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系统
㈠ 信长之野望14:创造的特色系统
这次合战较之上代作品而言,战场范围有所扩大,可以进行比过去作品更大规模的战斗。灵活使用战略和战术带领大军进行战斗。
在游戏的战斗中,玩家可以进行战场上两个不同视点间的快速切换。俯瞰视点,可以允许玩家同时对多支部队的行进路线进行指示,并同时攻击多个城池。因此,佯动、钳形攻势等多面作战的灵活战术都可以在战斗中采用。
攻城部队包围敌据点并对其进行着烧讨。通过烧讨可以让我方军队在敌地进行兵粮的补充,但陷落的据点其内政值也会明显下降,重建城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劳力。
在游戏的会战中,描述部队间具体冲突的场景会以接近视点展示,每个士兵的战斗都会得到动态的描绘,战斗场面将得到全面真实的还原。战争进行时的地理环境会根据天气、时间带等不同而发生变化,代入感极强。根据实战状况采取相应的阵形战术,对于战斗的胜利来讲至关重要。游戏中作为合战舞台的地图地形不同,作战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游戏中的部队有3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移动能力优秀的行军状态,一种是战斗力优秀的布阵状态,一种是为了压制敌城的包围状态。状态的改变基本上来说是在要冲进行,道路上也可以进行,不过花费的时间要比在要冲多。一般的流程就是在快要与敌军相接的要冲改变为布阵状态然后慢慢进军这样。 和其他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是使战况对自己有利的一个重要手段。平时在这些方面做好努力的话,在危机之时会以同盟还有援军的形式来帮你的。两个不分伯仲的国家交战,第三国的兵力倒向哪方有时候可以决定整个战场的胜负。
在游戏中的各势力,都有着与玩家势力不同的独立想法,这就是“外交姿态”。各势力的外交姿态势会随着玩家的行动与各势力自身行动的变化而变化,玩家能否及时把握这些情报,对于掌控整个全国的局势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工作指令,玩家可以从其他势力那里获得“信用”。工作指令可获得信任值的大小,是由目标势力的“外交姿态”和实行武将的“谋略”大小所左右。一旦工作开始,在信用值达到最大之前,这项工作会自动性的执行。 这次游戏最大的主题也就是副标题的“创造”主要就是体现在内政上了。根据玩家内政建设的方向不同,城镇的特性和外观也有很大的区别。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对自己领国内的城下町进行建设与发展。城下町的外观会随着产业重点的不同而发生很大地改变。重视农业开发的城下町水田面积会显著增加,重视商业开发的城下町会有大量商人集结,豪华的建筑物也会增加,玩家的选择结果会在城下町的视觉感观中得到反映。所以结合实际状况和喜好进行城镇的开发。 战国传分为大名录和一般小名的战国传,大名录一般有过场动画,小名的战国传只是单纯的触发剧情对话。
战国传系统就是游戏中会出先一些根据史实而来的对话场景或者过场动画,对话中会出现询问玩家们的一些问题,玩家们的界面会出现几个回答该问题的答案,会起到游戏指南的作用。
在游戏中达成特定的游条件后,战国传就会自动触发,战国传被触发后,玩家们可以选择游戏在将来的走向。发生中的战国传,其达成条件,失败条件,达成时的特典等内容都可以在菜单中确认。另外,玩家还可以中止正在进行中战国传。
在战国传中,除了有战国大名家固有的历史事件外,每个大名家也会发生一些通用事件。达成条件的话,玩家势力的兵粮生产量、兵力等都可以稳步增加,国家的综合实力将得到全面强化。 成就名称内容达成所有纪录达成『信长之野望・创造』所有纪录的证明。 设施建设第一次建设设施的证明。 建筑分城第一次建筑分城的证明。 缔结同盟第一次缔结同盟的证明。 缔结婚姻同盟第一次缔结婚姻同盟的证明。 会战胜利第一次在会战中胜利的证明。 攻下敌方据点第一次攻下敌方据点的证明。 讨伐敌方大名第一次消灭大名家的证明。 国人众援军第一次接受国人众援军的证明。 剧本全破第一次通过剧本的证明。 拉拢达成50次拉拢国人众总计50次的证明。 建设所有设施建设过所有设施的证明。 人口达到70000据点人口达到70000的证明。 获得信用达到5000获得的信用总计达到5000的证明。 实施总无事令并通过游戏实施总无事令并通过游戏的证明。 实施所有政策实施过所有政策的证明。 学会所有专长学会所有专长的证明。 获得所有家宝获得所有家宝的证明。 达成织田家全大名录达成织田家所有大名录的证明。 达成武田家全大名录达成武田家所有大名录的证明。 达成上杉家全大名录达成上杉家所有大名录的证明。 达成毛利家全大名录达成毛利家所有大名录的证明。 达成北条家全大名录达成北条家所有大名录的证明。 通过剧本「继承家督」通过剧本「继承家督」的证明。 通过剧本「桶狭间之战」通过剧本「桶狭间之战」的证明。 通过剧本「信长包围网」通过剧本「信长包围网」的证明。 通过剧本「如梦似幻」通过剧本「如梦似幻」的证明。 以统一天下方式通过消灭所有大名家并通过游戏的证明。 获得所有史实武将将所有史实武将作为家臣的证明。 达成所有大名录达成所有大名录的证明。 达成所有结局达成所有结局的证明。
㈡ 电脑第一个系统是怎么创建出来的
电脑第一个系统---DOS。有Ms-dos,Pc-dos等
DOS的历史
