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赫发明
① 科赫是谁哪项世界记录保持者
马里塔.科赫 民主德国女子短跑女皇
保持着女子400米47秒60的世界记录 从85年至今已有24年没有人接近这个记录了.
绝对的天皇巨星
② 罗伯特·科赫的科学成就
科赫毫不动摇,他在汉勒、达万等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用固体培养基的细菌纯培养法,第一次培养和分离出炭疽杆菌。又在271号样品中发现了结核杆菌,并认为该菌是引起各型结核病的病原。1882年3月24日,在柏林生理协会的会议上,他宣读了自己发现结核杆菌的论文,所有与会者无一批评和异议。这一天成了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他又发现了霍乱弧菌,找到了霍乱病交叉感染的途径和治疗控制的方法。他还揭开了鼠蚤传播腺鼠的秘密,很快控制了腺鼠疫的流行。1890年,他发现了结核菌素。在科赫身边,差不多每天都有新的细菌奇迹出现,被后人尊为细菌学鼻祖,被授予德国皇冠勋章,并因结核病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873年罗伯特·科赫在他30岁生日那天,他的夫人用全部积蓄买了一台显微镜送给科赫作为生日礼物,从此科赫把业余时间全部花在显微镜上,潜心研究细菌与疾病的关系。1876年他分离出炭疽杆菌,这是人类第一次证明一种特定的细菌是引起一种特定的传染病的病因。1880年他分离出伤寒杆菌,1881年他发现了霍乱弧菌,1882年3月24日他又分离出结核杆菌,并在柏林的一次医学年会上宣布了分离出结核杆菌,这在医学上是一次伟大的发现,那时他只有39岁。后又发明了结核菌素,给危害人类健康最甚的结核病的防治作出了宝贵的贡献。1882年4月10日科赫在《临床周报》上发表了论文《结核病病原学》 。
科赫不仅发现了许多病原体,而且许多细菌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技术都是他奠定的。有人统计过,科赫在医学宝库中,曾增添了近50种诊治人和动物疾病方法。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科赫成了传染病的克星。1905年科赫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10年5月27日,在德国巴登的一个疗养院里,一位65岁的老人由于过度劳累心脏病发作,坐在一张椅子上静静地与世长辞了。即便这时,他身边仍然带着他那台心爱的显微镜。有一首纪念诗写道:“从这微观世界中,涌现出这颗巨星。您征服了整个地球,全世界人民感谢您。献上花环不凋零,世世代代留美名。”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2年宣布,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各个国家纷纷发行以抗结核病内容为主的纪念邮票、附捐邮票、防痨邮票,为该病的治疗、预防和科研作出了贡献。图4是德国(1944年)纪念科赫诞生100周年发行的邮票。柏林,前苏联纪念科赫逝世50周年发行的邮票;中国、墨西哥、越南、泰国为纪念科赫发现结核杆菌1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邮票。
2003年,经过全球10个国家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终于确认了冠状病毒是SARS的病原体。最终判定这种冠状病毒是否真正的元凶,依靠的是100多年前德国伟大的细菌学家科赫提出的“科赫原则”——“它必须在所有病人身上发现病原体;必须从病人身上分离并培养出病原体;把培养出病原体接种给动物,动物应该出现与病人相同的症状;从出现症状的动物身上能分离培养出同一种病原体。”
发现结核杆菌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为征服自然界,包括各种“不治之症”,演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据史料记载,危害人类的的鼠疫,在世界上曾经发生了三次大的流行,每次大流行都夺走了亿万无辜的生命,到处是“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的悲凉景象。肺结核病,我国古称“痨病,”国外有些国家称为“黑死病,”也曾被视为绝症,一旦染上,几乎没有康复的希望。此外,霍乱、炭疽、昏睡病,都曾横行人类,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难。然而,人类的本质力量在于征服自然。在人类同各种疾病作斗争中,罗伯特·科赫是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1905年他因研究结核病,发现结核杆菌与结核菌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但这只是他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他一生的工作奠定了医用细菌学的基础,为人类征服结核、炭疽、霍乱、鼠疫等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人们誉为“瘟疫的克星。”
