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的槟榔
Ⅰ 是谁发明了烟,又是谁发明了槟榔,他们是兄弟吗
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时就有人类吸烟的记载。 1492年哥伦布的两个船员杰雷兹和托瑞斯发现古巴土人点燃干烟并吸其冒出的烟,杰雷兹试着吸了起来,他成为欧洲第一吸烟者。 1518年,西班牙探险家发现阿滋特克人和玛雅人用空芦苇吸烟草,西班牙人也学着吸起来,第一支卷烟就这样产生了。 1612年,约翰·罗尔弗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种植了第一亩用于商业的烟草。 1843年,法国烟草经营商开始生产西班牙式烟卷,并以法文正式命名为“cigarette”,英文香烟一词由此而来。 1881年,一种日生产120000支烟卷的卷烟机获发明专利,在这之前烟卷都是用手工制作的。 1924年,美国《读者文摘》第一次发表文章,提醒人们注意吸烟有害健康。 1966年,美国香烟包装上开始印有新标志:当心!吸烟有害健康。 香烟业给美国人提供了230万人次就业机会,这批人又给医疗、消防、洗衣、制药等行业带来更多的谋职机遇。 考古学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帕罗城发现,在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宽大的烟叶和烟斗并列在一起,并有吸剩的烟灰。这些遗物,经仪器分析,含有烟碱,推断为烟草的叶子。 考古学家也曾在墨西哥马德雷山中一个海拔4000英尺的山洞里,发现一支空心草杆中塞有烟斗,经放射性测量, 证明是700年以前的产物。果真如此,不仅比哥伦布的发现要早200多年,而且真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卷烟的始祖了。不过,这一历史奇迹还有待于考古学家的进一步考证。槟榔最早由印度传入,从几百年前的封建王朝即开始流行,鼎盛于太公王朝时代,当时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热衷此道。在宫廷里,吃槟榔是一项高雅的活动,有专门的各种精致器皿和“侍槟榔官”一职,服侍王公后妃吃槟榔。我想这有些类似于今天有钱人抽雪茄吧。 (附)---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英文名为Areca, Betelnut, Pinang。在我国主要生长在海南、台湾等热带近海的地方。槟榔的种子,有仁频、宾门等多种称谓。自古以来槟榔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佳果,因古时敬称贵客为“宾”、为“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海南待客有 “茶,烟,酒,槟”等四种等级,槟榔只有在迎贵宾,婚庆等重大节日才摆上筵席,可见其地位。目前随着槟榔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越来越多朋友的喜爱,槟榔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消费中了。 槟榔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即使墨客骚人对槟榔也情有独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就曾写过“红潮登颊醉槟榔”的佳句。鲜食槟榔有一种“饥能使人饱,饱可使人饥”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时则气盛如饱,饭后食之则易于消化,可谓人间仙果。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槟榔有“下水肿、通关节、健脾调中、治心痛积聚”等诸多病症。不仅如此,槟榔还有治青光眼、 血压增高、驱虫等症的效果。 嚼槟榔的历史亦应是相当悠久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红潮登颊醉槟榔”之句。明代李时珍对槟榔则有详尽的描述:“槟榔子既非常,木亦特异,大者三围,高者九丈……但性不耐霜寒,故不得北植。”性不耐霜寒,不得北植,所以,海南及岭南是槟榔的发源地。古书《山海经》中还曾有“黑齿国”的记载,即因槟榔的汁液呈紫红色,嚼槟榔日久会使人牙齿变黑。槟榔西施。他们不是兄弟!
