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A周家样B吴家样C曹家样

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A周家样B吴家样C曹家样

发布时间: 2020-12-30 13:56:56

Ⅰ 曹衣出水是指谁

曹衣出水指的是曹仲达。

“曹衣出水”是南北朝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画风。曹仲达曾任朝散大夫,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其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似刚从水中出来,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

曹仲达既擅长佛画,又擅长泥塑,他自辟蹊径,独树一帜,所做佛画,到唐代有“曹家样”之美称。他画过许多佛陀、菩萨、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不过这个风格却在龙兴寺的出土佛像上找到了。

(1)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A周家样B吴家样C曹家样扩展阅读

“吴带当风”是与“曹衣出水”相对的一个概念。

“吴带当风”是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吴道子是个道士,又名道玄。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与晋人顾恺之、陆探微不同,以疏体而胜顾、陆的密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

在用笔技法上,吴道子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后人亦以之美称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创作。因此他的作品成为画师们所学习的楷模,绘画作品称为“吴家样”。

他的遗迹湮没殆尽的今画圣天,吴道子仍被画坛所熟知,这是因为他创造了支配民间画坛一千多年来历史的画派——民间传统画派。所见到的唐朝以后的壁画都有吴道子的影响,元代永乐宫,明代法岗寺壁画等都是吴道子的风格,敦煌壁画也不乏吴派风貌的作品。

Ⅱ 曹衣出水是什么意思

曹衣出水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图画见闻志》说曹仲达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

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的400尊佛教造像。从北魏到北宋,时间跨度与敦煌佛经相似的时间跨度与最后的封藏时间,一样具有不解之谜。

龙兴寺北朝作品,体现了画史上著名的“曹衣出水”样式。《点石斋丛画》:“用尖笔,其体重叠,衣褶紧穿,如蚯蚓描。”此法用笔最宜沉着。北宋陈用志,明丁云鹏、陈洪授等人作品,系基于此法之发展。



(2)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A周家样B吴家样C曹家样扩展阅读:

曹衣出水的影响:

曹仲达既擅长佛画,又擅长泥塑。自辟蹊径,独树一帜,佛教绘画在唐代享有“曹家样”的美誉。同时,张僧繇的“张家样”都是唐人总结出来的。此外,吴道子的“吴家样”和周昉的“周家样”,在唐代也很流行。

从唐代壁画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影响,研究者可以从中探索。唐朝将曹家样的特点概括为“曹衣出水”,颇得其形象。如果将其与“吴带当风”的吴家样比较,两者的面貌相当明白易晓。

由此而去理解“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和“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这两种款式大不相同。从各个时代的人物、宗教绘画和雕塑中,都可以看到这两种技法。

Ⅲ 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

在唐代,吴道子独创的佛教图像样式被称为“吴家样”。

Ⅳ 比较曹衣出水与吴带当风

1、笔法不同:

曹衣出水: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专从水中出来一般。

吴带当风:属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2、创始人不同:

曹衣出水: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曹仲达,生卒年不详。来自中亚曹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曾任朝散大夫。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

吴带当风:

“吴带当风”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吴道子所创,吴道子(约680~759年)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3、特点不同:

曹衣出水: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

吴带当风:在用笔技法上,“吴带当风”采用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

Ⅳ 吴道子创造哪种佛教绘画样式

吴道子创造的佛教绘画样式:吴家样

在唐代,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为“吴家样”,是张僧繇“张家样”以后的一种新的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吴家样”与“曹家样”的显著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加以概括。

吴道子注重线条的运用,他的线条一向富有运动感和强烈的节奏感,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这正是所谓“吴带当风”。

(5)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A周家样B吴家样C曹家样扩展阅读

“四家样”的其余三种:

1、“张家样”(南朝梁张僧繇创)

张家样”是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的佛教人物画风格,他吸取天竺晕染画风在一乘寺画凹凸花,因其强烈的立体感吸引观众,以致时人称一乘寺为凹凸寺。他有较好的写实能力,曾为武梁帝摹写居于各地的诸王画像,达到“对之如面”的境地。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

顾恺之、陆探微的人物画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而张僧繇则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由此可见在当时画坛上,绘画技法已趋成熟,而风格则开始离开古拙阶段而走向多样化。

2、“曹家样”(北齐曹仲达创)

"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图画见闻志》说曹仲达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

3、“周家样”(唐代周昉创)

