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明面罩
① 人们根据猪怎样发明了防毒面具
野猪的鼻子比狗灵敏50倍,当它遭遇刺激性气味时,就会通过拱地来将泥土变得松软,吸附部分气体,于是便根据猪嘴的造型研制出了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是受到野猪嘴的启发发明出来的,当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和英法联军为了争夺比利时使用了化学毒气。
当时共设置了至少5730个氯气瓶,打开后一股绿色的烟雾,顺风飘向了联军的位置,大约有180吨氯气,导致5万士兵死亡。
还有周围大片的野生动物,但是这一区域的野猪却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最早的防毒面具是在1912年,由俄国化学家捷林斯基发明的,主要是利用活性炭吸附,后来便成为战场上必需品。
(1)新发明面罩扩展阅读:
防毒面具的使用细节:
1、应该正确的选择防毒面具,选对型号,确认出毒气是哪一种毒气,现场的空气里面毒物的浓度是多少,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多少,温度又是多少度。
应该特别的留意防护面具的滤毒罐所规定的范围以及时间。在氧气浓度低于19%时,禁止使用负压式防毒面具;
2、在使用防毒面具之前,应该对其进行认真的检查,查看各部位是否完整,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其连接部分是不是接好了,仔细看看整个面具的气密性是不是特别的好。
3、对于在工作中要使用到防毒面具的劳动者,我们要对他们有专门的培训,以便他们能够正确的作用防毒面具。
在使用防毒面具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面罩,要保持防毒面具里面气流的畅通,在有毒的环境中要迅速戴好你的防毒面具。
4、当你的防毒面具出现使用故障时,你应该采用下面的应急措施,并且应该马上离开有毒的区域。
5、在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气密性实验,并检查各配件是否有老化痕迹,各关键配件是否完整;每次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保养;记录累计使用时长;及时更换滤毒盒、滤棉。
② 防毒面具是谁发明的
防毒面具来最早出现在第一次自世界大战中,它是俄国著名的化学家捷林斯基发明的。
1915年4月,德国军队在伊伯尔战役中使用了化学武器,施放18万千克氯气,使协约国有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
俄国著名的化学家捷林斯基为了寻找反毒气战的办法,亲自上前线调查研究。他发现当氯气袭来时,凡是用军大衣蒙住头或把头钻进松软土里的土兵都幸免于难。经过分析,他发现军大衣的呢毛和土壤颗粒有吸附有毒物质的作用。后来,他进一步研究、实验,发现木炭既能吸附有毒物质,还能使空气畅通。于是,捷林斯基研制出防毒效能很高的活性炭。1916年,第一具士兵使用的防毒面具诞生了,经战场实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在战场上,由于10万俄军使用防毒面具而免于不幸。这之后,各国争相仿制。于是防毒面具成为士兵的常备军用品。
③ 为什么科学家要发明防毒面具
在生产活动中,会产生化学品的意外泄露,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健康损害,所以需要佩戴防毒面具来预防伤害。在战争中,有意识的使用化学武器的事,经常会发生的,而防毒武器就是预防战士伤害的有效途径了。所以,发明防毒面具,说明有毒化学品的存在。
一战时期,德国军队在欧洲侵占各国,在战争中,他们经常使用毒气来杀害人们,可是,红火野猪在他们放了毒气之后依然生存了下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红火野猪在他们放出毒气的时候,会将鼻子和嘴巴放到土里,这样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呢?科学家经过仔细的研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之处:原来红火野猪把鼻子和嘴巴伸到土里,是因为土里含有大量的氧气,红火野猪在土里就不会闷死,而且土还可以过滤毒气,所以非常安全,还有就是红火野猪把鼻子和嘴巴放到土里就可以更好地与外面的毒气隔绝,这些就是后会有期能够生存下来的原因。
人们根据红火野猪防毒的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口罩,这种防毒面具非常简陋。由一根绳子、口罩组成,这些口罩理的过滤片可以过滤百分之八十的毒气,主要是用在战争中。现在的防毒面具日新月异,防毒面具的功能大大提高。人们还发明了防毒衣。科学真是奇妙无比啊!
