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箭谁发明的
㈠ 中国古代火箭的火箭发明
准确地说,火箭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中国是古代火箭的故乡。由中国古代科学家最专早运用火药燃气反属作用力原理创制的火箭,在当代科学精英的手中发展成为运载飞船升空的大力神,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的辉煌成就。
㈡ 火箭起源于什么国家
火箭起源于中国。
火箭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公元969年,中国已经发明了火药(火药是在唐朝发明的)。北宋军官岳义方、冯继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火药为动力的飞行兵器——-火箭。
这种火箭由箭身和药筒组成,其中药筒用竹、厚纸制成,内充火药,前端封死,后端引出导火绳,点燃后,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喷出,以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前,飞行中杀伤敌兵。这种最早的原始火箭在工作原理上与现代火箭没有什么不同。
(2)古代火箭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公元12世纪中叶,原始的火箭经过改进后,广泛地用于战争。如公元1161年宋军与金兵的“采石之战”中所使用的“霹雳炮”,其实就是一种火箭兵器。当时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的能高飞的“火流星”(亦称“起火”),实际就是世界上第一种观赏性火箭。
元、明之后,即公元13世纪以后,中国的火箭兵器在战争中有了很大发展,涌现了许多与现代火箭类型相近的火箭形式。13世纪中叶,蒙古人入侵中亚、西亚和欧洲,阿拉伯人侵略西班牙,他们把中国的火箭技术传入了欧洲及世界其它地区。
到了这时,德意志的艾伯特斯·麦格诺才在欧洲首次记述了关于制作火箭的技术。欧洲人最早使用火箭兵器,是在1379年意大利的帕多亚战争和1380年的威尼斯之战中。
㈢ 我国古代火箭的发展和起源是怎样的
可以发现,明代的火箭,不仅用于放火,还能用于杀敌。而到了清代,火箭基本原地踏步了,虽有所发展,但终究没有更大进步。
从《水浒传》来看,书中提到的“火箭”,应是宋代火箭,威力不甚大,所以使用不多,规模也不大,多是一笔带过。
㈣ 我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火箭是什么样子的
公元969年,古代中国人利用火药制成了第一支火箭。这种火箭就是一个简单的药筒内,在筒内装上容火药,点燃药筒中的火药,火箭筒就飞起来了。在火箭筒的基础上,宋朝人制成了带有32支火箭齐射的“一窝蜂”火箭、有49根火箭齐射的“飞帘箭”,还有100支火箭齐射的“百虎齐奔箭”。这种火箭其实是在火药筒上面绑上箭头,点燃火药筒后,箭头随着药筒一起飞向目标。
㈤ 中国古代关于火箭有哪些记载
鲁班,姓公输,名般,鲁国人。由于“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又因公输般是鲁国人,因此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鲁班不仅仅是我国古代土木工匠的“祖师”,还是一位很高明的机械发明家。他先后发明了刨木的刨子、錾子、锯子等一批木工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些顺手的工具,不仅大大提高了手工制品的速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制品的质量,特别是用它们制造的木榫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和家具等木制结构的质量,鲁班是个能工巧匠,他盖了无数古代的房屋,建造了无数精巧的桥梁。成为中国木匠和建筑业的祖师爷。他发明了无数灵巧的机械。鲁班根据楚国与别国进行水战的需要,制造了一种叫“钩钜”的水战工具;又适应楚国攻城的需要,制造了“云梯”。他制造的锁,外面不露痕迹,机关设在里面,必须借助配合好的钥匙才能打开。据传说,鲁班还改进过车辆的构造,制成了机动的木车马。这种木车马由木人驾御,装有机关,能够自动行走。69特别在古代航空史上,鲁班更有重大贡献,我国许多古籍中都有他制造过会飞的木鸟的记载,他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制造成功会飞的机械木鸟的第一人,史书《墨子·鲁问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就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木鸟是比风筝还重的人造飞行器,鲁班在2500年前,就把他们送上天空,这是人类征服宇宙空间的初次尝试。人们还把鲁班的这一发明披上了神话色彩,说:鲁班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他的家系累代为工,而他更是擅于创造的技师,技术精巧,鬼斧神工,鲁班不只擅于造屋,更能造船、造车,甚至于创造了木制飞机(木鸢),鲁班因离开家乡千多里,常常想念妻子,有一次他就乘了这种“木鸢”返家会妻,而且一日之间就可以来回。这显然是夸大神话了鲁班的发明,但他反映了人民对鲁班的崇拜和对天空的向往,期待有人能为他们制造会飞的鸟儿,带他们飞向远方。不仅鲁班,史书记载:墨子、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张衡、韩志和、唐朝的高骈等都曾制造出会飞的木鸟,反映我国古代探索航空科技光辉的一页。
古代中国人能够第一个制造出会飞的木鸟;今天发展了的中国,定能制造出远程火箭,征服太空。
㈥ 古代第一个发明火箭的人是谁他的介绍加图片。
我国明朝人:万户
火箭的发明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中国古代的记载中,火箭的含义比较广泛,
