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除氧器
1. 热力式除氧器压力是多少
热力除氧器的压力是一般控制在0.02MPa(104℃)。
工作原理:亨利定律指出:当液体内和气体处于容同一平衡状态时,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单位体积液体内溶解的气体量与液面上该气体分压力成正比。
当水温升高时,水的蒸发量增大,水面上水蒸汽的分压力升高,气体分压力相对下降,导致水中的气体不断析出,达到新的动平衡状态,除氧器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除氧的。
热力除氧过程是个传热和传质的过程,传热过程是把水加热到除氧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传质过程是将水中的气体分离析出。
(1)新型除氧器扩展阅读
为达到良好的热力除氧效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有足够量的蒸汽将水加热到除氧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第二:及时排走析出的气体,防止水面的气体分压力增加,影响析出;
第三:增大水与蒸汽接触的表面积,增加水与蒸汽接触的时间,蒸汽与水采用逆向流动,以维持足够大的传热面积和足够长的传热、传质时间。
2. 哪家做除氧设备比较专业
苏州市计量研究所,我做好几次检定和检测,不过都是五金方面的,价格还是可以的额
3. 高压旋膜式除氧器
"高压旋膜式除氧器"又称热力式除氧器,它是通过对水加热,并减小水的氧气回分压力,使答溶解于水中的氧气析出。旋膜式除氧设备主要由除氧塔头、除氧水箱两大件以及接管和外接件组成,其主要部件除氧器(除氧塔头)是由外壳、新型旋膜器(起膜管)、淋水篦子、蓄热填料液汽网等部件组成。
高压旋膜式除氧器:是锅炉及供热系统关键设备之一,如除氧器除氧能力差,将对锅炉给水管道、省煤器和其它附属设备的腐蚀造成的严重损失,引起的经济损失将是除氧器造价的几十或几百倍,因此国家电力部对除氧器含氧量提出了部分标准,即大气式除氧器给水含氧量应小于15цɡ/L,压力式除氧器给水含氧量应小于7цɡ/L。
4. 大气式旋膜式除氧器的结构特点,
旋膜式除氧器工作原理, 除氧器技术改造;
大气式旋膜式除氧器主要由除氧塔头、除氧水箱两大件以及接管和外接件组成,其主要部件除氧器(除氧塔头)是由外壳、新型旋膜器(起膜管)、淋水篦子、蓄热填料液汽网等部件组成.下面向您着重介绍除氧塔头的结构原理.
1.外壳:是由筒身和冲压椭圆形封头焊制成.,中、小低压除氧器配有一对法兰联接上下部,供装配和检修时使用,高压除氧器留配有供检修的人孔.
2.旋膜器组:由水室、汽室、旋膜管、凝结水接管、补充水接管和一次进汽接管组成.
凝结水、化学补水、经旋膜器呈螺旋状按一定的角度喷出,形成水膜裙,并与一次加热蒸汽接管引进的加热蒸汽进行热交换,形成了一次除氧,给水经过淋水篦子与上升的二次加热蒸汽接触被加热到接近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即低于饱和温度2-3℃,并进行粗除氧.一般经此旋膜段可除去给水中含氧量的90-95%左右.
3.淋水篦子:是由数层交错排列的角形钢制作组成,经旋膜段粗除氧的给水在这里进行二次分配,呈均匀淋雨状落到装在其下的液汽网上.
4.蓄热填料液汽网:是由相互间隔的扁钢带及一个圆筒体,内装一定高度特制的不锈钢丝网组成,给水在这里与二次蒸汽充分接触,加热到饱和温度并进行深度除氧目的,低压大气式除氧器低于10ug/L、高压除氧器低于5ug/L(部颁标准分别为15ug/L、7ug/L).
