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煤发明
① 古代人是怎么取火的
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
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1)蜂窝煤发明扩展阅读:
关于钻木取火传说:
12000年前时昆仑山上多白石,白石积聚之处,少草木,唯一能在石头上生长树,叫燧木。燧木有个特点,只有树杆,没有皮,有树枝,没有树叶。看上去就是一棵干的树,你把他的树枝当成树叶来看,也可以。每年会掉树枝,第二年再生。
但是这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说,我看见一个木头,我就上去钻一钻,看会不会起火,人不会有这种意向的。
但是有一天,昆仑山中来了一只鸟,后世管她叫毕方,毕方这种鸟有一个习惯,它是嘴特别尖,喜欢啄那个木头。转木取火其实是啄木取火,当毕方啄木之时,那树竟生起火来。 着火之后,这些燧人氏族人一看着火了,这样也能着火。等毕方一走,他们拿别的燧木也试着钻,试着看看能不能起火。后来他们用在里面磨的办法,用尽办法想最后成功了,转木取火。
当然这个钻木取火之后,人们当时仅限于一种木头,就是燧木,用它来取火。但是燧木取火之后,我们说这个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后,因为那场大灾难的来临,随着他们9000年后从昆仑山上迁下来,迁到日月山的时候,这种原来存在的木头不复存在了。那么钻木取火,只是我们的一个很遥远的传说,人们想尽办法才能钻木取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以至于距现在9000年到3000年之间,多时候都知道钻木取火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挑各种各样的木头,来用不同的办法钻。挑什么样的木头呢?春天的时候用柳树,夏天的时候用枣杏,秋天的时候用柞,不同的木头来保证钻木取火成功。
当然,在钻木取火的同时,距现在4000多年的时候,人们发现还有一个办法能取火。把一个桶敲成半椭圆形,让它保持光滑,打磨光滑,越光滑越好,里面凹下去,对着太阳,那块放着柴草,这样对上它去照,就像咱们今天说的放大镜一样,照的时候来取火。有太阳的时候,用阳燧来取火,没有太阳的时候用木燧来取火。但是木燧取火其实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等到最后的时候,我们说据现在1800年的时候有火石,那个火石不是靠火石本身取火,是下面像电一样的东西,我们管那个叫火轮,只要有火星溅在上面,立即就着火。到近代的时候有火镰、火石,但是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怎么存储火。
最早的时候,就像所有的人都想的一样,其实你不用特意的去存储,因为你这个族群在洞里面,那个火都是永远不灭的,但是这不是长久的办法,他们要迁移,迁移的过程发明了陶土,陶土是用泥捏好,黄土一和,和完以后把火就直接放在里面,周围烧硬,防止它裂。
后来为了防止裂,放在阴干的地方,里面有两个窟窿眼,就跟咱们现在的蜂窝煤的炉子差不多,只是用陶土做的蜂窝煤炉子。把那个木头烧到一半的时候,把它放在里面,然后盖上那个,就留两个眼,其实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木炭,用木炭的办法保存火种。就是以前的陶土。
这个办法一直用到了4000多年,从9000多年日月山上出来,一直用了5000多年,直接用了4000多年,等到后面的时候,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在渭河流域有一种草叫白蒿,一米多长,把这种草在它长成年之后拔下来,每边两根,总共六根草,编在一起,有两米左右长,晒干之后,一年四季在那儿放着,他们要生活,要去别的地方,大家要做不同的东西的时候,只要拿一根艾蒿就行了,路上拿一根艾蒿,就不灭。到了那个地方,拣了一些柴火,这样一吹,火就着了。
燧人氏族对人们最大的贡献,是我们第一次认识到可以自己动手创造火种,而创造火种的灵感,来自于一种叫毕方的鸟,来自于燧木。所以这个氏族就以燧木为号,我们把他称之为燧人氏族。但这个燧人氏族跟昆仑山上另外一个族群最后融合,融合成一个族,这个族叫羌族,今天还有这个族群存在。后来燧人氏族消失不在了,但是羌族一直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钻木取火
② 蜂窝煤起源于哪年发明的
资料显示,日本人大约在大正中后期(1916年之后)就已经发明了蜂窝煤。
《战回争史研究》丛书主编及主笔@战答争史研究WHS 指出,20年代船用燃料从煤炭变为石油,加上推行山林保育令、木炭产量下降,日本的石炭业会社为鼓励民间多用煤而发明蜂窝煤。大正末年山崎正照发明了自动成型机,日本开始工业化生产蜂窝煤。
③ 蜂窝煤是怎样发明的
发明由来:
