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新型三滚轴

新型三滚轴

发布时间: 2020-12-31 17:59:09

㈠ 请问数控铣床三轴铣和五轴铣编程有什么不同急求

技术天地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技术天地
五轴加工中心介绍及其和三轴、四轴的区别

立式加工中心(三轴)最有效的加工面仅为工件的顶面,卧式加工中心借助回转工作台,也只能完成工件的四面加工。目前高档的加工中心正朝着五轴控制的方向发展,工件一次装夹就可完成五面体的加工。如配置上五轴联动的高档数控系统,还可以对复杂的空间曲面进行高精度加工。
立式五轴加工中心
这类加工中心的回转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工作台回转轴。设置在床身上的工作台可以环绕X轴回转,定义为A轴,A轴一般工作范围+30度至-120度。工作台的中间还设有一个回转台,在图示的位置上环绕Z轴回转,定义为C轴,C轴都是360度回转。这样通过A轴与C轴的组合,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工件除了底面之外,其余的五个面都可以由立式主轴进行加工。A轴和C轴最小分度值一般为0.001度,这样又可以把工件细分成任意角度,加工出倾斜面、倾斜孔等。A轴和C轴如与XYZ三直线轴实现联动,就可加工出复杂的空间曲面,当然这需要高档的数控系统、伺服系统以及软件的支持。这种设置方式的优点是主轴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轴刚性非常好,制造成本比较低。但一般工作台不能设计太大,承重也较小,特别是当A轴回转大于等于90度时,工件切削时会对工作台带来很大的承载力矩。
另一种是依靠立式主轴头的回转(图)。主轴前端是一个回转头,能自行环绕Z轴360度,成为C轴,回转头上还带可环绕X轴旋转的A轴,一般可达±90度以上,实现上述同样的功能。这种设置方式的优点是主轴加工非常灵活,工作台也可以设计的非常大,客机庞大的机身、巨大的发动机壳都可以在这类加工中心上加工。这种设计还有一大优点:我们在使用球面铣刀加工曲面时,当刀具中心线垂直于加工面时,由于球面铣刀的顶点线速度为零,顶点切出的工件表面质量会很差,采用主轴回转的设计,令主轴相对工件转过一个角度,使球面铣刀避开顶点切削,保证有一定的线速度,可提高表面加工质量。这种结构非常受模具高精度曲面加工的欢迎,这是工作台回转式加工中心难以做到的。为了达到回转的高精度,高档的回转轴还配置了圆光栅尺反馈,分度精度都在几秒以内,当然这类主轴的回转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也较高。
主轴回转的立式五轴加工中心
立式加工中心的主轴重力向下,轴承高速空运转的径向受力是均等的,回转特性很好,因此可提高转速,一般高速可达1,2000r/min以上,实用的最高转速已达到4,0000转。主轴系统都配有循环冷却装置,循环冷却油带走高速回转产生的热量,通过制冷器降到合适的温度,再流回主轴系统。X、Y、Z三直线轴也可采用直线光栅尺反馈,双向定位精度在微米级以内。由于快速进给达到40~60m/min以上,X、Y、Z轴的滚珠丝杠大多采用中心式冷却,同主轴系统一样,由经过制冷的循环油流过滚珠丝杠的中心,带走热量。
卧式五轴加工中心
此类加工中心的回转轴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卧式主轴摆动作为一个回转轴,再加上工作台的一个回转轴,实现五轴联动加工。这种设置方式简便灵活,如需要主轴立、卧转换,工作台只需分度定位,即可简单地配置为立、卧转换的三轴加工中心。由主轴立、卧转换配合工作台分度,对工件实现五面体加工,制造成本降低,又非常实用。也可对工作台设置数控轴,最小分度值0.001度,但不作联动,成为立、卧转换的四轴加工中心,适应不同加工要求,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
另一种为传统的工作台回转轴,设置在床身上的工作台A轴一般工作范围+20度至-100度。工作台的中间也设有一个回转台 B轴,B轴可双向360度回转。这种卧式五轴加工中心的联动特性比第一种方式好,常用于加工大型叶轮的复杂曲面。回转轴也可配置圆光栅尺反馈,分度精度达到几秒,当然这种回转轴结构比较复杂,价格也昂贵。
