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日语创造

日语创造

发布时间: 2020-11-23 13:28:14

㈠ 日语是谁发明的-

4L、5L不要扰乱视听,你说的那是语系,人家说是谁发明的。

日本语简称日语,是日本国的官方语言。日本人口有1.2亿,几乎99% 以上的人口使用同一种语言,因此,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日本近乎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日语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地区则有很少人在使用。

日本的传统语言为和语。日本民族有史以来长期生活在岛屿上,由于交通技术的有限,长期隔断了日本民族与大陆的经济与文化来往,造成日本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比较短。据了解,日本现存最早的文字资料产生与公元5世纪,但是不是用日本文字记载的,而是使用的汉语。据文字记载,当时日本的统治者之一倭王武致中国南朝皇帝的国书也是用汉字写成的。一直到公元10世纪,日本人才在汉字草书的基础上创造出日本式字母即平假名,如:安——あ;以——い;宇——う;衣——え:於——お,同时也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出了片假名,如:阿——ア;伊——ィ;宇——ウ;江——エ;於——オ。由此,才逐渐形成了汉字与假名相结合的日语文字书写方式,一直沿用到今天。在1981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收入了1945个汉字,加上人名用汉字有2111个。而在诸桥辙次编撰的《大汉和辞典》中却收入了5万余个汉字。

关于日语的系属,一直都有许多的争论,有学者认为,从句法的角度上来对日语归类的话,日语接近诸如土耳其语和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言。而在句法上,日语与朝鲜语有着相似之处,这也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但是也有证据表明,日语的词法和词汇曾经受到南面的马来语的影响。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在发音上,日语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如“马”“梅”“米”等字的发音是与汉语相似的,这些都被认为是受到汉语的影响。从语法的角度上来看,日语是属于粘着语的,粘着语的特点是单词在句子中的地位、时态等都是依靠助词、助动词来表示的。日语的语序不像汉语和英语那样谓语在宾语和补语的前面,而是在宾语和补语的后面。

日文的创造者是吉备真备

原名下道真备,开元五年(717年)随“遣唐使”来华。他在长安就学于四门助教赵玄默,深通五经三史、历算、刑律、漏刻、军制、阵法、韵学、书道等诸艺。他在唐朝留学17年,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十一月携带中国典籍1700多部归国。与吉备真备同时回国的留学僧玄防,受到日本圣武天皇的重视,吉备真备也因此受到器重,官至右大臣。

吉备真备在华期间,精研经史,博学多闻,成为饱学之士,回国后被天皇拜为大学助教。当时日本的大学设有明经、文章、明法、算学、音韵、书法六科,学生有四五百人。吉备真备为六科的学生讲授学自中国的各种新知识,教读《史记》、《汉书》、《后汉书》。高野天皇也跟他学习《礼记》、《汉书》。

对于日本文化传承,吉备真备最重要的历史功绩之一是根据部分汉字偏旁部首创制了日语片假名。这些汉字共50个,被称为“母字”。古代日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汉字作音符来书写日本语言,著名的《万叶集》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因而称为“万叶假名”。用汉字作音符,书写很不方便。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后来,留学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

㈡ 创造力日语怎么说

通常不用创造力。通常说的そうぞうりょく=想像力。
所以,建议你用片假名的表示方式的单词:イノベーション

㈢ “擅于创造的人”日语怎么说

创造することが得意な方or达人(他人)or者(己方人员)
创造することを得意とする方or达人(他人)or者(己方人员)

㈣ 日语是怎么产生的

日语是由汉语转变而成的,日语把汉语中某些偏旁部首与原字分开,给它赋予了新的意义.日语是大和人的固有语言,与朝鲜语、蒙古语等同属于阿尔泰语系。日语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较大影响。一些日本的语言学家认为,日语中一些固有常用词汇如“马”“梅”“米”等的发音与汉语非常相似,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中国人的影响。在文字的形成方面更是受到了中国汉语的巨大影响。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语”(日本语)这个词汇,一般是指以江户山手地区(今东京中心一带)的中流阶层方言为基础的日语现代标准语,有时也称作“共通语”。
日语与汉语的联系很密切,在古代的时候,由于受到关中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被传入日本,到了近代的时候,大量的日语词汇大量进入中国,并取代了音译词,而被汉语采用。