公元1128年南宋政权建立后,南宋、金和蒙古频繁交战,各方都使用了火器。 1161年11月,金国侵略中原时,南宋军队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雳炮”重挫金军,这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火箭武器。
明代中国火箭发展进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种类的火箭,除了单级火箭,还发展了各种集束火箭、火箭弹和原始的多级火箭,并且对各种火箭的制造、应用、配备和发射剂原料配比及加工制造等都作了详尽的叙述。在当时的水、步、骑兵中火箭武器已作为必备的武器,甚至还有专门的火箭部队,有关火箭武器的使用、布阵、作战技术和管理也都有条例规定。明代的《武备志》中曾有过这些火箭的记载
火药火箭:其工作原理和固体燃料火箭是一样的,以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早在唐代初年(约在7世纪)火药就出现了,南宋时代火药用来制造烟火。大约在13世纪制成火箭。我国古代制造的火箭和起花所用的是黑色火药。
英国人康格里夫179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是学文科的,由于其父经管英国皇家兵工厂的影响,他对兵工机械怀有浓厚兴趣,因此后来便弃文习武,进入这家兵工厂,并且开始在英国士兵从印度带回的火箭资料的基础上,研究改进火箭的速度和射程。经过几年的探索,1805年,康格里夫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重14.5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这种火箭在英国击败拿破仑军队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著的战功。由于康格里夫在火箭方面做出的贡献,英国政府于1814年授予他爵位荣誉,并在1817年被选为议会议员。然而,康格里夫火箭还未能解决制导和控制问题,精度较差。1844年,英国的威廉·霍尔发明了一种自旋稳定器,并用来对康格里夫火箭进行改进。虽然与现代火箭相比,所有的这些火箭都十分简陋,应用也不广泛,但它们的出现却为现代火箭的诞生奏响了序曲。
康格里夫研制的火箭在射程、精度及稳定方式上都作了改进,其性能已经近乎达到了火药火箭的极限。由于其巨大的杀伤力,使各国纷纷开始重视火箭的研究和使用。此后,战争火箭的另一项重大进步就是稳定性的提高。19世纪中叶英国的发明家威廉姆·黑尔在火箭的尾部装上3只倾斜的稳定螺旋板,当火箭发射时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使火箭自身旋转从而达到稳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火药火箭的发展已臻于完善。它的基本结构是由装有火药的火箭筒,中间装有发射药作为推进剂,头部装有高爆炸药和引信,尾部为喷口,另外采用尾部稳定翼起稳定作用,在发射装置上采用发射架或发射筒。比较著名的就是苏联的火箭炮——卡秋莎。
火药火箭是第一种实用的反作用推进装置,虽然有许多局限证明它不是理想的太空运载工具,但它的基本原理却完全适用于航天运载工具的需要,这样运用火箭作为宇宙航行基本运载工具的想法在先驱者脑中逐步酝酿。后来液体燃料火箭出现,进一步为航天推进器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也让航天先驱者看到了使用火箭来完成航天运载的曙光。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早期试验,火箭作为太空飞行的推进装置逐渐得到证实,最终为人类通向太空架起了桥梁。
㈦ 火箭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与使用专,为火箭的发属明创造了条件。 北宋后期,民间流行的可升空的“流星” (后称“起火”),就利用了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按其工作原理,“流星”一类的烟火就是世界上最早用于观赏的火箭。南宋时期,不迟于12世纪中叶出现了军用火箭。到了明代初年,军用火箭已经相当完善并被用于战场,称为“军中利器”。明初时期的兵书《火龙神器阵法》和明代晚期的兵书《武备志》等有关文献,都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火箭的制作和使用情况,仅《武备志》就记载了20多种火药火箭,其中“火龙出水”火箭已是二级火箭的雏形。
㈧ 古代火箭制作的原理是什么
火箭其实不是现代的产物,大约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初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利用反版作用力的古代火箭。后来,权古代火箭被广泛地用做作战武器。最原始的古代火箭,箭杆前端是伤人的箭头,后端是羽毛做的箭尾,它在飞行中起稳定作用,箭杆上绑黑色火药筒,点燃黑色火药,就可推动火箭前进。
到六七百年前的元、明时代,中国的火箭技术进一步发展,不仅火箭的样式增多,而且能多箭齐射。如“二虎追羊”,以及一次能发射2~100枚火箭的装置,其射程可达200~400步。这些火箭威力很大,既可以由士兵拿在手里发射,也可以装在战车、战船上发射。
大约在13世纪,中国的火箭传入阿拉伯国家,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虽然中国古代的火箭并没有能打开天门之锁,但是全世界都承认,火箭的故乡是中国,中国的火箭是打开天门的第一把钥匙。后来终于有人在20世纪40年代从中国古代的火箭中得到启发,制造出了真正的火箭。它首先被法西斯德国用做作战武器,那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布劳恩等人制造的V-2火箭(导弹)。
㈨ 中国古代火箭发明人叫什么
古代火箭发明人并没有详细记载,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三国时期,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火把,从而有了“火箭”之名。