周昉佛教画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被称为“周家样”。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调琴啜茗图》卷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吴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周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曹家出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家样

Ⅵ 美术史中常提到的“周家样”,“吴家样”中,家样是什么意思

给你详细介绍一下吧,主要是起源于作品。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卷
《挥扇仕女图》卷,又名《纨扇仕女图》。藏故宫博物院,相传为唐周昉所绘。绢地,不论从主题还是画面来看,都突破了六朝以前有着浓厚鉴戒意义的列女、孝妇、贤妃、圣后等题材的妇女画束缚,而描写了贵妇的现实生活。
画卷长204.8厘米,高33.7厘米,绢地,签条由乾隆亲笔御书“唐人纨扇仕女图内府珍藏”11字。设色画贵妇女官等13人。主人公是头带莲花冠、身穿红衣及粉色绿团花长裙的贵妇,坐于靠背椅上,右手执绿色纨扇,左手扶椅圈,头微低,若有所思。对面立一头戴幞头、身穿灰紫窄袖盘领长袍、腰束朱带者,手摇金凤鸾纨扇,为贵妇消暑。贵妇背后二宫女,一持水盂,一持花盆,等候吩咐。一女侍和一侍童抱琴离去。再后男侍持镜,宫女对镜梳妆。其后是三人坐于毡上,宫女和侍童正在引线或绣花,另一宫女倚坐于绣架之旁,左手支颔,作锁眉沉思状。最后一景是宫女背坐于四足登上,右手执扇,扭头顾眄倚树而立的宫女。整幅画面除了一树之外,没有任何衬景,突出了人物形象。其中九妇皆面庞圆胖,短眉平直,眼小微阖,樱桃小口,表情冷漠、忧郁。此卷用笔简练刚劲,硬直凝重,色彩鲜艳浓郁,充分反映出唐代染撷工艺的高度成就。

周昉字仲朗,长安人,出身于贵族。其绘画“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大致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的40余年(公元762-805年),所作“水月观音”的形象,世称“周家样”。后人评其画为“古今冠绝”。”。《宣和画谱》记载周周昉画目计72件,属于仕女画题材的约30有余,其中有一件“纨扇”。《清河书画舫》可能据此订为周日方之作。这种结论是否正确?我们可研究一下此图描写的人物究竟是唐代哪一时期,从出土实物和文献记载可以了解;初唐与隋代接近,穿紧袖衣,尖头靴,天宝末年便易为“小头鞋履窄衣裳”(白居易诗《上阳白发人》),至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时世宽妆束”(同前),说明唐代衣服由紧、窄向宽变更,这是非常清楚的。察看此图女官、宫女及贵妇的衣服,便知它不是紧袖尖靴,也不是长袖曳地的宽妆束,而接近“小头鞋履窄衣裳”的时代特征,应属开元时代(公元713-741年),较周周昉生活创作的时代略早。目前,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周周昉的代表作是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簪花仕女图》(也有人不同意此说),而《簪花仕女图》上的高髻宽妆、肌体丰肥的贵妇形象与此卷丰腴适中、襟袖窄小的形象有所不同。其用笔设色也迥然有别,显而易见的是:两图绝非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此卷中贵妇、女侍的身材丰腴、面庞浑圆不是偶然的。关中地区妇女易丰肥,与江南地区妇女多纤弱这一点不同,以丰肌秀骨的杨太真妃作美女典型,逐步形成了崇丰肌美女的审美观。在这种社会风尚熏陶下终于涌现出张萱、周周昉等绘曲眉丰颊之贵族女性的仕女画家。而《挥扇仕女图》的作者可能早于张、周,从其高度艺术水平来看,也应是名家之作。

Ⅶ 周昉与“周家样”有什么艺术影响

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人。他活跃于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在位时期,是当时有名的宗教画家和人物画家。他出身显贵家庭,其兄周皓是一位有战功的将官。他曾先后担任越州、宣州的长史。周昉的官宦生涯和贵族地位使他长期悠游于贵族子弟间,因此有机会接接触张萱的绘画主题。周昉画风与张萱非常相似,以至于后人要从周昉不在仕女耳根敷染朱色这一“小异”来区别两人的作品。事实上,周昉还有许多张萱所没有的创新。

