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载人
❶ 网上哪儿有美国新型载人火箭战神号成功发射全程图片
视频袭: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4NDU4ODEy.html
图片:http://finance.qq.com/a/20091027/007888.htm
图片:http://news.syd.com.cn/content/2009-10/30/content_24609182.htm
❷ 载人航天技术新发现有什么
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已有近2000项空版间技术成果应用于权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食品生产等方面服务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航天技术为传统石化、机电、能源、交通、纺织、医药等10多个产业,研制生产了急需的工业工程控制系统、微机数控系统和其他各种仪器设备,为半导体、电子、原材料、仪器仪表工业提供了发展良机
❸ 世界上最快的载人火车是什么,是哪个国家的
中国的!
2010年12月3日,中国新一代高速铁路列车“和谐号CRH380A”,在京沪高铁营运试验专中创下每属小时高达486.1公里的速度,这是继当年度9月28日沪杭高铁试营运创下时速416.6公里之后,中国高铁再度刷新全世界铁路营运试验最高速。
❹ 美国第二代载人飞船系列是什么
“双子星座”号系列飞船是美国的第二代载人飞船,“双子星座”号系列飞船先后进行了12次飞行试验,其中2次无人飞行和10次载人飞行。“双子星座”计划共耗资12.834亿美元,其中飞船为7.974亿美元,占总费用的62%;运载火箭为4.098亿美元,占总费用的31.93%;支援设施为0.762亿美元(其中用于改造全球通讯设备为5600万美元),占总费用的5.94%。“双子星座”计划主要是为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提供飞行经验,准备各种技术条件。
在某种意义上讲,“双子星座”号飞船形状与“水星”号飞船有相似之处,他们基本呈圆锥—钟形,全长5.7米,底部最大直径3米,重3.0吨—3.9吨。
“双子星座”号飞船的返回舱里乘2名航天员,全长3.4米,最大直径为2.3米,航天员活动空间2.55立方米。总重量1982千克,其中包括2名航天员的体重144千克和座椅的重量426千克。舱内用纯氧,压力340毫帕。
而其设备舱则长1.4米,最大直径3.05米,重1278千克,其中环控生保系统的重量为117千克。
飞船结构采用分舱段布局原则,把每个分系统的所有部件都放置在一个紧凑的舱体内,这样既便于检查和组装,又便于出故障时更换。从第五艘到第十二艘“双子星座”飞船都是用了燃料电池,这种电池结构较简单、紧凑,能耐冲击和振动,体积小、重量轻、比功率高。此外,飞船还采用弹射座椅作为紧急救生手段,它不仅在发射阶段而且在着陆阶段可为航天员提供一种救生手段。
那么,“双子星座”飞船主要都完成了什么任务呢?
1958年,美国宇航局总部和太空任务小组开始考虑“水星”载人航天计划之后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的目标和任务。以吉尔罗斯和费格特为首的太空任务小组对此尤为关心,他们认为这项计划应在“水星”计划已完成的任务基础上,主要实现两大目标:载人轨道飞行时间大大延长,达到1周以上;实现飞船在轨道上机动、交会和对接。
1961年,当美国制定了“阿波罗登月计划”后,这一计划的任务更加明确起来,即为完成登月任务探索、试验新技术,最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将载人飞行时间延长到2周,以充分研究人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适应性;二是完成两个航天器在轨机动、交会和对接。这两大任务在登月期间都会遇到。这样,“双子星座”计划就变成“阿波罗”计划的辅助项目。
作为一项既是独立的又是过渡性的计划,“双子星座”计划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就,为“阿波罗”计划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成果,其中包括:
(1)提供了足够执行“阿波罗”计划的长时间飞行经验,包括生理、医学、生活等方面。
(2)验证了飞船在载人条件下温度、供氧、压力长期工作的可靠性和寿命。
(3)完成了最重要的飞行器交会与对接,为载人登月的月球轨道对接方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4)完成了长达2小时以上的舱外活动,为宇航员在月面活动积累了经验。
(5)实现飞行器姿态控制、机动和变轨飞行。这是“阿波罗”计划必不可少的任务。
(6)实现受控再入,提高了落点精度,为宇航员的安全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7)飞船分成几段,在再入时只回收载人舱。“阿波罗”飞船也采用了这种格局。
(8)“双子星座”飞船的新型燃料电池获得了验证和改进,它成功用于“阿波罗”飞船。
(9)“双子星座”飞船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姿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救生系统故障、宇航服笨重、太空行走困难等被“阿波罗”计划广泛吸取并加以改进。
(10)“双子星座”计划还提供了宇航员训练、太空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此外,“双子星座”计划的历次飞行对“阿波罗”计划任务的确定提供了直接的指导。
(11)远距离对地通讯获得发展和验证。
(12)地面各控制台站的工作满足远程太空飞行的要求。
此外,该计划还在对地观测、科学试验方面取得大量成果。
知识点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它具有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等优点。
这种电池由一种或多种化学溶液组成,其中插入两根称为电极的金属棒。一个电极上的电势比另一个电极上的大,因此,如果这两个电极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电子就会通过导线从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这样的电子流就是电流,只要电池中进行化学反应,这种电流就会继续下去。手电筒的电池即是代表。
❺ 中国3次载人航天分别是哪些人
中国3次载人航天分别是杨利伟费;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1、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
2、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上太空。
3、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5)新型载人扩展阅读: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生升空,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合体后,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2018年12月8日凌晨,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登陆”之旅开启。2时23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随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随后,太阳翼顺利展开。中星2D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2019年宇航发射实现开门红。
❻ 中国不是已经有神舟一号载人登月了吗,为什么还要2025年首次实现载人登月
