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创造
1. 0-3岁儿童是一个创造者如何理解
9月14日下午,在加斯顿小学DIY中秋冷餐会上,随着主持人宣布冷餐会制作开始,一声令下,早已迫不及待的学生立刻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水果、面包、海苔等各种食材,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
活动大致是这样的,冷餐制作按班级小组进行,每个小组自主制作出一个参赛作品,先经过班级内部评比,然后大家投票选出最满意的作品参加校内比赛。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精心准备,一盘盘造型独特、搭配匀称、创意十足的作品被端上了评委席。
更让人赞叹的是,孩子们还为自己的作品起了个性的名字,并配备解说词,“冰河世纪”、“雪崩”、“花好月圆”、“万花丛中一点红”等等,真不晓得这些个或诗意或古怪或时尚的名字是怎么被他们想出来的?
看着孩子们呈现在眼前的作品,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儿童是天生的创造者。
是的,儿童是天生的创造者,我们只要选择相信、敢于放手,他们总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教育就应该顺应这种天性,坚守和捍卫儿童的自主权利,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相反,一味地强制灌输、简单地“告诉”和机械性地重复训练只会伤害儿童的自由和探索的天性,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
记得英国教育专家肯罗宾逊在TED上曾做过一次演讲,主题是“学校如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他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小女孩上绘画课,老师饶有兴致地问她,你画什么?她说,我画上帝。老师说,没有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啊。小女孩说,他们一会就知道了。
童言无忌,小女孩充满童真的回答是成人所始料未及的。
也让我更加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他们的世界没有束缚、没有教条和经验,更没有禁忌,有的是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创造力如花儿一样绽放。
然而,在我们的绘画课上,一定会有不少老师给予小女 孩一个不及格分数。可绘画对儿童而言,苹果一定要像苹果,香蕉一定要像香蕉吗?
我无法得知故事中的老师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也不知道他接下来会如何处理小女孩的想法。但对于我而言,有一点是必须反思和警醒的,那就是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一个个纯真的儿童,要发自内心相信他们,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利和自由空间,不要每天扼杀着学生的创造力而不自知。
2. 儿童的创造天分800字作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借秋夜月亮落下,乌鸦哀啼的景象抒发了自回己忧愁寂寞答的情怀。而杜牧用乐观的心态写下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同样的季节,同样是伟大的诗人,抒发的是不同的心境。寻找属于自己快乐的出发点,我们的人生就无比精彩。
快乐是什么
3. 幼儿创造力是什么
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许多功能,也许你把这些功能作为一个麻烦,也许这些功能会让你火冒三丈,这些表现可能会让你摸不着头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新创意的想法为孩子们总是有无关,与他的长相许多东西有着浓厚的兴趣。可能是因为他想知道从这个角度出来是什么样子的院子的屋顶上,它爬上了屋顶。这些不寻常的兴趣,或许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像议论文创作孩子们喜欢议论。有时候,你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孩子不知道怎么了一系列的反应。不要担心,有时在你的孩子会激发自己想出许多新的答案。愿意冒险创造力的孩子愿意冒险的成年人总觉得这些孩子很顽皮,不要担心的人,它需要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他们,防止危险。所以,父母往往规定这类儿童不准,不许说。但是,这种约束往往难以扑灭一个坚强的孩子的好奇心,你一不留神,他偷偷开始了危险的动作。将创意转化为实践他自己的孩子像很多的想法付诸实践。像询问拆解东西,实验测试他的想法。例如,除了玩具按自己的意愿重新组合,将面粉与颜料如橡皮泥等在一起。这也常常让父母觉得他们有麻烦了,孩子们也经常破损的玩具和破碎的物品被拆迁房屋,或房子一片狼藉处罚。因此,提醒家长注意,因为只要孩子不是发泄情绪,破坏东西,他们不急于批评和惩罚,澄清背后的原因它不会让孩子受委屈。
4. 儿童创造的寓言
我国是世界寓言三大发源地之一,寓言创作丰富多彩,渊远流长,它以单纯而奇妙的情节,给人以 隽永的哲理和智慧的启迪。又由于它的体裁多样,文笔优美短小,富于民族和民间的特色,一般成年读者都很喜欢看,《365夜》是一本印行几百万册的畅销书, 其中就有大量的寓言作品,至于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寓言故事、寓言精品选集,也出版好几十种,发行量是很大的,仅次于童话。
5. 儿童创造力如何培养
想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你不必在家里放上昂贵的玩具和娱乐设施。一些简单的回活动答,比如和你的宝宝玩拍手游戏,和刚学步的宝宝在人行道上涂鸦,或者和孩子一起编故事,所有这些都能让孩子进入有创意的世界。 对儿童最有益的游戏是那些能让孩子任意想像,挑战他们学习新技能,激励他们深入思考,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玩也能锻炼你自己的创造力。如果你不知道该和孩子玩些什么,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一起玩,这些方法能帮助你让孩子每天的活动充满创造力。 神奇的飞毯之旅 查看原帖>>
6. 和儿童有关的发明与创造性思维灵感来自于儿童的发明和创造
玩耍玩出望远镜
16世纪末,荷兰有一位名叫詹森的眼镜商,或许是受家庭影响,他的两个儿子也与眼镜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拿着眼镜玩耍。
有一天,调皮的大儿子摆弄着一根钢管,把一块凹透镜和一块凸透镜分别装在钢管的两头。然后用来看书,结果发现密密麻麻的字变得又大又清楚。弟弟见哥哥看得津津有味,马上把钢管抢了过来,然后用它朝远处望去,发现远方的景物似乎被拉到眼前,十分清晰。兄弟俩颇感新奇,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詹森。詹森尝试用钢管向远方观望,发现果真如孩子们所说,于是他动手制造出一架望远镜。后来,这架望远镜成为著名科学家伽利略研制科学望远镜的基础。
7. 教育要回归自然要培养儿童创造造性出自哪里
( 一)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创造性的环境1.宽松、童趣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活动室墙上的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蕴藏了一个个好听、有趣的童话故事:“小白鹅哥俩的水路历险记”,孩子们可以尽情想象它们一路上的经历,最后是怎样乘着西瓜船顺利回到家乡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南瓜车”这幅画更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南瓜车可以用花朵做车轮,还可以利用其他的什么东西?谁来驾车恰当呢,为什么?就这样,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因素,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2.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
