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创造动物
蝙蝠:声纳和雷达,还有蝙蝠衫;
鱼类的尾鳍:船舵 ;
鱼类的胸鳍:船桨 ;
蜘蛛网:鱼网和新型纤维;
鸟类:滑翔机和飞机 ;
动物的伪装色:迷彩服 ;
乌龟:坦克和龟息等气功吐纳养生手段 ;
动物的蹼:潜水装备中的蹼脚 ;
猪:防毒面具 ;
蛙类:蛙泳;
『贰』 人和动物所具备创造力的区别是什么
人也是动物,只是属于不同的等级划分出来,人是
灵长类
高级动物
,具有高级的智慧,创造改变环境。而其他动物是自然界的普遍存在。
『叁』 人类的发明创造是从哪些动物身上学来的
1.海豚,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设计出潜艇。
2.水母,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3.青蛙,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
4.苍蝇,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
5.蝙蝠,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
6.蓝藻,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3)人创造动物扩展阅读:
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 。例如关于信息接收、信息传递、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仿生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功能和行为,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打破了生物和机器的界限,将各种不同的系统沟通起来。
运用仿生方法可创制新的机械,发明现代化识辨仪器,改进通信系统,设计新颖的工艺和研制人工脏器等。如现代的飞机、极地越野汽车、雷达系统的电子蛙眼、航海的声纳系统、航空建造工程的蜂窝结构、人工肾及人工心脏等,都是仿生的结晶。
参考资料:网络-仿生
『肆』 动物和人类的神秘身体是谁创造的
一种说法是大自然,一种说法是上帝.可以看《万物简史》,但我相信神造论,因为用极限推理法,如果人类的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也是可以创造生物的~如果能创造出智能机器人也和生物无异!
『伍』 人类受到什么动物的启发,发明了哪些创造发明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
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17、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抗撕断裂降落伞与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
18、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19、响尾蛇导弹等就是科学家模仿蛇的“热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着一种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的原理,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20、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
21、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 22、白蚁不仅使用胶粘剂建筑它们的土堆,还可以通过头部的小管向敌人喷射胶粘剂.于是人们按照同样的原理制造了工作的武器—一块干胶炮弹.
23、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
24、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
25、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26、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27、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28、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29、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30、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
根据鲎复眼视网膜侧抑制网络的工作原理,研制成功可增强图像轮廓、提高反差、从而有助于模糊目标检测的—些装置.已建立的神经元模型达100种以上,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新型计算机.
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来的灵感,为军事上做出了贡献.
像现在的电脑是仿造人类的大脑而发明出来的.
汽车是从马车仿造而来的.
科研人员模仿莲叶的自净原理,美国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将这种自净原理用于汽车制造,使驾车族不必再日日洗车.上海也已研制出具有自洁效应的纳米涂料,其干燥成膜过程中,涂层表面会形成类似荷叶的凹凸形貌,构筑一层疏水层.
鲨鱼皮肤-连体鲨鱼装.这种鲨鱼装仿造了海中霸王鲨鱼的皮肤结构,泳衣上设计了一些粗糙的齿状凸起,能有效地引导水流,并收紧身体,避免皮肤和肌肉的颤动.
第二代鲨鱼装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亮点,加入了一种叫做“弹性皮肤”的材料,可使人在水中受到的阻力减少4%.此外,还增加了两个附件,附在前臂上由钛硅树脂做成的缓冲器能使运动员游起来更加轻松;附在胸前和肩后的振动控制系统能帮助引导水流.
模拟海蜇感受次声波的器官,科技人员设计出一种“水母耳”仪器,可提前15小时左右预报风暴.它由喇叭、接受次声波的共振器和把这种振动转变为电脉冲的转换器以及指示器组成.将这种仪器安装在船的前甲板上,喇叭做360°旋转.当它接收到8赫兹-13赫兹的次声波时,旋转自动停止,喇叭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风暴将要来临的方向.指示器还可以告诉人们风暴的强度.
如德国轮胎设计专家根据跑行中的猫前爪垫的功能和蜘蛛网的柔顺结构及其稳定性,设计出一种AMC垫型轮胎,其表面的柔软性和硬性网状结构设计,具有较大的抓地性和运行精度,增加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刹车距离从现在的19米缩短为9米,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德国米勒公司新设计的一款洗衣机内桶表面结构仿造蜂巢和龟背壳形状,所洗的衣服非常干净,但洗涤过程却非常柔顺,不伤衣料.
