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模仿式创造

模仿式创造

发布时间: 2021-01-14 12:31:12

㈠ 什么东西模仿动物创造

海豚的回声定位系统,鱼在水中升降发明潜水艇,
人类模仿鱼鳃发明了在水中呼吸的"人工鳃",
鳄鱼的排盐机理发明高效"淡化器"
根据苍蝇的复眼发明"复眼照相机"用在人造卫星上,
火箭升空利用水母.墨鱼反冲原理,
对只住蜘蛛丝的研究抗撕断降落伞与吊桥缆索.
白蚁的胶粘剂
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飞机设计师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鲸: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fǎng)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舴的速度。
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yún)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袋鼠: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贝壳:外壳坚固的坦克……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17.乌贼和鱼雷诱饵 乌贼体内的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它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骗攻击者上当。潜艇设计者们仿效乌贼的这一功能读者设计出了鱼雷诱饵。鱼雷诱醋似袖珍潜艇,可按潜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正是它这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辩,最终使潜艇得以逃脱。
18.蜘蛛和装甲 生物学家发现蜘蛛丝的强度相当于同等体积的钢丝的5倍。受此启发,英国剑桥一所技术公司试制成犹如蜘蛛丝一样的高强度纤维。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复合材料可以用来做防弹衣、防弹车、坦克装甲车等结构材料。
19.长颈鹿和“抗荷服” 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其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按一般分析,当长颈鹿低头饮水时,大脑的位置低于心脏,大量的血液会涌入大脑,使血压更加增高,那么长颈鹿会在饮水时得脑充血或血管破烈等疾病而死。但是裹在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紧紧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飞机设计师和航空生物学家依照长颈鹿皮肤原理,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抗荷服”,从而解决了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这种“抗荷服”内有一装置,当飞机加速时可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相应的压力,这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
20.鲸鱼和潜艇的“鲸背效应” 当代核潜艇能长时间潜航于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这就碰到了力学上的难题。潜舴专家从鲸鱼每隔10分钟必须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启迪,在潜艇顶部突起的指挥台围壳和上层建筑方面,作了加强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鲸背处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时的“鲸背效应”。
21.蝴蝶和卫星控温系统 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温度会高达200摄氏度;而在阴影区域,卫星温度会下降至零下200摄氏度左右,这很容易烤坏或冻坏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后来,人们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原来,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

㈡ 模仿和创新有什么区别

一、表达意思抄不同

1、模仿袭: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儿童方面;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

2、创新: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二、方式不同

1、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模仿的内容包括声音、样貌、风格、格式等。

2、创新: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

三、特点不同

1、模仿:可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外部模仿和内部模仿等多种类型。

2、创新: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

㈢ 模仿与创新辩论赛,我方式正方(即支持模仿),求资料

模范利于自己``不利与
创造是不是模仿
模仿不是创造
模仿是在已知世界的东西
创造是为知世界的东西
你请你模仿已知的东西
是为创造的么
那么用以知世界的东西创造未知世界的东西

我模仿人家的漫画
来创造自己风格

㈣ 为什么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跟进模仿这样的动作行为在各行各业中无处不在,现在正在遭受普遍的质疑,媒体似乎视其为洪水猛兽,高举“创新”这把尚方宝剑,将它碎尸万段。现在是该冷静下来,辩证客观跟进模仿和创新的关系了:

首先跟进模仿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会比创新更加简单容易,不用付出多少成本,可能所消耗的资源会更高。因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先进的技术、有效的管理方式、健全的机制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地域,通过一些人有机的整合形成的,能够照搬照抄,照葫芦画瓢,学的八九不离十,不仅仅对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要求很高,还要充分了解其中的各种内在元素和条件,否则只能画虎不成反类犬,有行无神,正像让南昌飞机制造厂去仿制美国波音公司767,有可能吗?可能的话又需要什么条件呢?又如曾经有许多企业当年学习海尔一样,为什么都学不到位,成为不了第二个海尔,因为跟进模仿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对自己进行锤炼和改变,否则难以实现有效的模仿跟进。笔者认为跟进模仿要分阶段,创新也要分阶段,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跟进模仿就是适应性创新!