㈤ 是谁创造了日语语法

曾经在语法课上谈过日语的演化,日语的语法主要是日本的先民创造的,当然时间很长,估计从绳文时代 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就开始了。后来的发展受到了中国和朝鲜的影响,大约到江户时代1603~1867 就基本成型了。
在日语和日本文学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不了解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而无法理解日语和日本文学中的特殊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探究,揭示日语和日本文学中一些特有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从而帮助学生从根源上认识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学习掌握日语和日本文学。一、日本人思维方式形成的历时性探讨思维方式被认为是文化的母体,所有的文化表现都具有其母体---思维方式的投影。人类的思维方式对其语言和文学无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日语和日本文学作为日本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无疑受到了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左右。绳纹时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幻想思维阶段,神秘性是其主要特征。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崇拜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和自然之物,他们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大多含有非理性的因素;弥生时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从幻想思维向经验思维转化,但是这种转化是不充分和不彻底的。在弥生文化的思维方式中,还存在着“灵物”、“神”等的概念,同时,中国的经验性思维方式和他的精神产品---儒学的政治、经济、伦理等观念也在这个时候被日本人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用经验性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以此来认识外部世界。儒学的思维方式强于对事物的总结,弱于对事物的分析,重视以直觉认识、感悟事物,但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论证。儒学的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古代的日本人有重大影响,其文化积淀对现代日本人也有深远影响。如果考察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就会发现其中具有经验综合性的总体思维倾向与和谐统一的思维倾向。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不仅受到了儒学的影响,它的形成还有自然、社会及历史的原因。但是儒学在日本的长时期的传播,无疑对日本人的总体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即使是在现代日本虽然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内引进了西方的强调分析、对立的思维方式,但是传统的总体性思维方式体现在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作为儒学文化圈的民族,日本人从整体把握出发,在姓名的排序上也会将家族的名字放在最前面,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写具体住址的时候,往往会首先写国家的名字,其次是城市的名字,接着是街道的名字,最后是住宅的名字。另外,基于总体性思维方式日本人的主流意识、集体主义、协作精神、完全统一、内外有别等意识直到现在仍然十分强烈。二、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对日语产生的影响日本学者中村元指出:日本人认为世界上所存在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对任何思想也会以宽容和调和的精神对待。所以,现代的很多日本人既是佛教徒,同时又是神道教徒。在他们的家里,并列摆放着佛坛和神龛。在一个日本人的一生中,既要在神社里举行“七五三”仪式[1],又要在基督教教堂里举行结婚仪式,最后要在佛教寺院里举行葬礼,也就是说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具有浓重的调和色彩,其融合的特征非常鲜明。那么在日语中,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又是以怎样的形式潜伏其中的呢?日本的学者中村元指出:汉字还未传到日本之前的古代日本语,即“和语”中表达感性的或者是表达内心情感的词汇非常丰富,而另一方面具有能动性、思维性、理性和推理性作用的词汇却非常贫乏。“和语”的词汇几乎都是具体性、直观性的,而抽象性的名词几乎没有。儒教和佛教传到日本以后,表达抽象哲学的词汇全部都是汉字词汇。明治维新以后,甚至到了今天,表达西方哲学思想的词汇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汉字词汇,所以日语不像梵语和德语那样,适合表达哲学思想。日语表达的暧昧,在世界语言当中是非常突出的:例如,日语中的“很”、“实在”的意义必须放到具体的场合,同时还要通过日本人特有的直觉来区分它的实际意思。有时候“很”“、实在”是表示“感谢”,有时候是表示“同情”,有时候表示“祝贺”,有时候是表示“太不像话”的意思。“很”、“实在”一词既可以在婚礼上用,也可以在葬礼上用。就像《日本人的美意识》一书中所写道的那样:“日语具有强烈的暧昧性,经常会省去主语和宾语。在翻译日本文学的时候,译者如果不添加主语和宾语,不懂日语的人就无法明白句子的意思。日本人往往靠语感、敬语等直觉出话题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外国人称日语简直就像谜语一样。”[2]日本人在平常的相互交流中,从不明确地说“是”与“不是”,即使是很清楚的事情也会采取“好像”或“似乎”的说法,以此顾及对方的感受(或是体面)是日语表达的技巧,即所谓“婉转表现”。日语中有一些是忌讳的词语,例如“四”和“九”通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词,因为在日语中,“四”和“死”同音,“九”和“苦”同音。在结婚仪式上,“回去”一词是非常忌讳的,这让人联想到新人各自回到自己原来的家中,暗含离婚之意。这种忌讳语现象正是与日本人善于直觉思维和经验思维的特点有关,而不能用理性思维进行解释。日语中有大量的外来语,这与日本人思维的宽大性有关。外来语虽然本来是来自日本以外国家的语言,但日本人总能将其加工改造,并为其所用。总之,日语的“婉曲表现”、“待遇表现”、“谦逊表现”、“省略表现”、“忌讳语”、“礼貌语”、“寒暄语”、“附和语”以及日本固有的语言---“和语”与外来语的混用,都是日语的特点,都是源自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对其语言的直接影响。三、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日本文学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日本人的“物化”思维。西方的主体意识是超越于客体之物,即所谓“人化”思维,与此相对,东方的主体意识是亲近自然物,将之作为客体完全地反映出来,而主体则融化其中,这就是东方人的“物化”思维。从日本文学现存的古老的神话中,也能看出日本人把自然作为一切事物的母体与根源的思想,因而日本人对自然怀有特殊的亲近感。从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中,已经可以领略到日本人季节感的萌芽。日本最古老的歌集《万叶集》中的作品也充分体现了日本人思维中的自然思想。紫式部的《源式物语》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刻画入微,而且通过对四季变换的景物描写衬托出了主人公源式的思想感情。近世的松尾芭蕉在旅行中,记录下了日本各地的自然景物,写就了《幽深的小道》这样的游记,也创造出了《古池》这样的著名俳句。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充分地表现出了自然的闲寂、古雅。这种“物化”思维形成了日本文学中特有的“物哀”精神。“'物哀'除了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外,还包括哀怜、同情、感动、壮美的意思。'物哀'所含有的悲哀感情,绝不是对外界的自然压抑毫无抵抗力所表现出来的哀感,它经过艺术锤炼,升华为一种独特的美感。因而'物哀'便成为一种纯粹的美意识,一种规定日本艺术的主体性和自律性的美形态。这就是通常称作悲剧的美形态。'物哀'的感情也就是悲剧的感情。”[3]近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他在《伊豆的舞女》、《雪国》等名篇中,表现出了日本式的“物哀”的自然感情。笔者认为,这种“物哀”的精神正是日本人“物化”思维的直接结果,日本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物哀”这一基本特征,成为日本人共同的艺术追求和日本民族特有的审美旨趣。综上所述,总体性思维、“物化”思维、非理性思维、经验思维、直觉思维等日本式的思维方式无疑注入了所有日本人创造的文化中,其中尤以其创造的日语和日本文学最具代表性,它们向世界展现出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精神气质。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特有的思维习惯对日语及日本文学产生的影响,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日本语言及其文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说语法与思维的话,资料比较难找,可以自己摸索写篇论文了