奥托根据鹳的翅膀制造的滑翔机成功的在Brandenburger村飞行了250米,而且他也取得了 “滑翔机之父”的称号.
科学家从箭鱼长针状突起受到启发,用于超音速飞机刺破高速飞行时产生的音障;从鲸的造型开发出潜水艇;从海豚头部气囊产生振动发射超声波遇到目标被反射而研制出声纳.
蜜蜂与偏振定向器,蜜蜂采集花粉而不迷路,是因为头上有一对复眼,每只复眼由6300个单元组成,光线进入眼晶体后,通过晶锥到达含有感光色素的感光束.感光色素分子对偏振光特别敏感,因而具有良好的定向功能.特别是在乌云蔽日的情况下,也能根据太阳方位的变化进行时间、方向的校正.科学家受益于蜜蜂偏振光定向本领,研制出偏振定向器用于飞机、舰船.
响尾蛇与热定位器,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对0.001摄氏度的温差都能感觉出来,且反应时间不超过0.1秒.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就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探测器.
鸽子与预警雷达,鸽子的视网膜主要由外层的视锥体、中层的双极细胞、后层的神经细胞以及视顶盖构成,能对亮度、边缘、方向以及运动等发生特殊反应,所以人们称鸽眼为“神目”.科学家通过模仿研制出鸽眼电子模型,用于预警雷达系统,提升了探测能力. 夜蛾与超声波报警器,夜蛾胸腹之间有一对叫作鼓膜器的特殊听觉器官,可以从很强的背景噪声中分辨出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其身上厚密的绒毛还能吸收蝙蝠发射的探测超声波,从而在天敌面前处于“隐身”状态.科学家通过把夜蛾身上绒毛状的材料用于飞机、舰船等装备,大大减少了目标被雷达、红外线和超声波发现的概率.
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长颈鹿脖子很长,脑子与心脏的距离大约是3米,要使血液能输送到头上,血压相对要高,大约是人体的两倍.但当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血液却没有一股脑地涌向头部.原来是裹在长颈鹿身体表面的一层厚皮起了作用.长颈鹿低头时,厚皮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使其不会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意外. 依照长颈鹿厚皮原理设计的抗荷飞行服,飞行员穿上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压的作用.当飞机加速时,抗荷飞行服还能压缩空气,亦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就此而言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一步
网上帮你找的,如果帮到你的话,请采纳。
『陆』 根据哪些动物的特殊本领创造发明了什么
雷达 蝙蝠来
防毒面具 猪
人工冷自光 萤火虫
直升飞机(蜻蜓)
甲虫---坦克
鲨鱼皮泳衣 仿 鲨鱼
迷彩服 仿 变色龙
全息照相机 仿 青蛙眼睛
青蛙肌肉 抗干扰系统
视觉 电影摄影机
响尾蛇 红外技术
蛙眼 目标跟踪系统
昆虫的触角 天线
蜜蜂的超顺磁铁 导航超长波
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锯子 锯齿草
尼龙搭扣 苍耳属植物
人工冷光 萤火虫
现代起重机的挂钩 动物的爪子
小鸟-飞机
青蛙-电子蛙眼
鲨鱼-潜水艇
变色龙-便衣
鲸鱼-提高轮船速度
蜻蜓-让飞机的机翼不会破碎
长颈鹿-抗荷服
海母-暴雨检查器
龙虾-气味探测仪
飞机———大雁
机器人——人
蝴蝶:迷彩服
甲壳虫:装甲车
鸭蹼:橹板
苍蝇:复眼照相机
『柒』 人类从动物植物受到得启发发明创造了些什么东西
1、变形机器人
科技日报2015年02月11日讯: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和技术联盟的联合团队开发出一种像章鱼一样的机器人,可以在水中收缩从而以超快速度推进和加速,成为前所未见的人造水下航行器。
2、声呐
声呐并非人类科技的专利,不少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声呐”。
蝙蝠就用喉头发射每秒10-20次的超声脉冲而用耳朵接收其回波,借助这种“主动声呐”它可以探查到很细小的昆虫及0.1mm粗细的金属丝障碍物。飞蛾等昆虫也具有“被动声呐”,能清晰地听到40m以外的蝙蝠超声,因而往往得以逃避攻击。
3、电子蛙眼
仿生学家洛克根据蛙眼的原理和结构,发明了电子蛙眼。将电子蛙眼和雷达相配合,就可以像蛙眼一样,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敏锐迅速地跟踪飞行中的真目标。
4、船桨
船桨是利用费力杠杆原理模拟鱼的胸鳍和腹鳍,起到可以像鱼鳍一样,一下一下地前后划动,使船体徐徐前进的作用。
船桨的上端为圆杆,利于手握,叫握杆;下端为板状,名桨板,用以拨水,利用了物理学上的牛顿第三定律,通过水波的反作用力,使船前进。
5、雷达
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因为蝙蝠魔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又能觉察出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科学家据此设计出了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
