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石油能源
❶ 有新能源代替石油吗
现在新能源有页岩油和贝岩气,还有以前的煤制油这些都能替代石油,但是就是转化成本高,如果说能替代的话,是可以替代的。
❷ 煤,石油之后,代替的能源是什么
在我国的能源安全策略中,发展替代能源是未来战略的重中之重。 在更大的时空视野中,这其实是一场科技研究的竞赛,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较早进行研发投入,在研究替代燃料及推广新能源方面已有一批新成果。 对核心技术的追求,是我国长期不懈的重要坚持。中国是一个大国,必然寻求对未来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导能力,并且为全球未来能源做出贡献。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能源技术已逐步成熟,部分产业化示范工程即将投入使用,乙醇汽油等替代燃料试点进展顺利,为进一步发展替代能源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我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
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一是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二是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可再生能源再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6%。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能或称为水力发电,是运用水的势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来发电的方式。以水力发电的工厂称为水力发电厂,简称水电厂,又称水电站。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其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
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水容易受到污染,也容易被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我国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有6.78亿千瓦,年发电量5.92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位,有美好的开发前景。我国著名的水电站有: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其中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风电
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的风力发电成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相比,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的0.1%。风电到2020年很可能超越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发电形式。2006年到2015年风机设备市场容量总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率仅有25%,对风电场招标有70%国产化率的要求,本土风机制造商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太阳能
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是所有化石能源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源头。多晶硅价格上涨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行业内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厂商的电池片产能和组件产能成为无效产能,避免了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恶性竞争,行业优胜劣汰得以更快的实现。高价多晶硅的压力下,优势企业也会有极强的动力削减成本,比如应用更先进的硅片切割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等,以求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力。多晶硅太阳能行业极有可能08-09年重新进入黄金发展期。
其他替代能源
在我国能源消费新格局中,中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禀赋格局决定了煤变油,煤代油具备比较成本优势。生物质能油品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特点,中长期将成为重要的交通用能源。醇醚燃料是潜力巨大的替代能源,尤其是二甲醚是替代LPG的最佳选择。当油价高于35美元/桶的时候,煤液化和煤制醇醚燃料具有竞争优势;对煤头和气头醇醚燃料作经济分析的结果是,每立方米1元的天然气价格生产的醇醚燃料成本对应的约是400元/吨的煤炭价格;原油价格跌倒40美元/桶,煤制烯烃仍有竞争优势。甲醇作为燃料和原料,其需求必将大幅增长;而煤液化由于投资大和技术风险,国家对此仍持谨慎的态度;而甲醇制烯烃由于其成本低,是较有前景的煤化工发展方向。
❸ 什么能源能代替石油
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水电、尽量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以后的汽车将会以清洁能源发的电能来作为动力。短期内还是以石油为主。
❹ 资源广泛、燃烧放热多、无污染的新型能源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
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而氢气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 故选D. |
❺ 未来的新能源,会是什么…能取代石油的…新能源
最有抄可能代替石油的新能源:袭
1、煤炭液化
将煤炭液化成醇类、烃类,代替石油。也可以直接发电给电网和电动车充电。
2、秸秆、落叶
秸秆落叶液化成酒精、甲醇等液体燃料,代替目前的石油。另外也可以直接燃烧转化成电能,给电电网供电、动车充电。
3、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发电供电网、电动车充电。
4、核能
人类对核聚变实现控制,利用核聚变发电供电网。
5、质能转换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质能转换方程,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有能力进行质能转换,则能量取之不尽。
同时,太阳完成其寿命后,通过质能转换使其重新发光发热。称为永不熄灭的阳光。
❻ 有哪些未开发能源可代替石油(全世界)