在通常人们的意识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可是对一个机构组织来说远不仅如此,现在媒体一直在强调的“自主创新”,似乎不仅仅包括技术层面,思想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更为迫切和需要。当然对中国绝大部分企业来说,这些说法都是隔靴搔痒,对他们来说明年的今天还活着,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他们大多数的实力和规模与所谓世界500强标准来衡量,简直蚂蚁撼动大象,没有可比性,拿那些大企业的创新模式套在这些企业,无疑大炮打蚊子,没有多少价值。

正像一个1周岁左右的婴儿,在母亲的指导下牙牙学语,邯郸学步,这个时候你指望他像飞人刘翔那样,一飞冲天跨越世界纪录,往往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或许短期内见效,可是因为发育不良、缺钙缺锌最重夭折,这或许是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对婴儿来讲,能够更快更稳得把一步步走好,才是关键所在,对婴儿来讲,这本身就是适应性的创新过程,因为对他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随时都在外界的环境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快速进行调整,这个阶段基本上照搬照抄,保证产品的品质就可以了,这也是许多国内作坊型的加工企业的运作模式。当然已经迈出成长初期的企业来说,还要按照婴儿方式走路,不寻求突破,那就另当别论了。

2、 率先模仿就是创新!

对已经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中小型企业来讲,率先模仿就是创新,能够在技术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消费的不对称、空间与时间的不对称情况下,开展一次有效的先发制人的模仿运动,就是创新!该阶段自己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研发费用或者开发自己的管理制度。找到对你最有参考性的标杆企业,率先模仿,就能获得一定阶段的市场领先优势,这样的企业不一定要有自己的研发部,但必须有自己市场情报分析系统,能够对相关业态进行研究,找到率先要模仿的对象。

当然选择被模仿的企业,不一定是本行业的,相关性的行业或许更有借鉴意义,另外跨行业的模仿或许带来的更好的发展,但对该行业的背景和特征缺乏了解,必须进行区分。比如一家曾经从加工贸易的服装企业,曾经去法国找到一家服装的绣花工艺,和一家袜子款式,进行模仿,率先在国内推出具有4重绣花工艺的全黑套裙。因为款式新颖,而且适合身材中老年女性审美标准,在东北市场、东南亚市场,尤其是伊斯兰国家大受欢迎。销售额从300万立刻提升到4000多万。因此找到关键模仿的对象很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在模仿的对象未必参照最顶级大企业,而是找自己合适的能模仿得来的企业做为榜样。

还有选择模仿跟进的时机也很关键,时机合适,事半功倍,时机未到,事倍功半,正如当年的新天葡萄酒在国内葡萄酒市场还远未成熟的情况,率先照搬照抄的国外的“把葡萄酒当作啤酒卖的”模式,采取低价策略,力推“葡萄酒普及运动”,结果4亿元消耗完毕,公司总部也从上海浦东搬回了新疆。殊不知,国外的葡萄酒市场已经培育了数百年,中国才刚刚开始,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区,硬搬别人的套路,只能做变成他人的铺路石了。

当然抓住时机,有的时候没必做到100%的模仿,彼得斯说过:“假如为了产品最后1%的完满性所作的努力,可能导致市场的丧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3、模仿+持续的改良就是创新!

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改良是非常有效的创新模式,找到模仿对象的优点进行不断强化,缺点尽量想办法克服或规避,开发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顾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史,60多年前日本产品质量和我们今天中国产的大部分产品一样,都是大路货,可以使用,至于做工品质就不用提了。当然日本人采纳了美国戴明博士的建议,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并把吸收欧美先进技术作为重点,这里最有代表性的要署大名鼎鼎的索尼公司和松下公司:索尼公司在当初参考学习美国的磁带技术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诞生了今天的磁带录音机,它比美国的产品体积更小,录音时间更长,渐渐使索尼成为世界最具创新力企业,而松下公司更上一层楼,自己很少率先研发电子产品,只要索尼一旦发布新品后,马上组织人员进行防治,并找到缺点进行克服,开发出性能更优的产品,然后以低于索尼新产品价格向市场抛售,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强大的电器公司。他们之间的模仿结合持续的改良不正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榜样。

持续的吸收消化,持续的改良、持续的优化,这样可以用很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实现他人需要几十年才能达到的目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 集合模仿就是系统创新

集合模仿,就是将不同业态的各种先进、有效的技术、方法、管理模式进行整合集成,就是系统创新,这样的模仿创新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因为要成为“小无相功”鸠磨志,本身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开发的创新模式和文化。在集合模仿创新领域内做的最好要属7-11便利店:

这家小小的便利店在全球零售巨鳄沃尔玛、家乐福的打压下,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成为全球零售业学习的典范,在世界范围拥有超过25000家便利店,利润率远远高于以低价著称的沃尔玛,他的做法就是吸收沃尔玛的成功模式;结合心理学的前沿技术,开发可以分析消费者特征的终端pos系统;把药店销售的安全套,率先在便利店销售安全套;提供只有在餐厅才能尝到大师级特色便当;并借鉴财务管理理论,创造性的提出人心增值理念(该理念认为,东西用得时间越长,价值就越小,对人力资源的运用也是如此;惟有一种不因时间流逝而减少,反而能增值的,这就是“人心”),指导员工和客户的关系等一系列集合模仿,有效整合最终成为了便利店的沃尔玛!

