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发明人
⑴ 背越式是谁发明的为什么比别的跳法要跳得高
1968年10月,墨西哥城,第19届奥运会男子跳高比赛。当横杆升到2.24米的时候,喧哗沸腾的田径场顿时寂静无声,一位身材修长的美国运动员突然以闪电般的速度作弧线型短跑,冲到横杆跟前,一个“旱地拔葱”,身体背向横杆,腾空而起。当他高仰的头部超过横杆以后,髋部跟着挺起,形成一个优美的反弓,整个身子象春天的飞燕,掠过这根高耸的横杆……
“啊,成功了!”“嘿!这是什么跳法……”千万观众被这种新型的跳法弄得头昏目眩,有的发出惊呼!有的发出赞叹!在一片刺耳的欢叫声中,环形看台上彩旗飞舞,星条旗和各种帽子、手绢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一齐飞向空中。
这位取得金牌的选手叫迪克·福斯贝里,以他崭新的技术——即后来被称为“背越式”(或“福斯贝里式”)的跳高技术,轻松地夺得了金牌,并打破了苏联选手在上届奥运会上创造的2.18米的奥运会纪录。他的这一技术揭开了跳高史上新的一页,“面朝天背朝地”的跳高方式不仅使在场观众大开眼界,而且各国选手纷纷仿效。
在现代跳高发展的一百余年中,跳高技术经历了跨越式、滚式和俯卧式3个阶段。福斯贝里用“背越式”使跳高技术发生了一次重大改革,为跳高选手创出一条新路。凡是第一次看到背越式跳高的人,无不觉得它怪诞可笑。
那么福斯贝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这种奇特姿式的呢?
福斯贝里11岁时,在波特兰学校读书。有一次,体育老师叫学生们练习跳高,他让学生们先一字排开,等待着轮到自己从横杆上一越而过。有趣的是,他们最初排成单行,后来队形逐渐散乱。事有凑巧,当老师点名叫福斯贝里时,他思想正在开小差,精神不集中的他在慌乱之中答应后,已经靠近横杆,来不及转身助跑,只得面向老师,背对横杆,一急之下,他把老师教的跳高要领全部忘得精光,怎么也想不起来。看着老师严肃的面孔和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于是福斯贝里急中生智,索性就地腾起,竟奇迹般地越过了背后的横杆,四角朝天倒在沙坑里。这个滑稽动作使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是这位体育老师不但不责怪福斯贝里,反而被他那与众不同的姿势折服了,马上为他丈量高度,成绩为1.15米。福斯贝里在这无意的一跳中体验到了一种比原先采用的姿势轻松的感觉,便决心继续用这种姿势练下去。
当然,在这个漫长的练习过程中,他受到了不少非议和讥笑。有人说他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有人说他赶时髦赶得出了格;还有人干脆说他得了精神病。但福斯贝里心中有数,他对这些冷嘲热讽不屑一顾,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依然练习“背越式”,使动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963年(16岁)他跳过了1.77米,1965年(18岁)第一次跳过2.00米;1967年(20岁)成绩为2.10米。
福斯贝里在进入大学后,又得到了伯尔尼·华格勒教练的指导,从而用这种“背越式”进行系统的训练。1968年第19届奥运会美国选拔赛上他以2.21米获第一名,入选美国奥林匹克田径队。他原来估计自己在墨西哥城的奥运会上最多只能勉强挤进前5名,根本没有想到取得跳高金牌。可能正是这种心理状态使他精神特别放松,充分发挥了水平,最后用这个独特的“背越式”登上冠军宝座。
使人们惋惜的是,福斯贝里走下奥运会领奖台时,他便宣布从此退出比赛。然而,福斯贝里首创的“背越式”,却在世界各国田坛广为流行。在他获奥运会金牌后的五年中,乌·迈法特获1972年慕尼黑第20届奥运会冠军,斯通斯1973年第一个征服2.30米的高度,弗绍拉1974年获欧洲冠军,由于他(她)们取得成功均靠“背越式”,从而初步证明了这种跳高技术的优越性。1980年莫斯科第22届奥运会上,格·韦西格和萨·西梅奥妮摘取男女跳高冠军,默根堡和弗绍拉跳过2.35米之后,“背越式”终于完全取代了俯卧式。在这期间,迪克·福斯贝里曾于1973年复出,但转为职业选手。
你可以想象一下,人弯曲成倒U型时,人体的中心在哪里?应该是不在人体上,而是在人体下方某一点。
而背越式跳高呢,就是大致使用这种姿势过去的,所以人的中心实际升高高度最小,人也就能跳过更高的高度了。
你参考下这个吧。。。
由于运动员过杆的姿势不同、肢体位置的变化,人体重心的位置也是变化的。根据重心模型估算:
用跨越式过杆,重心在横杆上方约40厘米左右; 用俯卧式过杆,重心在横杆上方约10~15厘米左右; 用背越式过杆,重心在横杆下方约0~5厘米左右。
从以上比较看出,在相同弹跳能力的情况下,跨越式的重心相对于横杆最高,跳高成绩也最差;而背越式时的重心相对于横杆最低,跳高成绩也最好。 可以看一些实际的数据: 一个身高1.80米的运动员,直立时重心距地面的高度为1.1米,最大弹跳高度为1.00米,当他竖直向上跳起后,重心高度为2.10米。当他用不同姿势过杆时,跳高成绩分别为: 跨越式的跳高成绩约为1.70米; 俯卧式的跳高成绩约为1.95~2.00米; 背越式的跳高成绩约为2.10~2.15米。 在背越式中,人在越过横杆时,臀部、腹部位置较高,头、四肢位置较低,往往低于横杆,人呈弓形,重心在人体外,在横杆的下方。故而跳高成绩可以好于正常竖直跳起人体重心的高度。
http://..com/question/23675544.html?si=5
用“背越式”重心可以以几乎“贴杆”的高度过杆,而“跨越式”则需要把重心再提高“从跨下到重心”这段高度,无形间就增加了运动员需要的起跳高度了。
因为人在背越过杆时。人身体是弯曲的。这时候人的质心不在人身上,而是在腰部下方。这样的话,实际是质心是从杆下过,而人却从杆上过了,所以跳的更高.
