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新型隐球菌感染

新型隐球菌感染

发布时间: 2020-11-24 00:25:27

新型隐球菌感染 应该看什么科

这个要看感染部位的。不同部位所看科室不同。如果医院有感染科,可以直接看感染科。如果感染科又细分的话,就看相关部位的感染科。也可以问导医,一般医院门诊一楼都有导医导诊。
满意请采纳。

Ⅱ 新型隐球菌菌落特征

新型抄隐球菌在组织液袭或培养物中呈较大球形,直径可达5-20um,菌体周围有肥厚的荚膜
新型隐球菌(Crytococcus Neofonmans )又名溶组织酵母菌(Torula Histolytica ),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能为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
本菌在组织液或培养物中呈较大球形,直径可达5-20um,菌体周围有肥厚的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料不易着色难以发现,称隐球菌,用墨汁阴性显影法镜检,可见到透明荚膜包裹着菌细胞,菌细胞常有出芽,但不生成假菌丝。
在沙保氏琼脂及血琼脂培养基上,于25及37℃不能生长,而非病原性隐球菌在37℃不能繁殖。培养数日后生成酵母型菌落,初呈白色,1周后转淡黄或棕黄、湿润粘稠,状似胶汁。本菌能分解尿素,以此与酵母菌和念珠菌鉴别。

Ⅲ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神经内科)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专膜炎。新型属隐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多从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源,经血流播散于全身各器官,30-50%的该病患者有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治疗较为困难,死亡率较高(20-30%),治疗成功与否与(1)是否早期治疗;(2)药物对隐球菌的敏感性;(3)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因素有关。
症状表现:
1.亚急性起病,病初可表现为轻度间歇性头痛,此后头痛逐渐呈爆裂样剧痛,常伴有恶心、喷射状呕吐。2.多数病人有发热、精神异常,病程长者有明显消瘦、虚弱等,少数病人有抽搐。3.1/3病人有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谵妄、昏迷等。4.大多数病人脑膜刺激征明显阳性,部分病人病理征阳性。5.常有多颅神经受损的表现:视力减退、视物重影、眼球活动障碍等。6.部分病人有肢体瘫痪,少数病人有脑疝形成最后死亡。脑脊液检查压力明显增高,除突性所见外,脑脊液涂片隐球菌阳性率高达85%。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Ⅳ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原学

致病菌为新型隐球菌,它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果、奶类和土壤等,为条件致病菌,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致病。鸽子和其他鸟类可为中间宿主,鸽子饲养者新型隐球菌感染发生率要比一般人群高出几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抗癌药物、接受器官移植术及白血病AIDS、淋巴肉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糖尿病等患者成为该病主要易感人群。
根据其抗原性可分为 A、B、C、D四个血清型, 临床分离的菌株多属 A与 D型, 呈全球性分布, 感染者多为 AIDS患者, B、C型隐球菌较为少见。我国隐球菌血清型绝大多数是A型。

Ⅳ 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和致病性

白色念珠菌是最来常见的条件致病性源真菌, 主要引起的内源性感染, 多见于菌群失调和免疫功能降低者。白色念珠菌粘附于机体粘膜表面后, 即可侵入机体, 进入血流并繁殖,引起广泛的扩散性疾病。常见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类型 有①皮肤粘膜感染, 如鹅口疮、外阴与阴道炎等; ②内脏感染, 如肺 炎、支气管炎、肠炎、肾孟肾炎等 ;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如脑膜炎、 脑膜脑炎等。
新型隐球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 ,大多经呼吸道吸入,在肺内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感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向全身扩散。其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新型隐球菌扩散后, 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此外,还可引起肺隐球菌病 ( 支气管肺炎 ), 以及其他感染,如侵害淋巴结、骨、皮肤等引起炎症、脓肿。

Ⅵ 新型隐球菌如何防治

预防本菌感染,除应增强机体免疫力外,避免创口感染土壤及鸟粪等。治疗药物可用碘化钾或碘化钠,大蒜精、二性霉素B,亦可二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应用,慢性肺损害或骨病损则可辅以外科切除。