目前卧式加工中心工作台可以做到大于1.25m2,对第一种五轴设置方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第二种五轴设置方式比较困难,因为1.25m2的工作台做A轴的回转,还要与工作台中间的B轴回转台联动确实勉为其难。卧式加工中心的主轴转速一般在10,000rpm以上,由于卧式设置的主轴在径向有自重力,轴承高速空运转时径向受力不均等,加上还要采用较大的BT50刀柄,一般最高可达20,000rpm。卧式加工中心快速进给达到30~60m/min以上,主轴电机功率22-40KW以上,刀库容量按需要可从40把增加到160把,加工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立式加工中心,是重型机械加工的首选。
加工中心大多可设计成双工作台交换,当一个工作台在加工区内运行,另一工作台则在加工区外更换工件,为下一个工件的加工做准备,工作台交换的时间视工作台大小,从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最新设计的加工中心考虑到结构上要适合组成模块式制造单元(FMC)和柔性生产线(FMS),模块式制造单元一般至少有两台加工中心和四个交换工作台组成,加工中心全部并排放置,交换工作台在机床前一字形排开,交换工作台多的可以排成两行、甚至双层设计。两边各有一个工位作为上下工件的位置,其余工位上的交换工作台安装着工件等待加工,有一辆小车会按照系统指令,把装着工件的交换工作台送进加工中心,或从加工中心上取出完成加工的交换工作台,送到下一个工位或直接送到下料工位,完成整个加工操作。柔性生产线除了小车、交换工作台之外,还有统一的刀具库,一般会有几百把刀具,在系统中存入刀具的身份编码信息,再通过刀具输送系统送进加工中心,并把用完的刀具取回,柔性生产线往往还需要一台FMS的控制器来指挥运行。
过去五轴加工中心多为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制造,令人欣喜的是今年3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展出了多台国内生产的五轴加工中心。如济南二机床集团公司展出的龙门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工作台长6m,宽2m,采用立式主轴回转,A轴转角±100度,C轴转角±200度,这个庞然大物吸引了许多参观者,它标志着中国数控机床工业达到了先进水平。上海第三机床厂、第四机床厂制造的立卧加工中心,工作台630mm2,采用高速内冷电主轴,主轴可立、卧转换,工作台可以360度等分,类似于上述简单配置为立、卧转换的三轴加工中心,可对工件实现五面体加工,尽管还没有配置五轴,也非常实用。
加工中心的发展与未来
现在加工中心逐渐成为机械加工业中最主要的设备,它加工范围广,使用量大。近年来在品种、性能、功能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品种:有新型的立、卧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可用于航空、航天零件加工;有专门用于模具加工的高性能加工中心,集成三维CAD/CAM对模具复杂的曲面超精加工;有适用于汽车、摩托车大批量零件加工的高速加工中心,生产效率高且具备柔性化。性能:普遍采用了万转以上的电主轴,最高可达6~10万转;直线电机的应用使机床加速度达到了3-5g;执行ISO/VDI检测标准,促使制造商提高加工中心的双向定位精度。功能:糅合了激光加工的复合功能,结构上适合于组成模块式制造单元(FMC)和柔性生产线(FMS),并具有机电、通讯一体化功能。
领先一步的机床制造商正在构想2010年的“加工中心”,它将是万能型的设备,可用于车、铣、磨、激光加工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加工中心。全自动地从材料送进,到成品产出,粗精加工、淬硬处理、超精加工,自动检测、自动校正,将无所不能。设备将重视环保、节能,呈现出绿色制造业的标志。21世纪时代特征的IT功能是绝对不可少的,设备将通过网络与外界交换信息,获得最新的技术成果,人类的智慧将在高科技产品加工中心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信息来源:培训无忧网http://www.peixun51.cn/news.asp?id=22

