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器发明
❶ 中国最早在哪个朝代发明了计时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1088年,当时宋朝的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内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容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可以进行天文观测、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计时和报时。最早的机械钟是由欧洲工匠发明的,利用绳索悬挂重锤,拉动一系列齿轮,带动时针转动。
❷ 打点计时器是谁发明的啊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
❸ 科学:将下列计时器按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1沙漏2机械表2日晷4电子表。谢谢帮忙
机械表的发明要早于电子表。
日晷: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回到的袁充于594年(隋开皇十四答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式日晷)。
沙漏:西方发现最早的沙漏大约在公元1100年,比我国的沙漏出现要晚。
----------------------------------------------------------------------------
据此分析,日晷的出现可能早于沙漏。因此,我认为正确的排序是:日晷、沙漏、机械表、电子表。
❹ 16世纪哪些科学家发明了计时器
16世纪末,著名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吊灯的摆动,总结出摆的等时性原理,荷兰内科学家惠更斯应用容该原理设计制造出最早的摆钟。当时机械钟的误差普遍为每天15min,而摆钟的误差则为每周大约1min。惠更斯后来又以铁制的发条为动力,用游丝取代钟摆,制成每天误差不超过1min的小型钟表。
❺ 日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我国早在公元前一干年左右的西周初期,就已经发明了最原始的计时器“土圭专”
,后来属发展为“圭表”。“日晷”大约发明于汉代以前,是观测阳光投影方向的计时器。“壶漏”又称“漏壶”,大约发明于公元前五世纪。它是用漏水的方法,观测“刻箭”的昼夜计时器。圭表、日晷、漏壶等,在我国沿用了二三千年。
❻ 古代是谁发明的计时器,也就是十二时辰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等。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酒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酒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酒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酒。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酒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考察古人的时间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观查:一是古人对时间科学划分后制定的计时制;二是古人把时间、计时仪器和国家法制、政权兴衰相联系。
我国古代制定、沿用自成体系的计时法。百刻计时法最古老,使用的时间也最长。大约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纪),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等于14.4分)。汉代(前206-公元220)除使用百克制外,还应用以太阳方位计时的方法,到隋唐(公元581-907)时,太阳方位计时衍生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克制与十二时辰计时法并用。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纪),西方机械酒传入后,我国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但十二时辰仍沿用,每个时辰两小时。为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一致,我国古老的百克制演变为九十六克制,一个时辰内分为八刻、一小时内分为四刻,这样一昼夜就为九十六刻,与世界通用的计时法相一致。
此外,我国古代还使用独特的夜间计时方法,这就是“更”。“更”是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时间长短依夜的长短而定。
❼ 在中国古代古人凭借筹智慧,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它们的名称都有那些
土圭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时钟”。古人用一根杆子直立在地上,通过观察日影来估计时间。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正午影子最短;上午,杆的日影偏向西;下午,杆的日影偏向东。根据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可知大概的时间。
圭表 它由两部分组成:直立的铜柱叫“表”,平卧的铜尺叫“圭”。把表放在南、北端,并同圭相垂直,测量日影长度。这样,不但可以测出时间,还可以根据每天上午日影的长短,定出四季的节气。
日晷 也叫“日规”,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上刻有二十四个等分的刻度,晷针垂直在晷盘中央。太阳照着晷针,针影随太阳的运转而移动,刻度盘上指示出刻度来,便知时间。
以日影测时的工具都是古人的“影钟”,统称为日晷。但都只能在晴朗的白天应用,阴雨天和夜间就不行了。
火钟 就是古人用燃香来计算时间。如读书读了一支香,做工做了两支香。或是点燃一盘香(形如现时的蚊香),看烧了多少,便知过了多少时间。有时,在香中间缚一根纱线,线的一端系一个铜球,球下面放一个铜盘,当香火烧断纱线,铜球便落入盘中,叮当作响。这是古人用的“闹钟”。
水钟 就是铜壶滴漏,也叫“刻漏”、“漏刻”、“漏壶”。有单壶和复壶。初壶用上、中、下三个壶相互迭置,壶底都有小孔,三个壶下面再放一个受水壶。最上一只壶内装满水后,水即逐渐从小孔流入以下各壶。受水壶内装一个直立浮标,上刻时辰,水逐步升高,浮标随之上升,这佯就可知道时辰。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漏刻、圭表、香篆、辊弹等计时器的发明,使记时进入了计量化的新阶段。东汉时,人们利用计时器把一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刻”开始成为计时单位,这是记时法的大变革。百刻制确立后实施了相当长的时期。直到明末提出了96刻制的改革,至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并沿续到今天,在96刻制里,每个小时就是四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小时”和“刻”。
❽ 世界上最早的风向计和自动计时器都是谁发明的
你好,最早的风向计为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于公元132年发明候风仪,也就是风向计。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是我国唐代的天文学家张遂和梁令瓒,对东汉张衡创造的水运浑天仪加以改进而成的。
❾ 计时器是谁发明的
钟表,也是由中国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明的。世界著名的钟表大师内、香港钟表历史容学家矫大羽说,经过数年的努力和求证,他提出的“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这一观点,已被世界钟表界认可。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
❿ 是谁发明了计时器
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