科赫由于研究细菌所取得的成绩而饮誉德国。1880年,他转到柏林帝国医院工作。随后他研制出了两种重要的细菌学技术。一是用固体培养基进行的细菌纯培养法。这种方法解决了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时,各种细菌混合生长在一起而难以分离的矛盾。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一个孤立的细菌固定地在培养基的某一点上生长,不断地分裂,形成一个个可见的菌斑,这些菌班是一团聚在一起的源出一个品种的菌落,然后可以把这些菌落很方便地移种到其它的培养基上或接种到动物体内。科赫通过纯培养法否定了微生物形态变幻莫测的多态性学派的观点,但是他认为微生物的形态是永恒不变的观点,则是片面性的。为了清晰地观察细菌的形态,科赫还发明了用苯胺对细菌进行染色的细菌染色法。同时他还发明了带照相机的显微镜,能够直接拍摄所看到的细菌。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科赫提出了一个确定病原菌的重要准则——科赫定理,即在患病的生物体内能够找到一种致病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能够提取并接种到健康的同种动物体内引起相同的病症,新染上疾病的动物,一定能提取与先前接种的相同的微生物。
利用这些定理和技术,科赫分离出了许多种疾病的致病菌。其最突出的发现及将他推向事业的顶峰的是他在1882年成功地分离出引致可怕的结核病的致病因素——结核杆菌,并论证了它的致病机理。1890年,他培养出结核菌素,并用来诊断和治疗结核病。
哪里有疾病流行,哪里就有科赫的身影。1883年,他率领医药专家深入埃及和印度灾区,研究淋巴腺鼠疫和霍乱。在那里,他发现了致病的霍乱弧菌,提出了预防霍乱流行的方法,为此,他受到德国政府给予的十万马克的奖励,并在1885年被聘为柏林大学的卫生学教授。不久,他又旅行非洲研究昏睡病。
1897年到1906年间,他通过一系列工作指出淋巴腺鼠疫的传染媒介是寄生在鼠身上的一种虱子,昏睡病则是由采采蝇传染。这项发现综合其他学者关于疟疾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疟疾的新方法,即消灭携带致病物的传播者——昆虫媒介。
科赫为保护人类的健康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晚年时他因心脏病住进巴登巴登温泉疗养院,在疗养期间,他还念念不忘细菌学研究。1910年5月17日,在疗养院逝世。他的功绩将永远激励人们去开辟战胜疾病的新天地!
③ 科赫的生平成就有哪些
科赫在1843年生于德国汉诺威的一个小城镇里。中学毕业后,他考进了哥丁根大学医学院。1866年,23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科赫在部队医院里当主治军医,他救护过许多伤员,并治疗过成百名患伤寒症的士兵。科赫在这一岗位上获得了对他后半生很有价值的医疗经验。
从军队里回来不久,科赫被聘请担任沃尔斯顿的地区医生。他得为市镇居民和附近地区的农民看病,还得为牲口治病。他在这一岗位上呆了8年,此时他开始系统地研究细菌学这门新兴的学科。这8年对他来说是太重要了。
1875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有个农民急匆匆地闯进了科赫的诊室。“医生,请帮帮我吧。我有3头肥羊,今天早上还挺好。现在一头突然死了,另一头快死了,而第3头仍很健康,我真不知道它们犯了什么病。”
“唉,肯定又是炭疽病。”科赫叹了口气,跟着那位农民走到了牲口棚里。他看到的情况正是预料之中的。他只好沉痛地告诉那农民:“这是炭疽病,没有救了,那第3头羊也可能会在明天早晨死掉。”
说着,科赫取出一个干净试管,从死羊身上抽出一些血,带回去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他在其中看到了一些浮动着的,形状像小枝条那样奇怪的小东西,有的非常短,形状像小棍,有的像是拴在一起,形状像一条线似的。这些蠕动着的小棍和线条是在科赫预料中能看到的东西。因为几个月来,他在每一例死羊的血液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小东西。
现在几乎可以肯定,这些小东西正是传染炭疽病的凶手。为进一步证实这一点,科赫让一些小白鼠感染上炭疽病,然后取了死鼠特别肿大的脾放到显微镜下。科赫激动了,因为他又看到了那熟悉的棍状、线状微生物:果然是这些小东西在作祟!