7-11便利店的成功范例告诉我们,集合模仿、跨行业、跨专业的管理经验的借鉴,形成自己的有机系统,它的价值远比单项模仿或创新,乘数效应要大得多,效果好得多。

综上所述,不能机械的看待模仿和创新,他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吸收、互相指引、互相累加、相互进化的循环系统,单纯片面地提出自主创新,只能让更多的企业误入歧途,盲目的搞研发,尤其是在对产品技术功能上的执著,可能,最终失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机会,那是非常不值得的。看看过去的2006年,又有3000多件发明专利失效,无人用在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生活方面,这说明了什么?技术本身固然其实很重要,但是会用有用更重要,快去检索一下过期的专利吧,来一次技术的集合模仿创新,说不定下一个创新领袖就是你。

模仿跟进有什么不好,有效果就是硬道理!

㈤ 中国建设哪些是模仿苏联模式,哪些是我们自己的创造

仿苏模式:
1.人民公社化
2.计划经济模式
3.重视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
自己创造:
1.大跃进
2.经济特区
3.沿海开发区

㈥ 创新从模仿中来议论文

模仿与创新
如果要评选世界上最会模仿的国家,那么日本必定是当之无愧地占据龙头地位.大和民族,以其精湛的模仿工艺和智慧,在19世纪中后期,疯狂吸收了西方列强积累了上百年的科技文明,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一夜暴富”,成为了资本主义列强中的一份子:而若要评选当今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国家,日本人恐怕也是可以自豪地说前三甲中必有他们的位置吧!
没错.日本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既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而又兼有令人称道的创新意识.他们并非一味模仿他人所取得的成果,在吸收了外国人的经验后,他们也想方设法的改进,创造出一种更好更高效更便捷的产物,这或许便是日本这么个弹丸之地为何强盛的原因——模仿与创新.
模仿,一直都被世人所诟病,常被认为是一种没有出息的表现.但是日本却用事实证明:模仿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呢!我只所以举日本一例,是因为他很好的诠释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这种日本式的模仿,并非只是单纯的接收,在作为知识接收者的同时,也渐渐成为了主导者. 正如三岁的孩子喜欢模仿父亲的一切,包括语言与动作一般.他们的模仿也好是如此乐此不疲,但绝不仅限于此.一旦孩子长大了,他也会在父亲的言语之上添加属于自己的元素,在继承的同时也很好地发扬光大.这正是日本人所做的模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非全盘接受而又有所继承.于是,日本人的创新也就应运而生.
由此可以看出,模仿与创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递进关系.在迷茫彷徨之际,模仿他人,试着照别人的路子走有时又未尝不是一种上策呢?尽管饱受他人非议,甚至于被认为是失去人格独立的表现,可回想日本的经验,若没有前期的模仿积淀,哪来现在那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呢?我们甚至于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是创新的基石——当然,这里仅指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例如日本这样过去科技水平并不高的情况.而这种模仿,也并不是那种“模仿死了”的情况,而是我们所说的日本是模仿(当然,日本人的这种创新意识,也与他们本身的进取精神有关).不过,倘若你是哪种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极强的人,那很好,走自己的路吧!但不可否认,在早期的创新时期,模仿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去嘲笑那些模仿者,也许他们明天也一样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
忽而又想起我们的古老中国来,曾经的我们也有过相同的创新精神,也有过辉煌.当最终泯灭了.岁月的沧桑,使我们把自己所在了小屋子里,也是自己渐渐老去,失去了活力.而当我们变成学徒时,却变的只知一味模仿而不知创新了,以至于现在连一个电视节目,一段广告都得原搬照搬.短期内确实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可我们的长期呢?也许我们现在真得想日本人学习了,尽管人家学了我们十多个世纪.不过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找回自己民族的魂,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便是魂.倘若真是如此,中国崛起不远矣,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不远矣!

