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科学发明
㈠ 我有两个 四驱车 马达 想用他们制作个科技小发明 该怎么办
我觉得是不可能飞的 因为普通马达转速只有15000,远远不够哦(转速80000上的到可以试试 如果解决重量问题的话)
不过道可以做个风扇社么的
㈡ 马达可以做什么小发明
电池+马达,可以替代
作科学小发明,小制作的小发动机啊。呵呵!望提问,望采纳,谢谢
㈢ 大自然的启示给人类发明了什么(除了潜艇.马达之外)
蛙眼监控仪,飞机,吊车
就是仿生学的研究
仿生学(bionics)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腊语言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术涵义的ices而组成的词语。大约从1960年才开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例如关于信息接受(感觉功能)、信息传递(神经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游泳时能使身体表面不产生紊流)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 自然对方身份的是非得失生物,都有着怎样的奇异本领?它们的种种本领,给了人类什么启发?模仿这些本领,人类又可以造出什么样的机器?这里要介绍的一门新的科学——仿生学。
人类仿生的行为虽然早有雏型,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并没有自觉地把生物作为设计思想和创造发明的源泉。科学家对于生物学的研究也只停留在描述生物体精巧的结构和完美的功能上。而工程技术人员更多的依赖于他们卓越的智慧,辛辛苦苦的努力,进行着人工发明。他们很少有意识的向生物界学习。但是,以下几个事实可以说明:人们在技术上遇到的某些难题,生物界早在千百万年前就曾出现,而且在进化过程中就已解决了,然而人类却没有从生物界得到应有的启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为使舰艇在水下隐蔽航行而制造出潜水艇。当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原始的潜艇时,是先用石块或铅块装在潜艇上使它下沉,如果需要升至水面,就将携带的石块或铅块扔掉,使艇身回到水面来。以后经过改进,在潜艇上采用浮箱交替充水和排水的方法来改变潜艇的重量。以后又改成压载水舱,在水舱的上部设放气阀,下面设注水阀,当水舱灌满海水时,艇身重量增加使它潜入水中。需要紧急下潜时,还有速潜水舱,待艇身潜入水中后,再把速潜水舱内的海水排出。如果一部分压载水舱充水,另一部分空着,潜水艇可处于半潜状态。潜艇要起浮时,将压缩空气通入水舱排出海水,艇内海水重量减轻后潜艇就可以上浮。如此优越的机械装置实现了潜艇的自由沉浮。但是后来发现鱼类的沉浮系统比人们的发明要简单得多,鱼的沉浮系统仅仅是充气的鱼鳔。鳔内不受肌肉的控制,而是依靠分泌氧气进入鳔内或是重新吸收鳔内一部分氧气来调节鱼鳔中气体含量,促使鱼体自由沉浮。然而鱼类如此巧妙的沉浮系统,对于潜艇设计师的启发和帮助已经为时过迟了。 声音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语言,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优美的音乐使人们获得艺术的享受,工程技术人员还把声学系统应用在工业生产和军事技术中,成为颇为重要的信息之一。自从潜水艇问世以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水面的舰船如何发现潜艇的位置以防偷袭;而潜艇沉入水中后,也须准确测定敌船方位和距离以利攻击。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洋上,水面与水中敌对双方的斗争采用了各种手段。海军工程师们也利用声学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侦察手段。首先采用的是水听器,也称噪声测向仪,通过听测敌舰航行中所发出的噪声来发现敌舰。只要周围水域中有敌舰在航行,机器与螺旋桨推进器便发出噪声,通过水听器就能听到,能及时发现敌人。但那时的水听器很不完善,一般只能收到本身舰只的噪声,要侦听敌舰,必须减慢舰只航行速度甚至完全停车才能分辨潜艇的噪音,这样很不利于战斗行动。不久,法国科学家郎之万(1872~1946)研究成功利用超声波反射的性质来探测水下舰艇。用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向水中发出超声波后,如果遇到目标便反射回来,由接收器收到。根据接收回波的时间间隔和方位,便可测出目标的方位和距离,这就是所谓的声纳系统。人造声纳系统的发明及在侦察敌方潜水艇方面获得的突出成果,曾使人们为之惊叹不已。岂不知远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前,蝙蝠、海豚早已对“回声定位”声纳系统应用自如了。 蝙蝠能用耳朵与嘴“看东西”