据报道,美国有能力种植大量的二代生物燃料给料,制成的燃料能够满足目前美国一半的燃油需求,并且不会影响粮食供应。目前各国都在全力发展新技术炼油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用纤维质植物制成的生物燃料成为在技术上已有突破,有可能短期内成为石油的最佳替代品。 第一代VS第二代生物燃料 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成生物燃料。“第一代生物燃料”采用粮食作物为原料,制造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生产也已经形成了一定商业规模。但它却并不能解燃油危机,其中的理由不言自明。 “第二代”生物燃料由含纤维质的材料制成,人们口头上称其为“Grassoline”。第二代生物燃油解决了粮食制油所遇到的问题。Grassoline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截止目前,不说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成百上千种,也至少已经找到了几十种合适的材料,如锯木、建筑残余、玉米秆、麦秆、牧草等。这些生物材料成本低廉、产量大并且对食品生产毫无威胁。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一份研究表明, 在不影响粮食供应、粮食出口以及动物饲料生产的情况下,美国每年能生产至少13亿吨干纤维质生物给料。如此大量的生物材料每年能制成1000亿桶“草制燃油”——大约是美国目前汽油、柴油年消耗总量的一半。 最近科学家们在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上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如最近发明的定量化学计算方法让化学家能够将生物给料的化学反应控制在原子级。尽管该领域才刚刚起步,但是许多实验工厂都已经开始运行,而且首个商业规模的精炼厂计划将于2011年问世。科学家预计,“Grassoline”的时代即将到来。 能源枷锁 第二代生物能源技术发展为何举步维艰?科学家开玩笑地将大自然说成是“罪魁祸首”。因为随着生物的进化,大自然巧妙地设计出令科学家十分头疼的细胞膜来保护植物的内部结构。细胞膜由相互联系的韧性极佳的分子构成。因此,要想释放细胞内所含能量,科学家们首先得解开这道能源枷锁——由自然进化创造出的“分子结”。 总的来说,生产生物燃料的第一步是将结实的生物给料“解构”成小分子;第二步才是将小分子精炼成燃油。工程师们一般将不同的解构方法按温度分级,用需要温度较低的(50℃至200℃)方法生产可以发酵成乙醇的糖类。这一方法与目前人们处理玉米或糖类作物的方式基本一致。需要温度较高的解构(300℃至600℃)可以用来生产生物质原油。生物质原油最终可被精炼成石油或柴油。而需要温度极高的解构(700℃以上)则被用来生产制造液态燃料的合成气。 目前仍然没有人知道哪种方法能最经济、有效地将生物给料中所含的能量转化成液态燃料。也许不同的生物材料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如高温度处理木材,而较低温度处理草等。但要想进一步证实,则需要不断的实践。 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之一 高温合成气 截止目前,高温合成气方法在技术上最为成熟。合成气是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的混合气体,能由任何含碳元素的原料制得。合成气一般通过“费——托合成法”(FTS)被转化成柴油、汽油或者乙醇。该方法由德国科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发明。 生产合成气的第一步是气化。科学家将生物给料放入反应器中,并将反应器加热到700℃以上。气化的生物给料与水蒸气、氧气混合,产生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焦油的混合气体。随后,科学家们清理掉其中的焦油并将剩余的气体压缩至20至70个大气压强。经过压缩的合成气接着流过经特别设计的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 虽然技术原理很容易理解,但反应器却造价昂贵。卡塔尔2006年修建的一座FTS工厂共花费16亿美元,每天能生产3.4万桶液态燃料。有人计算过,如此规模的生物燃料厂必须每天消耗5000吨的生物给料才能在15至30年内赚回成本。巨大的经济上的挑战让科学家将技术的重点放在了降低成本上。 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之二 生物质原油 几亿年来的地底压力及热量将寒武纪的浮游动物以及水藻转化成了今天的油田。科学家们用相似的原理在极短的时间内也能将纤维质生物给料转化成生物质原油。精炼厂内,生物给料在无氧的环境下被加热至300℃至600℃。热量将生物给料分解成类似木炭的生物质原油,并产生一定量的混气体。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生物质原油是目前市上最便宜的,大约为0.5美元/加仑。 较小的工厂也可利用这一方法生产原油,降低生物给料的运输成本。然而,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生物质原油有强酸性,不能与现在的汽油燃料相溶,同时能量也较低,仅相当于汽油能量的一半。不过石油加工厂也能将这种生物质燃料转化成可用的燃油,而且已经有许多工厂正在研究如何用现有的硬件设施来完成这一任务。一些工厂已用生物质原油制造出了清洁、绿色的柴油,从而证明了精炼厂处理纤维质原油的可能性。 有的研究人员则想得更远,他们正在试图发明一种新型反应器,使“生物给料——生物燃料”的两步转化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两步转化即“生物给料——纤维质原油”及“纤维质原油——生物燃料”)。有科学家已经发明了一种名为“快速接触高温分解”的方法。之所以称其为快速是因为当生物给料被放入反应器之后,在一秒钟之内便被加热到500度以上的高温,从而将生物给料中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这些小分子体积适中,正好可以与催化剂的表面完美结合,从而大大提高反应效率。当附在催化剂表面之后,小分子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变成价值极高的辛烷。整个过程仅仅只持续10秒钟。该技术有望在2014年投入商业生产。 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之三 糖类转化 虽然上两种处理纤维质给料的方法科技含量及效率更高,但目前为止,最受公众及投资商关注的还是更为传统的方法:纤维质给料——糖类——乙醇以及其他生物燃料。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多种能够分解纤维素或半纤维素的方法,如加热、伽马射线照射、高温蒸汽处理、浓酸或浓碱浸泡、微生物降解等等。 这些方法中最有前途的是使用浓酸或浓碱浸泡以及高温处理。其中实验室内最常选择的强酸或强碱便是氨水(一种强碱)。在氨水处理纤维的过程中,纤维质生物给料在加压的情况下被加热到100℃。当反应器降压,氨水气化之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酶的作用下被转化成糖类。这一过程转化率很高,大约为90%左右。而且整个过程中因为没有用到水,生产的乙醇纯度极高。最近有经济研究表明,这一方法也能很好地控制生产成本,大约能将成本控制在1美元/加仑左右。
❼ 随着石油的一天天枯竭,未来的主要能源是什么投资方向在哪
煤层气,页岩气,可燃冰还可以研究50年,有发展空间
❽ 新能源替代石油
现在可以替代的能源种类很多,如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氢、地热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生物质能、中国正在进行的煤转油的开发等。还有蕴藏量巨大的可燃冰都将会成为新能源。
❾ 目前最有希望替代石油的能源
洒精
❿ 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
A.硅常温下为来固体,性自质较稳定,便于贮存,较为安全,故A正确;
B.硅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且可再生,故B正确;
C.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说明燃烧放出的热量大,硅燃烧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固体,容易得至有效控制,故C正确;
D.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反应热,故D错误.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