Ⅶ 新型隐球菌是机会致病菌吗

是的,有可能的,所以要注意防护

Ⅷ 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病情重、死亡率高。

病因与发病机制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存在于水果、土壤、奶类、植物与鸽粪等鸟类的粪便中。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只有当宿主的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因此,该病原体的中枢神经感染虽可单独发生,但更常见于全身性疾病,特别是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如艾滋病、糖尿病、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肾病和红斑狼疮等。

皮肤与粘膜是感染的最初部位,常常经上呼吸道侵入人体。

临床表现
通常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早期可有不规则低热或间歇性头痛,后来变为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可呈急性发病,常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

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以明显的脑膜刺激征为主,检查可见颈强及克匿格(Kernig)征阳性;少数患者则以精神症状和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如烦躁不安、人格改变、记忆衰退、意识模糊和癫痫发作等。

大部分患者可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视乳头水肿及疾病发展后期的视神经萎缩;由于脑底部蛛网膜下腔渗出明显,常有蛛网膜粘连而引起多数脑神经受损的症状,常累及听神经、面神经和动眼神经等;也可因脑室系统梗阻出现脑积水。偶可因大脑、小脑或脑干的较大的肉芽肿引起肢体瘫痪和共济失调等局灶性体征。

本病常呈进行性加重,未经治疗者常在数月内死亡,平均病程为6个月,偶可见几年内病情反复缓解和加重者。病人大多预后不良,但极个别的患者也可自愈。

辅助检查
脑脊液压力常增高,脑脊液内淋巴细胞轻度或中度增多,多为(10~500)×106/升,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减少(其含量通常在15~35毫克/分升)。

脑脊液离心沉淀后涂片做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定诊断;常规检查未发现隐球菌者,可做真菌培养,病人的尿液、血、粪便、唾液和骨髓也可进行隐球菌培养,通常2~4天,最迟10天可有隐球菌的菌落出现;或者用脑脊液接种动物,饲养20天后杀死检菌。

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检查是更敏感的方法。

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可帮助诊断较大的肉芽肿病灶或软化坏死灶,也可发现梗阻性脑积水。

多数患者的肺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可类似于结核病灶、肺炎样改变或肺部占位样病灶,注意鉴别。

诊断
诊断依据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病史,慢性隐袭病程,临床表现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在脑脊液中发现隐球菌是确诊的关键。

本病的发病率虽低,但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临床上常误诊,故需注意鉴别,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有助于协助诊断。

治疗
1、抗真菌治疗:抗真菌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常用的有两性霉素(庐山霉素)联同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等。疗程一般三至六个月。

2、对症及全身支持治疗:颅内压增高者可用脱水剂,并注意防治脑疝;有脑积水者可行侧脑室分流减压术,并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因本病病程较长,病情重,机体慢性消耗很大,故应注意患者的全身营养、全面护理、防治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

希望对你父亲有帮助。

Ⅸ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另有约1/3患者经皮肤粘膜、消化道传染。侵入人体的隐球菌是否致病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人类感染新型隐球菌主要累及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机体抵抗力或免疫力降低时,侵入的新型隐球菌随血行播散,使血一脑脊液屏障被破坏而引起脑膜炎症。新型隐球菌可沿血管鞘膜进入血管周围间隙增殖,在基底核和丘脑等部位形成多发性小囊肿或脓肿,新型隐球菌也可沿着血管周围鞘膜侵人脑实质内形成肉芽肿。
隐球菌主要侵犯脑及脑膜,大体可见脑膜广泛增厚和血管充血,脑组织水肿,脑回变平,脑沟变浅,软脑膜呈弥漫性浑浊,尤以脑底部为重。 脑沟、脑池或脑主质内可见小颗粒状结节或囊状物,内有胶样渗出物,镜下胶样黏液中可见大量隐球菌部分被多核巨细胞吞噬。脑室扩大。镜下早期病变可见脑膜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在脑膜、脑池、脑室和脑实质中可见大量的隐球菌菌体,但脑实质很少有炎症反应。

Ⅹ 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会传染吧,能够治好吗

这个是可以治愈的,主要是用氟康唑的,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