1.1974年4月,Intel推出8位芯片8080。这块芯片的体积和性能,已经能够满足开发微型电脑的需要,标志微机时代即将来临。
2.1975年初,MITS电脑公司推出了基于8080芯片的Altair 8800微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PC(个人电脑)。
3.1975年1月,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以封面报道的形式,介绍了Altair 8800。这是历史上第一篇关于微机的新闻报道。
4.22岁的西雅图程序员Paul Allen看到了这一期杂志,深感震动,就把它拿给好友20岁的Bill Gates看。
两人决定为Altair 8800开发一套BASIC解释器,卖给MITS公司。1975年7月,他们用这个产品成立了微软公司。
5.1975年,另一家公司Digital Research为Altair 8800开发了操作系统CP/M。它很快成为Intel 8080芯片的标准操作系统。(上图为CP/M的运行界面。)
6.1978年,Intel公司推出历史上第一块16位芯片8086。
7.1979年,一家名叫Seattle Computer Procts(SCP)的公司,决定开发基于8086芯片的个人电脑。它原计划采用CP/M作为操作系统,但是此时CP/M还未完成针对16位芯片的升级。
8.1980年4月,足足一年之后,CP/M还是没有推出16位的版本。SCP决定不等了,自己开发16位操作系统。24岁的程序员Tim Paterson负责这个任务。
9.1980年8月,Tim Paterson完成了原始的操作系统,取名为QDOS,意思是"简易的操作系统"(Quick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在设计上,他充分借鉴了CP/M,用户界面和编程接口几乎完全一样,这使得CP/M上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QDOS上运行。他做出的最大改变,就是为QDOS引入了微软公司BASIC解释器的FAT文件系统。
10.1980年10月,IBM公司决定推出基于Intel 8086芯片的PC。
它找到Digital Research公司,要求获得授权使用CP/M系统。但是,协议没有谈成。于是,IBM又去找微软公司,要求微软为它提供操作系统。当时,微软没有操作系统产品,但是Bill Gates知道SCP公司正在开发QDOS。微软支付2.5万美元给SCP,获得了QDOS的使用许可。(上图为DOS的运行界面。)
11.1981年7月,微软对IBM PC的整个设计已经相当了解,Bill Gates意识到未来PC市场的巨大规模,决定不再使用许可证模式,而是直接把QDOS买下来。这又花费了微软公司5-7万美元。
与此同时,Tim Paterson也从SCP辞职了,微软雇用了他。
12.1981年7月27日,协议达成。QDOS成了微软的财产,名称正式改为MS-DOS。微软对DOS的解释是"磁盘操作系统"(Disk Operating System)。
这一天,就是微软公司DOS操作系统的诞生纪念日。
13.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正式推出个人电脑产品IBM PC,使用的操作系统是MS-DOS 1.14版。
14.1983年3月8日,IBM又推出增强版IBM PC/XT,第一次在PC上配备了硬盘,使用的操作系统是MS-DOS 2.0版。
15.1984年,IBM推出了下一代个人电脑IBM PC/AT,操作系统是MS-DOS 3.0版。
16.1989年,MS-DOS 4.0版发布,开始支持鼠标和图形界面。
此时,微软已经准备终结DOS这个产品了。微软公开表态,用户可以考虑放弃DOS,转而使用由IBM和微软共同开发的OS/2操作系统。
但是不久以后,Windows 3.0获得巨大成功,微软也就不再考虑OS/2了。
17.1991年,MS-DOS 5.0版发布,内置QBasic编程环境。这是MS-DOS最后一次作为单独产品出现。
18.1993年,MS-DOS 6.0版发布,具备了磁盘压缩技术。
19.1995年,MS-DOS 7.0版支持FAT32文件系统,它随同Windows 95一起发布。
20.2000年9月14日,MS-DOS的最后一个版本8.0版发布,只用于Windows XP系统的启动盘。至此,微软公司的DOS开发正式宣告全部结束。
㈢ 自己创造操作系统应怎么做
一个日本人,写过一本书,叫 30天自制操作系统。
不是自己做不了,很多人啥也不懂,瞎忽悠行。
起码你要有编程基础,还要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不用国家级的工程师,一般计算机比较好的学校认真学的本科生,厉害的就行。比如北航之类的,某些一辈子考不上的。。。深深的鄙视下他们吧
㈣ 安卓的系统是谁创造的
Android系统最初由安迪·鲁宾(Andy Rubin)等人开发制作 ,最初开发这个系统的目的是创建一个数码相机的先进操作系统;但是后来发现市场需求不够大,加上智能手机市场快速成长,于是Android被改造为一款面向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於2005年8月被美国科技企业Google收购。2007年11月,Google与84家制造商、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成立开放手持设备联盟来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随後,Google以Apache免费开放原始码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原码,让生产商推出搭载Android的智能手机,Android後来更逐渐拓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