㈦ 什么是模仿创新

就是盗版后进行一些改变,
具体的说就是:你跟着别人的路走,但是要换汤不换药,具体的实施办法可按实际情况而定。

㈧ 怎样处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编者的话: 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模仿与创造在幼儿学习中的特殊性何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怎样的模仿与创造才是适合老师的也是适合幼儿的?本期话题,就此模仿与创造的理论探索开始,然后结合幼儿教育具体实践谈谈与之相关的策略。 诌议幼儿的模仿与创新 魏峰 南京师大教科院 这是一个需要创新的时代,但又是一个充斥着模仿的时代。 创新产生于好奇。出于好奇而产生探索的欲望、摆脱束缚的欲望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喜欢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他们试图从大人们那里得到解释。他们总是努力打破大人为他们制定的框框,重新建构他们喜欢的东西。出白天性的东西大多是有价值的,而大人们由于在社会上受到的程式化训练太多,已经不能发现孩子们的天性中体现出来的价值。有的教师嘴上鼓励创新,其实心中期望的还是模仿;有的教师表面上鼓励创造,可是当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东西出现时,却不能接受,不会欣赏。于是,当新事物出现时,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呵斥:“谁叫你这么做的?”“谁教你这么做的?”言下之意。只有“听命为之”或“学而习之”才是正途。 模仿来自外力的引导。我们的教育鼓励标准化,学校像麦当劳生产一样培养儿童。标准化的教育手段和工具在逐渐扼杀幼儿的想象力,这种教育是创新最大的敌人。我在幼儿园工作的时候,看到每堂课都是以师生共同说“小小手,放放好”开始,然后每个孩子都正襟危坐,感到特别不能理解。今天的玩具也是成套的,有的还配上“使用说明”,看似丰富多彩并且更加“科学”,却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农村的孩子没有奥特曼和积木,但是一块泥巴就能玩半天,每个孩子都以能够标新立异,捏出新的形状为自豪;一根玉米秸秆就能做成机枪、长矛或是一杆秤。那是凭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新事物。 “压制创新、鼓励模仿”的现象出现在学校,这不能仅仅怪老师,其根子在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种小农经济状态下形成的“阿波罗”文化。这种文化追求稳定的结构,结构中的人服从并维持外部秩序,而不去追求打破秩序、超越秩序。可喜的是,随着外部的冲击和内部的变革,打破秩序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超越秩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另外,在大张旗鼓“创新”的时候,需要警惕并非所有的新东西都是好的。创新必须有价值向度。否则,新东西越多,我们失去的也就越多。 从心理学角度谈儿童学习的模仿与创造 夏春 南京师大教科院 模仿是观察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儿童的重要学习方式。根据艾曼贝尔提出的创造力理论,创造力的组成成分包括:与领域有关的技能、与创造有关的技能和任务动机。领域知识是与领域有关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力的基础。因此,模仿习得的知识,对儿童将来创造力的发展和运用是有促进作用的。 不过,模仿与创造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模仿的对象和模仿的内容都会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儿童在控制智力水平之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都看一段录像,然后进行一个创造力的测试。第一组看到的是一位女性在创造力测验中表现出低灵活性一低独创性;第二组看到这位女性在创造力测验中表现出高灵活性一低独创性;第三组看到这位女性在同样测验中表现出高灵活性一高独创性;第四组只看到这位女性在进行测验,但没有看到测验的结果。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在随后的测验中表现出比其他三组都要低的灵活性分数,但是前三组儿童的独创性分数都要低于第四组的儿童。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论,模仿创造力低的对象不利于儿童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模仿不利于儿童的独创性发展。 模仿是否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孩子独创性的发展?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实验。将儿童分为三组:第一组让儿童使用新奇材料自由玩耍,即自由游戏组;第二组,让幼儿模仿实验者运用该材料的方法,即模仿组;第三组,让幼儿对实验者使用该材料所用方法进行观察,即观察组,然后测量三组儿童列举该材料独特性用途。结果发现,游戏组儿童优于其他两组。其实第二组和第三组都可以看作是模仿组(只不过第二组强调了对实验者的模仿),由此可见。自由游戏比模仿更能促进孩子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反过来说,模仿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限制了孩子的独创性和想象力。 总结一下,模仿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教师和家长要教会孩子不要表面的模仿,而要理解模仿对象的深层规则,并恰当地运用到其他地方。为了提高孩子的创造性,模仿的对象最好也要有较高的创造性。此外,对游戏材料进行介绍和示范不要过多,多给孩子使用新颖的材料自由玩耍的机会。 幼儿艺术教育中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季琴 南京师大教科院 一、模仿与创造 模仿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学习新行为的有效方式。