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发明者
1. 圣诞节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没有明确的起源国家,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源于基督教。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
据说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圣母玛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
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
(1)圣诞节发明者扩展阅读:
圣诞习俗
1、马厩和小圣人
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Provence)地区,人们过圣诞会在家里摆出耶稣诞生的马厩场景,其中必备的是手工艺人用泥土雕塑(当地特产-在布鲁塞尔圣诞集市上也有专卖)成的圣母玛利亚、圣婴、约瑟夫、牧羊人、天使、三博士,牛、羊、驴、骆驼,还有马槽、岩洞,还要给圣婴铺上稻草,在天空挂上一颗星星。
在利穆赞(Limousin)和奥佛涅(Auvergne)地区,人们传说牛在圣诞前夜的晚上突然会说话,但是午夜钟声响过之后,牛就大气不喘了,因为它怕把圣婴吵醒。
耶稣出生在露天的马槽里,天很冷,只有牛和驴呼出的热气温暖著圣母玛利亚和圣婴。人们为了不让他们受冻,所以在纪念圣诞的时候都会放一段木柴在圣诞树下,后来就演化成吃木柴形状蛋糕的风俗。
2、圣诞树
圣诞树代表着生命常青,上面的蜡烛和彩灯象征着光明。枞树作为圣诞树是从德国开始的风俗,据说最早是出现在圣诞节期间一出戏剧的场景里,就是反映创世纪的那棵生命之树,也叫“辨别善恶之树”。
亚当、夏娃却受了撒旦的诱惑,没有听上帝的话,吃了“辨别善恶之树”的果子,结果犯下了原罪。树上的苹果就是代表禁果是不能吃的,现在苹果演变成了金色的圣诞球,很多人恐怕也不知道它原来的意义了。
3、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在法国的不同地区也有着不同的形象和名字,靠近瑞士的萨瓦省(Savoie)的圣诞老人叫Père Chalande,带着尖帽子,留着稻草胡子;靠近德国的洛林(Lorraine)、阿尔萨斯(Alsace)地区圣诞老人叫Saint Nicolas,他是孩子们的守护者,形象善良,白色的胡子,身着紫色和白色的主教袍,手持一根钩形杖;还有的地方圣诞老人叫其他的名字,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会给乖孩子送礼物。
2. 圣诞节是谁发明的
圣诞节并不是谁发明的,而是后人纪念耶稣而创立的。
圣诞节(内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容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节日由来:
据说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
3. 圣诞节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不是发明
12月25日是西元274年罗马皇帝奥勒良指定的庆祝罗马帝国官方庆祝叙利亚太阳神苏里耶和伊朗太阳神米特拉的节日Dies Natalis Solis Invicti(意为“不可征服的太阳”生日),这一节日一直持续到基督教被定为国教之后被禁止。叙利亚太阳神崇拜最早是古罗马国王安东尼努斯(Marcus Antoninus)引入古罗马帝国还取代了主神朱庇特,并在奥勒良国王时期成为国家节日。这一天是为了庆祝太阳的重生或回归,因为那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期,用中国的概念表示就是指罗马历法的冬至节。 那一天以后,白天会逐渐变长,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同时庆祝太阳回归的那一天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都是作为重要节日庆祝的。而存在太阳神的文化,这一天都成为了太阳被拟人化后诞生的日子。早期基督教会为了利用这一天假日,也试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就把耶稣生日指定在了这一天。所以除去强加的宗教意义,圣诞日其实就是西方的“冬至”日。 圣诞树
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天就是原始人类用作庆祝丰收并杀死牲畜和发酵酒类的日子。北欧土著萨米人在这一天祭祀他们的太阳神北威(Beiwe)。苏美尔、巴比伦等古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这一天庆祝太阳神马尔杜克打败黑暗。印度教则在这一天祭祀太阳神苏利耶(Surya)。而伊朗民族和祅教徒在这一天庆祝太阳神米特拉战胜黑暗的节日“耶尔达节(Yalda)”,也是伊朗历第十月的第一天,标识冬季的开始。古代斯拉夫民族认为老太阳神霍尔斯(Hors)在一年中黑夜最长的12月22日被黑暗之神打败后死亡,于是斯拉夫人为此跳了霍洛舞(Horo/Khorovod),一天后,即23日太阳神霍尔斯死而复生,成为新太阳神古例大(Koleda)。在爱琴文明里,这一天被称作例纳节(Lenaia),也是希腊提洛历的第一天,是纪念酒神狄奥尼索斯被女祭司美娜德撕碎并吃掉又转生成婴儿。而这个节日影响到了古罗马共和国并成为了纪念酒神的布鲁马利亚节(Brumalia,拉丁文意为最短日)。同时,古罗马也在12月17日至23日的一周里以纪念罗马神话的农业神萨图尔努斯(Saturnus)的名义进行聚餐。因此这些关于太阳的印欧神话被近现代耶经学者们认为才是耶稣信仰的起源。不仅仅是纪念农业神的聚餐和太阳神的生日,也在于早期基督教耶稣形象借鉴自米特拉神像以及同样出身于处女,以及取材于其他神话死而复生的故事。不仅牛顿认为圣诞节就是按冬至日确定的,而且16世纪的法国修辞学教授杜朴斯(Charles Dupuis)和哲学家伏尔尼(Constantin-François Volney)则指出耶稣的一生都是按太阳通过黄道的轨迹塑造的,这一点与叙利亚、埃及和波斯的太阳神一致,都是在冬至日出生,随着处女座上升,再随着牡羊座出现直到春分日复活,玛利亚就是附会处女座,耶稣有羊的比喻实则是暗示太阳经过牡羊座。