Ⅱ 古人是怎么发现槟榔的作用
古人发现槟郎的作用有一个逐渐深入的历程:
1 在生活里认识到槟榔可以食用,味道不错。
2 由最初的好奇可以吃到逐步认识到槟榔对口腔的净化作用和药用价值。
3 理论总结升华,固定经验,后人喜欢吃槟榔。
4 最终发现了全部作用。槟榔,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花果期3-4月。
槟榔原产马来西亚, 中国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槟榔是重要的中药材,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汉代已有此俗。嚼食时,用放有少量灰浆的“扶留叶”包裹,放入口中慢慢嚼咽,直至口中生津、口唇变红。明·王佐《咏槟榔》描绘了南方妇女嚼槟榔的情形:“绿玉嚼来风味别,红潮登颊日华匀。心含湛露滋寒齿,色转丹脂已上唇。”槟榔能入药,古人认为嚼槟榔有益健康,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槟榔)与扶留叶合蚌灰嚼之,可辟瘴疠,去胸中恶气。”,但现代研究表明,口腔癌发生很可能是由于长期嚼槟榔引起。专家介绍,台湾民众热爱吃槟榔,而当地卫生署报告指出,台湾口腔癌患者10年内增加近3倍,其中九成是长期嚼食槟榔的。
槟榔中含大量槟榔素,具有细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槟榔中所含生物碱等物发生反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和白斑病。这些都是口腔癌前期病变,临床表现为张口困难、麻木感、发生溃疡。除槟榔外,烟酒等也与口腔癌密不可分,同时嚼槟榔、吸烟及饮酒者,患口腔癌危险大增。
槟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 槟榔原果的主要成分为31.1%的酚类、18.7%的多糖、14.0%的脂肪、10.8%的粗纤维、9.9%的水分、3.0%的灰分和0.5%的生物碱。槟榔还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11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槟榔种子含总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并含有少量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及高槟榔碱等,均与鞣酸集合存在。还有鞣质、脂肪、甘露醇、半乳糖、蔗糖、儿茶精、表二茶精、无色花青素、槟榔红色素、皂苷及多种原矢车菊素的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所含脂肪酸的组成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油酸6.2%、亚油酸5.4%、十二碳酸0.3%、十四碳烯酸7.2%,又含氨基酸。其中脯氨酸占15%以上。
药用
据药监部门透露,目前我国有225个药品含有槟榔。统医学认为,槟榔具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的功效,曾被用来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绕虫、姜片虫等寄生虫感染。由槟榔与乌药、人参、沉香组成的四磨汤主治“七情气逆,上气喘急,妨闷不食”,民间有在婴儿出生一周后服用四磨汤的传统,据说有利于孩子肠胃,以后不闹肚子。
经济
槟榔经济价值高,每公顷可种植1500-2000株左右。中国槟榔品种产量高,单株产量可达30kg左右,经济价值高。中国海南、台湾、湖南等地群众自古就有消费槟榔的习惯,是主要的咀嚼食品。目前仅加工产值就达3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市场潜力大,随着科学技术的注入,深加工产品种类丰富,消费市场逐渐扩大,市场前景更好。
Ⅲ 槟榔是谁发明的啊
槟榔最早由印度传入,从几百年前的封建王朝即开始流行,鼎盛于太公王朝时代,当时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热衷此道。在宫廷里,吃槟榔是一项高雅的活动,有专门的各种精致器皿和“侍槟榔官”一职,服侍王公后妃吃槟榔。我想这有些类似于今天有钱人抽雪茄吧。(附)---槟榔是棕榈科植物,英文名为Areca, Betelnut, Pinang。在我国主要生长在海南、台湾等热带近海的地方。槟榔的种子,有仁频、宾门等多种称谓。自古以来槟榔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佳果,因古时敬称贵客为“宾”、为“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海南待客有 “茶,烟,酒,槟”等四种等级,槟榔只有在迎贵宾,婚庆等重大节日才摆上筵席,可见其地位。目前随着槟榔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越来越多朋友的喜爱,槟榔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消费中了。槟榔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即使墨客骚人对槟榔也情有独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就曾写过“红潮登颊醉槟榔”的佳句。鲜食槟榔有一种“饥能使人饱,饱可使人饥”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时则气盛如饱,饭后食之则易于消化,可谓人间仙果。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槟榔有“下水肿、通关节、健脾调中、治心痛积聚”等诸多病症。不仅如此,槟榔还有治青光眼、 血压增高、驱虫等症的效果。嚼槟榔的历史亦应是相当悠久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红潮登颊醉槟榔”之句。明代李时珍对槟榔则有详尽的描述:“槟榔子既非常,木亦特异,大者三围,高者九丈……但性不耐霜寒,故不得北植。”性不耐霜寒,不得北植,所以,海南及岭南是槟榔的发源地。古书《山海经》中还曾有“黑齿国”的记载,即因槟榔的汁液呈紫红色,嚼槟榔日久会使人牙齿变黑。
Ⅳ 谁发明的吃槟榔啊快噎死哥了
食用槟榔诞生于1779年(乾隆44年)最早食用槟榔是为了治病救人!我估计您嚼的是黑果(烟果),初食着建议青果!少吃怡情,多吃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