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⑴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导,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孩子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应予以爱护、鼓励和引导,使之合理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应鼓励他提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儿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为此,他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嘴,使他敢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的创造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好提问题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体现,是创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长要善待幼儿的发问,认真解答并力求回答的生动具体,使孩子从小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奇思异想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平时,孩子总喜欢歪着脑袋、拖着两腮静静的思考,并经常产生一些不合逻辑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心理,家长切不可认为是“瞎想”、“胡闹”予以指责和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断送孩子的创造欲望。 有鉴于此,家长要允许幼儿自由地想像,允许他们产生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观念,如孩子的绘画中会出现 “红海洋”、“蓝太阳”、“五彩树”等,这是他们独特思维、丰富想像的体现,我们应予以鼓励并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想像,如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音乐、小制作等,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像的内容。 三、丰富幼儿的认知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原有事物的认识基础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创造的基础。没有感知经验作铺垫,想像、创造必定是枯竭、贫乏的。因此,家长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不断增进孩子的知识,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家长可向幼儿提供合适的读物和音像材料,创造多种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的机会;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有观察才能有发现,幼儿生而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幼儿就会以一种轻松的洞察力独特的感受到周围的事物。所以,家长可利用周围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四、鼓励幼儿动手动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首先是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要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造思维的结果物化,同时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长要鼓励引导幼儿多动手。研究者发现,适度的练习,有助于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开发。幼儿在一次次动手做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难免会“闯祸”或出差错,对此,家长应持宽容态度,理解幼儿,而非批评责备。 当然,家长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但并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创造性的玩法中获得发展。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基本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五、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的行为是受成人控制还是自主支配,这会直接影响其创造才能的发挥。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宜过分限制他的活动。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搅,说是“捞鱼”。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胡闹”,因为家长只要求孩子干净、整齐、听话和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说、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教育方法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沙滩上、公园里、大海边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等。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幼儿创造的潜力才能得以较好的发展。因此,父母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能力,容许幼儿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使幼儿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我国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通常是智力、创造力、非智力三种成份的独特组合,其中智力是发展的基础,创造力是发展的高度,而个性心理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支柱。托兰斯在1973年曾得出结论:培养创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须促使认知与情感这两种功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挥的影响来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强大。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创造过程绝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创造活动就无法展开。 因而,家长要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自制力,要求幼儿定时完成任务,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幼儿有冒险精神,这里所说的冒险性是指,他敢于尝试对其结果毫无把握的新鲜事情,并从中体验乐趣,享受成功;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等。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合理利用影响幼儿创造力的每个积极因素,使幼儿——“发展中的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⑵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拉比盒子,源自美国一种非常成功的教育模式,通过动手活动,专注培养3-6岁儿童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探索欲等方面的创意产品。通过每月一期主题,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引导孩子科学思考。
⑶ 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具有创造力。
【1】带孩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想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一定要多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小的时候就可以多带孩子到花园里看看花花草草,再长大一些,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各种建筑去领略各种景点的人文风采或是带孩子一起去科技馆里看看一些科技展览等等,这些都是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以及通过自己的感官体会,能够帮助自己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想要去创造的一些想法。
在带孩子去各个地方游览的时候,家长朋友们可以先了解一些相关的景点内容和知识,不要光停留在让孩子看风景上的状态。正所谓“三分看七分讲”,只有把景点的古迹名胜给孩子讲明来龙去脉,让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会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2】让孩子自己专注的玩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自己专注的玩儿,这样既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可以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让孩子有机会创造出自己新的想法。家长朋友们可以在一边观察,但是千万不要去纠正,有时候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会把小花换成绿色,这样也是一种新奇的想法可以在孩子画完结束以后去问问孩子的想法,然后给予适当的点评,并且能够赞赏孩子告诉他这样做是非常大胆有创造性的。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才会对于创造性非常感兴趣,而不会认为自己是做错了事情。
又或者孩子在玩娃娃的时候把小气球套在了娃娃的身上,给娃娃当裙子,这样也是不错的做法,既给娃娃准备了新的衣服又展示了独特性,还开发了气球的新用途。家长朋友们在看到孩子有创造性做法的时候,要有教育孩子的敏感度,并且能够及时的引导孩子和鼓励孩子,在当下给予孩子肯定,这样远比比过后奖励孩子有效许多。
⑷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创造力的一些主要思路,供参考:
1.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决定一个人想不想创新的问题。因此,要开发创造力,首先要增强和提高人的创新意识。人的创新意识有两种:一是主动性创新意识,一是被动性创新意识。主动性创新意识,是指不需来自外部的推动,主体的意识就可以有效地驱动个体去创新,创新活动是主体自身需要的一种意识,稳定、持续、主动、习惯化是它的特点。