5.水箱除过氧的给水汇集到除氧器下部容器即水箱内,除氧水箱内装有最新科学设计的强力换热再沸腾装置,该装置具有强力换热,迅速提升水温,更深度除氧,减小水箱振动,降低口音等优点,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5. 旋膜式除氧器与热力式除氧器有什么区别
旋膜式除氧器和热力式除氧器其实都是锅炉除氧器设备,是锅炉厂的必备设专备之一,原理都属是一样的,旋膜式除氧器是喷雾填料式除氧器的替代产品,是普-利-龙生产的一种最新型热力式除氧器,旋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PLL旋膜式除氧器的结构型式主要由外壳、汽水分离器、新型旋射起膜器、淋水篦组、规整液汽网、水箱部件组成。新型旋膜改进型除氧器的传热,传质方式与已有的淋水盘式、水膜式、旋膜式和雾化式不同,主要是将射流,旋转膜和悬挂式三种传热方式缩化为一体的传热、传质方式,它具有很高的效率。新型锅炉除氧器具有很大的解析能力,并造成液膜沿管壁强力旋转卷吸大量蒸汽,增强换热,传质功能,将相向泡沸改为悬挂式泡沸,提高各层中蒸汽流速搞时泛点(飞贼)并能保持汽(气)体通道;将独立的三种传热、传质装置缩化为一体,在一个单元的部件内完成。由于它具有很高的效率和某些特殊工能,突破了已有除氧器的技术性能。
6. 除氧器作用
除氧器的主要作用就是用它来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氧气及其他气体,保证给水的品质。同时,除氧器本身又是给水回热加热系统中的一个混合式加热器,起了加热给水、提高给水温度的作用。
除氧器水箱的作用是储存给水,平衡给水泵向锅炉的供水量与凝结水泵送进除氧器水量的差额。也就是说,当凝结水量与给水量不一致时,可以通过除氧器水箱的水位高低变化调节,满足锅炉给水量的需要。
拓展资料:
除氧器是锅炉及供热系统关键设备之一,如除氧器除氧能力差,将对锅炉给水管道、省煤器和其它附属设备的腐蚀造成的严重损失,引起的经济损失将是除氧器造价的几十或几百倍,国家电力部因此对除氧器含氧量提出了部分标准,即大气式除氧器给水含氧量应小于15цɡ/L,压力式除氧器给水含氧量应小于7цɡ/L。
除氧定律,盖吕萨克定律
在压强不变的时候,一定质量的气体的温度每升高1°c,其体积的增加量等于它在0°c时体积的1/273;或在压强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由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在实验中发现,故名。适用于理想气体,对高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也近似适用。
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相总压不高时,对于稀溶液,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与它在气相中的分压成正比;道尔顿分压定律,在温度和体积恒定时,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分压力之和,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该气体单独占有总体积时所表现的压力。
7. 除氧器的作用
除氧器的主要作用就是用它来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氧气及其他气体,保证给水的品质。同版时,除氧器本身又是给水权回热加热系统中的一个混合式加热器,起了加热给水、提高给水温度的作用。
除氧器水箱的作用是储存给水,平衡给水泵向锅炉的供水量与凝结水泵送进除氧器水量的差额。也就是说,当凝结水量与给水量不一致时,可以通过除氧器水箱的水位高低变化调节,满足锅炉给水量的需要。
(7)新型除氧器扩展阅读
除氧器是锅炉及供热系统关键设备之一,如除氧器除氧能力差,将对锅炉给水管道、省煤器和其它附属设备的腐蚀造成的严重损失,引起的经济损失将是除氧器造价的几十或几百倍,国家电力部因此对除氧器含氧量提出了部分标准,即大气式除氧器给水含氧量应小于15цɡ/L,压力式除氧器给水含氧量应小于7цɡ/L。
除氧设备主要由除氧塔头、除氧水箱两大件以及接管和外接件组成,其主要部件除氧器(除氧塔头)是由外壳、汽水分离器、新型旋膜器(起膜管)、淋水篦子、蓄热填料液汽网等部件组成。
8. 除氧器原理
除氧器是喷雾填料式除氧器的替代产品,是华博生产的一种最新型热力式除氧器,旋膜除氧器原理是补水经起膜管呈螺旋状按一定的角度喷出与加热蒸汽进行热交换除氧,给水加热到对应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除去溶解于给水的氧及其它气体,防止和降低锅炉给水管、省煤器和其它附属设备的腐蚀。除氧设备主要由除氧塔头、除氧水箱两大件以及接管和外接件组成,其主要部件除氧器(除氧塔头)是由外壳、汽水分离器、新型旋膜器(起膜管)、淋水篦子、蓄热填料液汽网等部件组成。
结构原理
除氧设备主要由除氧塔头、除氧水箱两大件以及接管和外接件组成,其主要部件除氧器(除氧塔头)是由外壳、汽水分离器、新型旋膜器(起膜管)、淋水篦子、蓄热填料液汽网等部件组成.下面向您着重介绍除氧塔头的结构原理.
1.外壳:是由筒身和冲压椭圆形封头焊制成.,中、小低压除氧器配有一对法兰联接上下部,供装配和检修时使用,高压除氧器留配有供检修的人孔.
2. 汽水分离器:该种装置取代了原老式除氧器内草帽锥形式结构设计,使除氧器消除了排汽带水现象。
3.旋膜器组:由水室、汽室、旋膜管、凝结水接管、补充水接管和一次进汽接管组成.凝结水、化学补水、经旋膜器呈螺旋状按一定的角度喷出,形成水膜裙,并与一次加热蒸汽接管引进的加热蒸汽进行热交换,形成了一次除氧,给水经过淋水篦子与上升的二次加热蒸汽接触被加热到接近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即低于饱和温度2-3℃,并进行粗除氧.一般经此旋膜段可除去给水中含氧量的90-95%左右.