还是重心的问题,背越式要提高重心的高度要小于跨越式重心提高的高度。。地球有引力,那么重心提高的高度是要人体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这就是为什么背越式比跨越式要跳得高的原因!
⑵ 背跃试跳法是谁发明的那人是哪个国家的
背跃试跳法,也说成“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美国跳高运动员福斯贝里发明的,专所以又称为“属福斯贝里式跳高”。
在1968年的第十九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采用了弧线助跑、背向横杆的背越式技术,以2.24米成绩一举夺得男子跳高桂冠。他的技术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从此之后,背越式跳高技术很快在全球风行。
⑶ 背越式跳高是怎样发明的
福斯贝里11岁时,在一所名叫波特兰的学校读书。有一次,体育老师叫学生们练习跳高,他让学生们先排好队,等着轮到自己从横杆上越过。不过在运动的过程中,同学们慢慢就忘了守规矩,队形散成了一团。正在这时,老师点名叫到了福斯贝里的名字,而他呢正在做白日梦,精神不集中的他在慌乱之中应了老师后,已经靠近横杆。来不及转身助跑的他,只得面向老师,背对横杆,一急之下,他把老师教的跳高要领全部忘得精光,怎么也想不起来。看着老师严肃的面孔和同学们注视的目光,福斯贝里心中可没了底。他向四周看了看,正好看见有准备看热闹的同学背朝高高的台阶纵身一跃,稳稳当当地坐上台阶这一动作。福斯贝里受到启发,索性就地腾起,竟真的奇迹般地越过了背后的横杆, 理查德·福斯贝里四角朝天倒在沙坑里。这个滑稽动作使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是这位体育老师不但不责怪福斯贝里,反而被他那与众不同的姿势吸引住了,马上为他丈量高度,成绩为1.15米。 福斯贝里在进入大学后,又得到了伯尔尼·华格勒教练的指导,从而用这种“背越式”进行系统的训练。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美国选拔赛上他以2.21米获第一名,入选美国奥林匹克田径队。1968年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他以2.24米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并获金牌。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都被他舒展而优美的姿势征服了,使人们惋惜的是,福斯贝里走下奥运会领奖台时,他便宣布从此退出比赛。国际田联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这种背越式跳高命名为“福斯贝里式”。
现在,几乎所有的跳高选手都采用这种姿势啦!福斯贝里是第一个采用背越式过杆技术并获得重大成就的运动员。这是跳高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背越式技术的优点在于动作简单、自然、容易掌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自从福斯贝里以背越式技术获得奥运会冠军后,世界上许多优秀选手都采用了这一技术,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进入80年代后,风行一时的俯卧式技术几乎完全被背越式技术所取代。1987年国际田联庆祝成立75周年时,将福斯贝里在1968年用全新的背越式跳高技术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时刻,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
背越式跳高是急行跳高姿式之一。现代奥运会被称为"福斯贝里式"的跳高技术后来改称为背越式跳高技术。这项技术的首创者是美国人理查德·福斯贝里。
⑷ 背越式跳高是谁最先发明的
背越式跳高又称“福斯贝里式跳高”,急行跳高姿式之一。是美国运动员专福斯贝里最先发明的。
1968年,属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在第19届奥运会上,以独特的弧线助跑。背向横竿的过竿方法,以2.24米摘取了男子跳高桂冠。当时人们称为“福斯贝里式”,后称为“背越式”。从此,背越式跳高技术开始盛行,并逐步被大部分跳高运动员采用。
⑸ 背越式跳高发明者在哪一届奥运会上第一次使用了这个技巧
1968年第19届
1968年在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弧线助跑,背向横杆的背越式技术,2.24米成绩一举夺得男子跳高桂冠