“必须在动物体外培养这些小东西,才能亲眼看到它们的生长过程。”于是,科赫将死鼠的脾放进培养液中,观察它的变化。两小时之后,从显微镜下看到,这些小东西开始分裂、成长;再过几小时,液体中满是这些小东西,它们互相乱七八糟地纠缠在一起,乱成一团。
科赫虽然意志坚强,但看到这些微小的凶手如此快速的繁殖,也不由得毛骨悚然:“原来它们会成百万倍地迅速繁殖。怪不得在很短时间内便会布满健壮动物全身,使动物很快死亡!”
又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科赫还证实了这样一点:一种细菌只能引起一种疾病,炭疽病只能是由炭疽菌引起的。
科赫在医学上的成就一个接一个:1880年,他分离出伤寒杆菌;1881年,发明蒸汽杀菌法,并在印度和埃及发现了霍乱弧菌;1882年,又分离出了结核菌;1883年,发明了一种预防炭疽病的接种法……在与细菌的屡次斗争中,科赫节节胜利,被人誉为“细菌学之父”。
有人曾统计过,科赫为人类的医学宝库增添了近50种医治疾病的方法。为表彰他对医学,特别是细菌学发展的功绩,1905年,科赫被授予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④ 作为德国科学家的科赫,是怎样走上研究的道路的
⑤ 科赫是研究什么的
在17世纪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显微镜。那时候,观察微小的东西,只能靠肉眼,最多只能用放大镜,能放大10倍左右,算是很不错的了。也就是说,把一根头发放大,最多只能放大像一根缝衣服的线那么粗。
那时候,人们还看不到细菌,因为它很小,要放大上百倍以上,才能看得见。
17世纪的时候,荷兰有一个给人当看门人的青年,名叫安东尼·列文虎克。他喜欢摆弄放大镜。他把几块不同的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结果,这种组合镜能把物体放大100倍以上,这就是显微镜。列文虎克从牙缝里取一些牙垢,放在显微镜下,他发现牙垢里有好些小家伙,有圆球形的,有长条形的,这就是细菌。
在列文虎克的时代,没有人注意到细菌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一直到19世纪,人们才利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菌,并且逐渐发现,人们所患的好多疾病,是由这些细菌引起的。
最早对细菌进行研究的人有好几个,科赫就是其中的一位。
⑥ 科赫有哪些成就
科赫(1843—1910),德国细菌学家。因发现结核杆菌,为人类征服结核病这个恶魔奠定了基础,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科赫出生在德国哈尔茨山区美丽的小城克劳斯塔尔。父亲见多识广,好学上进,曾担任过普鲁士政府的矿业顾问。他常常给孩子们讲各地的美丽风光和趣闻。科赫从小就很喜欢跟昆虫打交道,还搞了个自己的小小博物馆。
在大学期间,科赫对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学说很感兴趣。回到家乡当上了乡村医生后,他开始了细菌学研究。他用布帘在诊室隔开了一个角落,当成实验室。30岁生日那天,夫人用全部积蓄买了一台显微镜送给他。从此,科赫把业余时间都用来陪伴这台凝结着期望的显微镜。1876年他神奇地分离出了炭疽杆菌。人类第一次证明,某一种特定的细菌是引起某一种特定传染病的病因。德国政府为此在柏林给他专门设立了实验室,并配备了助手。
如虎添翼的科赫开始了肺结核病因的研究。他把结核结节制成涂片,放在高倍显微镜下反复观察。他期待着找到一些应该存在着的东西,但涂片上始终没有出现什么异常的微生物。“会不会因与周围物质同样颜色,以至无法发现?”科赫决定用颜料将涂片着色。他们试验了各种颜色,耐心细致地逐片观察。科赫在美兰染色的涂片上发现了一些没见过的小亮点,这些终于亮相的小家伙让他兴奋不已。他和助手又找来柏林市内所能找到的各种人和动物的结核结节,用染色法制成涂片进行比较观察,将这种还不为人知的细菌确定为结核杆菌。他用血清培养基获得了纯培养菌,再把这种纯培养菌接种到动物身上,动物也感染了结核病。科赫成功地证实了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因。
发现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之后,科赫还发现了霍乱弧菌,查清了它们的传播途径。他还发明了显微摄影,组织切片染色,以及培养基技术。此后他又发明了结核菌素。为研究各种传染病,他的足迹遍布非洲大陆、印度和远东地区。他为预防和医治疟疾、鼠疫、伤寒、回归热及昏睡症等传染病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科赫三定律”,至今仍是传染病学的金科玉律。科赫在传染病研究上硕果累累,创造了奇迹般的科赫现象,成了医学史上的唯一。因为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一生取得如此众多的成就。
⑦ 科赫获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
答案是C结核杆菌
科赫(1843~1910)
Koch,Robert