被动性创新意识是指主体受外部的推动而产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接受交给自已完成的指令性科研问题、开发任务或项目。这类被动性创新意识同样也会对创新活动产生推动作用,主要是创造主体有责任感,有成功的愿望,有胜任的能力。
2.掌握创造方法
创造方法是创新活动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并上升为工具性的创造方法论。创造方法一举击破了创造的神秘气氛,使普通人借助创造方法亦能涉足创造活动,掌握创造方法是开发创造力的好思路。
3.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乃创造力的灵魂,培养创新思维是创造力开发的关健。美国创造力开发公司总裁、创造学家罗杰.冯奥奇说过:“如果你对创造性思维持冷淡态度,你就不会认识到在一个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界上,激发和应用新设想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
4.优化创新人格
前面讲到, 创新思维乃创造力的灵魂,而创新思维的灵魂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创新人格!这是因为人是创造万物的主体,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认识者、发出者和操作者,忽视创新人格的优化,开发创造力将是舍本求末倒置的。
5.形成创新环境
创造力开发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尤其是个体创造力开发。因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美国创造学家阿瑞提认为:“适宜的气候和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
6.创新成果展示和创新人物示范
经常进行各级各类的创新成果展示,对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人物进行表彰、鼓励和奖励,达到示范作用的目的,都对创造力的开发很有推动作用。
奇思妙想玩转发明课程,以科学的形式与方法,解密孩子的创造力基因,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为他们摘取人生第一件发明;为中考培养科技特长生,为留学移民增添专利加分强项,为高考各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挖掘创新潜质。
⑸ 怎样培养孩子创造力及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好处有哪些
一、创造力的重要性 1、从个人本身出发。创造力是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的重要标准。 聪明的大脑要符合什么条件 第一,同样的作业,头脑聪明的人无需怎样努力,就能轻松做完;参加各种考试,无需挑灯夜读,就能轻松通过而且成绩优良。 第二,处理问题灵活而且有创造性。聪明并不是指体力和技能,而是指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未来的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探求未知世界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家、塑造不朽光辉形象的文学家、善于经营理财的企业家、发明设计新产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业中有所作为的人……这些都是创造型人才。要成为这样的人,都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导,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孩子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应予以爱护、鼓励和引导,使之合理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应鼓励他提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儿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为此,他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嘴,使他敢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的创造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好提问题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体现,是创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长要善待幼儿的发问,认真解答并力求回答的生动具体,使孩子从小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奇思异想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平时,孩子总喜欢歪着脑袋、拖着两腮静静的思考,并经常产生一些不合逻辑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心理,家长切不可认为是“瞎想”、“胡闹”予以指责和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断送孩子的创造欲望。
有鉴于此,家长要允许幼儿自由地想像,允许他们产生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观念,如孩子的绘画中会出现 “红海洋”、“蓝太阳”、“五彩树”等,这是他们独特思维、丰富想像的体现,我们应予以鼓励并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想像,如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音乐、小制作等,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像的内容。
3、丰富幼儿的认知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原有事物的认识基础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创造的基础。没有感知经验作铺垫,想像、创造必定是枯竭、贫乏的。因此,家长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不断增进孩子的知识,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家长可向幼儿提供合适的读物和音像材料,创造多种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的机会;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有观察才能有发现,幼儿生而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幼儿就会以一种轻松的洞察力独特的感受到周围的事物。所以,家长可利用周围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4、鼓励幼儿动手动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首先是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要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造思维的结果物化,同时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长要鼓励引导幼儿多动手。研究者发现,适度的练习,有助于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开发。幼儿在一次次动手做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难免会“闯祸”或出差错,对此,家长应持宽容态度,理解幼儿,而非批评责备。
当然,家长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但并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创造性的玩法中获得发展。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基本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5、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的行为是受成人控制还是自主支配,这会直接影响其创造才能的发挥。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宜过分限制他的活动。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搅,说是“捞鱼”。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胡闹”,因为家长只要求孩子干净、整齐、听话和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说、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教育方法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沙滩上、公园里、大海边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等。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幼儿创造的潜力才能得以较好的发展。因此,父母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能力,容许幼儿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使幼儿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6、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我国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通常是智力、创造力、非智力三种成份的独特组合,其中智力是发展的基础,创造力是发展的高度,而个性心理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支柱。托兰斯在1973年曾得出结论:培养创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须促使认知与情感这两种功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挥的影响来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强大。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创造过程绝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创造活动就无法展开。
因而,家长要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自制力,要求幼儿定时完成任务,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幼儿有冒险精神,这里所说的冒险性是指,他敢于尝试对其结果毫无把握的新鲜事情,并从中体验乐趣,享受成功;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等。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合理利用影响幼儿创造力的每个积极因素,使幼儿——“发展中的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⑹ 孩子出众的创造力如何培养
首先来给大家先说一下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们需要了解什么?