4. 平安夜吃苹果……这么俗套的风俗是不是中国人发明、只在国内盛行的
嘿!你真聪明,还真真就是国内兴起的,因为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国外苹果是Apple和圣诞不搭边,人家圣诞是全家团员的日子,还是宗教节日,
5. 平安夜,圣诞节是谁发明的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一般认为12月25日作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耶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即上帝通过耶稣向世人显示自己。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意味着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后来,因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圣诞节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耶稣降生的传说有关 。
圣诞老人的由来
圣诞节当然少不了圣诞老人,根据圣经记载,书中并没有提起这一号人物。到底他是如何成为圣诞的主角之一呢?
相传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荷兰巴里地方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爱帮助贫穷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帮助三个贫穷的少女,送她们三袋金子以逃过被卖的不幸。
到了一八二二年,由荷兰传教士把这位伟大慈善家的故事传到美国,装扮圣诞老人渐渐地流行于世界各国。根据调查,以上故事还有下文;当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给其中一名女子时,他把金子从其中一个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晾在壁炉上的一只长袜中。于是,将礼物放在圣诞袜子的送礼方法便传到至今。
在平安夜里,孩子总会把一双双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然后在袜子旁边放杯热牛奶让圣诞老人喝,以让劳苦功高的圣诞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礼给自己。
圣诞树的由来
圣诞树一直是庆祝圣诞节不可少的装饰物,如果家中没有圣诞树,就大大减少了过节气氛。关于圣诞树的来源有多种不同的传说。
其中一个是说:大约在十六世纪,圣诞树最先出现在德国,德国人把长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摆设,将之成为圣诞树。后来,由德国人马丁路德把蜡烛放在树林中的枞树枝,然后点燃蜡烛,使它看起来像是引导人们到伯利恒去。而近今日,人们已经改用粉色的小灯泡了。
另一个传说记载。在很久以前,曾有一位农民,在圣诞节那天遇到一个穷苦小孩,他热情地接待了这个儿童。儿童临走时折下一根松枝插在地上,松枝立即变成一棵树,上面都挂满礼物,以答谢农民的好意。
圣诞树真正出现在圣诞节时,首先见于德国,之后又传入欧洲和美国,并以其优美的姿态,成为圣诞节不可缺少的装饰。圣诞树的种类繁多,有天然松柏圣诞树、也有人造圣诞树及白色圣诞树。
每棵圣诞树上都挂满琳琅满目的装饰品,但每棵树的顶端必定有个特大的星星,象征三博士跟随该星而找到耶稣,而且也只有该家庭的一家之主可以把这棵希望之星挂上。CC
6. 胖胖的圣诞老人形象是谁发明的
圣诞老人的传说
圣诞老人的传说在数千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即出现。北欧神话中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寒冬时节,骑上他那八脚马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与此同时,其子雷神着红衣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昏天黑地恶战一场,最终战胜寒冷。据异教传说,圣诞老人为奥丁神后裔。也有传说称圣诞老人由圣·尼古拉而来,所以圣诞老人也称St.Nicholas.因这些故事大多弘扬基督精神,其出处,故事情节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诞老人却永驻人们精神世界。每年圣诞日,圣诞老人骑在白羊星座上,圣童手持圣诞树降临人间,随着世事变迁,作家和艺术家开始把圣诞老人描述成我们今日熟悉的着红装,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时不同的国度和文化对圣诞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释。