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发明家
A. 冬天戴眼镜时又戴口罩眼镜片上起雾怎么办求靠谱解决办法、
换眼镜片,现在有种专门的防雾镜片,叫飞视,凯米公司出的。
也可以买防雾喷剂,但不靠谱。
医院里做手术的医生是在上面涂中性肥皂,就是老式的那种长条的
B. 英雄联盟lgdvsvg戴口罩的是谁
打野的陶宝权和辅助平野林
C. 口罩是怎样发明的
1600多年前,我国正处在元朝时期,当时国家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专·波罗十分属羡慕,不远万里前来游览。他发现伺候皇帝饮食的宫人,口鼻上一律蒙着一块织工精美的蚕丝巾。他打听到这块蚕丝巾的功用是为了保证皇帝饮食的洁净。回国后,他把这件事也详细写进了《马可·波罗行记》。这是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关于口罩的描述。
600多年后,德国一名医生提议医生用纱布蒙起口鼻后做手术,各国医生纷纷效仿,从此伤口感染率明显减少了。这就是现代纱布口罩的来历。
D. 过碳酸钠什么时间发明的,发明人是哪个
[编辑本段]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过碳酸钠
过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Percarbon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MSDS编码): 1336
CAS No.: 15630-89-4
分子式: 2Na2CO3·H2O2
分子量:246
[编辑本段]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过碳酸钠 15630-89-4
[编辑本段]第三部分、危害辨识资料
危险性概述
氧化物,与可燃物接触易起火。
吞食有害或有严重后果。
对眼睛和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对皮肤有刺激性。
对环境无重大危害。
潜在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略有刺激性,易引起皮肤溃疡、灼伤。
眼部接触:对眼睛有刺激性,易引发眼痛、眼红和其它不适症状。
吸 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易引发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食 入:可能引发呕吐、腹泻。
[编辑本段]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流动的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若呼吸困难,给输氧。
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就医,切勿催吐。
[编辑本段]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加剧易燃物燃烧。
是白色颗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遇潮气逐渐分解,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
危险。
在密闭容器或空间内分解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立即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穿戴防护用具和自给式呼吸器。
保持空气流畅以排泄有毒气体和分解物。
用大量水喷洒
[编辑本段]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露污染区,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勿使泄露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露: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露:收集回收或运
到废物处理场进行处理。
用大量水冲洗泄露污染区。
[编辑本段]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
氧化剂!储存于干燥洁净、通风条件良好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和直接的阳光照射。
室温40°C 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注意防潮和雨淋。保持容器的密封,注意标签完好无遗漏。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
装及容器损坏,注意保持容器压力排泄的正常。雨天不宜运输。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硫、磷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避免与其它易引起产
品分解的物质接触。
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产品与眼睛、皮肤和衣服接触。操作时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流畅。
切勿吞食,切勿吸入粉尘、薄雾、气体。勿在工作环境内饮食、吸烟。
避免与易燃物和有机物接触。
容器上应有标签,不使用时保持容器密封。
操作后清洗手和其它身体接触部位。
[编辑本段]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保持室内空气通畅,配备空气流通装置。避免粉尘和气雾,勿在密闭的空间内操作,应经常
观测以确定接触危害值,保持接触危害值处于防护标准值之下。
呼吸系统防护
通常情况下不需特殊的防护,但是当作业环境不确定或粉尘多、或者环境危害程度超过上限