周昉擅长的画科不及张萱广博,他长于仕女画、肖像画和佛像画,仅限于人物画中的各个分支,但他有许多艺术上的独到之处。周叻作画非常认真,据说创作时他不停地思考,以至于在梦中见到了所求的形象。周昉创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观音”,也就是将观音绘于水畔月下,很有艺术魅力。这不仅为画工所模仿,而且也成为雕塑工匠的造型样式,流传极广。更重要的是,后人将周昉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佛像画的造型尊为“周家样”,与“曹家样”(北齐曹仲达创)、“张家样”(南朝梁张僧繇创)、“吴家样”(唐代吴道子创)并立,合称“四家样”,成为中国古代最早具有画派性质的样式,为历代画家所推崇。

周昉的人物画十分出色,写实技巧相当高。他的作品气韵生动,妙于以形传神,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大历(766~779年)初年,尚书令郭子仪请人为他的女婿赵纵侍郎画像,先请著名画师韩A,画完之后,大家都认为形象逼真,赞不绝口。又请长史周昉画了一张,大家又齐声称妙。二人当时都颇有名气,郭令公将两张画像并挂于墙壁上,反复比较,一时难以决定二者的优劣。这时正好赵夫人回家探亲,令公问她此画何人,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赵郎。再问她哪一幅画得逼真,她说两画都相似,后画者为佳。又问其所以,赵夫人说:“前画空得赵郎状貌,后画兼其神思、情性、笑言之姿。”由此,郭子仪才决定了以周昉画为优,送给周昉锦彩数百匹。这个故事说明,在人物写真上,韩A只得其形似,而周昉却能得其精神实质姿质,画技更高一筹。它反映了周昉能够入微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以形传神的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周昉还十分注重听取下层民众对其画的意见。他曾在长安通化门外新修的章明寺画壁画,画就草稿以后,京城人士来观者数以万计,并纷纷提出意见。有人说好,有人指出缺点,周昉虚心倾听,经过了一个月的修改,使公众完全满意,而被推为当时第一。

周昉不仅在肖像画上挖掘到人物的心灵深处,更悉心于将宫中各类仕女的心态微妙地展示在绢上,如忧郁、感伤、悲叹、惆怅和怨情等,概括地表现出经过“安史之乱”后,唐宫仕女们颓唐的精神状态。这也是走向下坡路的大唐帝国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周昉的忧患意识和对被幽禁于深宫的宫妃们的同情,深化了仕女画的主题。张萱与周昉分别生活于“安史之乱”前后,时代的差异必然会在他们的仕女画中的女性精神面貌上有所反映。

周昉的仕女画代表了中唐仕女画的主导风格。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体态丰厚,曲眉丰颊,以肌肤丰满为美,所着衣冠全是贵妇之妆,衣裳用笔简劲,色彩柔丽,反映了宫中仕女单调寂寞的生活,如扑蝶、抚筝、对弈、挥扇、演乐、欠身(打哈欠)等。北宋《宣和画谱》记录了他的72件画迹,均已湮没于世。遗憾的是,没有周昉的摹本传世,但有一些古画相传为他的名作,如《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和《调琴啜茗图》卷,代表了周昉独有的绘画特征。

周昉的艺术影响是通过“周家样”传播于后世的。他的仕女画被当时的批评家论作“画仕女为古今之冠”。晚唐的仕女画家们几乎都处于墨守“周家样”的阶段,“周家样”独步晚唐仕女画坛。“周家样”的艺术影响早在唐代已超出了中国本土,它的艺术魅力为邻国新罗的画家所倾倒。贞元年间以来,很多新罗人曾到周昉活动过的江准一带以善价求购周昉的画迹。“周家样”不仅影响到新罗的人物画,而且漂洋过海至东瀛,波及日本奈良时代的佛教造像,如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吉祥天女像》。这个时期日本仕女画的造型便是直取“周家样”之形,如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鸟毛立女屏风》等。

Ⅷ 古代被称为水月观音 是谁

你说的“水月观音”是佛教绘画四样式的一种吗?
是由唐代周昉所创。其佛内教绘画容被誉为“衣裳劲简,色彩柔丽。菩萨端庄,妙创水月之体”。故而被称为“水月观音”或“周家样”。
四样式还有:
张家样:南朝张僧繇所创,其佛教人物面相比较丰腴饱满,故称“面短而艳”
曹家样:北齐曹仲达所创,人物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这种风格特征主要受印度笈多王朝影响。被称为“曹衣出水”。
吴家样:唐代吴道子所创,他用笔“挥霍如莼菜条”,圆转飘举,任务衣带犹如凌风而动。故称"吴带当风“。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