㈡ 水泥搅拌桩二轴和三轴是怎么区分二轴和三轴分别是什么意思

三轴水泥搅拌桩最常用的是三轴型钻掘搅拌机,其中钻杆有用于粘性土及用于砂砾土和基岩之分,此外还研制了其他一些机型,用于城市高架桥下等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场合,或海底筑墙,或软弱地基加固。
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顺序如下:
1、导沟开挖:确定是否有障碍物及做泥水沟。
2、置放导轨。
3、设定施工标志。
4、SMW钻拌:钻掘及搅拌,重复搅拌,提升时搅拌。
5、置放应力补强材(H型钢)
6、固定应力补强材。
7、施工完成SMW。
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主要特点。
1、施工不扰动邻近土体,不会产生邻近地面下沉、房屋倾斜、道路裂损及地下设施移位等危害。
2、钻杆具有螺旋推进翼与搅拌翼相间设置的特点,随着钻掘和搅拌反复进行,可使水泥系强化剂与土得到充分搅拌,而且墙体全长无接缝,从而使它可比传统的连续墙具有更可靠的止水性,其渗透系数K可达10-7cm/s。
3、它可在粘性土、粉土、砂土、砂砾土、Φ100以上卵石及单轴抗压强度60MPa以下的岩层应用。
4、可成墙厚度550~1300mm,常用厚度600mm;成墙最大深度目前为65m,视地质条件尚可施工至更深。
5、所需工期较其他工法为短,在一般地质条件下,每一台班可成墙70~80m2。
6、废土外运量远比其他工法为少。
双轴与三轴搅拌桩的区别:
三轴水泥搅拌桩与传统的深层搅拌桩工法的区别在于深层搅拌是采用传统的双轴搅拌钻机,施工时水泥浆注入充填在原土间隙中,而新型三轴搅拌钻机则在充填水泥浆时加入高压空气,同时钻机对水泥土进行充分搅拌,并换出大量原状土,由于采用的设备不同,新型的三轴钻机成桩体强度及桩身均匀性明显优于传统的双轴钻机,桩体的垂直性、桩与桩的平行性和搭接型程度都十分良好,保证了优良可靠的防水性能,同时也有利于型钢的插入和回收,与传统的重力坝基坑围护方法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开挖深度大,施工进度快,可靠性强等许多优点。
与目前经常采用的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等施工方法相比主要有以下特性:
(1)挡水性强(2)对周围地基影响小(3)多用途(能适应各种地层)(4)工期短(6)造价低。