对儿童来说,模仿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断的模仿中,儿童完成了自我建构。语言,最初也是通过模仿习得。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模仿阶段,不进行体验、重组,那么语言仅仅是语句的重复。人无法理解词语的意义,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向。所以,我们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才能达到自我表达的目的。 何为创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创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当你已经开始从事一项工作或是想象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就是创造过程的一部分,因为这里有你的发现和冒险。创造也并非凭空产生,是需要广阔的认知基础的。而模仿提供了人认识世界的基础。所以说,模仿是创造的前提。但是创造的真正实现,不仅需要模仿来积累知识技能,更需要自由的探索和足够的试错空间,需要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二、如何在艺术教育中恰当处理模仿和创造的关系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在日常的艺术教学中,模仿是促进了还是阻碍了创造的产生,这直接受制于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将儿童的创造活动作为自我表达的方法还是仅为模仿?自我表达,是根据儿童的现有经验(包括认知、审美、情感的经验)来表现,儿童可以按自己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鼓励和发展。如果教师将儿童的创造活动等同于模仿,就会以成人的标准为依据,使儿童的整个经验变为视觉的经验。 我们强调艺术教育要重视儿童的自我表达。但是如果对于要表现的经验和表现的媒介缺乏认识的话,一切艺术创造将免谈。艺术教育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扩大经验的范围,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以儿童个人的程度和发展的阶段为本,在正确了解儿童的基础上才能给予适当的指导。模仿是扩大儿童经验的一种途径。在模仿的过程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让孩子体验到知觉的、情感的、审美等方面的经验。我认为欣赏艺术作品对儿童艺术经验的丰富是重要的。艺术欣赏不仅让儿童体验作者的表现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儿童体验到作品的情感,提升其美感经验。在保护儿童的创造欲望和能力中,教师还要关注评价的标准。我们不应该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的艺术表现,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儿童是否有积极表现自己的欲望,关注儿童体验其经验和表现的程度。 创造需要以模仿作为前提。在艺术教育中,我们应该以模仿作为一种手段去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音乐学习中的模仿与创造 禹心悦 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儿园 在日常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一直被我们一线的许多教师应用,而这一模式也确实是简单易行,且对幼儿音乐成长有益。但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学习掌握某种音乐技能早已不是音乐活动的唯一目的了。在关注幼儿整体性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主体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并开始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活动环节。为了体现孩子的自主创造性,老师在设计活动中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幼儿模仿环节,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随便跳随便唱。可是这样的调整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疑惑:在随便唱随便跳中,幼儿的音乐技能如何得到提升?其实《纲要》已经有答案:在支持、鼓励幼儿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由此可见,技能与创造表现是和谐统一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孩子尤其需要教师适当的示范支持。 在音乐活动中,模仿和创造并不是矛盾的,它们统一于一个完整的活动中,都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的。如何把握幼儿模仿与创造的度,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师示范是提供操作的材料与规则,提供态度上的榜样,为幼儿提供更长远的追求目标,而不是让幼儿机械地模仿。其次,幼儿模仿的对象不应该是老师,而应该是被模仿的事物、现象的本身。所以在活动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先观察现实中的事物、现象,再用各种方式进行模仿,最后再随音乐表演。模仿与创造在一节课中所占比例应当根据不同音乐活动的关键价值而决定,如:创造性韵律活动,它的关键价值就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创造性参与机会,所以创造在创造性韵律活动中所占比例就应该大一些。又如集体舞活动,它的关键价值在于与同伴的合作,那么对幼儿的动作要求就需要规范,以便于与他人合作完成舞蹈。这就需要幼儿模仿规范的动作。