4.淋水篦子:是由数层交错排列的角形钢制作组成,经旋膜段粗除氧的给水在这里进行二次分配,呈均匀淋雨状落到装在其下的液汽网上.
5.蓄热填料液汽网:是由相互间隔的扁钢带及一个圆筒体,内装一定高度特制的不锈钢丝网组成,给水在这里与二次蒸汽充分接触,加热到饱和温度并进行深度除氧目的,低压大气式除氧器低于10ug/L、高压除氧器低于5ug/L(部颁标准分别为15ug/L、7ug/L).
6.水箱除过氧的给水汇集到除氧器下部容器即水箱内,除氧水箱内装有最新科学设计的强力换热再沸腾装置,该装置具有强力换热,迅速提升水温,更深度除氧,减小水箱振动,降低口音等优点,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工作原理
凝结水及补充水首先进入除氧头内旋膜器组水室,在一定的水位差压下从膜管的小孔斜旋喷向内孔,形成射流,由于内孔充满了上升的加热蒸汽,水在射流运动中便将大量的加热蒸汽吸卷进来(试验证明射流运动具有卷吸作用);在极短时间很小的行程上产生剧烈的混合加热作用,水温大幅度提高,而旋转的水沿着膜管内孔壁继续下旋,形成一层翻滚的水膜裙,(水在旋转流动时的临界雷诺数下降很多即产生紊流翻滚),此时紊流状态的水传热传质效果最理想,水温达到饱和温度。氧气即被分离出来,因氧气在内孔内无法随意扩散,只能上升的蒸汽从排汽管排向大气(老式除氧器虽加热了水,分离出了氧但氧气比重大于加热蒸汽,部分氧又被下流的水带入水箱,也是造成除氧效果差的一种原因)。经起膜段粗除氧的给水及由疏水管引进的疏水在这里混合进行二次分配,呈均匀淋雨状落到装到其下的液汽网上,再进行深度除氧后才流入水箱。水箱内的水含氧量为高压0-7 цɡ/L,低压小于15цɡ/L达到部颁运行标准。
因旋膜式除氧器在工作中使水始终处于紊流状态,并有足够大的换热表面积,所以传热传质效果越好,排汽量小(即用与加热的蒸汽量少,能源损失小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可观)除氧效果好产生的富裕量能使除氧器超负荷运行(通常可短期超额定出力的50%)或低水温全补水下达到运行标准。
9. 旋膜除氧器的结构及价位
旋膜式除氧设备主要由除氧塔头、除氧水箱两大件以及接管和外接件组成,其主要部件除氧器(除氧塔头)是由外壳、新型旋膜器(起膜管)、淋水篦子、蓄热填料液汽网等部件组成。
1.外壳:是由筒身和冲压椭圆形封头焊制成.,中、小低压除氧器配有一对法兰联接上下部,供装配和检修时使用,高压除氧器留配有供检修的人孔.
2.旋膜器组:由水室、汽室、旋膜管、凝结水接管、补充水接管和一次进汽接管组成.凝结水、化学补水、经旋膜器呈螺旋状按一定的角度喷出,形成水膜裙,并与一次加热蒸汽接管引进的加热蒸汽进行热交换,形成了一次除氧,给水经过淋水篦子与上升的二次加热蒸汽接触被加热到接近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即低于饱和温度2-3℃,并进行粗除氧.一般经此旋膜段可除去给水中含氧量的90-95%左右.
3.淋水篦子:是由数层交错排列的角形钢制作组成,经旋膜段粗除氧的给水在这里进行二次分配,呈均匀淋雨状落到装在其下的液汽网上.
4.蓄热填料液汽网:是由相互间隔的扁钢带及一个圆筒体,内装一定高度特制的不锈钢丝网组成,给水在这里与二次蒸汽充分接触,加热到饱和温度并进行深度除氧目的,低压大气式除氧器低于10ug/l、高压除氧器低于5ug/l(部颁标准分别为15ug/l、7ug/l).