㈢ 三轴变稳机对中国航空领域有多重大的意义

K8V IFSTA
IFSTA(Integrated Flight Test Simulate Aircraft),即“综合飞行测试模拟飞机”的意思,又称多轴变稳机。由K8教练机改装而来,该改型可模拟复杂的飞行状态,代号K-8V,具有了高级教练机的一些特性。K-8V能模拟多种战机空中飞行的特性,甚至在下一代战机没有研制出来之前,将图纸上的设计参数输入到其模拟设备中,即可进行模拟飞行,从而达到验证、评估、优化和训练的目的。目前该设备可装入8套参数,模拟8种飞机的特性。研制K-8V时,洪都集团曾寻求与美国卡尔斯班公司等西方集团合作,但西方公司一方面受官方限制不可向中国输出先进航空技术,另一方面要价太高。美国国家试验学校曾表示愿意合作,但仅仅限于训练方面。洪都最终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了K-8V的研制。根据洪都设计人员后来与英国宇航公司的交流,发现虽然双方从未在多轴变稳领域合作,但走的路子相同,甚至使用的软件都几乎一样。与歼-6改进的BW-1单轴变稳机相比,K-8V采用了二余度、机械保障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在三个轴向上实现了变稳,是具有实用意义的变稳试验机型。未来K-8V将发展为五个轴向变稳,加装光纤传输飞行控制系统,并实现发动机数字全权限控制。
IFSTA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具体由由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总负责,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南昌飞机公司等单位参加。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又称变稳飞机,其特点是可以通过特殊的自动控制系统来改变系统或飞机的稳定性,从而模拟其他飞机特性,甚至可以在空中模拟刚刚完成设计的飞机的飞行特性。该试验机于1991年底开始研制,1997年6月首飞成功,1998年9月完成验收试飞投入应用研究。
IFSTA研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架具有五自由度(三轴转动特性、升力特性和推/阻力特性)变稳能力并配有可变人感特性、可编程多功能显示系统、完善的机载测试系统的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它可满足除直升机外大部分军用、民用飞机的有关技术验证和空中模拟使用要求。由于新型号研制的迫切需求及经费原因,IFSTA试验机在工程实施上采用分两步走的方案,即第一步首先完成三自由度(三个旋转轴)的变稳控制,随后再增加直接升力和推力/阻力自动控制,从而提供完善的姿态和轨迹响应的模拟。该试验机主要应用于:·飞行动力学、飞行品质研究;·飞行控制新技术、新方案的研究验证;·飞行试验研究,如新机/新系统试飞方法、参数识别方法、评价方法研究等;·新机空中飞行模拟试验评价及首飞飞行员的培训;·人机界面,特别是人机回路对飞行品质影响的研究;·地面模拟器校核及地面模拟-飞行试验相关性研究;·试飞员培训。
IFSTA采用了南昌飞机公司研制的K8喷气教练机作为原型机,前驾驶舱改为试验评定驾驶员舱,前舱驾驶员在电传系统工作时控制飞机、完成试验评定任务;后舱作为安全/教员驾驶舱,保留了原机全套操纵系统及飞行仪表系统,在变稳系统不接通(即断开)状态下,安全驾驶员可利用原机的机械操纵系统控制飞机,安全/教员驾驶员控制着飞机/系统的工作模态(状态)及试验参数的选择;变稳系统的控制舵机通过离合器与原机机械操纵系统并联,在变稳系统工作时离合器合上,由前舱飞行员通过变稳系统控制飞机,当变稳系统故障或正常断开时,飞机即可由后舱飞行员控制。
加装的系统包括:·变稳系统:采用数字式双余度可编程电传飞控系统,可全时、全权限工作;系统可预装八组系统/飞机参数或模型;配有标准航空电子总线接口、地面试验专用接口和飞行试验测试接口;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开发界面;采用BIT检测及完善的安全保证措施;可选择在系统故障或飞机响应越限时人工/自动方式切除变稳电传系统。·可编程多功能显示系统:数字式、计算机成像;可模拟对目标的跟踪及攻击;研究开发各种显示格式(平显、下显);可完成空中进场着陆、着舰等虚拟任务的模拟显示。·自动配平系统:变稳电传系统工作后自动将升降舵稳态铰链力矩限制在±8牛·米(相当于杆力±2千克力)内。·机载测试系统:可记录飞机、各系统、飞行员语音参数等,具有遥测发射能力。·可变人感系统:可满足军用、民用飞机操纵力特性模拟;提供力/位移四余度指令;提供二自由度侧杆控制指令,中央、侧杆可随时转换。飞机/系统经改装的有:电源系统、液压系统、操纵系统、仪表系统、导航系统、飞机结构、照明系统和起落架等。
IFSTA投入使用后已完成多种型号模拟和专题验证研究,如某新机首席试飞员小组培训,PIO(驾驶员诱发振荡)研究,某新机飞控系统控制律验证和品质评价,某型导弹地形识别系统验证试飞,新型飞机颤振激励系统(FES)验证试飞和大量试飞员培训教学试飞,等等。此外,该试验机研制成功后还多次与国外试飞员学校、试飞研究单位、空军和相关研究机构等就试飞员培训、变稳机设计及应用技术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得到高度评价。
1998年,我国自行研制的使用电传飞向那个控制系统的新型歼击机首飞小组,在K-8V变稳机进行了电传飞控飞行特性训练和飞行品质评价演示。经培训和演示的试飞员评价:模拟新型歼击机的进场着陆较真实,尤其是人感系统和飞机姿态角响应逼真;纵向、横向逼真,航向阻尼略感大;空中不同参数变化时飞行员能明显体会到飞行品质的变化,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训练手段;可用于该新型歼击机的试飞员培训和其它电传飞机的试飞员培训。
应指出的是,K-8V研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学习掌握下一代歼击机的需要,也就是直接为歼-10和歼-11服务。
2004年9月,西安北方光电公司中标“K-8飞机加装平显多功能显示系统”。该项目由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招标。K-8飞机上配装的平显多功能显示系统主要由平视显示器、上前方控制面板、显示控制任务机、多功能显示器(前舱一台、后舱两台)、视频摄录系统以及数据加载卡组成。系统的后舱多功能显示器上设置有平视显示器实时的视频摄录画面,后舱仪表板上设置有控制优先权开关,方便教官对学员的操作监督。K-8航电升级型飞机在导航方式上采用了余度设计。主导航方式为以GPS作为导航源的各种卫星导航方式,辅助导航源分别有罗盘和塔康,确保了导航的可靠性。升级后的航电系统,人机操作界面更为直观、友好,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并且在设计理念上紧跟世界上先进的战斗机,可以提高训练质量,学员在K-8飞机上完成训练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先进战斗机飞行。在K-8上加装平显多功能显示系统后,可大大提升飞机的总体性能,有利于延长该机型的生命周期。该系统是一套较为复杂的机载综合航电火控及显示设备,能够令使用K-8的教学人员更好的完成针对三代战斗机的训练任务。