④ 人类有哪些发明是受动物的启发的
1、潜水艇外形模仿了鲸鱼,工作原理模仿了鱼鳔;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发明了电子蛙眼;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制造了雷达;“复眼”数码相机的发明受到了昆虫复眼结构的启发;飞机的发明源于对鸟类的研究;声呐是运用了海豚的水下回音定位原理发明的;防毒面具的发明受到了野猪的启发。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2、潜水艇的外形是模仿鲸鱼的外形,可以减少在水中行进的阻力,又可减小噪音,同时增加隐蔽能力;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模仿了鱼鳔的来工作的。
3、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发明了电子蛙眼。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
4、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5、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在夜间导航的。蝙蝠的喉头发出一种超过人的耳朵所能听到的高频声波,这种声波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迅速返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了这种返回来的超声波,使其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引导蝙蝠飞行。
而雷达正是运用了这一特性,科学家借助仿生原理,人类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制造出了雷达,科学家受蜜蜂和苍蝇复眼结构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复眼”数码相机。这种相机半球状排列着180个显微透镜,使其具有160度的视野,能够同时聚焦物体的不同深度。
6、人类眼睛和所有相机都是使用单个透镜聚焦光线至一个光敏组织或者材料物质上,这种排列能够制造高分辨率图像,但是复眼却能提供与众不同的优势,它可以产生全景视角,呈现显著的深度感官。
7、飞机的发明源于人类对飞行的向往和对鸟类的研究,近代由于空气动力学以及机械学的发展,人们渐渐懂得了鸟类飞行的原理,是由于鸟类的翅膀形状,气流流过翅膀上表面的速度比流过下表面的速度快,导致下翼面受到的向上的气流压力大于上翼面受到的向下的气流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并由此制造了飞机。
8、海豚拥有“水下声呐”,使用频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声波的喊叫声进行“回音定位”,产生一种十分确定的讯号探寻食物和相互通迅。人类运用这种原理发明了“声呐”。声呐是英文缩写“SONAR”的音译,其中文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
9、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对鼻子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由于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们能在一战中的氯气浩劫中幸免于难。
科学家从中得到启示,根据泥土能滤毒的原理,选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使空气畅通的木炭,1g的木炭总面积可达100-150平方米,于是设计制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猪嘴形状的防毒面具。
⑤ 防毒面具是怎样发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5年4月22日,德方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出其不意地向英法军队集结的阵地上,施放了180吨氯气,使5000名联军官兵法场中毒死亡,这就是世界军事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毒气战。
经此役后蒙受重大损失的英法联军,立即敦促本国政府尽快制造防毒器具。
不久,两国派出十数名最优秀的科学家,到曾被德方用氯气熏袭过的地段,进行考察取证研究。他们惊奇地发现,阵地上大量野生动物,包括树林中的雀鸟及蛰伏的蛙类与裸露的昆虫,都相继中毒死亡。唯独当地的庞然大物——野猪,却安然无恙地活下来。
经研究和实验,科学家发现野猪特别喜欢用强有力的长嘴巴,拱动泥土寻觅地里植物的根茎及一些小动物。当它们嗅到强烈的刺激气味时,常用拱地来躲避。当德军施放毒气突袭联军时,聪明的野猪把嘴鼻拱进泥土里,躲过了灾祸。再经进一步的科学分析,得出结论:由于野猪用嘴拱地,松软的土壤颗粒吸附和过滤了毒气,使它们幸免于难。
两国科学家从中得到启示,根据泥土能滤毒的原理,选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使空气畅通的木炭,很快设计制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猪嘴形状的防毒面具。
1916年2月下旬,德法双方军队在惨烈的凡尔登浴血大战中,德军又重施故伎,在阵地上大放毒瓦斯,此时的法军已基本上戴上了防毒面具,较有效地抵御了德军的毒气攻击。当其时,英国年轻的科学家弗莱明(1881~1955年,1928年发现了神奇的青霉素)兴奋地说:“好哇,可爱的野猪拯救了士兵啦
⑥ 欧洲的鸟嘴面具是怎么发明来
其实“鸟嘴面具”是黑死病在中世纪席卷欧洲时,“瘟疫医生”(Plague Doctor)的标准装束,瘟疫医生是从前欧洲发生流行性疫病时被城镇政府雇佣的人。他们的工作包括检查生病的人,判断他们是否感染了瘟疫,检查病患尸体的处理情况等等。但是瘟疫医生通常是一些蒙古大夫,或者根本没接受过正规训练的野路子医生。他们会手持木棍,用来掀开黑死病患的被单或衣物,不直接接触感染源,也有医生会用木棍来鞭打病人以赦免他们的罪(当时人们相信瘟疫是上天的惩罚)。