5.水箱除过氧的给水汇集到除氧器下部容器即水箱内,除氧水箱内装有最新科学设计的强力换热再沸腾装置,该装置具有强力换热,迅速提升水温,更深度除氧,减小水箱振动,降低口音等优点,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由外壳、新型旋膜器(起膜管)、淋水篦子、蓄热填料液汽网等部件组成。
10. 锅炉给水温度140℃,压力6.1MPa,除氧器如何选用
在锅炉给水中,溶有多种气体,其中对热力设备危害最大的是溶解氧。在热力系统中,由于水汽温度都较高,使得氧腐蚀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为此,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GB1576-96《低压锅炉水质标准》,要求蒸发量大于6 t/h的蒸汽锅炉和额定功率≥4.2 MW的热水锅炉,都必须装设给水除氧装置。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溶解氧,是保护热力设备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手段。
1 除氧的根本途径
根据气体溶解定律(亨利定律:任何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此气体在气水界面上的分压力和水温有关),某气体的分压力越大,则溶解度越大。在一定压力下,随着水温增高,水蒸气的分压力增大,而空气和氧气的分压力越来越小。在100 ℃时,氧气的分压力降低到零,水中的溶解氧也降低到零。当水面上压力小于大气压时,氧气的溶解度在较低水温时也可达到零。根据这个原理,从水中除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 使水升温,减小其中氧的溶解度,水中氧气就可逸出。
② 将水面上部空间氧气分子排除掉,或者让其转化成其它气体(如CO2),从而减小水面上氧气的分压力,水中氧气就会不断逸出。
③ 采用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使水中的溶解氧在进入锅炉前就转变成与金属或其它元素的稳定化合物,从而将其消除。
2 除氧方法的选择
2.1 热力除氧
包括大气式热力除氧和喷射式热力除氧。其原理是将水加热至沸点,氧的溶解度减小而逸出,再将水面上产生的氧气排除,使之充满蒸汽,如此水中的氧气不断逸出,从而使给水含氧量达到给水质量标准的要求。为了保证热力除氧器具有可靠的效果,在设计和运行中应满足足下列条件:
a.增加水与蒸汽的接触面积,水流分配要均匀。
b.保证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压力与水面上它的分压力之间有压力差。
c.保证使水被加热到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沸腾温度,一般采用104 ℃。
热力除氧技术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锅炉房的热负荷因热用户的变化而频繁变动,管理和操作水平较低,除氧水温常常达不到除氧器要求的数值,使除氧效果不好。其次,这种除氧方法要求设备高位布置,增加了基建投资、设计、安装、操作都不方便。
第三,使得锅炉房自耗汽量增大,减少了有效外供汽。第四,对于纯热水锅炉房不能采用。
2.2 真空除氧
这是一种中温除氧技术,一般在30~60 ℃温度下进行。相对于热力除氧技术来说,它的加热条件有所改善,锅炉房自耗汽量减少,但热力除氧的大部分缺点仍存在,并且真空除氧的高位布置,对运行管理喷射泵、加压泵等关键设备的要求比热力除氧更高。低位布置也需要一定的高度差,而且对喷射泵、加压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管理要求也很高。另外还增加了换热设备和循环水箱。
2.3 亚硫酸钠除氧
这是一种炉内加药除氧法。该方法投资低,操作简单。但此法加药量不易控制,除氧效果不可靠,无法保证达标。另外还会增加锅炉水含盐量,导致排污量增大、热量浪费,是不经济的。因此该方法一般用在小型锅炉房和一些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热力系统中作为辅助除氧方式。
2.4 钢屑除氧
虽然使用多年,但改进和提高不大,除氧效果不可靠。一般用在对给水品质要求不高的小型锅炉房,或者作为热力网补给水,以及高压锅炉热力除氧后的补充除氧,现该方法已基本上不再采用。
2.5 电解铝除氧
这是一种近年来出现的除氧方法,技术上不太成熟。该方法存在着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且铝板需经常更换,运行操作不方便,除氧水箱需要密封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改进。
2.6 解吸除氧法
解吸除氧就是将准备除氧的水与已脱氧的气体强烈混合,则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就大量扩散到气体中,从而达到除氧的目的。
解吸除氧有以下特点:
a.待除氧水不需要预热处理,因此不增加锅炉房自耗汽。
b.解吸除氧设备占地少,金属耗量小,从而减少基建投资。
c.除氧效果好。在正常情况下,除氧后的残余含氧量可降到0.05 mg/L。
d.解吸除氧的缺点是装置调整复杂,管道系统及除氧水箱应密封。
早在60年代,国内外许多锅炉房曾广泛地采用了此种技术,但由于当时的反应器是设置在烟道里,不能适应热负荷的变化。因此,该技术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至90年代,研制出了一种集中设置电加热反应器的第二代解吸除氧器,使这项技术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清华大学和机电部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研制的新型解吸除氧器,克服了原来的不足和缺点,将加热炉与反应器分开,加热炉加热从解吸除氧器出来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经反应器时脱氧,使待脱氧水中的含氧气体能充分解吸出来,保证了运行的可靠性和除氧效果。且体积和耗电量都比原来设备小。采用新型解吸式系统,省去了除氧水箱,解决了原先水箱的密封问题。
多家锅炉房运行证明,解吸除氧器操作简单,投资低,运行可靠,效果较好。但同时存在着影响除氧因素较多,只能除氧气,不能除其它气体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种氧化还原树脂除氧技术,用联铵再生。使用该法除氧产生的蒸汽和热水,均不允许与饮用水和食物接触,且投资和占地均较大,不宜在工业锅炉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