时,应使用空气呼吸器、自给式呼吸器、氧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半、全面罩)防尘
口罩等防护器具。
脸/眼睛防护
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和防护面具
身体防护
避免皮肤与产品接触,佩戴防化学品手套(推荐材料:PVC,氯丁橡胶等)。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穿戴各类作业防护服。
其它防护设施
洗眼器,安全淋浴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靴
卫生清洁概述
下班后和用餐前用肥皂和水清洗手和其他身体接触部位。进食或吸烟前必须洗掉身体上的化
学品。
[编辑本段]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白色颗粒
气味……………………………………………………无
堆积密度………………………………………………0.9~1.2 g/cm3
溶解性…………………………………………………Min 14.5g/100g water@20°C
PH 值(3%溶液)……………………………………约10.5
分解温度………………………………………………50 °C
[编辑本段]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稳定
禁配物…………………………………………………还原剂、水、酸类、易燃物、有机物、重
金属盐
分解产物………………………………………………氧气
[编辑本段]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LD50……………………………………………………2400 mg/kg 大鼠经皮
LD50……………………………………………………>2000 mg/kg 兔子经口
LD50……………………………………………………>4580 mg/kg 大鼠吸入
[编辑本段]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能非生物降解
生态毒性……………………………………………降解产物对环境低毒
生物富集……………………………………………非生物积累性
急毒性………………………………………………无具体数据
[编辑本段]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依照政府相关法规处理
外包装处置方法
清空并清洗容器,然后依照政府相关法规处理
[编辑本段]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通用运输品名………………………………………过碳酸钠
联合国编号…………………………………………UN3378
危险品等级…………………………………………5.1
包装标志……………………………………………5.1(氧化剂)
包装类别……………………………………………III
[编辑本段]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年1 月9 日国务院第52 次常务会议通过),化学危险物品安
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
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化为第5.1 类氧化剂。
[编辑本段]过碳酸钠专利技术集
1、包膜过碳酸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多用途环保浓缩洗衣粉
3、多用途浓缩型洗洁粉及其制备方法
4、防治多种鱼病的药剂
5、非粉状固体消毒增氧剂
6、高纯度二氧化氯稳定液制备装置及工艺
7、高纯氧制备
8、高活性稳定过氧化碳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9、瓜果、蔬菜残留农药固体清除剂
10、广用洗洁剂的组合物及制法
11、过碳酸钠的制备方法
12、含过碳酸钠的组合物
13、含氧漂白剂的皂粉及其其制造方法
14、含有酶激活剂的两剂式无磷加酶洗衣粉
15、加以包覆的碱金属过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16、假牙清洗剂
17、简便的制氧方法
18、解吸气提法高纯度稳定态二氧化氯生产方法
19、利用高铝水泥制造4a沸石的方法
20、粒状过碳酸钠的生产方法
21、煤炭燃烧强化调解剂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22、乳糖酸、乳糖酸盐和 或乳糖酸衍生物作为包覆材料的应用
23、水产养殖用供氧净水剂
24、涂层了的过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5、涂敷过碳酸钠颗粒及其生产方法和含此颗粒的洗涤剂、清洁剂及漂白剂组合物
26、涂覆过碳酸钠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27、稳定的过饱和过硼酸钠溶液及其在稳定的过碳酸钠粒子制造中的应用
28、稳定的去头皮屑洗发剂组合物
29、稳定过碳酸钠的制备方法
30、稳定化的过碳酸钠颗粒产品、制法和应用
31、稳定粒状碱金属过碳酸盐的方法
32、稳定性二氧化氯生产法
33、无水洗手膏
34、洗涤剂组合物 2
35、洗涤剂组合物
36、洗衣机消毒去污剂
37、新型过碳酸钠及其制备方法
38、新型染发剂
39、畜禽洗肠粉
40、氧化硫醚基成为亚砜基的方法
41、一次性使用的化学氧袋
42、一种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及其生产方法
43、一种改性过碳酸钠及其制备方法
44、一种过碳酸钠的外用复合稳定剂
45、一种过碳酸钠稳定剂的配制方法
46、一种过碳酸钠制备方法
47、一种含氧洗涤剂及其制备方法
48、一种精制食用级紫胶及其制备方法
49、一种聚醚后处理剂
50、一种生产高浓度稳定态二氧化氯的方法
51、一种生产稳定的过碳酸钠的方法
52、一种水体增氧剂的制造方法
53、一种涂覆过碳酸钠的制备方法
54、一种稳定二氧化氯的生产方法
55、一种无沸石无磷洗衣粉
56、一种无磷消毒洗衣粉
57、一种用过碳酸钠制备的增氧剂