今天的鸟嘴面具脱去了现实的意义之后,更是自带诡异和暗黑气场,现在有的蒸汽朋克作品也加入了鸟嘴面具的元素,诡异阴暗的造型,黑死病的历史背景,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装扮非常搭配。总之,想要营造恐惧游戏的氛围,戴上鸟嘴面具准错不了啦。
⑦ 发明了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是根据野猪发明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向英法军队投放氯气,所有回军人答当场中毒,后来英法派出科学家发现在使用过氯气的地方,所有的动物全部死亡,除了野猪,经过研究,发明了防毒面具。
1915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德国的军队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向英法联军的阵地上投放了180吨的氯气,全部人员都中毒了,这就是世界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毒气战,之后英国和法国政府立刻要求制造防毒器具。
科学家们到了被熏害的地区发现,大量的野生动物全部死亡,包括能飞的鸟类和水里的青蛙,但野猪却活下来了,经过调查研究,科学家们得出是因为当野猪闻到刺激气味的时候,就用嘴巴来拱泥土,躲到里面,土壤颗粒吸附和过滤了毒气。后来科学家们据此,制造出了世界上首批度外形像野猪嘴巴的防毒面具。
⑧ 防毒面具是由谁发明的。
关于防毒面具由来,民间和当时的军队中流传着一种传说,在一场毒气战中,战场上很多军人都中毒身亡、周围很多其它动物和植物也因为毒气而气,幸存的士兵发现了一个怪现像、在这场毒气战中,周围的野猪都活得好好的,经过专家仔细观察和研究,当野猪嗅到有毒气中,就本能的用嘴拱地,将泥土拱出足以容纳嘴巴大小的空间,让自已的嘴巴掩埋在泥土下面,奇怪的是,当毒气经过泥土的过滤,和吸附、毒气就伤害不到野猪,后来有人,模仿野猪脸部的造型、利用一些泥土,以及有孔状物质,制造当时最简易的防毒面具,这种防毒面具对于毒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这也是猪八戒防毒面具的由来,直到今日,仍然有猪八戒式防毒面具。 据史料记载,防毒面具是1912年,由一位居住在非州的美国人发明的,后来获取了专利。尽管有了这种最简易的防毒面具,防毒面具对于毒气的防御能力还很有限。后来,不断改进,才有今日,防毒性能桌越的防毒面具。
⑨ 防毒面具是如何发明的(600字)
防毒面具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是俄国著名的化学家捷林斯基发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使用了氯气,作为第一次有意识使用的化学武器,造成一小镇上大量的人员和牲畜的死亡,但是却活下来了许多猪.
于是科学家们就研究猪为什么活下来.
结果是,当猪发现空气中味道不正确的时候(猪的鼻子比狗的还经灵敏50倍),就把鼻子拱到土里,甚至还在土里先撒泡尿.氯气是能大量溶于水的.于是含水的土就把氯气给阻隔了.所以猪就活了下来.
防护专家们就想到把湿的木炭做成过滤器,用于针对氯气的防护用具.这就是最早的防毒面具.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在伊伯尔战役中使用了化学武器,施放了大量氯气,致使协约国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
俄国著名的化学家捷林斯基为了寻找反毒气战的办法,亲自上前线调查研究。他发现当氯气袭来时,凡是用军大衣蒙住头或把头钻进松软土里的士兵都幸免于难。经过分析,他发现军大衣的毛呢和土壤颗粒有吸附有毒物质的作用。后来,他进一步研究、试验,发现木炭既能吸附有毒物质,还能使空气畅通。于是,捷林斯基研制出了防毒效能很高的活性炭。
1916年,第一具士兵使用的防毒面具诞生了,经战场实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在战场上,10万俄军由于使用防毒面具而免遭不幸。这之后,各国争相仿制。于是防毒面具成了士兵的常备军用品。
⑩ 人类 发明防毒面具
细心的人回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事实确实如此。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5730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180吨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绿色烟雾腾起,并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对方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身达25 公里处,结果致使5万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死亡,战场上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地区的野猪竟意外的生存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实地考察,仔细研究后,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是它们免于一死。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一搪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由于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吸附能力很强的活性炭,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如今尽管吸附剂的性能越来越优良,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