㈨ 人类还模仿了那些生物创造出一些新东西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人类仿生物,制造了哪些科技?******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

人类模仿生物的发明_作业帮****** .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 还有这些: 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抗撕断裂降落伞与临时吊桥...

人类模仿自然界的生物发明了哪些东西_****** 人类模仿自然界的生物发明了哪些东西 由萤火虫发明了人工冷光 由苍蝇发明了宇宙飞船 由蝙蝠发明了声纳和雷达 由动物的巢穴发明了房屋 由螳螂发明了镰刀 由蜻蜓发明了飞机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人类模仿哪些生物造出了哪些东西****** 仿生学举15个例子: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3.电鱼与伏特电池;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

详细的 人类模仿什么生物发明了什么_****** 海豚的回声定位系统,鱼在水中升降发明潜水艇,人类模仿鱼鳃发明了在水中呼吸的"人工鳃",鳄鱼的排盐机理发明高效"淡化器" 根据苍蝇的复眼发明"复眼照相机"用在人造卫星上,火箭升空利用水母.墨鱼反冲原理,对只住蜘蛛丝的研...

人类模仿生物都发明了什么****** 苍蝇-----小型气体分析仪.. 2.萤火虫-----人工冷光; 3.电鱼------伏特电池; 4.水母------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5.蛙眼------电子蛙眼 6.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探路仪”. 7.蓝藻-----光解水的装置, 8.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

【人类模仿自然界中动物发明了哪些东西?】作业帮****** 由萤火虫发明了人工冷光由苍蝇发明了宇宙飞船由蝙蝠发明了声纳和雷达由动物的巢穴发明了房屋由螳螂发明了镰刀由蜻蜓发明了飞机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

人类模仿什么生物制造出了什么****** 模仿蝙蝠——雷达模仿鸟类——飞机模仿鲨鱼——鲨鱼皮泳衣模仿蜻蜓——复眼照相机/直升机模仿苍蝇——振动陀螺仪模仿萤火虫——人工冷光模仿蛋壳——薄壳建筑

人类模仿动物发明了什么?_****** 模仿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青蛙

科学家模仿了哪些生物造出了什么?_****** 仿生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它是指运用尖端的科学技术,来模仿生物的各种官能感觉和思维判功能,更加有效地为人数服务.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大在仿生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说,仿生学研究程度的高低,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八...

相关内容:@ 人类仿生物学制造了什么 @ 人类仿照动物发明什么 @ 模仿蛇发明了什么 @ 根据蟑螂发明了什么 @ 模仿蜘蛛发明了什么 @ 模仿蚂蚁发明了什么 @ 模仿动物的发明创造 @ 人类根据蛇发明了什么 @ 科学家模仿动物的发明 @ 人类模仿狗发明了什么 @ 模仿蟑螂发明了什么 @ 模仿自然界的生物发明家 @ 古人模仿动物造出了什么 @ 谁模仿什么造出了什么 @ 人类模仿动物发明哪些 @ 模仿动物的发明 @ 人类模仿动物创造了什么 @ 龙虾发明了什么 @ 模仿生物的发明的方法 @ 模仿龙虾发明了什么

㈩ 模仿与创新 议论文800字谁会写啊

我们这个社会,会思考的人,愿意思考的人,认真思考的人,越来越少了。思维的惰性促使人们多是习惯于简单的模仿,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没有压力,没有寂寞,心理上感觉很安全。而这种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的、机械式的、形式上的模仿,最多是别人吃肉,你喝汤。常有人感叹机会越来越少,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需求越多,机会也就越多。人总是知道自己知道了多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有多少,正如一个圆,已知的在圈内,未知的在圈外,而未知的要远远比已知的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去创新的空间还很多,如汽车业的发展带来了与之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如汽修、汽配、洗车、汽车装饰、旅游休闲、能源、环保等等。每一个产业的每一个价值链需求都可以是一个创新的机会。创新就是创造一种需求或者满足一种需求。创新不是高科技,商业模式、用人模式、销售模式都是创新。据统计80-90%技术上的创新者都没有赚到钱,而是那些把技术创新和产品效用、价格、成本整合在一起的企业,他们才是有价值的创新。创新并不是很神秘,别人想不到的,别人不愿做的,别人做不好的,你想到了,你愿意做了,你做好了,这就是创新。如四川的李惠女士靠擦鞋起家,如今拥有2000余家擦鞋连锁店;烟台喜旺集团1996年卖猪头肉起家,现为中国肉类行业50强企业。创新并不是不模仿,而是要在技术、成本、服务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优于模仿对象。比如星巴克,咖啡制作是向意大利咖啡馆学的,营销模式是向麦当劳学的。模仿到极致或者超越也是创新。创新并不是很复杂,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工作理念都可以创新。别人一天能发100份传真,你能发10000份,就是创新;别人应付工作,你用心工作(据调查,目前企业员工真正用心工作的不到20%)就是创新。财富是创造出来的,模仿只能使财富转移。创新虽有风险,但能使人生增值,推动社会进步。创新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足够的责任心,创新的意识会渗透在你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