58、一种用于过碳酸钠的涂覆剂
59、一种织物漂白杀菌组合物
60、一种制取过氧乙酸的固体药剂及其制造方法
61、一种制氧方法
62、以过碳酸钠为试剂制备环氧蒎烷的方法
63、以杉木油为原料的环氧雪松烷生产方法
64、引入氟取代基的方法
65、应急用化学产氧袋
66、用于固体-液体分离的薄膜组件
67、有涂层的过碳酸钠颗粒和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洗涤组合物中的应用以及含有该颗粒的洗涤组合
[编辑本段]过碳酸钠应用
过碳酸钠能用于生产H2O2:过氧化氢(H2O2)俗名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它难电离,易分解。作为一种经典化工产品,工业上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开始生产。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过氧化氢近年来更受人们的青睐,并被称为“绿色氧化剂”。为了储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采用醇析出将其转化成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化学式为: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醇析出的产生工艺过程如下:在0~5℃时,往饱和Na2CO3溶液中,先加入H2O2和稳定剂(MgCl2和Na2SiO3),经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异丙醇,过滤,分液,即得过碳酸钠晶体。 经过处理可得到粒粒氧,即固粒氧,用于在鱼池中立体增氧,净化水质。
E. 哮喘病人冬天带什么口罩
药店有卖叫做N95的口罩,8块一个,用着不错,比1块钱好几个的厚实很多
F. 吃饭不用摘的口罩,是一种新型口罩,这种口罩可以广泛应用吗
我认为两种都不会得到广泛使用。吃饭不用摘的口罩有两种,一种是以色列的一家餐厅发明的,是一种机械手,在吃饭的时候习惯手拿刀叉,不习惯用的手拿着一个压力装置,用来将口罩从中间撑开,将食物放到嘴巴里面,这样就可以不将口罩摘下来达到吃饭的目的。另一种口罩是由日本的一家连锁餐馆发明的,可以在吃饭的时候不需要摘口罩。这个口罩的名字叫做会说话的君,鸭是在普通的口罩基础上,在口罩上方夹了一张餐巾纸,就像帘子一样遮住自己的嘴巴。官方称在吃饭或者喝饮品的时候可以有效防止飞沫传播。
以色列发明的吃饭不用摘的口罩,虽然已经发明了专利,也相对于会说话的君更为方便使用。但是,随着在口罩上面增加了一个装置,那么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G. 3m防尘口罩怎么样,颗粒物防护口罩的发明者
防尘口罩的效果不在于品牌, 而在于质控和防护等级。
现在防护口罩必须执行GB2626-2006标准。根据国标,防尘口罩学名称为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根据防护对象不同,分为防油性颗粒物(油烟、油雾和非油性颗粒物)和非油性颗粒物(粉尘、烟、雾、微生物等)两种。
防油烟口罩分为KP100,KP95和KP90三个等级。防尘口罩分为KN100、KN95、KN90三个等级。其中KP100和KN100可以对超微粉尘达到近100%(99.97%以上)的防护效果。口罩的防护效果,主要取决于面罩与面部的密合性,二是滤棉的防护等级。因此,不管哪个品牌,口罩的效果主要看防护等级。
根据口罩使用性质不同,还分为一次性口罩、复式半面罩、全面罩三种。
口罩防护效果取决于2个方面。一是滤棉的过滤效率。二是面罩与面部配合后的漏气率。
因此口罩必须分大小号,不分大小号的口罩与面部的漏气率因人而异。科学选用经过GB2626-2006标准认证的防尘口罩,有助于预防肺部伤害发生。
1、选择复式半面罩型。一次性口罩由于最大允许漏气率在10%,不适合长期或职业防护用。
2、依据环境粉尘浓度,选择N90,N95,N100等级防尘口罩。建议选择KN100等级防尘口罩。
3、选择硅胶材质面罩,使用寿命长,柔软舒适,不易过敏。硬度高的口罩易造成面部压痕。
4、口罩分大小号,这点极其重要。不建议购买那些所谓通用型号的口罩,易漏气。
5、口罩有覆盖口鼻,覆盖口鼻和下颌2种,建议使用后者,相对较为舒适。
6、建议选择呼吸顺畅型口罩。有的口罩采用双滤棉+双过滤面设计,相对呼吸顺畅,且使用寿命长。
建议根据上述情况,科学选择防尘口罩。
H. 口罩是谁发明的
口罩的英文叫respirator,意思是人工呼吸器。它的历史可追溯至1世纪。
这两个造型酷似
它的工作原理是,用一个单向阀门做机关,控制呼吸气流,呼入的空气经由过滤器之后呼入人体口鼻,过滤器形式多样,有湿羊毛,有木炭或石灰,也可以用棉纤维等,根据不同使用环境而定。
这种直接罩到口鼻上的口罩,因其便捷和高效而获得世人称赞,他因此获得了空气净化器专利。哈斯莱特式口罩经久不衰,直到1970年代美国还在生产使用。
然而,轻便有轻便的好处,也有其缺点,那就是面对大量有毒气体时,微薄的空气过滤器不够使。
20多年后,欧洲化学家又发明了能过滤大量有毒气体的防毒呼吸器,不过它太过笨重,前后如背了一个药桶,只能在极端条件下使用。
1909年的防毒口罩
口罩发展到这个阶段,你就会发现,其实他的本质作用就是用来过滤、防毒的,早期的口罩基本是防毒面具的职能。
到了19世纪末,人们才将口罩用于医疗防护领域。1897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
后来人们用六层纱布缝在衣领上,用的时候一翻就罩住口鼻了。这就是现代医用口罩的雏形。
再后来,人们把口罩直接挂在耳朵上,不用一只手一直按着纱布了,这就是今天口罩的样子了。
I. 口罩型变声器的发明人阿笠博士
阿笠博士,52岁,是日本漫画《名侦探柯南》中的一个发明家,热衷于科学实专验,且是工藤新一的邻属居。未婚,他的家虽偶尔因为试验失败而发生爆炸,但他仍自称天才发明家,也的确为柯南制造不少道具。在新一被变小后他曾介绍新一寄宿在毛利小五郎家中,而且还发明了许多设备帮助新一破案。阿笠博士十分喜爱孩子,经常带着少年侦探队外出露营。他还是剧中16个知道江户川柯南真正身份的人之中第一个知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