蜂窝煤是一名叫王月山的伙夫发明的,他观察到灶里的煤火燃烧不旺内时,只要拿根铁容棍一拨,火苗从拨开的洞眼窜出,火一下就旺起来。后来,他用煤粉做煤球煤饼时,有意在上面均匀地戳几个通孔,不仅火烧得旺,而且节省燃煤,蜂窝煤就是这样被发明了。
相关知识:
蜂窝煤是在煤气、液化气诞生之前家庭炊具中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关内使用蜂窝煤的实属大多数,现在有很多地方仍然使用它烧饭或取暖。
蜂窝煤的名称是北京人叫出来的。但发明人不在北京,而在山东德州。
20世纪20年代初,山东德州有一家煤栈炊事员,名叫王月山。他以前当过铁匠,每天起床就先捅开铁炉子,用捅条一捅,火苗立即从捅开的洞眼中“呜呜”地冒出来。这种常见的现象给了他一个启示,他就根据炉膛大小,用煤粉捏了几个大煤饼,并在上面均匀地戳了几个洞,结果火苗起来很旺,煤也节约了。后来,王月山用铁打了一个模型,将煤灰用水搅拌均匀,一个个打出来。这种有洞的大煤饼,便在德州风行起来。解放初期,这种有洞眼的大煤饼便传到北京,因为它的形状酷似
蜂巢,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商品名,即“蜂窝煤”。
④ 谁发明了煤球中国人吗西方也用吗
是一个山东的炊事员,叫王月山发明的。
当时的煤球都是实心的,一点都内不好烧,而且不易容引燃,王月山就用那个夹煤球的(不知道普通话怎么讲)捅了几个洞,结果发现非常好烧。就这样,空心煤球出现了。
时间貌似是六七十年代,高中学过,忘了,呵呵。
这个只有中国人用滴。
希望能帮到你。
⑤ 哪部三国小说主人公后来发明了蜂窝煤
是《幻想乡玩家》吧《幻想乡玩家》是H萝莉所写的动漫同人网络小说,创作于专2012年,在起点中文网 与创世中属文网连载。主角介绍:八云红:无知的天然少女,在幻想乡过着没羞没臊的生活。拥有神奇的系统(无限复活)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八云麟)身体里居住着祸红
⑥ 蜂窝煤是哪国人发明的
曾经主要用于家庭生火、取暖,用黑煤制成的蜂窝状的圆柱形煤球。
一种易燃蜂窝煤,由原煤、碳化锯木屑、石灰、红(黄)泥、木炭粉等混合物基料和由硝酸盐、高锰酸钾等组成的易燃助燃剂所组成。用上述材料制成直径Φ100mm的易燃蜂窝煤试烧,其着火快、火苗高达140mm以上,燃烧时间长达1 小时,无烟无味,燃烧完全。本易燃蜂窝煤原料广泛、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制作简单、达到省料省时节能节资的目的,有着很好的开发前景。
秸秆生产蜂窝煤技术:本品是以秸秆粉和劣质煤相配合为基本原料,再添加脱硫剂消石灰,成形后再经以石蜡和重油配制成的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而制得,是可使作物秸秆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成形煤。特点:(1)以作物秸秆和劣质煤为基本原料,基本上都是废料利用,价廉易得,变废为宝。(2)燃烧性好,发烟少,放出的二氧化硫少,堪与一般燃料媲美。(3)成形时不加热、不用粘结剂,既节能,又有利于降低成本。(4)制得的成形煤具有耐水性,贮运方便。(5)点燃性好,使用方便。用途和普通煤球、蜂窝煤一样,用作家庭燃料。
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演变.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因为这样可以增大煤的表面积,使煤能够充分燃烧,减少资源的浪费。
⑦ 山东人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创客”!哪些都是山东人发明的
齐鲁大地上面人才辈出,孔夫子就出生于这片土地上,像鲁班这种大发明家也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山东人总是充满了创新精神,他们发明了许许多多对我们生活非常有用的东西,我们下面一起来盘点一下山东人的发明。
我们现在搞消毒总是想到要用84消毒液,因为84消毒液可以杀灭很多细菌,所以不管是家庭还是公共场所,我们都会用到。这个非常有用的发明者也是山东人金耀光。金耀光的一生十分精彩,他小时候家里穷,也只读了3年书,然后就去参加了革命。在军队里面,他勤奋好学,从一个卫生员变成了军医。
抗战胜利后,金耀光回到了医院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医院的消毒条件不好,很多病人都发生了感染。于是,他就开始发明84消毒液,最终他成功了。
鉴于篇幅,以上就是两件山东人非常重要的两项发明,除了这两件,山东人还发明了许许多多的东西。
⑧ 冬天居家如何做到最低成本的取暖
空气能采暖。
1、 家用空调