第一点:成功需要创造力。
平时只会学习的人踏入社会后取得成功的例子并不多,但是相比之下,那些在学校成绩一般而富有创造力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取得成功的例子更多一些。平时我们学习的确是需要卓越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但是在社会中施展才华却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简单来说就是想象并表现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强的人肯定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出众的表现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分析事物很深入,喜欢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第二点:创造力强的孩子有问不完的问题
有创造力的孩子在解决问题上面不会拘泥于一种方法,他会试图去寻找新的途径,并且总是能有新颖点子,还会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经常有问不完的问题,有时候为了寻找答案,可以不断的收集资料,喜欢刨根问底。
第三点:创造力主要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孩子天生具有创造的潜力,但是由于后天的培养情况不一样,有的孩子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有的孩子创造力却退化了。虽然说创造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因素,但是最需要的还是后天的启发和诱导,这样才能让孩子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掘。还有就是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创造力比技能更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这样说,父母在孩子创造力的发掘上起着巨大的作用。还有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创造力的发掘主要是在七岁之前,大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充分的发掘孩子的创造潜力。
第四点:与孩子年龄相仿的适当刺激可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回应孩子的好奇心,通过适当的方法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因为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要给孩子机会,鼓励孩子,并且进行正确的训练引导,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掘孩子的创造能力。而且创造力是通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而自然而然的形成的哦,通过日常活动为孩子播下好奇的种子。
说完上面的这几点,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下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方法都是什么?
第一点:用大自然的鲜活教育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各位父母可以经常更换孩子房间的色调,给孩子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多带孩子出去走走,一起去公园看花,去动物园看动物,去市场或者郊外体验自然人情,因为大自然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最好的课堂。当孩子能够尽情的接触外界丰富的新奇事物的时候,他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兴趣,要知道大自然才是孩子产生创造力的基础。
第二点:鼓励孩子的好奇心
求知欲强的孩子会自发学习,获得进步,知识的源泉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基础。如果说孩子看到什么东西都想伸手去摸,或者干脆放进嘴里,这时候一味的责备孩子和制止孩子,就是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如果真的是什么危险物品,那肯定不能让孩子去碰的)
第三点:耐心的回答孩子没完没了的问题
孩子在开始学说话的时候,面对这个多彩的世界,脑子里会自然而然的出现无数个为什么。孩子好奇心越强,问题就越多,所以无论孩子问多么奇怪的问题,各位父母也一定不要厌烦,要耐心的回答。因为如果大家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或者是随便糊弄过去,只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阻碍创造力的开发。
第四点:尽量让孩子多运动
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体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应该让孩子多运动,如果是孩子刚学会走路的话,父母就要给他创造足够的运动空间,最初孩子可能不熟练,所以大家最好能在一边看护,通过走跳,上下台阶等运动,孩子的运动能力自然就慢慢提高了。
如果不能充分发觉孩子的运动能力,孩子的性格就有可能会变得很内向消极。孩子探索心不足,对什么事情都没有热情的话,很可能会变得懒惰。平时的话我们可以不需要什么特别的道具的情况下,让孩子和父母一边唱歌一百做动作或奔跑,就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在幼儿时间让孩子尽情的运动,能够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智力和创造力也会逐渐得到发展。
第五点:培养孩子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妈妈影响很大。所以各位宝妈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并且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让他接触各种丰富的词汇。在幼儿时期,妈妈和孩子做的语言游戏不单单只是为了学习说话。绘声绘色的和孩子对话,对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告诉孩子颜色,形状,大小等概念,学会精确全面的描述,能够扩大孩子的思考空间,这是创造力形成不可或缺的土壤。
最后一点就是让孩子多看图画书
为了开发孩子的创造力,父母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多看图画书。因为一边看图片一边编故事的话,可以同时提高孩子的表达力和理解力,即使是同一本书。每次都能够读出新的故事,也是很不错的。而且多给孩子看图画书是很重要的,在孩子读完之后还可以问问孩子,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办?类似这样的问题可能还会引出新的故事来,这对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