生物在漫长的年代里就是生活在被声音包围的自然界中,它们利用声音寻食,逃避敌害和求偶繁殖。因此,声音是生物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信息。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很早以前就发现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飞行,既能躲避障碍物也能捕食在飞行中的昆虫,但是塞住蝙蝠的双耳、封住它的嘴后,它们在黑暗中就寸步难行了。面对这些事实,斯帕兰捷提出了一个使人们难以接受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与嘴“看东西”。它们能够用嘴发出超声波后,在超声波接触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时,用双耳接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年,哈台认为蝙蝠发出声音信号的频率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并提出蝙蝠对目标的定位方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郎之万发明的用超声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遗憾的是,哈台的提示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工程师们对于蝙蝠具有“回声定位”的技术是难以相信的。直到1983年采用了电子测量器,才完完全全证实蝙蝠就是以发出超声波来定位的。但是这对于早期雷达和声纳的发明已经不能有所帮助了。 蜻蜓的翅膀对造飞机的启示
另一个事例是人们对于昆虫行为为时过晚的研究。在利奥那多·达·芬奇研究鸟类飞行造出第一个飞行器400年之后,人们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使人类实现了飞上天空的梦想。由于不断改进,30年后人们的飞机不论在速度、高度和飞行距离上都超过了鸟类,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在继续研制飞行更快更高的飞机时,设计师又碰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气体动力学中的颤振现象。当飞机飞行时,机翼发生有害的振动,飞行越快,机翼的颤振越强烈,甚至使机翼折断,造成飞机坠落,许多试飞的飞行员因而丧生。飞机设计师们为此花费了巨大的精力研究消除有害的颤振现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就在机翼前缘的远端上安放一个加重装置,这样就把有害的振动消除了。可是,昆虫早在三亿年以前就飞翔在空中了,它们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颤振的危害,经过长期的进化,昆虫早已成功地获得防止颤振的方法。生物学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时,发现在每个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区——翼眼或称翅痣。如果把翼眼去掉,飞行就变得荡来荡去。实验证明正是翼眼的角质组织使蜻蜓飞行的翅膀消除了颤振的危害,这与设计师高超的发明何等相似。假如设计师们先向昆虫学习翼眼的功用,获得有益于解决颤振的设计思想,就可似避免长期的探索和人员的牺牲了。面对蜻蜓翅膀的翼眼,飞机设计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以上这四个事例发人深省,也使人们受到了很大启发。早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前,各种生物已在大自然中生活了亿万年,在它们为生存而斗争的长期进化中,获得了与大自然相适应的能力。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说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极其精确和完善的机制,使它们具备了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生物界具有许多卓有成效的本领。如体内的生物合成、能量转换、信息的接受和传递、对外界的识别、导航、定向计算和综合等,显示出许多机器所不可比拟的优越之处。生物的小巧、灵敏、快速、高效、可靠和抗干扰性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根据响尾蛇的颊窝能感觉到0.001℃的温度变化的原理,人类发明了跟踪追击的响尾蛇导弹。
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
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抗撕断裂降落伞与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响尾蛇导弹等就是科学家模仿蛇的“热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着一种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的原理,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
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白蚁不仅使用胶粘剂建筑它们的土堆,还可以通过头部的小管向敌人喷射胶粘剂。于是人们按照同样的原理制造了工作的武器—一块干胶炮弹。
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
我国纺织科技人员利用仿生学原理,借鉴陆地动物的皮毛结构,设计出一种KEG保温面料,并具有防风和导湿的功能. 赞同0| 评论(2) 2012-3-5 15:23 chenjundetkzc | 四级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㈣ 全世界最小的电机有哪些作用,它是由谁发明的
时间是哪条路?
