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张衡发明了什么
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有哪些代表人物张衡发明地动仪的原理是不是
荀子,张衡,王充,范缜等。是
⑵ 古时候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会自动飞翔的木鸟,真的有吗
是的,历史书来上确实是自说张衡做出了会飞的木鸟,但要是说是自动会飞的那是不可能的,历史流传下来的好多东西都被夸大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能做出来的可能也就是能滑翔时间比较长,形象逼真,或者是身体的某些部分可以动,用以增加滑翔距离的设计。这些东西在一个人嘴里说出可能还符合原来特点,但是要是从许多人嘴利说出来就要打折扣了。
所以说老师说的对,也不完全对,他应该在说的时候加上:“据说”这个词
⑶ 我国古代著名发明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构造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⑷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是谁他们又发明了什么
1、张衡
东汉时期,也就是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
相隔二十年后(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阳的又一台仪器――“候风地动仪”,准确地报告了西方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
2、蔡伦
纸的发明家蔡伦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与他的重大发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视的程度的确使人瞠目,有些大部头的网络全书里甚至没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标准的历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
由于纸的重要性显而易知,所以有关蔡伦史料的缺乏会使人们认为他这个人物是纯属虚构。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就清楚地说明蔡伦确有其人。
3、毕升
发明创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4、杜诗
杜诗 ,(?-38)东汉机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县(今河南)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
(4)古代张衡发明了什么扩展阅读:
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个指出,中国对世界所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是司南(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
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而后,在1861~186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将这些发明的意义推到了一个高峰,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中写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恩格斯则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明确指出:“一系列的发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义,其中具有光辉的历史意义的就是火药。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⑸ 除了鲁班和张衡,中国古代发明家的故事还有那些
活字印刷术——毕升
织布机——黄道婆
水力鼓风机——杜诗
纸张——蔡伦
⑹ 古代的张衡发明了什么呢看看图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主要成就开创了我国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代表作品有《灵宪》、地动仪、《四愁诗》等。于公元139年逝世。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后世称张衡为“科圣”。
张衡利用当时的机械技术,巧妙地把计量时间用的壶漏与浑象联系起来,即以漏水为原动力,并利用漏壶的等时性,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表示时间的壶漏结合在一起,以流水下落的力量带动齿轮,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浑象每日均匀地绕轴旋转一周,达到可自动地与地球同步运转的水平,自然而然地把天象演示出来。
水运浑象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是世界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它在天文仪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后来的天文仪器影响很大。唐宋以来就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更完善的改进,发展成更复杂的天象表演仪器和世界最早的天文钟。
地动仪是世界第一架观测地震的仪器,于公元132年制成。张衡把它放置在洛阳的灵台,同浑象、浑仪、圭表、刻漏等天文仪器一起,供观测天文之用。
《后汉书·张衡传》中记载着候风地动仪制造的情况及其形状、构造和功能等情况。
候风地动仪用青铜铸成,圆径8尺,通高约11尺5寸,顶上有个凸起的可以启闭的盖子,外形像个酒坛子。地动仪的周围按八方附设八条垂龙,八条龙口中各衔铜珠,地上并设八个向上张口的铜蟾蜍,与龙头上下对应,候风地动仪利用惯性原理,在仪器内部中央,立有一根“都柱”,即倒立状的惯性震摆。围绕都柱设有八条滑道,滑道上面装有八组“牙机”,即传动杠杆,其外端呈曲尺形,穿有枢轴,通出仪器外面与龙头上颌接合。
一旦发生较强烈的地震,“都柱”因震动失去平衡而触动“八道”中的一道,使相应的龙口中的铜球失控而掉入蟾蜍口中,发出声响,用以报警。观测人员根据铜球“振声激荡”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和时间。
候风地动仪灵敏度很高,最低可测地震烈度为三度左右的地震。据记载,曾接收到震中在陇西、而洛阳人未曾感受到的地震情况,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为后人积累了许多防震抗震的知识和经验。
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当时世界上遥遥领先的伟大发明,它的基本构造附合物理学的原理,比欧洲早了1700多年。
⑺ 张衡古代的身份是什么
古代史上有名复的张衡有好几个,最著制名的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
科学家张衡出身名门,其祖父在汉光武帝时任渔阳太守,张衡本人于和帝永元十二年任南阳太守的主薄;于永初五年征召进京,拜为郎中;元初元年升迁尚书郎;次年升迁为太史令,其间曾调任他职,但五年后仍任太史令,先后任职14年,张衡的许多重大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阳嘉二年升任侍中,后遭排挤于永和元年调任河间王的相;三年后张衡请辞退休却被朝廷封为尚书,但尚未应征便于当年(永和四年)逝世。
张衡为后世所敬仰并非其官宦政绩,而是其对科学研究的杰出贡献,尤其是在天文学领域里的巨大成就,至今为全球科学界所公认。此外,张衡在数学、地理、机械制造技术、绘图学、地震学甚至文学领域里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此张衡最恰当的身份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科学家。
⑻ 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些什么东西
浑天仪、多级刻漏、地动仪……
⑼ 古代张行发明的什么
古代张行发明了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学习世界文化。
⑽ 张衡为什么会发明地动仪,因为古代有很多地震吗
地动仪是一项很伟大的发明,那么张衡为什么要发明地动仪呢?绝对不是因为他心血来潮,而是因为河南是第一个记载地震的地方,同时地动仪的发明也是为了通讯。
张衡的地动仪设计很非常的巧妙精密,它能够在地震的第一时间来预测地震的方向。但是它并不能用来测震级,所以它的实用性有限,它还用来通讯,尤其是边关打仗的时候,送信的效率太低了,所以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测地震和通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