㈤ 怎么创造有自己思想的操作系统
你是指人工智能吗?这种问题就不要问了
㈥ 我创造了一套密码系统,接下来该怎么做
你应该邀请专业人士就可行性,严密性、实用性进行论证,然后申请国家专利。
㈦ 如何建立孩子的创造力思维系统
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异想天开”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能够异想天开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就会比较丰富,即便有些很可笑或者不切实际,但这是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的关键。
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平常事。
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让孩子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习以为常的事,一旦习惯于这种思维过程,当再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他就会想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为自己遇到的新挑战、新情景或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质疑真假。
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特征是对已知不断发出疑问:是真的还是假?从而寻求新的可能性。如果孩子习惯于批判性地深入思考问题,那么他们的思路就会更开阔、灵活。
别让“步”绊倒孩子。
一个“不”字往往会扼杀孩子的自信心,限制孩子的创造力,甚至导致孩子自卑心里的形成。因此,我们不要直截了当地否定了孩子的主意,这时候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引导为辅。
㈧ 人类创造了什么
纵然宽广如天空,飞机也偶有相撞。为了避免灾难,空中防撞系统(TCAS)应运而生,可以提前警告飞机驾驶者各种灾害。得益于一系列复杂的规则设置,系统可以告诉飞行员如何应对相应灾害。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这套规则已经高度复杂,能够理解整套规则的已经人屈指可数。TCAS一旦开发成型,人类就成为次要,相反转而使用模拟软件。如果TCAS经过大量测试反馈结果符合预期,工程师们就会批准TCAS投入使用。
如何避免飞机相撞本身已是个复杂度爆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被设计出的这个系统复杂已经爆了几十块表,相信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这套系统,所以即便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有时也会对系统做出的反馈给吓到。这不断攀升的复杂程度也正是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人类无法理解的系统正在保护我们的安全,科技发展到了接受检验的节点。
复杂系统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几个世纪。有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机器设备的实物,也有让全球文明凝聚的信息系统和规则。技术正大踏步地在复杂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让现代人享受到了我们的父辈祖辈想都不敢想的便利——但是,其中不断叠加的复杂度,各种技术的互相关联、各种效应的交织并不总在人类的预期内。意识到技术本身的复杂度不断提升,制定和维护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是一回事,但是目前的技术实际上已经在无法理解的路上完全失控,这,又是另一回事。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技术的复杂度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生活,这方面最早可以追溯到铁路的发展。美国境内纵横交错的铁路网需要高度标准化的时区设置以协调如此之多的新增列车。随后在交通领域发生的演化又更为复杂。汽车已经走出复杂程度有限的机械化发明成为了轮上的计算机工程。据估计,全美交通系统中有超过30万个带信号灯路口。这些移动机器不仅仅在这些系统和网络里挪动。200年过去了,从飞机到计算器,人类使用的复杂机器里的零件数量持续以指数翻翻。
