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工业化
①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走向新型工业化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 吴之乃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攀升。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建筑业仍然是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粗放,企业仍依靠低价格扩张来发展,企业之间差异小,核心竞争力不突出。要使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真正把企业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来。 首先,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企业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竞争力和运营效率,增进财富积累。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应根据区域性或专业化的原则及企业特点进行改制,归并重组子公司,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同时,要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焕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改制为国有资本不占控股地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或民营企业。各类企业都必须产权清晰,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搞好企业管理。 其次,改革经营机制。树立“诚信到永远”的经营理念,随时分析业主需求,学习与借鉴国际工程企业承包的通行作法,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还应对自身的组织形态,管理流程及服务功能进行调整和再造,明确企业的定位,制定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经营方针上,不仅注重产值规模的增长,更要注重打造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企业经营者一定要统筹兼顾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并将发展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企业的质量与建设速度的最佳结合。在做大的过程中,必须谋求有质量的规模,有效益的产值。 再者,改革用人机制,做好人才的选拔、培养与使用。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根据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人才的专业结构要协调,知识要互补,提倡团队精神。对复合型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一定要使用得当,安得下,留得住。企业急需的科技、金融、法律、信息等高层专门人才,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要加大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做到每个职工在一定时间内都有机会得到提高。 第四,树立“质量第一”思想,多创精品工程。工程质量还应包括使用功能和舒适度。为使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低,能源资源消耗少,选用的工程材料和建造技术必须符合环保,并尽可能地应用可再生材料。企业必须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要树立品牌意识,以优秀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求得社会的赞誉。 第五,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要制订中长期规划,明确科技发展目标、重点与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结合工程组织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机具和应用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建筑业。大型施工企业要提高先进机械装备能力,发展施工图设计,将设计与施工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特有的专利技术。中小企业要积极消化、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企业都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增强技术储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努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和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建设部于今年初颁发了经修订后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这是依据当前情况将建筑新技术扩展为10大类,99个子项,要求在建筑业企业中推广应用。同时,也开始了第五批新技术示范工程的申报工作。施工企业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新颁发的10项新技术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梳理出推广的重点,制订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对应用较多或有本企业特色的项目,还应组织编写工法或工艺技术标准,用以指导施工。要以示范工程为载体,进一步落实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② 什么是新型建筑工业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一种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建筑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建筑业更是面临着发展理念更新、生产方式变革、生产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建筑施工从“建造”到“制造”的跨越,实现一种高效、低碳和环保要求的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是有效地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建筑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和科技型的转变;
三是通过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集成化施工,形成建筑工厂化生产和施工能力,显著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 更有力地保证安全和质量。
③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具备什么意义
新型建来筑工业化是一种整源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建筑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建筑业更是面临着发展理念更新、生产方式变革、生产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建筑施工从“建造”到“制造”的跨越,实现一种高效、低碳和环保要求的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是有效地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建筑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和科技型的转变;
三是通过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集成化施工,形成建筑工厂化生产和施工能力,显著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 更有力地保证安全和质量。
④ 什么是新型建筑工业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⑤ 住宅产业现代化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区别有哪些
分析“住宅产业现代化”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两个概念,两者在内涵、外延上既有区别,又有重叠。新型建筑工业化侧重于在建造过程中的某一个“点”,主要指生产建造方式的变革,即区别于传统的粗放式的建造方式,故名为新型建筑工业化,把现场施工改为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的方式。
用沈阳卫德的总结就是:现场的事情工厂做、高空的事情地面做、室外的事情室内做、危险的事情机器做。
住宅产业现代化侧重于“链”和“系统”,是基于产业链上的各参与主体、全过程、各环节的资源整合与优化,表征为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分工与合作。而其中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就是这个全过程、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远远不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全部内容,它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仅仅是反映了建筑过程中的工业化水平。因此,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长期性的目标,其外延要大于新型建筑工业化,二者的交集为住宅工业化,即在住宅建设中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方式。
特别强调的是,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其内涵已远远超越住宅的范畴,而是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建设领域的产业现代化进程,把住宅产业现代化仅仅理解为专指“住宅”是一种狭隘的理解。
从各国发展的实践看,因住宅量大面广,与商业、办公物业相比,其个性化相对较弱,更容易、更有意义推进产业现代化。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是以“住宅产业现代化”概念来代表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发展进程,实质上也未必专指住宅,并且都是借助住宅建设大规模发展时期,同步推进住宅产业化。因此,从这一点上,“住宅产业现代化”也有利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对比分析。
因此,概括说,住宅产业现代化是指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的发展进程;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其中建造过程中的技术革新与进步。二者相辅相承,共同促进,没有全过程的住宅产业化,仅实现建筑工业化也不是完整的、全面的技术进步。反之,没有建筑工业化支撑的住宅产业化,也是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低水平的产业化。二者同步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
希望能帮到你哦!
⑥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走向新型建筑工业化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走向新型建筑工业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攀升。
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建筑业仍然是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粗放,企业仍依靠低价格扩张来发展,企业之间差异小,核心竞争力不突出。要使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真正把企业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上来。
首先,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企业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竞争力和运营效率,增进财富积累。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应根据区域性或专业化的原则及企业特点进行改制,归并重组子公司,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同时,要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焕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改制为国有资本不占控股地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或民营企业。各类企业都必须产权清晰,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搞好企业管理。
其次,改革经营机制。树立"诚信到永远"的经营理念,随时分析业主需求,学习与借鉴国际工程企业承包的通行作法,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还应对自身的组织形态,管理流程及服务功能进行调整和再造,明确企业的定位,制定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经营方针上,不仅注重产值规模的增长,更要注重打造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企业经营者一定要统筹兼顾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并将发展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企业的质量与建设速度的最佳结合。在做大的过程中,必须谋求有质量的规模,有效益的产值。
再者,改革用人机制,做好人才的选拔、培养与使用。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根据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人才的专业结构要协调,知识要互补,提倡团队精神。对复合型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一定要使用得当,安得下,留得住。企业急需的科技、金融、法律、信息等高层专门人才,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要加大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做到每个职工在一定时间内都有机会得到提高。
第四,树立"质量第一"思想,多创精品工程。工程质量还应包括使用功能和舒适度。为使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低,能源资源消耗少,选用的工程材料和建造技术必须符合环保,并尽可能地应用可再生材料。企业必须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要树立品牌意识,以优秀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求得社会的赞誉。
第五,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要制订中长期规划,明确科技发展目标、重点与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结合工程组织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机具和应用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建筑业。大型施工企业要提高先进机械装备能力,发展施工图设计,将设计与施工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特有的专利技术。中小企业要积极消化、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企业都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增强技术储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努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和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建设部于今年初颁发了经修订后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这是依据当前情况将建筑新技术扩展为10大类,99个子项,要求在建筑业企业中推广应用。同时,也开始了第五批新技术示范工程的申报工作。施工企业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新颁发的10项新技术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梳理出推广的重点,制订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对应用较多或有本企业特色的项目,还应组织编写工法或工艺技术标准,用以指导施工。要以示范工程为载体,进一步落实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