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圭多发明

圭多发明

发布时间: 2021-01-15 08:36:26

A. "五线谱"是谁发明

五线谱是由意大抄利音乐理论家圭袭多达莱佐发明的. 公元9世纪,出现了一种以“点”、“钩”、“划”表示音的大概趋向和高低的记谱法。这种符号叫“纽姆”。先是记在一条线上,表示f音,根据符号落在线的上下就有了一个大概的音高标准。后来又加了一条c线。到了十一世纪,圭多达莱佐把线加到四根,音域为八度左右,使音高记谱更准确。以后由于重唱、演奏的需要又出现了六线、七线谱,甚至十一线谱。直到十六世纪,欧洲各国统一了五线谱,改变了横线太多所引起的复杂局面,过高或过低的音用加线来表示。以后又出现了适应不同音域、不同用途的高音、中音、低音谱表和记录多种乐器曲谱的大谱表、总谱表等,也都是建立在五线谱之上的。为了纪念五线谱的发明与诞生,人们把圭多达莱佐称为“五线谱之父”。与其它记谱法相比,五线谱具备着难以替代的优点:它的音高形象感强,容易区分高低音;和声立体感强,能同时记录诸多声部及和弦;可记录音调复杂、声部繁多的大型音乐作品;旋律线条清晰,记谱科学适用… 为此,五线谱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通用的、流行最广的记谱法,为音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麻烦采纳,谢谢!

B. 五线谱是谁发明的

在五线谱记谱法发明之前,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使用文字来表达声音,或用简单的符号示以声音的升降。在声乐中则以歌词为中心,在其字傍或字上标上简单的符号。一开始格雷戈利歌调的记谱借用了古希腊"纽姆"记谱法标示旋律的抑扬,这个靠"小点和线"作符号的原始的标谱法肯定让教会的神父们极不满意,它不能记写准确的音程,只能粗略地表示旋律的运动趋向,教歌者要用手势辅助才能表达一点意思,而更精确的演唱则要靠耳朵辨析,靠心灵去体悟。碰到连教歌者也不熟的曲调,谁也无能为力了。后来一位无名神父异想天开地在谱上划上一条线,用以代表一个固定的音,这个伟大的创举便很快启发了另一位聪慧的神父,他在谱上又划下第二条线--从现在看到的那页诞生于9世纪末叶的"二线谱"上可以清楚地识别,底下的一条线为黄色,代表do音(当时标以ut),上面一条线为红色,代表fa音。接着圣阿芒修道院的修道士胡克巴尔德(840-930)感到了"线"的妙用,干脆在谱上划上六条或八条的线来表达音的高低,很显然,一两条线还不够用而六至八条线又过于繁复,于是法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圭多(995-1050)又以"四线谱"(第一线为红色、第四线为绿色)的发明载入史册。他在线上和线间记录音名,又附带创造了表现音名的音符,使之有记下复调音乐乐谱的可能,这就成了"定量音乐"记谱法。圭多的这一记谱发明到14世纪又经人更新,最后至15世纪成为完全用黑色标示的五线谱,内中拍子记号又经不断完善,至十八世纪才最终定型为现今所见的五线谱。
圭多在创作《圣约翰赞歌》时还发明了ut、re、mi、fa、sol、la为序的六个固定唱名,至16世纪经比利时人威尔兰特"锦上添花",补加了第七音si,后因发音便利问题ut又被改为do,从此成为后人所见的七音音阶的音名。据说罗马天主教堂的教会仪式所用乐谱仍用的是圭多的"四线谱"和方形纽姆符号。由此可见圭多"四线谱"的发明意义之大和他在西方音乐史上的"圣人"般的重要地位。

C. 五线谱是哪国人发明的

五线谱产生于欧洲,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最初,人们只用一内条横

线来记录容音乐符号。当时意大利有一个音乐家季多(995-1055)经过多年的研究、整理,创

造出多条平行横线记谱的方法,这就是五线谱最初的雏型。经过好几百年的发展、完善,直

到十八世纪,终于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五线谱记谱法。

D. 五线谱是哪国人发明的

五线谱是由意大利音乐理论家圭多达莱佐发明的.
公元9世纪,出现了一种以专“点”、“属钩”、“划”表示音的大概趋向和高低的记谱法。这种符号叫“纽姆”。先是记在一条线上,表示f音,根据符号落在线的上下就有了一个大概的音高标准。后来又加了一条c线。到了十一世纪,圭多达莱佐把线加到四根,音域为八度左右,使音高记谱更准确。以后由于重唱、演奏的需要又出现了六线、七线谱,甚至十一线谱。直到十六世纪,欧洲各国统一了五线谱,改变了横线太多所引起的复杂局面,过高或过低的音用加线来表示。以后又出现了适应不同音域、不同用途的高音、中音、低音谱表和记录多种乐器曲谱的大谱表、总谱表等,也都是建立在五线谱之上的。为了纪念五线谱的发明与诞生,人们把圭多达莱佐称为“五线谱之父”。与其它记谱法相比,五线谱具备着难以替代的优点:它的音高形象感强,容易区分高低音;和声立体感强,能同时记录诸多声部及和弦;可记录音调复杂、声部繁多的大型音乐作品;旋律线条清晰,记谱科学适用…… 为此,五线谱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通用的、流行最广的记谱法,为音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E. 音乐的音符是谁发明的

音符出现於十三世纪,为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的「有量记谱法」。

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详见以下说明↓

…………………………………………………………………………………………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於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十三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於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於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於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於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於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於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望采纳~~谢~

F. 六声唱名法的发明者是中世纪的音乐理论家是谁

圭多·达莱佐,中世纪时期意大利的音乐理论家,发明了四线谱和六声唱名法。(源于《约翰赞美诗》)

G. 五线谱是谁发明的

古式抄五线谱发明人:意大利,规多,据说是个教会教徒
然而,现在能用的五线谱却与其有很大的区别
是由法国人发明的,尤其针对钢琴而设立,同时因为特殊的目的,出现一些特殊的五线谱,比如根据不同歌手的要求随时可能移调的伴奏谱、根据不同乐手的特长随时可能变奏的爵士谱,也有人采用带和弦标示的首调唱名五线简谱。
这种符号谱,以记录乐家确定之乐曲形式实际音响之物理属性为目的。此,正所谓“物之度也”。

H. 音符谁发明的 简单版

音符出现於十三世纪,为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的「有量记谱法」。

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详见以下说明↓

…………………………………………………………………………………………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於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十三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於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於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於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於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於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於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I. 第一个发明音符的人是谁

音符出现於十三世纪,为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的「有量记谱法」。

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详见以下说明↓

…………………………………………………………………………………………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於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十三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於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於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於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於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於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於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