中国世界先进水平K8V变稳机揭密
先来看一段报道:
5月20日中午12时,西安阎良试飞院机场一片忙碌。在飞的几架飞机中,有一架是特级试飞员李中华用K-8V多轴变稳机带飞空军第四试飞大队试飞员梁建峰,进行变稳飞机类比在研新机「驾驶员诱发震荡敏感等级」科目的试验。
12时22分,梁建峰在空中第三次正常进入新机状态时操纵失灵,飞机突然向右侧剧烈偏转,机头向右上方仰起后向下滚转,瞬间由大侧滑进入「倒扣、下降」状态,猛地向地面扑去,而且还伴有机头的左右大幅度摆动。
「不好!飞机随时可能进入‘尾旋’!」李中华意识到自己遇上了极少见的重大险情。此时飞机距地面仅有400米高度,再过几秒钟就可能坠毁。梁建峰下意识地喊道:「啊!飞机不行了!」在这万分危急时刻,李中华处变不惊,头脑十分清醒,考虑到梁建峰对飞机不熟悉,他一边大喊「你不要动,让我来!」一边立即放下起落架,又迅速采取应急处置。在按正常处置切断变稳系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后,他马上转换思路,左右手齐动,先后关闭了变稳机控制系统电源、变稳计算机源、变稳显示系统电源以及总电源,终于使飞机恢复了手动操纵。此时,飞机距地面只有200米了!从发现故障到立即采取对策到完全操控飞机,李中华仅仅用了6秒钟。
在机上电源完全消失、各种仪表全部无显示的情况下,李中华以高超的飞行技艺将飞机带回地面。现场的试飞专家、试飞院高级顾问张克荣激动地说:「这次险情发生得突然,危险性极大,如果不是李中华技术过硬、心理素质过硬,进行了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置,是肯定要摔飞机的。李中华保住的不仅仅是一架经济价值极高的变稳飞机,更是保住了数十年来科研人员智能和心血的结晶。」
这架发生险情并由试飞员安全带回地面的K-8V多轴变稳机又叫空中类比飞行试验机,是试飞院自主研制的、我国目前惟一的一架国产第二代变稳飞机。具有三自由度(俯仰、滚转、偏航)变稳能力,可实现对正在研制的新型飞机系统的评价;可进行航空专项课题的预先研究;也可对飞行员、试飞员进行最新型飞机的培训。目前,世界上只有美、英、法、俄和我国在内的5个国家具有这种变稳飞机。