对于普通的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的二居室,按室内温度为16度来算,需要在家中安装3台空调采暖满足供暖需求。按每天运行按每天运行15个小时计算,3台空调同时开启每天耗电近70千瓦时,一个冬天的采暖费用需按4个月(11月至次年2月)计算,采暖费用大概为5200元。但是空调采暖的缺点是热风吹在头部,头燥足冷,不舒适。
2、 暖气片
暖气片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效,即开即热,另外,暖气片可以明装,不受地板影响。暖气片的初装成本在2-3万元之间,100平方米房子需要散热片80~90柱,每柱在120~500元不等;材料中的主管、支管以及阀门等配件加上安装费6000元左右。100平方米房子在运行中每小时的用气量为2.3立方米,一天开10小时就是23立方米,按照目前武汉气费标准,一个月在2000元上下。缺点:加热慢,热量不均匀,对热水温度要求高。
3、 地暖
目前公认的最舒适的家庭采暖方式,采暖温度均匀,暖热从脚生,符合人的生理需求。地暖取暖费用,初装成本1.8万~3万元,再加上燃气费用每月600-800。地暖的前期安装比较复杂,需撬开地板才能安装,过于,还要复杂提前预热,加热慢。
4、 空气能采暖
新型的空气能采暖方式,以安全、清洁无污染著称,例如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舒适+系列地暖机,价格只需两三千,大型号采暖的适用面积是30~75平方米,所以普通的家庭只需要2到3台。这款地暖机的特点是安装简单,无需铺设地暖管,暖风从底部吹出,脚暖头凉,像地暖一样的舒适。节能效果好一天只需几块钱,还是安全清洁无污染的。还带有高效的空气净化功能,有多重过滤净化系统,有效地祛除PM2.5,甲醛、苯、细菌等。
综合上述所列举的这些采暖方式,目前来看空气能采暖能综合普通采暖的优点,关键还是清洁零污染的,非常符合现在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理念。优势突出,前期的安装费用也不高,日常的开销也不大,从短期和长期来看都是最省钱的采暖方式。
⑨ 蜂窝煤是在什么条件下发明出来的
资料显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山东德州一个家庭工业社的主人郭文德根据外国人使用的煤炭原料和燃烧性能,发明了在煤球上打孔的蜂窝煤。
蜂窝煤(日语:练炭・炼炭(れんたん),韩语:연탄(练炭),喃字:炭“than”),是一种蜂窝状的大煤块,在蜂窝煤炉中作为燃料燃烧,是东亚许多居民的主要家用燃料蜂窝煤比传统蜂窝煤可多烧开水6-8公斤,蓝火,能与液化气比美,蜂窝煤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得到有效控制和转化,使排出的气体不造成空气污染,不易破损,便于运输和存放,
⑩ 蜂窝煤是怎样发明的
从煤球到蜂窝煤 风靡了全国
据了解,被认为是蜂窝煤发明者的郭文德已于2003年去世。在早年一份山东德州政协的文史资料中,有一位叫关家利的作者,曾详细记录了郭文德与蜂窝煤之间的故事。在清代和民国时期,中国人的家庭用煤,基本还是没有蜂窝的煤球,从早年的老照片可以看出,就是将煤炭粉碎后,加一些水和黄土捏成球状。
郭文德是山东德州人,他注意到当时一些市民做饭,用的都是小煤球,夜晚将炉火封住时,用火钳在煤球中间扎个小孔,这样可以使炉火一夜不灭……这个现象让他萌生了做蜂窝煤的想法,样品出来以后,炉火旺盛,耐烧力强。而且燃烧通透,不留黑块,换煤球时用新煤球往下一压,灰烬就可以落入灰膛,只要关好炉门,炉灰也不会乱飞,又方便又卫生。郭文德干脆组建了一个家庭工作社,在1950年10月1日正式开业。很快,新煤球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到1953年,家庭工作社已经变成利民煤球厂,有工人10余人。
随后,这种新煤球也开始向德州以外的地方推广。1958年北京开始推广,并将其命名为蜂窝煤。在当年的推广资料中提到,烧煤一天要抖灰、添煤好几次,而烧蜂窝煤不需要天天生火,又不需要常通火、抖灰,于是黑烟滚滚炉灰飞扬的恼人现象就完全没有了。一个五六口人的家庭,每月烧煤一般需要300多斤,而烧蜂窝煤则只需要200多斤,还省了引煤的木材。北京市1958年上半年推广蜂窝煤的结果是,仅城区和部分郊区的不完全统计,节约了木柴7560吨,节约了煤73000吨。
中国人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被摆在了七件事之首。在北京推广后,蜂窝煤开始在大江南北流行,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次,组委会找到了郭文德的儿子郭春伏,他说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为人淳朴,一心只想通过自己的发明造福人们的生活。“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蜂窝煤会在全国推广,能够影响几代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