如果我们再打开一点示波器:观看视频时,通常可以清楚地知道时间在视频中是向前还是向后。例如,如果我们看一个网球,它在每次撞击地面后会跳得更高一点,那么我们直观地知道该视频向后播放。这是因为经验告诉我们,每次撞击球都会损失一些能量,因此反弹回弹的高度应该较小。
如果我们现在考虑一个既不增加能量又不损失能量的理想系统,那么就无法确定时间在哪个方向上运行。这样的系统可以是一个“理想的”网球,它在每次撞击后以完全相同的高度反弹。因此,不可能确定我们正在观看此理想球的视频是向前还是向后-两个方向都同样合理。如果能量保留在一个系统中,我们将不再能够确定时间方向。
但是,该原理也可以颠倒:如果我们观察到系统中的某个过程清楚地表明时间在哪个方向运行,则该系统必须损失能量,或更确切地说,要耗散能量,例如通过摩擦。
回到我们的微型电动机:通常假定在隧道掘进过程中不会产生摩擦。但是,与此同时,没有能量提供给系统。那么,如何使转子始终向同一方向旋转呢?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不允许有任何例外-唯一的解释是,即使在隧穿过程中,能量损失也很小,即使能量损失很小。因此,格罗宁和他的团队不仅为分子工匠开发了玩具。Empa研究人员说:“电动机可以使我们研究量子隧穿过程中的过程和能量耗散的原因。”
㈤ 科学小发明小制作
我的小发明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喜欢抽烟,而抽烟会污染环境。我爸爸专他也是特别的属喜欢抽烟。他每次一抽烟就会把房间里弄得乌烟瘴气的让人特别难受。我几乎每天都要忍受着这种比毒气还毒的烟气。
我为了这一件事伤脑筋了很久,终于,我想到了一个发明能够不让这种烟味在房间里蔓延。到了礼拜六,我利用可30分钟,终于将稿图画出来,我写了一个所需的材料列表。有香水、木块、瓶子、泡沫纸、箱子,和一根空心的铁管、电池和马达小风扇,30分钟后我爸需要的材料都准备好了,下一步就是完成着一个小发明,首先我将木块和瓶子打了个洞。再对齐后粘在一起然后把泡沫纸粘在对接口上加强牢固性。再把箱子打了一个大小和铁管相同的洞后把铁管插入洞中。把小风扇装上马达和电池后放入箱子能让对接口和铁管接上后就完成了。这个发明的名字叫“烟雾净化器”
㈥ 世界上最早的马达是谁发明的
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气机,此后人们开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载人.法国的居纽(N.J.Cugnot)是第一个将蒸汽机装到车子上的人.1770年,居纽制作了一辆三轮蒸汽机车.这辆车全长7.23米,时速为3.5公里,是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后经过改进,于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他制作的样品.由于该发动机工作效率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根据奥托发动机的原理,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油发动机,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根据定压热功循环原理,研制出压燃式柴油机,并取得了制造这种发动机的专利权.
1957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活塞发动机,这是汽油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转子发动机的特点是利用内转子圆外旋轮线和外转子圆内旋轮线相结合的机构,无曲轴连杆和配气机构,可将三角活塞运动直接转换为旋转运动.它的零件数比往复活塞式汽油少40%,质量轻、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大.1958年汪克尔将外转子改为固定转子为行星运动,制成功率为22.79千瓦、转速为5500转/分的新型旋转活塞发动机.该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因而引起各国的重视.日本东洋公司(马自达公司)买下了转子发动机的样机,并把转子发动机装在汽车上,可以说,转子发动机生在德国,长在日本.
㈦ 小型马达能发明成什么东西
小型马达能发明什么东西这个真的不知道、不过我知道爱德利小型马达可以使用到很多行业当中:
用于精密输送,提升,印刷,包装,医疗,食品,电子,服装机械,农机及办公等自动和半自动设备中作传动之用。
㈧ 科技小发明飞机的马达使小飞机原地打转是为什么
固定翼飞机还是直升机?
尾舵没装正确,歪了。
襟翼可能两边不平衡。
螺旋桨装歪了(不会是喷气式的小飞机吧😄)。
如果是直升机,那就是尾部的平衡螺旋桨装的有问题。多换几个角度重新装装试试。
㈨ 用小马达可以发明什么东西
发电机,变压器,天线,干扰器,电感,电磁铁,起重机,吸尘器,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