========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科技部部长吕杰日前接受记者专访,详细剖析了K-8V多轴变稳机的奥秘。下面是访谈内容。
记者(以下简称记):K-8V多轴变稳机的研制动机是什么?
吕杰(以下简称吕):一个国家航空实力的强弱既和飞机装备性能有关,又和飞行员训练水平有关,教练机的装备水平直接决定未来飞行员的素质。初级教练机因为技术要求难度低,像我国的初教6基本能满足训练要求。高级训练机就不一样了,像歼教6、歼教7以及后来研制的K-8要训练出适应我国第三代新型战机的飞行员已显得力不从心,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想能不能研制一种高级教练机,让它具有可以类比多种战机空中飞行的能力,甚至在下一代战机没有研制出来之前,将图纸上的设计参数输入到新教练机中,进行类比飞行,让飞行员来评价。来发现下一代战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后来经过设计、生产、试验,产生了K-8V多轴变稳机,实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记:K-8V多轴变稳机在K-8的基础上作了哪里些重要改进?改进后它是如何进行空中类比飞行的?
吕: K-8V多轴变稳机实际上是一种实用型多功能空中类比平台,它只沿用了原K-8教练机的机体框架和基本系统,如液压系统等,把原来的机械飞行操纵系统包括仪表显示系统筹全部去掉,换成一套复杂的数码式飞行控制系统和可编程的数码式电子显示系统。其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飞行控制技术和显示控制技术等。K-8V可同时装定8组参数,即8种不同飞机的模型,如 F- 16、歼一8、「幻影」2000、苏一27等都可以装进去,比如选择苏一27的按键,那么飞机在整个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就是苏一27的特性了,而并非K-8的特性。通过试飞结论来看,真正苏一27飞机飞起来的回应,和 K-8V类比苏一27 飞行的回应,结果是非常相似的。飞咱们某新型飞机的飞行员评价说感觉非常相像。
记:空中类比试验相对于传统的地面类比试验有什么优点?
吕:先打个比方吧,有些运动员平常训练很出成绩,但一打比赛就表现不佳。这中间心理作用在作祟。在地面模拟器上,飞行员知道我反正在地面上飞,摔了危险也不大,没有紧张感,太平常、太放松,当真正的空中飞行时,飞机系统与人是耦合的,按照人机回原理他的反应就非常快,有很多功能在地面上显不出来,一到空中就出来了,在地面上训练总给人一种假的感觉,包括心理上假的感觉。所以要想真正发现系统中的问题,就必须把实验室搬到空中去。
记:有没有具体的事倒证明地面类比与空中类比的差别?
田:有,如美国的F—16出现过一次这样的事故:在做地面类比试验的过程中一切正常,用空中类比时试飞员发现飞机横向操纵太灵活,容易出问题,于是建议降低系统增益,而这个建议没被采纳。后来F-16到爱德华空军基地试验时,飞机横向摆动起来,越援幅度越大,飞行员赶快采取应急措施抑制PIO(有经验的飞行员先放松控制操纵杆,稳住飞机,高速滑行时稳稳地把杆拉住,把飞机提升起来),才使飞机化险为夷。国外大量试验表明:有些问题地面模拟器发现不了。
记:是不是说多轴变稳飞机已经是全新设计的飞机了,完全脱胎换骨了?但为什么还采用K-8V这一代号,给人的感觉好象是K-8教练机的改进型?
吕:这架飞机作为研究机、验证机,它的代号为IFSFA,英文 IN- FLIGHT SIMULATION TEST AIRCRAFT的缩写,即综合空中飞行类比试验机。目前国外采取基础、中级、高级教练机三级训练,然后是双座型通用战斗机训练,现在把中高级会成一体,就具有变稳功能了(如俄罗斯的雅克一 130),即可类比别的飞机性能。
记:多轴变稳技术在研究中遇到过哪里些困难?
吕:这个技术我们曾经寻求与美国卡尔斯班公司等西方集团合作,当时人家根据傲,因为这种技术属于前沿技术中的前沿,是一种前期开发的、技术含量高、涉及专业范围广的技术。后来一位美国国家试验学校校长到我国提出愿意同我们合作,这时候也仅仅是训练。后来我们研制成功、有了一定的影响后,英国宇航公司(生产「鹰」式变稳飞机和美国的卡尔斯班等著名公司都想和我们交流,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五一十给他们讲了以后(因为别人已经研制成功,我们也就无所谓保密了),再反问他们,得到的答案跟我们的一模一样,包括所应用的软件都相差无几,后来双方的技术可以合到一条在线,是彼此相通的。可以说,变稳飞机从没有、到落后到现在基本上已和国外处于同一水平.都是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智能和攻关的结果。
记:据悉在K-8研制之前,我国搞过一种代号为BW-l的变稳机,有关它的详细情况您能否谈一谈?
吕: 1987年我国就搞出了第一架单轴数码式变稳飞机BW一工,这架飞机是我国首架采用计算机控制的飞机,即不再用机械操纵杆,而采用纯数码式电传操纵系统,后来BW-1变稳机获得了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BW-l技术含量高,对后续飞机的意义非常大,相当于跨了一代。但这架飞机是单轴变稳机,只能实现纵向俯仰方向的电传操纵,其它方向上还是机械操纵。也就是说,这架飞机还是技术验证机,不能投入实用,许多真正的空中类比它还难以承担。所以,从 1991年开始我们以K-8为基础新研制了一种多轴变稳机,即现在的K-8V。
记:未来K-8V能否类比一种先进战机(如F-15)的作战模式真正投入实战呢?
吕:它不是真地用来打仗的。以前像双座战斗机70%的任务是基础训练任务,现代双座战斗机已不叫训练机了,像苏一27的双座发展型叫苏一30它实际是双座型战斗机,完全可以送行战斗任务。没有哪里个国家设计双座战斗机纯粹用于高级训练用的。因为双座机毕竟人员负荷小,战斗效率更高一些,把这些用于战斗的飞机用来做基础训练,会影响部队战斗力,而且训练成本非常高,所以现在大都采用空中模拟器,它可以在机上装上GPS,在显示器上类比对目标进行瞄准、攻击。这样就可以把真正的战机腾出来用于作战及执行其它任务。
记:K-8V多轴变稳机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吕:现在主要为重点专案培养飞行员,前期的验证工作都在它上面做。任务很饱满。
记:未来K-8V多轴轮变稳飞机有没有进一步改进的意向?
吕:现在它可以类比三个自由度,即可类比三个转动特性,以后想进一步把它的控制系统改为五个自由度再加上光学传输系统,包括目前机械控制的发动机也要完全改成电传控制的。总之现在还不完善,还要继续改进。