在德国,传说他扮成圣童把坚果和苹果放在孩子们鞋里。他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坏孩子则得一鞭子。家长们灵机一动纷纷采用此传说来鼓励孩子们听话。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1世纪末来自意大利的宗教士兵将Nicholas圣人的遗物带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Bari建造了一座教堂来纪念他。很快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纷至沓来朝圣这位圣人。这些朝圣者将圣人Nicholas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所以有关圣诞老人的传说在各个国家都各具特色。
12世纪欧洲出现了圣人Nicholas纪念日,以互赠礼物和慈善活动为主。德国、法国、荷兰则将12月6日作为宗教纪念日,给孩子和穷人们赠送礼物。
荷兰殖民者来到美洲时,将他们的Sintirklass主教也带了去,Sintirklass身着红袈裟,骑着一匹白马。Sintirklass的美国形象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快乐的老精灵。起初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在他的喜剧《纽约的历史》中将他描述成一个又圆又胖的荷兰老人。1823年,诗人Clement Moore在他的诗歌《St.Nicholas印象》中继续将Sintirklass/Saint Nicholas的形象戏剧化,这就是各位在本篇开头看到的圣诞老人。
19世纪60年代卡通制作者Thomas Nash画了一幅胖胖的、慈祥的圣诞老人作为《Harper的一周》的插图。这个圣诞老人的形象开始深深地扎根于美国人民的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诞老人的形象传回欧洲,传到南美洲,传遍世界各地。
许多国家都保存了他们自己有关圣诞老人的风俗和传说。在荷兰的传说中,圣诞老人Sintirklass还带了一个叫Black Peter的助手,乘着一艘船于12月6日来到。他带着一本大书,书中描述了所有荷兰小孩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表现好的小孩就送礼物给他们,不好的小孩便让他的助手带走。
德国的圣诞老人也带着一个叫做Knecht Ruprecht、Krampus或Pelzebock的助手,肩上背着个装着礼物的大袋子,手上拿着一根棍子。好孩子可收到他的礼物,顽皮的孩子却要给教训几棍子。
意大利的圣诞老人叫La Befana ;法国的圣诞老人叫Father Christmas或Pere Noel ;瑞士的圣诞老人叫Christkindl或Christ Child;斯勘的纳维亚地区的圣诞人叫julenisse 或 juletomte ;而英国的圣诞老人和法国一样也叫Father Christmas(圣诞之父),他的形象比其它圣诞老人更庄严,更清瘦一些。北美的圣诞老人便是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来给孩子们送礼物的。
7. 为什么圣诞节就要吃苹果呢 我不明白 是那个国家发明的
是中国水果商店搞得,在国外不会吃苹果,而去教堂去看耶稣的故事和吃圣餐(就面包和红酒)面包代表耶稣的肉,红酒代表耶稣的血。在西方不是任何人过圣诞节的。只有基督徒才过。
8. 过年是谁发明的
这个传说充分表达了驱邪、祈福、迎祥的愿望,应当是在有历法之前的事,大约在距今7000到6000年前。我们出土的文化遗存中,有一处距今6000年的姜寨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一个以老母亲为中心的家族和合而居,火炉是有的,噼啪作响的木柴也是有的,而他们最爱好的颜色就是红色,并且,他们已经会织麻纺葛了。这一切似乎都合于那传说中的客观条件。传说黄帝创干支、作历法,夏代的历法已经相当完备。据说,今天的农历便是夏历的延续,所以,它也称夏历。有历法也就有了年、岁的概念,不必有这传说作开路的理论先锋了。有的地方将这传说中的“敲起响器”改为“燃放爆竹”则几近荒谬。爆竹应当是宋代以后的产物。大唐时节,杜甫由陕甘奔赴四川,除夕夜到达成都。次日黎明,杜甫看到一个兴盛的大都会,过年时候,也无非“吹箫间笙簧”,没有更嘹亮的响声,盖因那时还没有火药的发明。一直到王安石活跃的时代才“爆竹声中一岁除”。把这个传说拉后三四千年只能证明我们后人比前人糊涂得多。过年的许多习俗,如挂桃符、贴门神、扫房子、祭灶等等,都是历年积攒发展的产物,不是一下子就完备了的。其中还有许多是融会了佛、道的礼仪和节庆,渐渐地中国化了,成为地道的中国节庆礼仪。近来则融入一些西方的节目,或者说是美国的节目,使春节中西混合,很像今日的世风:浮丽而虚夸。近来“圣诞节”大有超越春节的劲头。好像过圣诞节就是与世界接轨,就是全球化。其实,圣诞节并不是所有欧美国家共同的节日。欧洲的许多国家没有这个节日,这是美国的主要节日。那年我去台湾,正赶上圣诞节。报纸上称呼它为“耶诞节”,即耶稣的生辰。“圣诞节”的名词是有的,那是专为中国的圣人留下的。那圣人是孔子。我至今拥护这个做法。要过圣诞节就过纪念中国圣人生辰的“圣诞节”,原因很简单:我们不是基督教国家,我们尊重耶稣,也尊重自己的圣人。他对中国人的影响远超于耶稣,我们为什么不纪念他呢?! 由此,我想到去年在央视参加关于怎样过春节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