㈥ 日语中“创造本部”是什么意思

创造本部= 创造大本营
本部 在日语里相当于总部,总社,大本营,总公司等意思

㈦ 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这两个词分别用日语怎么说,怎么写

メイドインチャイナ

㈧ 日文是根据汉字创造的吗

因为刚开始时日语没有文字
他们从汉字中借过去了字形啊
而发音是从我国东内部沿海地区很容多地方的发音借过去的
但是日语汉字与咱们的汉字还是不同的哦
有一些是汉语中所没有的
另外 你看到的日语汉字并不一定就和汉语中字形相同的字意义一致,比如
野菜 在日语中意思就是蔬菜
手纸 在日语里意思是信纸

日语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从汉字发展过去的,平假名借了汉字草书的写法,例如ぁ是从 安 的草书演变而来的,し是从汉字草书的三点水这个偏旁发展而来的;片假名是从汉字楷书借过去的,例如ィ就是单人旁,ェ就是工人的工,ォ就是才能的才。

㈨ "毁灭了世界,又创造了世界" 把它翻译成日语

世界を壊し、世界を作る
せかいをこわし、せかいをつくる
sekai wo kowasi, sekai wo tukuru

㈩ 日语是怎么形成的

汉字古代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在借用中国汉字、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并非完全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段,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再塑造,并利用汉字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新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日语汉字新词产生的背景及其造词方式,既表明了汉字、汉语在日语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又揭示了日语汉字新词对中国近现代汉语的巨大影响。

日语是由汉语转变而成的,日语把汉语中某些偏旁部首与原字分开,给它赋予了新的意义.日语是大和人的固有语言,与朝鲜语、蒙古语等同属于阿尔泰语系。日语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较大影响。一些日本的语言学家认为,日语中一些固有常用词汇如“马”“梅”“米”等的发音与汉语非常相似,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中国人的影响。在文字的形成方面更是受到了中国汉语的巨大影响。

日本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比较短。现存最早的文字资料产生于公元5世纪,而且是用汉语记载的。公元478年,当时日本的统治者之一倭王武致中国南朝皇帝的国书也是用汉文写成的。后来(约在公元10世纪),日本人又利用汉字的草书创造了日本式字母——平假名(如:安——あ;以——い;宇——う;衣——え:於——お),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如:阿——ア;伊——ィ;宇——ウ;江——エ;於——オ),从而逐渐形成了汉字与假名相结合的日语文字书写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1981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收入汉字1945个。如果加上法务省公布的166个“人名用汉字”,一共才有2111个。但诸桥辙次编撰的《大汉和辞典》中却收入汉字5万余个。这些汉字绝大部分是从中国汉字中吸收的,仅有少数是日本自己创造的“和字”。日语中实际上共有48个假名。但因为每个假名都有平假名和平假名两种写法,所以也可以说有96个假名。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日语属于粘着语,即主要依靠助词、助动词的粘着来表示单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时态、否定、推量、被动、可能等语法机能。日语的语序是谓语在句子的最后,即在宾语和补语的后面而不是像汉语、英语那样在前面。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