计算机赋予人类更加复杂的技术,技术的侵占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厨房家电到建筑器械。结果是人类始料未及的:我们创造了一个人类大脑远无法掌握的世界。人类担心的不是天网——而是过于复杂的机器出错的概率也大——实际上比人类的概率还大。
㈨ 主角拥有系统并可以创造子系统的小说
有一本叫系统供应商,不知道是不是,这本也是还可以。
㈩ 为什么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提起企业创新,人们往往联想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其实企业创新 的形态远远不止这些。一般而言,企业创新主要包括发展战略创新、产品 (或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 化创新等。
1、发展战略创新。
发展战略创新就是对原有的发展战略进行变革,目的是制定出更高水 准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就要制定新的经营内容、新的经 营手段、新的人事框架、新的管理体制、新的经营策略等。 目前,企业普遍面临发展战略创新的任务。例如,当前有些企业经 营策略明显过时,有些企业经营范围明显过宽,有些企业经营战线明显过 长,还有些企业经营内容本来就与自身特长严重脱节。诸如此类的企业如 果不重新定位,发展前景堪忧。
2、产品(服务)创新。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主要是产品创新;对于服务行业而言,主要是 服务创新。例如手机在短短的几年里就从模拟机发展到数字机、可视数字 机、可以上网和可以拍照的手机等。手机的更新换代生动地告诉我们,创 新的脚步必须紧跟市场的步伐。
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是竞争的根本。就一个企业而言,技术 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 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从而创造市场优势。 例如沃尔玛1980年在全球率先试用条形码,即通用产品码(UPC)技术, 结果使他们的收银员工作效率提高了50%,并极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
4、组织与制度创新。
组织与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 和创新,如重新划分或合并部门、组织流程改造、改变岗位及岗位职责、 调整管理幅度等。第二种是以人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即改变员工的观念 和态度,包括知识的更新、态度的变革、个人行为乃至整个群体行为的变 革等。例如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通用电气集团(GE)总裁杰克?韦尔 奇,他在执政后就曾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GE这家老企业重新焕发创新动 力。有一个部门主管工作很得力,所在部门连续几年盈利,但韦尔奇却认 为他们可以干得更好。这位主管不理解,韦尔奇建议他休假一个月,放下 一切,等再回来时,变得就像刚接下这个职位,而不是已经做了4年。休 假之后,这位主管果然调整了心态,像换了个人似的,对本部门工作又有 了新的思路和对策。第三种是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的创新,即对任务重新 组合分配,并通过更新设备、技术创新等,来达到组织创新的目的。
5、管理创新。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往往会随着环境情 况和被管理者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管理创新。例如 英特尔(Intel)总裁葛洛夫的管理创新,就是因环境情况和被管理者的改 变而改变:实行产出导向管理——产出不限于工程师和工人,也适用于行 政人员及管理人员;在英特尔公司,工作人员不只对上司负责,也对同事 负责;打破障碍,培养主管与员工的亲密关系等。
6、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是指营销策略、渠道、方法、广告促销策划等方面的创新。如 雅芳(Avon)的直销和安利(Amway)的传销等都属于营销创新。
7、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指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和适时创新, 能使企业文化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这样不仅可以维系企业的发 展,还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