德国医生,细菌学家。1843年12月11日生于德国克劳斯塔尔,1910年5月27日卒于德国巴登-巴登。1866年在德国格丁根大学学医毕业后,曾在汉堡一家精神病院当实习医生。1870年婚后到东普鲁士一个小乡村沃尔施泰因当外科医生,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并多年在此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他认为每种病都有一定的病原菌,纠正了当时认为所有细菌都是一个种的观点,从而兴起了关于疾病生源的研究。1880年在德国卫生署任职。1881年后,他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改进染色方法,发现了当时未能得到的纯种结核杆菌;使用了在凝固的血清上接种培养的方法;他用实验证明结核菌不论来自猴、牛或人均有相同症状,并进而阐明了结核病的传染途径。1882年3月24日科赫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了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1883年后 ,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发现了霍乱病原菌是霍乱弧菌及其经过水、食物、衣服等用品的传播途径。同时还发现了阿米巴痢疾和两种结膜炎的病原体。1890年他提出用结核菌素治疗结核病。1905年发表了控制结核病的论文,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赫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订了严格准则,被称为科赫法则,包括:①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于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体内。②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③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④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科赫法则的提出不仅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定了一套方法,并激发了人们对纯培养物的研究,促进提出防治各种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科赫是个非常认真、细心的人,毕生探索的题目就是病是怎样形成的。他自学成才,在条件极端困难时,巧妙地设计了许多简单、易行、可靠的方法,如固体培养、悬滴培养等一直相传至今。他的研究成果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德国政府于1907年为纪念他的成就,设了一笔100万马克的基金。
⑧ 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赫,对科学有何贡献
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赫在传染病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所做出的研究也让传染病的研究进入了快速车道。科赫的童年生活和很多科学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贫苦的家庭生活让他有了更加坚毅的品格。但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科赫的父母很重视他的教育,想让他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族的命运,科赫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5岁可以通过看报纸自学读书,从小就是我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不过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在后来很多的科学实验当中都证明这个逻辑并不严谨。有些病原体并不完全满足该法则的所有条件。
⑨ 柯赫是怎么寻找病因的
19世纪70年代初,柯赫,应农民的要求,帮助他们抗击可怕的炭疽热传染病,他们的兽群正在遭受此病的侵染。受巴斯德微生物学理论的启发,柯赫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也寻找疾病的原因,而不只是治疗其症状。他在家里装备起一所小型实验室,配置显微镜,开始研究因炭疽热致死的家畜血样品。当他从显微镜观察样品时,发现了杆状细菌,他猜测这就是肇事者。他开始追踪杆菌的整个生活周期,让老鼠柯赫在寻找病因上是一位大胆的勇士。感染这一疾病,于是炭疽热病菌(从被感染的动物血)由一个老鼠,传到另一个老鼠,总共传了20代。不久前,德国植物学家科恩(Ferdinand Cohn,1828—1898)曾经观察到细菌形成孢子,并且发现孢子能够耐极高的温度。柯赫现在发现,炭疽热病菌可形成孢子,正如巴斯德所认为的那样,这些孢子可以在地球上存活很多年。柯赫还成功地研究了细菌整个生活周期,科恩热情地支持他发表研究结果。
在柯赫对认识传染病起因的许多贡献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确立了一条规则,用于辨别引起某种传染病的原因。他说,研究者必须在患病的动物身上找到可疑的微生物,然后在培养基上得到纯系菌株。随后把培养物注入健康动物身上,使之患病。研究者还必须在该患病动物身上找到和原先一样的细菌。
柯赫成功地战胜炭疽热,还得益于他所创立的方法,亦即他改进了细菌的培养基[运用一种由海藻中提炼的叫做琼脂的凝胶状媒质,以及他的助手珀特里(Julius Richard Petri,1852—1921)发明的培养皿]。他还成功地发现了霍乱杆菌,1882年发现了肺结核的起因——结核杆菌。遗憾的是,他对于肺结核的治疗遭遇失败,尽管他曾经一度认为找到了办法。
1905年,柯赫主要由于在肺结核起因方面的工作,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