长的朋友来说,只知道那位影视演员李丁。
《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重案六组》等经典作品,都有李丁的身影。
非常遗憾,以这样的方式来认识李小丁,他们父子对于演戏的态度,这对如今的演员们来说,或许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希望后辈们向李家父子学习,艺德和人品才是演员被永远记住的资本。
④ 列出二十位近现代我国著名音乐家
1、冼星海
冼星海,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其作品中《黄河大合唱》最广为人知。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
2、任光
任光(1900-1941),曾用笔名前发。1900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城关镇)。中国近代音乐家、作曲家。
任光的《渔光曲》《大地进行曲》《王老五》《新莲花落》, 特别是1936年创作的《打回老家去》等作品,反映了贫苦民众的真实情感,表现了革命群众豪壮坚毅的性格,创作风格进一步民众化、大众化。
3、郑律成
郑律成(1914年8月13日~1976年12月7日),原名郑富恩,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郑律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他被誉为“军歌之父”。
4、萧友梅
字思鹤,又名雪明。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1884年1月7日生于广东中山,1940年12月31日卒于上海。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5、贺绿汀
原名贺楷,湖南邵阳人。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近百首歌曲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