㈣ 关于SMW工法桩、双轴搅拌桩、三轴搅拌桩的区别

一、SMW工法桩通常指的就是三轴搅拌桩。

1、SMW工法是利用专门的多轴搅拌就地钻进切削土体,同时在钻头端部将水泥浆液注入土体,经充分搅拌混合后,进行施工。

2、在水泥土混合未跟其他型材插入搅拌桩体内,形成具有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完整的、无接缝的地下连续墙体。

二、双轴搅拌桩、三轴搅拌桩的区别。

1、工艺特点不同:

两双轴搅拌桩:就地将水泥与土搅拌,不置换出原状土。因此施工速度慢,长桩质量不稳定。同时机架头重脚轻,成桩的垂直度、均匀性不高。

三轴搅拌桩:左右两轴同向旋转喷浆与土拌合,中轴逆向喷气在孔内与水泥土翻搅拌合,同时置换出大量原状土。桩机稳定,桩间搭接质量高。

2、水泥掺量不同:

双轴搅拌桩:水泥掺量为7%~15%。

三轴搅拌桩:水泥掺量为15%~25%。

3、常用水灰比不同:

双轴搅拌桩:为0.45~0.55。

三轴搅拌桩:为1.5~2.0。

4、应用范围不同:

双轴搅拌桩:用于止水帷幕、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支护、内插H型钢形成SMW工法桩。

三轴搅拌桩:用于止水帷幕、SMW工法桩、地基加固、地连墙槽壁加固。

(4)新型三滚轴扩展阅读:

SMW工法施工顺序如下:

1、导沟开挖,确定是否有障碍物及做泥水沟。

2、置放导轨,保证安全。

3、设定施工标志。

4、SMW钻拌,钻掘及搅拌,重复搅拌,提升时搅拌。

5、置放应力补强材。

6、固定应力补强材。

7、施工完成SMW。

㈤ 什么是双轴,三轴水泥搅拌桩

双轴水泥搅拌桩:

是长螺旋桩机的一种,双头就是在桩机上有两根钻杆,两个螺旋钻头,能够同时施工两根桩。

区别:

机械上面不同,三轴搅拌桩机械由桩架、动力头和后台组成,自动化系统较高。双轴搅拌桩广泛用于坑底加固和一些浅型基坑,一般深基坑都采用三轴搅拌桩或三轴搅拌桩内插型钢。三轴搅拌桩规范要求每台班应取一根桩两个点分别做一组三联试块同时有的图纸设计总说明会要求钻芯取样,钻芯取样按总桩数的3%进行。

三轴搅拌桩挡水性强、对周围地基影响小、多用途(能适应各种地层)、工期短、造价低,由于采用的设备不同,具有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可使水泥系强化剂与土得到充分搅拌。空间受限制的场合、施工不扰动邻近土体、所需工期较其他工法为短,然后在水泥土混合体未结硬前可插入H型钢或钢板作为其应力补强材,同时也有利于型钢的插入和回收、与目前经常采用的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等施工方法相比在提升时搅拌,从而使它可比传统的连续墙具有更可靠的止水性。

