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
❶ 法律是谁发明的
法律是民族精神,抄不是个人发明的。法律起源的民族精神论,认为法的产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的一种理论。
出现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德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古斯塔夫·胡果(1764一1844)、卡尔·萨维尼(1779——1861)、乔治·弗里德里希·普赫塔(1798—1846年)。他们认为,法不是外面或某些人从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而是由社会内部蕴藏的“民族精神”中生长出来的。
(1)谁发明扩展阅读
法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不是统治阶级中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应是统治阶级个别或部分(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
法律的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利益。法的指引功能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❷ 打印机是谁发明的
打印机是由约翰·沃特、戴夫·唐纳德合作发明的。打印机正向轻、薄、短、小、低功耗、高速度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打印机的种类很多,按打印元件对纸是否有击打动作,分击打式打印机与非击打式打印机。按打印字符结构,分全形字打印机和点阵字符打印机。按一行字在纸上形成的方式,分串式打印机与行式打印机。按所采用的技术,分柱形、球形、喷墨式、热敏式、激光式、静电式、磁式、发光二极管式等打印机。
(2)谁发明扩展阅读:
所有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在工作的时候都会产生淡淡的臭氧。臭氧是一种氧化剂,低浓度的臭氧可通过消毒通风解决,但如果吸入过多则会造成呼吸道损伤,引起抵抗力下降、易感冒、哮喘等疾病。
正品激光打印机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其产生的臭氧浓度低,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很多不合格的打印机和复印机,释放的臭氧浓度过大,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经常使用打印机的办公室要注意通风和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使用打印机时应尽量远离机器,等打印完毕味道散去后再靠近。
❸ 谁发明了什么东西
1、袁隆平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1863年10月,诺贝尔获得炸药发爆剂的发明专利权。这项发明人们称之为“诺贝尔引燃器”。1864年,取得硝化甘油炸药发明的专利权。
1865年,他多次实验,反复钻研,研制成了固体韧性燃料,并先后在瑞典、英国和美国取得炸药的专利。1866年,制造出能吸收比本身多三倍的硝化甘油,并且像粘土一样软硬适中的“矽藻土炸药”,这一产品成为以后诺贝尔国际性工业集团的基石。
3、狄塞尔
1892年,狄塞尔终于能够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成果——一台实用的柴油动力压燃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功率大,油耗低,可使用劣质燃油,显示出辉煌的发展前景。狄塞尔随即投入到柴油机生产的商业冒险中。
4、塞缪尔·莫尔斯
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男,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电报之父。
1791年4月27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顿,Morse最初的职业是画家。1839年他发布了他的第一项发明“莫尔斯”码。他的同行发明的电报就是运用“莫尔斯”码来传递信号的,1844年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5、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❹ 百度是谁发明的
李彦宏,网络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网络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经过多年发展,网络已经牢牢占据中文搜索引擎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
2、创立网络之前,李彦宏已经跻身全球最顶尖的搜索引擎工程师行列,其拥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
3、李彦宏曾经获得“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IT十大风云人物”,“改革开放30年30人”等荣誉称号,美国《商业周刊》和《财富》等杂志,也多次将李彦宏评为“全球最佳商业领袖” 和“中国最具影响商界领袖”。
❺ 宋体是谁发明的
宋体字始于明弘治年间苏州地区 。没有任何可信的资料证明宋体字和秦桧有关系专,现存秦桧属书法中也看不出任何宋体的痕迹 。关于宋体字的来源,目前收集最全的是豆瓣字体鉴赏小组的《宋体字资料整理》,比较一致的共识是宋代刻板字体与宋体的差别很大,目前看到的宋体是在明代才出现的。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serif),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拓展资料:
被称为“宋体”的字体,在南宋才开始逐渐完成与书法字体的脱离,但还只是印刷字体与书法字体脱离的一个过渡时期,后世称为“过渡仿宋体”如《女郎鱼玄机诗》。此时的“过渡仿宋体”是为了快速雕刻而创造的新型印刷字体。例如横画的收笔设计成两次凑刀即可雕成的三角形,许多字的形态已经非常接近宋体。到了明代,随着印刷技术飞速发展,印刷字体也终于形成了被我们今天称之为“宋体”的最终版。
宋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