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认识的创造性

认识的创造性

发布时间: 2021-01-07 04:15:08

⑴ 认识主体最本质的特征是创造

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内
(1)认识的本质容,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2)对认识的本质的规定的理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既不是“生而知之”、主观自生,也不是直接来源于客体,而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其次,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或摹写,即认识是以客体为原型的,认识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写客体的内容.
第三,认识对客体的反映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包括一定的选择性、重构性,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摹写.

⑵ 认识的能动性反映具有创造性,论述主体怎样才能创造性认识客体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共同原回则.
②,认识是主答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认识的创造性表现在:创造概念、理论体系;创造蓝图;指导实践.
③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辩证统一.创造不是臆造,而以反映为前提和基础;创造也是反映,但是对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反映.实践是反映和创造辩证统一的基础.

⑶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分别是什么意思,区别是什么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就是说我们认识世界都有一定的目的,并通过计划去实现我们的认识.比如我想知道怎样才能使我的博客更加受欢迎,(这是目的)我就会去了解受欢迎的博客有哪些成功的要素。(这就是计划)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为了弄好我的博客,我有空就会在头脑里面设计我的博客,让我的博客看起来更好看,更方便读者阅读(这就是主动创造性),虽然网上能美化博客的元素有很多,但我在设计时不可能把它们全部用在我的博客上,这样会很杂乱,我只能选择最需要的元素放在博客上。(这就是自觉选择性)

学习其实就是认识世界的活动了,学习是有目的的,而且我们的学习一般都是有步骤的。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主动创造出很多东西(比如举一反三),而且还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习。

(3)认识的创造性扩展阅读

意识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所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⑷ 创新性认识

基于上述成果,创新性认识概括为如下几点:

(1)从地下水科学角度阐明了农田区地下水变化与降水量和农业开采量之间互动机制,发现研究区作物需耗水的有效降水量变化驱动农业开采量响应变化,有效降水量减少加剧农业开采对地下水位下降影响程度;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强度呈现每年雨季前的1~5月份较强、6~12月份较弱的规律,其中每年3月份影响最为强烈,1990~2006年多年平均下降幅度为1.005m/a;每年10月份影响最弱,1990~2006年多年平均下降幅度为0.876m/a。

(2)通过对近50年来石家庄农业区农田活动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及降水等资料分析和相关机制研究,发现1956~1981年期间随着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蔬菜产量的改变,区内农业开采量呈线性相关响应变化,即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农业开采量显著增大;自1982年以来,农业开采量变化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蔬菜产量之间线性正相关性明显弱化,即随着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农业开采量增大的幅度明显变小,与农业节水增产技术应用及其水平不断提高密切相关。

(3)将投影寻踪数理方法与MapGIS技术相结合,对农田要素影响地下水状况进行诊断分析,其结果可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⑸ 判断创造性是应以何种人的认识为基础

判断创造性,他的认识基础肯定是以常人来相比较,也就是说,在常人里相比较比较有创新意识,能够想出普通人,想不出来的想法和点子,天才肯定是都有创造性的,那是少数我们常说的创造性应该是和普通人相比较

⑹ 只坚持认识的反应性,看不到认识能动的创造性。就会滑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这句话是正确的。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存在和思维存在同一性。
但是内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思容维能力或者是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科技。这样武装我们的头脑,我们才能够认识到认识能动的创造性。
如果我们只是口头上的坚持,认识的反应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如果太愚昧的话,也会被动摇滑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这句话也告诫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要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分学习科技文化知识。

⑺ 创新性认识的前提是什么

所谓创新性,即前所未有或前有而不完善;所以,创新的前提是前所未有或有而不完善,并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具有创新存在生存发展等积极因素作为基础。

⑻ 谈谈艺术领域的创造性的认识

1、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从本质上说,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定向化活动。因此,艺术美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是指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2、艺术美就是艺术形象之美。人们只有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欣赏,才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之美。人们说,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离开艺术形象的描绘,没有了形象,那艺术本身也就不存在了。艺术形象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图画,它是广泛多彩。不能把艺术形象,仅仅理解为人物形象,那些动人的景色、欢乐或哀痛的思绪,一幅熙熙攘攘的生活图画、一种气氛、一种情趣等,他们都是艺术形象。 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表现出压抑、痛苦、忧郁、希望、挣扎、激奋、斗争、挫折,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最后的欢乐,这些思想感情所构成的音乐形象,就是艺术形象。当然它是诉诸于听觉、想象中的形象。
3、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感,并引起人 们的想象和一定的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称为美的形式。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孔、声音和色彩。
4、艺术形象是艺术活动中客体的再现与主体的表现的统一。“客体再现”,即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如实地描写事物的客观形态,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再现于艺术作品中。再现固然要描绘得像生活本身那样生动可悲、可信,但再现决不是照相式的有闻必录,而要经过艺术家的选择、提炼、集中和概括,甚至在再现时允许有某种变形,即在再现过程中已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性劳动。 “主体表现”,就是艺术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思想倾向、爱与憎,把自己所肯定的或否定的情感态度,甚至自己的意志、冲动等等,都熔铸于形象之中。 对于一个具体形象来说,有的虽侧重于对客体的再现,有的则偏重于对主体的表现。但它们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如巴尔扎克在小说中,主要在于见了十八世纪的法国社会现实.他通过大量真实的艺术形象,再现了资产阶级的胜利和封建阶级的衰落,不可避免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趋势。但另一方面,他也在这些艺术形象中表露了自己的情感、态度,表现了自己对末落贵族的惋惜,对资产阶级的憎恶,对劳动人民同情的思想倾向。可以说巴尔札克的这些作品就是客观的再现与主体的表现的统一。在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中,一方面是强调艺术与客观世界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艺术家的心灵表现。 因此,在探讨艺术美的本质、寻求艺术美客观的根源等,都必须坚持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艺术与客观世界有着密切联系这一原则。但也不能认为艺术美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机械反应、简单的再现。还必须承认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主体生命的表现,包括心灵表现。换句话说,在构成艺术美的诸多要素中,应包括艺术家主体方面的因素。而这些主体方面的因素,就熔铸、体现在艺术形象中的、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意志、冲动等;也就是物化在艺术形象中的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
5、艺术美是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任何作品都有内容与形式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形式是外在的而内容是内在的.面对一个艺术品,首先接触到的是它的形式,然后再去领会它这种形式的内在意蕴,即领会其内容。但真正的艺术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没有美的形式也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具有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统一,才能对欣赏者产生美感效应.认为,没有美的形式,不论内容有多好,人们是不愿意接受的。强调形式美,不等于形式主义.艺术的形式美是以它和内容的统一为前提的,如果破坏了内容也就破坏了艺术的形式美。形式主义者对形式美的片面追求只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因为从根本上说,形式是需要准确、鲜明、生动表现艺术内容的;若脱离内容去追求形式,就会导致创作上的失败.真正艺术美不光要辞藻的华丽,更需要形式的准确、生动的表现内容,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形式美有相对的独立性。当艺术形式美一旦适应艺术的内容被创造出来之后,它就以独特的美学功能反作用于艺术的内容,从而达到强化内容,使内容完美显现的作用。

⑼ 认识的能动性反映具有创造性,论述主体怎样才能创造性认识客体

看政治书 实践是主体-客体结构中的一种基本的功能关系,它表现为主体借助工具与回客体发生实际的答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把主体和客体真正联系起来的中介。认识之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是由于实践不仅能把客观事物提供给主体作为其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应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恩格斯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