我在上面提到过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微弱的、稚嫩的,存在着很大的可变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首先我们老师要加强学习,转变不利于儿童创新思维的观念,要认识到创造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比结果更重要。应该对每个孩子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充分尊重他们,做他们的朋友,使他们敢于大胆地想象、创造,能极大地发挥潜能。教师是有组织的计划者,但又不过分拘泥于此而失去灵活性,给予孩子创造的天地,知道每个孩子创造性的表现都是独特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善于评价和改进,使教育适合自己又适合每个独特的孩子。如: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嫩的想法中,都隐藏着创造性的火花。在看到氢气球能带人上天后,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想法: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氢气球飞行器,可以由小朋友控制方向和速度,每天带小朋友上幼儿园呢?多有趣、多可爱的设想呀!虽然他们的想法也会超越现实,甚至很荒诞,我们也不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而是敏锐地捕捉其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有效地引导,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从而表现出其独创性、特异性。
8. 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
1.给孩子提供尽情探索的环境
在保证孩子身体安全的情况下,不要给孩子设置太多的限制,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时孩子创造力的源泉。因此,家长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些能够帮助他们想象和创造的事物,如:刮纸、蜡笔和各种玩具,这些都是能够有效开发幼儿创造力的材料,家长应当给孩子创造这样一个能够尽情发挥、尽情探索的环境。
2.当孩子问为什么时,要先听他的想法
孩子都喜欢问为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要认识到这是很好的学习时间,大多数的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耐心的解决孩子的问题。事实上,家长应当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孩子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再思考一遍,形成逻辑,再变成语言说出来。在这样的流程中,孩子没有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针对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对培养创造力十分有效。
3.重视孩子的逻辑,不要用成人的思路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思维没有收到太多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孩子在思考问题时也是天马行空的。面对孩子的丰富想象力,家长应当尽可能的理解孩子的想法,多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引导孩子做出实际行动,将想法付诸实践。而不是强行按照自己的思路和逻辑灌输给孩子,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孩子做了错事要先问问原因
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往往更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也就会犯下更多的错误。如果孩子拿着好好地玩具车,但是把玩具车拆了。家长先不要训斥孩子,而是要问问孩子为什么要拆掉汽车,拆掉之后有没有什么想法。只有尝试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才能够避免孩子的创造力受到阻挡,更好的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5.如果孩子创作了什么,不要随意评价
当孩子制作了一个稀奇古怪的东西或者画了一幅四不像的画时,家长不要试图用成人的眼光理解这是什么东西,也不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东西,这个东西没有用,没有人这样画画等等。要知道,孩子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尝试,在慢慢的创作中,孩子会获得丰富的经验积累,为以后的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
9.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性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们渴望理解世界的愿望的体现,是一种强烈的认知需求,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好奇心帮助人们在理解世界的基础上适应自然和社会。
父母应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孩子质疑提问的本源。父母应提供积极的支持和保护,也就是说,除了保护孩子已具有和表现出的兴趣和好奇,还要主动激发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好奇。这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途径。
父母可以有意识的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间,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走走、玩玩,多接触自然和社会,多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和探索,激发儿童对新事物的好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思考。
3爱学习、爱思考的家庭文化
没有知识的储备和各种信息的剌激,孩子便不会有问题产生。因此,父母要注重家庭中文化氛围的建设。父母要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以切实行动来树立榜样并影响儿童,同时努力形成以读书、阅报、参观博览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业余生活。
同时,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各种图书和资料,并耐心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提问。这样,孩子处于爱学习、鼓励思考的家庭气氛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爱质疑、善提问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