拓展资料

水泥搅拌桩是指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一种将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利用搅拌桩机将水泥喷入土体并充分搅拌,使水泥与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

水泥搅拌桩按主要使用的施工做法分为单轴、双轴和三轴搅拌桩。

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它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将软土和水泥(固化剂)强制搅拌,并利用水泥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土体固结,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该工艺主要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

㈥ 岩石三轴试验机的用途

岩石三轴试验机又名岩石三轴直剪复合试验机.
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是一种符合现代岩土力学研究领域,研究岩石(土)力学特性的新型试验设备。该试验机可根据用户不同要求配置围压系统、岩石引伸计、高低温系统、孔隙水压系统、岩石直剪试验系统、及岩石剪切、劈裂夹具等。可自动完成岩石在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孔隙渗透试验、高低温环境试验等并可进行单向低周循环及用户自行设置的组合波形程序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的三轴试验。在试验中采用宽调速范围的高性能电液伺服比例阀组及计算机数字控制等先进技术,组成全数字式闭环调速控制系统,在试验过程中能够自动精确地控制及显示试验力、围压、轴向变形、径向变形等,可实时地采集、存储、处理、显示试验数据及试验曲线,打印试验报告。控制范围宽、功能多、全部操作键盘化,各种试验参数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测量、显示、处理并打印,集成度高,使用方便可靠。
该试验机测控系统采用美国AD公司原装进口器件制造,采用计算机总线设计,测量系统具有自动调零、自动标定、连续全程测量不分档,测量分辨率高达1/200000。可进行试验力、变形、位移等速率控制及恒试验力、恒变形、恒位移控制。无级调速,在试验过程中各种控制方式及速率可任意平滑切换,可实现全量程的全数字闭环控制。

㈦ 应力路径三轴仪主要有哪些功能以及配件

TKA标准应力路径三轴测试系统
概 述
该系统包括我们设计的软件,TKA应力路径三轴压力室和2MPa/250cc压力/体积控制器。三个压力控制器按照以下方式与计算机和压力室连接:
 一个用于控制轴向应变和轴向位移
 一个用于控制围压
 一个用于设置反压和测量体积变化
该系统提供实时图形控制。数据通过软件显示。同时,可通过电子表格软件存储数据。
系统部件
该套新型的系统包括以下部件:
TKA型5KN/1700kPa/39.1/61.8mm应力路径三轴压力室,可以选配配直径为38mm/39mm/50mm/61.8mm的底座和顶盖,一个内置水下荷载室(你可在定货时选择量程为1, 2,4或者5kN),孔压传感器的量程为2000kPa,精度0.1%,位移传感器的量程为50mm,精度0.2%。
三个标准2MPa/250cc压力/体积控制器,包括体积变化测量,远程反馈模块(RFM)和RS232计算机串口。
用于100% PC兼容机的Windows XP 或者Win 7操作软件。
试验菜单
 B检测
 反压饱和试验
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固结试验
 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
 固结-不排水试验(C-U)可测孔压
 固结-排水试验(C-D)可测体积变化
 低频循环荷载
 应力路径试验
系统特征
 自动面积校正。该系统通过体积变化和轴向位移自动计算试样的当前平均面积。该项运用于所有的控制计算中。平均面积定义为与变形试样等高等体积的圆柱体的横截面积。
 孔压通过连接在基座上的孔压传感器测量。
 体积变化测量分辨率为1mm3 。
 系统压力控制精度在2kPa以内。
 摩擦影响通过三轴压力室中的水下荷重传感器测量轴向力而消除。
 轴向位移通过两个独立的方式测量—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和间接通过压力室内体积变化测量。
 典型的U-U,C-U和C-D试验可在压缩或拉伸试验中采用应变或应力控制。
 该系统可以在应力空间采用单一的连续线性应力路径。
 该系统也可利用TKA型液压固结仪完成应变速率不变的固结试验。
 通过每个标准的2MPa/250cc压力/体积控制器上的远程反馈模块来完成数据采集。
 可显示至少4个实时图形和1个数据窗口。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