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降落伞
Ⅰ 降落伞试跳员李军26年间,试跳三千多次,你觉得该如何嘉奖他
空降兵出生的李军年四跳降落伞三千多次,是什么让他如此之执着?众所周知空降兵是一名职业危险系数特别高的兵种。空降就意味着需要借助降落伞的帮助才能成功的安全降落到地面。一旦降落伞无法打开,或者造成其他相映的故障事件,那么对于空降兵而言是非常悲惨的,因为这样他们的生还几率基本为零。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的空降兵丧命的原因都是因为降落伞之间的故障。一位空降兵能够在试跳降落伞三千多次的任务之后仍然能够健在,这是一个奇迹。这并不是说明他有多么的幸运,而是说明他对于这份事业的执着是有多么的深厚。
虽然因为试跳的原因没有经常与家人联系,家人的联系也是聚少离多,他承载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挑战和压力。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李军一直努力与死神擦肩而过,每次都去尝试国内的各种型号的降落伞。对于这一个有着职业,自尊心,职业,忠诚感,甚至爱岗敬业的试跳员,我们应该报以非常崇高的敬意。在我们从事自己的职业生涯过程之中,也应该要学习李军这一种热爱感岗位,同时现身于岗位的精神。
Ⅱ 新型“紧急降落伞系统”的爆炸装置是如何运转从而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
在一款新型喷气式飞机的设计专利方案中有一个非常令人感兴趣的设计,版就是将客机、货机的最里权层,改装成数个前后相通的密封舱,并在各密封舱结合部位的夹层中安装一种小型爆破装置,这可不是什么恐怖分子的劫机炸弹,而是一种为保障乘客安全设计的最新装置。当飞机在空中遇到紧急情况时,飞行员只需按下一个控制按钮,这个装置就会发生小爆炸,使载有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密封舱完整地与机身分离开来。这些分离开的每一部分都配备有降落伞、震动缓冲器、膨胀筏和推进喷射装置,这些设备将引导密封舱缓慢落向地面,从而保障机上乘客的生命安全。
Ⅲ 有关邓稼先的简介,故事,经历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期经历
邓稼先,邓石如的六世孙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邓家祖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 母亲王淑蠲,操持家务。
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
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故事:
邓稼先一生功勋卓著,获奖无数,他生前的最后一枚奖章是在医院的病房里获得的。1986年7月17日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全国总工会书记罗干,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等领导,前往解放军总医院。
向邓稼先颁发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章,以表彰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业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这是“七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出的第一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3)新型降落伞扩展阅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网络-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