⑹ 背越式跳高是第几年发明的谁发明的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在俯卧式跳高姿势还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美国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凭借自己创造的背越式姿势一举越过了2.24米的高度。这个“新型武器”为千万名观众带来了新的刺激,他们开始惊呼,开始赞叹。在一片激动的欢叫声中,环形看台上彩旗飞舞,星条旗和各种帽子、手绢,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一起飞向空中。福斯伯获得了这枚他梦寐以求的金牌。从此,福斯伯和他所创造的新技术——背越式跳高便传遍了全世界,并取代了风行一时的俯卧式跳高,创造了跳高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在福斯伯创造“背越式”跳高姿式前,跳高运动员都是采用剪式和俯卧式两种姿势。他11岁时,在波特兰学校读书。有一次,体育老师让学生进行跳高练习。轮到福斯伯时,注意力并未集中,慌乱答应后向横杆冲去,但却忘了老师教的姿势。情急之中,他便面对老师,背对横杆,顺势就地腾起,纵身一跳,奇迹般地跃过了横杆,四脚朝天倒在沙坑里。他的滑稽动作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但慧眼识英才的老师不仅没有责备福斯伯,反而为他量了高度:1.15米。这大概就是背越式跳高姿势的雏形。
上了高中后,福斯伯非常崇拜当时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布鲁梅尔。但爱动脑子的他没有盲目模仿布鲁梅尔的每个动作。闲着无事时,他喜欢琢磨跳高姿势。他发现,跳桌上时,背朝桌子纵身一跃,稳稳当当地就能坐在桌上。这一动作使他受到启发,又联想到11岁时那场经历,他把这种方法搬到了横杆上,下决心开始用这个姿势练习跳高。进入大学后,在伯尔尼华格勒教练指导下,福斯伯坚持用这种“背越式”进行系统训练,并且终于得以在奥运会上向全世界人民显示了他的新技术。
⑺ 背越式是谁发明的为什么比别的跳法要跳得高
背越式跳高是急行跳高姿式之一。现代奥运会被称为"福斯贝里式"的跳高技术后来改称为背越式跳高技术。这项技术的首创者是美国人理查德·福斯贝里。
⑻ 发明背跃式的跳高运动员是谁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在俯卧式跳高姿势还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美国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凭借自己创造的背越式姿势一举越过了2.24米的高度。这个“新型武器”为千万名观众带来了新的刺激,他们开始惊呼,开始赞叹。在一片激动的欢叫声中,环形看台上彩旗飞舞,星条旗和各种帽子、手绢,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一起飞向空中。福斯伯获得了这枚他梦寐以求的金牌。从此,福斯伯和他所创造的新技术——背越式跳高便传遍了全世界,并取代了风行一时的俯卧式跳高,创造了跳高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在福斯伯创造“背越式”跳高姿式前,跳高运动员都是采用剪式和俯卧式两种姿势。他11岁时,在波特兰学校读书。有一次,体育老师让学生进行跳高练习。轮到福斯伯时,注意力并未集中,慌乱答应后向横杆冲去,但却忘了老师教的姿势。情急之中,他便面对老师,背对横杆,顺势就地腾起,纵身一跳,奇迹般地跃过了横杆,四脚朝天倒在沙坑里。他的滑稽动作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但慧眼识英才的老师不仅没有责备福斯伯,反而为他量了高度:1.15米。这大概就是背越式跳高姿势的雏形。
上了高中后,福斯伯非常崇拜当时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布鲁梅尔。但爱动脑子的他没有盲目模仿布鲁梅尔的每个动作。闲着无事时,他喜欢琢磨跳高姿势。他发现,跳桌上时,背朝桌子纵身一跃,稳稳当当地就能坐在桌上。这一动作使他受到启发,又联想到11岁时那场经历,他把这种方法搬到了横杆上,下决心开始用这个姿势练习跳高。进入大学后,在伯尔尼华格勒教练指导下,福斯伯坚持用这种“背越式”进行系统训练,并且终于得以在奥运会上向全世界人民显示了他的新技术。
⑼ 背跃式跳高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很难说谁发明的,起源跳高运动的起源供参考 :很早,曾广泛出现于世界许多国家专的各个时期;现代跳属高运动始于英国,1800年举办的苏格兰运动会上,跳高即被列为比赛项目;19世纪60年代后开始在欧洲和美洲普及;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男子跳高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女子跳高也被列入;此后,跳高技术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波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新技术,使运动成绩得以飞速提高。
⑽ 背跃式跳高发明者福斯伯利是哪国人
1968年在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弧线助跑,背向横杆的背越式技术,以2.24米成绩一举夺得男子跳高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