公元1128年南宋政权建立后,南宋、金和蒙古频繁交战,各方都使用了火器。 1161年11月,金国侵略中原时,南宋军队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雳炮”重挫金军,这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火箭武器。
明代是我国火箭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军事技术家制成多种利用火药反作用力推进的火箭,用于军事战争。
明初,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夺取政权的“靖难之役”中,于河北的白沟河同建文帝的部队作战时,遭到“一窝蜂”火箭的射击,这是中国最早将“喷气火箭”用于战争的记载。此后各种单级喷气火箭日益增多,有单发和多发两大类。
(9)古代火箭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的火箭运用:
载人飞行:
明代时火箭不但用于军事领域,而且还出现了火箭载人飞行的尝试。中国明代学者万虎(也有称作“万户”)被认为是世界火箭的鼻祖,是试验空中飞行的开拓者。万虎在研究火箭具有推动物体上升能力的基础上,制作了一把能上天的椅子。
他在座椅背后安装了当时最大的47支火箭,同时把自己捆在座椅的前面,两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人把47支火箭同时点燃,想要借助火箭向前推进和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这个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已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升空飞行的人。为了纪念万虎,人们已将他的名字用来命名月球背面东方海附近的环形山。
大约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中国的火药与火箭等火器技术传到了印度、阿拉伯,并经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引发了阿拉伯与欧洲国家对火箭技术的引用,推动了火箭技术的发展。到1805年,英国炮兵军官W·康格里夫创制成脱胎于中国古代火箭的新式火箭,成为近代火箭的肇端。
射程达到了2.5~3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火箭技术逐渐用于空间探测和开发。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苏联第一艘“东方”号飞船发射成功。1969年7月20至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
有翼火箭:
明代后期的军事技术家还创制了“神火飞鸦”与球形带双翼的“飞空击贼震天雷”两种“有翼式火箭”。
这两种火箭分别在鸦形与球形体内装满火药,火药中有火药线通出,并与起飞火箭火药筒中的火药相串联;发射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火药线,使火箭飞至敌方,并将鸦身与球体内的火药引爆,杀伤和焚烧敌军的人马,是破阵攻城的利器。后来的导弹可以说是这种火箭合乎逻辑的发展。
二级火箭:
明代后期还创制了“火龙出水”等二级火箭。“火龙”有龙身、龙头、龙尾。龙身是为约1.6米长的薄竹筒制成的箭身,前边装一个木制龙头,龙口昂张,利于火箭射出。后边装一个木制龙尾。箭身头尾下部两侧各安一支半斤重的起飞火箭。
箭身内部安置有神机火箭数枚,引线全部扭结一起。龙身下前后共装4个火箭筒,前后两组火箭引线各将其引线扭结在一起,前面火箭药筒底部和龙头引出的纽结线相连。
两种火箭之间有火线相联。发射时,先点燃龙身下部的4个火药筒,推进火龙向前飞行。当起飞火箭的火药线燃尽时,龙身内的神机火箭即被引燃,从龙口射向目标。
这种火箭已经应用了火箭并联(4个火药筒)、串联(两级火箭接力)原理。它既可以射向天空,也可以用于水战。它用于水战时可在水面上飞行数公里远。
这是最早问世的二级火箭,比现代的二级火箭要早300多年。此外,当时还创制三种可返还可回收的二级火箭“飞空沙筒”,把古代火箭技术推进到高级阶段,为近代火箭的研制启发了思路。这是中华民族对火箭技术的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古代火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古代火箭
㈩ 火箭在哪个朝代发明的
火箭是在三国年来间发明的。
中国是源古代火药火箭的故乡。由中国古代军事家最早运用火药创制的火箭,方法是将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然后射到敌人身上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或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使用。火箭这个词在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就已出现。在公元228年的三国时期,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火把,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时,魏国守将郝昭就用火箭焚烧了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火箭"一词自此出现。不过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头后部绑附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射至敌方,达到纵火目的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