神舟系列飞船是我们试验载人航天的,神舟一号是无人飞船,也是我国迈向载人航天的第一步。
目前我们并没有载人登月的能力,相关的技术和配套设备正在研制中。
已经向月球发射的绕月探测卫星有: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2013年可能发射嫦娥三号卫星。
我们探月三步走是“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4月发射。
第二步为“落”,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步为“回”,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绕、落、回”三步走完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
❼ 载人宇宙飞船的各国飞船
美国航天局日前(NASA)公布了一款最新研制的多用途载人飞船(MPCV),设计是以“猎户座”航天器的原型为基础,将作为未来美国宇航员进入外太空的全新运输系统,可同时携载4名宇航员前往火星。
底部宽约5米,重量约23吨,可同时携载4位宇航员。
为了进行测试,研究人员在丹佛南部的瓦特顿大峡谷特别建造了测试区。虽然多用途载人飞船的最终目标是火星,但是短期内美国国家宇航局还有其他的计划,比如首先使用它来支持国际空间站的一些任务。 “罗斯”号载人宇宙飞船是俄罗斯专家正在研制的新型载人宇宙飞船。如果研制成功后可以多次使用并能够将宇航员送往月球,而且这种飞船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新一代罗斯号载人飞船设计草图将于 2010年中期提交至俄罗斯联邦航天署,飞船将于2017年首次升空,从2018年起飞船将开始正式启用。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载人航天项目主管克拉斯诺夫2009年4月曾表示,罗斯号载人飞船将能够同时把6名宇航员送至低地球轨道,或者把4名宇航员送至近月轨道。同时,飞船返回地面时货物装载能力也将有所加强,将能够携带500公斤的货物,而目前(2009年)的俄“联盟”号载人飞船返航时仅能携带250公斤的货物。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❽ 我国载人登月工程规划。
由于“嫦娥一号”完美完成了预定目标和任务,原本作为“嫦娥一号”备份星的“嫦娥内二号”更改目标,为“嫦容娥三号”服务,目的是让后者软着陆在月球上,从而完成第二步的“落月”。按计划,“嫦娥三号”在2013年登陆月球。
“‘嫦娥二号’目前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在完成前两步后,第三步是让载有月球车的“嫦娥三号”在月球完成打孔取样后安全返回。
(8)新型载人扩展阅读
逐月之路上的国家,不仅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这样的大国,也有欧洲诸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小一些的国家。再想悍然“宣布”月球为某一国的领土,估计很难成功。与有些国家试图抢占尽可能多的“月球领土”不同,中国的嫦娥不是“战神”,而是“和平女神”。
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❾ 那个带后座可以载人的共享单车怎么用,绿色的
回答如下:
智享单车吧,首次免费骑车1元30分钟,下载智享单车APP就可以用了,第二次需要交押金500元。
❿ 新型航天运载工具是什么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创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1977年6月18日,首次载人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和富勒顿两人。8月12日,载人在飞机上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是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共两枚,发射时它们与轨道器的三台主发动机同时点火,当航天飞机上升到50千米高空时,两枚助推火箭停止工作并与轨道器分离,回收后经过修理可重复使用20次。外储箱是个巨大壳体、内装供轨道器主发动机用的推进剂,在航天飞机进入地球轨道之前主发动机熄火,外储箱与轨道器分离,进入大气层烧毁,外储箱是航天飞机组件中唯一不能回收的部分。航天飞机的轨道器是载人的部分,有宽大的机舱,并根据航天任务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房间”。有一个大的货舱,可容纳大型设备,轨道器中可乘载3名职业航天员(如指令长或机长、驾驶员、任务专家等)和4名其他乘员(非职业航天员),其舱内大气为氮氧混合气体。航天飞机在太空轨道完成飞行任务后,轨道器下降返航,像一架滑翔机那样在预定跑道上水平着陆。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
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千米的卡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它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交通工具,航天飞机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像有翅膀的太空船,外形像飞机。航天飞机的翼在回到地球时提供空气煞车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时提供升力。航天飞机升入太空时跟其他单次使用的载具一样,是用火箭动力垂直升入。因为机翼的关系,航天飞机的酬载比例较低。设计者希望以重复使用性来弥补这个缺点。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陆续进行过航天飞机的开发,但只有美国与前苏联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过这种交通工具。由于前苏联解体,相关的设备由哈萨克接收后,受限于没有足够经费维持运作使得整个太空计划停摆,因此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国的航天飞机机队可以实际使用并执行任务。
1981年4月12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宇航员翰·杨和克里平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进行了59次飞行,其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5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17次,“亚特兰蒂斯”号12次,“奋进”号5次。每次载宇航员2~8名,飞行时间2~14天。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参加航天飞机飞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员。航天飞机的59次飞行中,在太空施放卫星50多颗,载2座空间站到太空轨道,发射了3个宇宙探测器,1个空间望远镜和1个γ射线探测器,进行了卫星空间回收和空间修理,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探测实验成果。
航天飞机除可在天地间运载人员和货物之外,凭着它本身的容积大、可多人乘载和有效载荷量大的特点,还能在太空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空间研究工作。它可以把人造卫星从地面带到太空去释放,或把在太空失效的或毁坏的无人航天器,如低轨道卫星等人造天体修好,再投入使用,甚至可以把欧空局研制的“空间实验室”装进舱内,进行各项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