『捌』 人类创造除了哪些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动物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大约已经超过了几千万种,人类无法统计,很多种类是人类从未见过的,从微生物到大型动物,它们的形态千奇百怪,甚至能够适应人类适应不了的环境,正是因为它们的共同存在,组成了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让生态系统更加巩固,由此可见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在大自然当中有这样几种恐怖的生物,它们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生物。
5
以上这三种动物全是人类干涉造成,人类过度干涉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或许对人类是一场灾难,如果一旦在这其中创造出强大的变异生物,它们会选择攻击人类,到时候人类后悔已经晚了。看完这篇文章,你还知道有哪些生物是人类刻意干涉造成?
『玖』 大自然给人类的创造发明有哪些动物
大乌龟背小乌龟:转动炮塔的坦克。
鸟在天空飞翔:制造了各种飞行器。
蜜蜂造巢窝:各种正六边形的蜂巢结构板材。
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飞机设计师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鲸: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fǎng)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舴的速度。
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yún)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袋鼠: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贝壳:外壳坚固的坦克……
1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2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3 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和他的助手对鸟类进行仔细的解剖,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
4
生物在漫长的年代里就是生活在被声音包围的自然界中,它们利用声音寻食,逃避敌害和求偶繁殖。因此,声音是生物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信息。意大利人斯帕兰赞尼很早以前就发现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飞行,既能躲避障碍物也能捕食在飞行中的昆虫,但是堵塞蝙蝠的双耳后,它们在黑暗中就寸步难行了。面对这些事实,帕兰赞尼提出了一个使人们难以接受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年哈台认为蝙蝠发出声音信号的频率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并提出蝙蝠对目标的定位方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郎之万发明的用超声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遗憾的是,哈台的提示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工程师们对于蝙蝠具有“回声定位”的技术是难以相信的。直到1983年采用了电子测量器,才完完全全证实蝙蝠就是以发出超声波来定位的。但是这对于早期雷达和声纳的发明已经不能有所帮助了。
5 在利奥那多·达·芬奇研究鸟类飞行造出第一个飞行器400年之后,人们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使人类实现了飞上天空的梦想。由于不断改进,30年后人们的飞机不论在速度、高度和飞行距离上都超过了鸟类,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在继续研制飞行更快更高的飞机时,设计师又碰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气体动力学中的颤振现象。当飞机飞行时,机翼发生有害的振动,飞行越快,机翼的颤振越强烈,甚至使机翼折断,造成飞机坠落,许多试飞的飞行员因而丧生。飞机设计师们为此花费了巨大的精力研究消除有害的颤振现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就在机翼前缘的远端上安放一个加重装置,这样就把有害的振动消除了。可是,昆虫早在三亿年以前就飞翔在空中了,它们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颤振的危害,经过长期的进化,昆虫早已成功地获得防止颤振的方法。生物学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时,发现在每个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区——翼眼或称翅痣。如果把翼眼去掉,飞行就变得荡来荡去。实验证明正是翼眼的角质组织使蜻蜓飞行的翅膀消除了颤振的危害,这与设计师高超的发明何等相似。假如设计师们先向昆虫学习翼眼的功用,获得有益于解决颤振的设计思想,就可似避免长期的探索和人员的牺牲了。面对蜻蜓翅膀的翼眼,飞机设计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6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