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创造需求
①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这一论点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认为,造成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此即第一个心理规律,它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人们的消费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速度却总是追不上收入增加的速度。
因而在经济发展的某一时候就会出现严重的消费需求不足,成为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为此就要设法刺激消费,提高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所谓资本边际效率,就是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之所以会趋向递减,在凯恩斯看来是因为,如果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比较悲观,那么资本边际效率肯定会趋于低落。
如果投资者的预期比较乐观,投资就会高涨,使供给增加、供给价格降低,从而使新增产品的销售收入趋于下降;投资的高涨会使资本产品的需求增大,引起这类产品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大。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使得乐观预期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也趋于递减。
3.流动偏好
凯恩斯认为,人们在心理上更喜欢以现金形式来保护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或财富。这种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收入或财富的心理动机,便称之为“流动偏好”。
从有效需求的角度看,流动偏好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大量货币收入滞留于人们手中,不能及时充分地转化为储蓄和投资,直接压低了社会总需求的水平。
另一方面,为了鼓励人们放弃流动偏好,就不能使利率过低;而流动偏好又造成了迫使利率提高的压力。这样就使得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相比更趋于偏低,从而影响了投资需求的扩大。
(1)政府创造需求扩展阅读:
根据萨依定律的假设前提和收入的公式,货币形式的资本只有储蓄,然后投资这个选择(消费的那部分属于资本家的利润,而货币只有交换媒介的用途,所以衍生了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人们会将拥有的所有货币尽快购买消费品或生产资料,而避免货币或资金闲置所损失的机会成本。
这理论进一步推论,货币流通数量不会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如产量、实际工资、就业人数等),“仅能影响这些实际变量的货币数值的大小。”货币被彻底认为只是价值的量度和交换媒介,作为商品的特质遭到忽视,当中货币的价格变化不但没有受到重视,更得出了货币不会影响其他变量的结论。
根据凯恩斯的论点,古典学派盲目笃信萨依定律而忽视了有效需求,结果建造了一个脆弱的理论根基。萨依定律的权威性质从诞生之日起便遭到严重挑战。
② 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有哪些不同
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以不同的经济政策、经济措施实现国家干预经济。其主要的不同是:
第一,奉行的经济理论不同。
①里根政府实行振兴经济改革,实行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
②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第二,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不同。
(1)里根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
①以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医治通货膨胀。
②以用大规模减税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③以加大国防开支(1985年正式推出战略防御计划)来促进高科技、社会经济和国防力量,医治生产停滞。
(2)克林顿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
①是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
②精简政府机构缩减开支,增加税收,鼓励消费解决财政赤字。
③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投资教育科技、社会保险、大力投资环境保护来解决就业问题。
④推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
美国新一轮经济持续扩张和繁荣的原因。
第一,克林顿政府消灭长期的巨大财政赤字,实现了预算平衡,改变了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促使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良性互动,信息技术的推动。
第二,新一轮经济持续扩张和繁荣时期。
1991年—2000年,长达10年持续扩张和繁荣。是继二战以后50—70年代初的“黄金时期”、80年代连续6年经济增长之后的第三个新的经济增长期,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记录。
第三,美国出现新一轮经济持续扩张和繁荣的表现。
①持续保持经济发展的高增长率。
②通货膨胀问题被解决。
③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出现了50年代以来首次巨大的财政盈余。
④失业率降到30年来的最低。
⑤美国企业利润大增,市场繁荣,出口猛增,股市繁荣。
③ 政府采购的方式有哪几种
摇号箱内粘乒乓球!罚款2万、一年内禁止代理政府采购业务!
其次,应通过健全内外联动机制完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应强化来自监察和审计部门以及公众的外部监督,另一方面应优化内部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另外,应积极应用经济手段实现廉洁风险管理。如《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的“采购文件要求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供应商应当以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等非现金形式提交”,便为政府采购项目履约提供了经济制约。
不难发现,奉行“形式公平”的随机抽取法仍给廉洁风险留下了空间。在工程投资不大、工期较短、工程内容比较单一、有详细的施工设计图纸、工程量能够准确计算的政府采购项目中,随机抽取法所带来的风险与收益还算平衡。在此范畴之外,各地还是应该积极创新,为政府采购创造更加公平的形式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